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春雨回應稱「細胞汙染的可能性最大」 學者建議河北科大核實...

2021-01-11 和訊網

  法制晚報訊 (記者 李洪鵬) 今年5月2日,河北科技大學副教授韓春雨課題組發現了基因編輯技術——NgAgo,並在《自然·生物技術》雜誌上將成果公開發表,震動了中國乃至國際生命科學界。然而,經過三個月的重複跟進,不少實驗室反映無法重現韓春雨論文中的結果。近日,13名中國科學家公開實名質疑韓春雨的實驗方法「無法重複」。韓春雨則表示,別人重複不了,細胞汙染的可能性最大。與此同時,北京大學講席教授饒毅等人則公開致信河北科技大學校長,建議校方成立由校內外專家組成的委員會,核實研究成果。

  哈爾濱工業大學黃志偉教授在接受法晚記者採訪時表示,理論上講這個實驗不需要高超的技巧。他認為,科學家應該為自己發表的文章負責。

  13位科學家質疑實驗「無法重複」

  《法制晚報》(微信ID:fzwb_52165216)記者獲悉,今年5月,河北科技大學的韓春雨團隊在《自然·生物技術》期刊上發表論文,稱格氏嗜鹽鹼桿菌中的蛋白質NgAgo具有核酸內切酶活性,能夠被利用到基因編輯中,成為一種DNA引導的基因組編輯工具。

  該論文在發表後受到了國內外多個實驗室的關注。國內的多家媒體也對此結果進行了報導,其中甚至不乏將NgAgo系統譽為「諾獎級技術」的形容。然而,經過三個月的重複跟進,不少實驗室反映無法重現韓春雨論文中的結果。

  從那之後數月,圍繞他和他的研究成果的爭議和質疑聲就沒有停止過。10日晚,國內13位生物領域知名科學家通過媒體實名質疑韓春雨的實驗方法「無法重複」。這麼多專業領域知名學者公開站出來質疑韓春雨的實驗結果,是之前從來沒有過的。

  公開姓名的科學家來自國內多所生物領域的頂級科研機構,他們在韓春雨發表文章之後立即按照其實驗方法進行驗證,但他們得到的結果均為:陰性的、不工作等,這意味著韓春雨的實驗方法在他們那裡得不到驗證。

  浙江大學生命科學研究院教授王立銘在聲明中表示,兩個月中,其實驗室曾先後測試上百種實驗條件,但都未得到預期結果。

  為何選擇此時實名聲明,中科院生物化學與細胞生物學研究所研究員李勁松解釋,目的是希望以科學的態度對待科學的問題,「希望韓春雨能夠和我們一起將實驗重複出來。我們已經表明了我們的態度,現在等待韓的回覆,並希望能有第三方介入調查。」

  國外實驗室也未得出相關結論

  不僅國內相關領域專家表示實驗結果無法重複,多個國外知名專家和實驗室也給出同樣的結論。澳大利亞國立大學的研究人員加埃唐·布爾焦7月29日在網上公開發長文稱,他對不同的細胞進行了實驗,發現不能重複韓春雨論文中描述的實驗結果,並且在與許多同行的討論中得知,他們也無法重複該實驗。布爾焦表示,「我對NgAgo技術有嚴重的懷疑」。據新加坡《聯合早報》報導,美國生物學家張鋒、詹妮弗·杜德娜、喬治·邱吉爾各自所在的實驗室是基因編輯領域的權威。張鋒實驗室無法重複NgAgo實驗,邱吉爾實驗室聽聞諸多實驗室無法重複後,保持觀望。

  《聯合早報》稱,如果最終《自然·生物技術》雜誌在介入調查後也認為韓春雨的實驗是無效的,那麼他在5月2日發表的論文將被《自然·生物技術》刪除。

  與此同時,北京大學講席教授饒毅、北京生命科學研究所副所長邵峰公開致信河北科技大學校長,建議校方成立由校內外專家組成的委員會,核實研究成果。

  事實上,他們早在9月初就嘗試與孫鶴旭校長溝通。饒毅透露,他們於9月7日給孫鶴旭發郵件。郵件寫道,他們屬於今年5月第一批對韓春雨的科研工作給予正面評價的科學工作者。初期,鑑於韓春雨的工作經過嚴格的同行評議,發表在嚴肅的國際學術期刊《自然·生物技術》上,且未有同行看出明顯問題,根據他們的學術背景,按照國際學術慣例正面肯定了韓春雨的工作。

  後來,國內外陸續有很多學者宣告無法成功使用韓春雨的這項新技術,對韓春雨的這項工作提出質疑,且這些質疑一直未得到來自韓春雨及其團隊的正面和有說服力的回應。他們在信中建議各方包括河北科技大學謹慎對待韓春雨及其研究成果。

  「鑑於這件事的影響力和受關注度,以及科學研究成果的嚴肅性,請允許我們建議河北科技大學按照國際慣例成立由校內和校外相關專家組成的委員會,認真仔細核實韓春雨的研究成果。如有必要,可安排韓春雨及其團隊在委員會成員知曉或在場的情況下,重複實驗結果,以儘快得出嚴謹的結論,澄清事實。」他們在這封信中寫道。

