來源:Bio生物世界
一年前的2019年10月7日,2019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公布,哈佛醫學院的威廉·凱林( William G. Kaelin, Jr.),牛津大學的彼得·拉特克利夫( Peter J. Ratcliffe)以及約翰·霍普金斯大學醫學院的格雷格·塞門扎(Gregg L. Semenza)三人,因「在理解細胞感知和適應氧氣變化機制中的貢獻」而獲獎。
萬萬沒想到的是,一年後,三位獲獎者之一的格雷格·塞門扎(Gregg L. Semenza),被質疑多篇論文涉嫌學術不端,目前Pubpeer已經掛了他至少42篇論文。
這些被質疑的論文所涉及的學術不端,主要是一圖多用,圖片PS等。
然而,僅僅幾天之後,與格雷格·塞門扎一起獲獎的彼得·拉特克利夫( Peter J. Ratcliffe)也被人在Pubpeer指出存在論文圖片問題。
截至目前(北京時間2020年10月23日14時),彼得·拉特克利夫已有12篇論文被掛在Pubpeer,論文發表時間從2004年至今,時間跨度達16年。涉及的期刊包括 Science 、JBC、Nature Communications 等。
與格雷格·塞門扎的問題一樣,彼得·拉特克利夫的這些論文也被指出存在一圖多用、圖片PS等問題。
例如這篇於2016年發表在 Nature Communications 雜誌的論文,被指出圖2D存在明顯的裁剪拼接痕跡。
而這篇2019年發表在 Science 雜誌的論文,被質疑圖5C存在使用畫筆工具擦除的痕跡。
對於這一質疑,彼得·拉特克利夫本人回復道:「感謝質詢,將會和自己實驗室以及其他合作實驗室仔細檢查所有內容,這需要花費一些時間,但將盡力儘快回復」。
目前彼得·拉特克利夫已經對其中7篇論文進行了回應,表示「將會和自己實驗室以及外部合作者共同處理質疑者提出的問題,這需要一些時間,稍晚會進行回復」。
而格雷格·塞門扎尚未對受到質疑的40多篇論文進行回應。
不過好在這兩位諾獎得主被質疑的論文尚未涉及諾獎貢獻中提到的論文。
2019年諾貝爾獎授予研究HIF-1的這三位科學家,浙江大學生命科學院王立銘教授對此評論道:這項研究的重要性時顯然的,氧氣作為地球生命最基本的約束條件之一,理解生命體如何感知和響應氧氣濃度,是重要的生物學問題,這三位科學家的工作基本完成了整個過程的拼圖,是一項值得進入教科書的重要發現。
但王立銘教授同時表示,從諾貝爾獎的量級上考慮,這項研究還不夠。「2019年諾獎(指生理學或醫學獎)可能是近20年最差的一個」。
網頁連結:
https://pubpeer.com/search?q=Gregg+L+Semenza
https://pubpeer.com/search?q=Peter+J.+Ratcliffe
本文內容及未標註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僅供分享之用,不代表本號觀點。如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在兩周內與我們聯繫或者請留言通知我們刪除。
來稿和內容合作信箱:qiaoqiao@acabridge.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