  這封郵件沒有得到回應。在經過多次聯繫未果後,9月23日,由他們兩位籤名的掛號信寄給了孫校長,並顯示兩天後由學校收發室代收。

  河北科大——回信稱將認真考慮對方建議

  10月10日下午,饒毅收到河北科技大學9月28日蓋章寄出的掛號信。掛號信裡寫道,學校將認真考慮他們的建議,同時希望繼續支持河北科技大學的建設與發展。

  「正如信裡所說,按照學術慣例,當一個新的研究成果剛出來時,我們默認它是真實可靠的,至少不應該公開懷疑,但對該研究成果的最終認同和褒獎,則需要經過同行的驗證並取決於相關研究者如何評價該成果對自己的工作和領域發展的推動作用。」邵峰說。

  邵峰說,當網際網路最初出現一些零星的質疑時,他傾向於認為韓春雨也許隱瞞了某些技術細節。「但隨後出現大面積質疑時,我們認為學校和韓春雨本人應該出來面對,因為在學術期刊上公開報導一個新的技術成果,其根本目的是要讓別人用。作為一名學者,作者也有義務使其他研究者能夠使用該新技術,否則即使發表了文章,但對科學卻是沒有貢獻的。」

  邵峰認為,現在重要的不是給韓春雨本人下個結論,而是把事情推向正規程序,按照通行的學術規範來處理。

  饒毅認為,河北科技大學的回覆比較籠統,不清楚將有什麼措施,「很多人希望河北科大是在認真討論,而不是推脫」。

  如果學校不回應,學術共同體下一步該如何推進這件事?「我們只能先看看這封信公開後的效果,學校也可以繼續不回應,但我們認為應該盡這個義務,因為好的學術生態需要科學共同體的每一個成員一起去維護。我們也在建議,未能重複和有效使用NgAgo基因編輯技術的研究者發表同行評議的學術論文,報導他們的實驗結果,以更為正規化的方式進行學術探討和質疑。」邵峰說。

  韓春雨——別人重複不了 可能細胞被汙染

  11日,河北科技大學副教授韓春雨接受《科技日報》記者採訪,回應13位學者實名宣布無法重複他的NgAgo實驗。他依然認為,別人重複不了,細胞汙染的可能性最大。

  韓春雨此前曾表示,有人成功重複了他的實驗。至於到底是誰重複成功,他仍說暫不方便透露。「請求大家再有一點耐心。我還是之前的說法,很快將會有新的消息。」韓春雨說。

  針對有外界揣測他的實驗可能出現失誤,把「假陽性」當真的,他表示,此前他也考慮過假陽性的可能,但就他目前掌握的信息來看,基本可以排除這種可能。

  他同時表示,科學是漸進的。「目前關於Ago的基礎研究太少了。Ago廣泛存在於微生物中,具有防禦機制,現在很多機制不明可能是重複性差的主要原因。中國科學界應該致力於解決這些問題,使它變得更好。希望實名公布的科學家一起參與解決。」他說。

  對於有科學家建議他公開重複實驗過程和數據的要求,他表示,願意和前來溝通的科學家交流。

  哈工大黃志偉教授:自己澄清比被人糾正好

  對於韓春雨的回應,今天上午,13位學者之一、哈爾濱工業大學黃志偉教授接受法晚記者採訪時表示,理論上講這個實驗不需要高超的技巧。他認為,科學家應該為自己發表的文章負責。

  「現在國內外這麼多人都在做這個實驗,不可能都出現汙染,因為這個實驗並不需要高超的技巧。在這種情況下,他如果還這麼說,就是不夠職業。」黃志偉說。

  對於為何要實名公開質疑,黃志偉表示,韓春雨的實驗涉及到一個應用很廣的技術,關注的人也多,「大家不斷投入人力、物力、財力,如果是在做一個不可能完成的任務,會導致資源的巨大浪費」。他認為,目前已經有國外科學家實名表示無法重複實驗,如果再沒有中國人出來表態,將對我國科學家有擔當、有責任感的形象產生負面影響。「自己澄清,總比外國人糾正好,所以大家就聯名表態了。」

  河北科大8月獲批 2億投資基因工程項目

  法晚記者注意到,9月8日,河北省人民政府網站顯示,河北科技大學的生物工程(基因編輯)被納入河北省高校「雙一流」建設中的「世界一流學科建設項目」。而韓春雨課題組發表的論文,正是介紹了一種新的基因編輯技術NgAgo,可以對特定DNA片段敲除、加入等,被認為在醫藥等領域有很大發展前景。8月9日,據河北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官網顯示,其已批覆「河北科技大學基因編輯技術研究中心建設工程項目建議書」,審批結果是「原則同意河北科技大學在新校區校園內建設基因編輯技術研究中心工程項目」。批覆內容顯示,「項目估算總投資2.24億元(包括室外工程),所需資金由省財政性資金安排。」

  此外,今天上午,《法制晚報》(微信ID:fzwb_52165216)記者多次撥打韓春雨電話,但均被對方掛斷,而記者向其發送的手機信息,截至記者發稿時也未收到回復。

  本版文/記者 李洪鵬

相關焦點

  • 13名學者質疑韓春雨實驗結果 韓春雨:細胞汙染可能性大
    近日,13名國內學者實名質疑韓春雨實驗結果,呼籲第三方介入調查。 資料圖片河北科技大學副教授韓春雨將NgAgo基因編輯技術論文發表在《自然-生物技術》已逾五個多月。這期間,多名國外科學家曾聲明無法重複實驗。近日,13名中國科學家也公開實名質疑,他們仍沒重複出實驗結果,並呼籲有關方面組織第三方介入調查。《自然-生物技術》雜誌昨日回應,正在繼續調查,現在沒有進一步結論。
  • 韓春雨撤回《自然》子刊論文 河北科大:將啟動學術評議
    央廣網北京8月3日消息(記者周益帆)據中國之聲《新聞晚高峰》報導,河北科技大學副教授韓春雨及其團隊所作出的基因編輯論文成果,在被科學界同行集體公開質疑一年多後,於北京時間8月3日從《自然-生物技術》撤稿。同時,《自然-生物技術》發表文章,表示判定韓春雨及同事提供的最新數據不足以反駁大量與其初始發現相悖的證據。
  • 河北科大公布調查結果,未發現韓春雨團隊有主觀造假
    河北科大校學術委員會成立調查組,本著「依法依規、嚴謹規範、實事求是、客觀公正」的原則,認真核查了該論文涉及的全部原始實驗資料,並委託第三方國家重點實驗室開展重複驗證實驗,認為撤稿論文已不再具備重新發表的基礎,未發現韓春雨團隊有主觀造假情況。公告稱, 該論文發表後,韓春雨的個人住房、職稱、工資待遇等均未發生變化。
  • 河北科大發布調查結果:韓春雨團隊不存在主觀造假
    河北科大發布調查結果,稱韓春雨團隊不存在主觀造假(一圖看懂事件始末))  持續兩年多的韓春雨論文事件終於塵埃落定。  隨後,科技日報記者再次來到河北科技大學,請他按照之前所說的,在有人實名表示無法重複試驗後,說出重複出實驗的人。本報記者在該校門口偶遇騎著破舊自行車、略顯憔悴的韓春雨。他認為,別人重複不了,細胞汙染的可能性最大。他本人正在抓緊時間進行重複實驗,「每天工作到凌晨。」他仍拒絕透露重複出實驗的人。
  • 韓春雨事件再調查:河北科大避談學術評議,被曝曾組織論文買賣
    北京大學教授饒毅和北京生命科學研究所副所長、中科院院士邵峰隨後公開了致河北科技大學校長的一封信,建議河北科技大學按照國際慣例啟動調查。像在此之前已經持續數月的質疑一樣,韓春雨對無法重複的的回應一直都是「細胞受到汙染」。2016年10月11日,韓春雨對13位科學家實名無法重複實驗的的回應依然是——「細胞汙染的可能性最大」。
  • 13名學者實名質疑韓春雨實驗結果 - 新京報 - 好新聞,無止境
    近日,13名國內學者實名質疑韓春雨實驗結果,呼籲第三方介入調查。 資料圖片  希望有第三方介入;《自然-生物技術》稱正在調查,沒有進一步結論;韓春雨仍表示細胞汙染可能性大  新京報訊 (記者信娜)河北科技大學副教授韓春雨將NgAgo基因編輯技術論文發表在《自然-生物技術》已逾五個多月。這期間,多名國外科學家曾聲明無法重複實驗。
  • 20名中外學者發論文質疑韓春雨:實驗無法重複
    新京報訊 (記者信娜)近日,國內外20名學者聯名撰寫的一篇名為《有關NgAgo的問題》(Questions about NgAgo)的學術論文在《蛋白質與細胞》(Protein& Cell)雜誌上發表。這也是首次公開發表的,專門針對無法重複韓春雨NgAgo實驗的學術論文。昨日,韓春雨回應,科學論文會用科學論文回應,會把近期實驗的發表出來。
  • 河北科大承諾公布韓春雨實驗驗證時間已到(附韓春雨事件表)
    5月10日,《知識分子》發文《海內外學者、讀者熱議韓春雨現象》,北京大學生科院教授饒毅稱「韓春雨的工作是國際一流的̷̷在條件有限的情況下做出這樣的工作,讓我們更加關注中國廣大科技工作者。」隨後國內幾十家主流新聞媒體跟進報導韓春雨及NgAgo基因編輯技術,該技術被多家媒體描述為「諾獎級」。韓春雨對此曾表示,做研究,他要衝著諾獎的水平去,而至於諾獎本身,他也想過,但也就那麼一想罷了。
  • 河北科技大副教授韓春雨實驗遭國內13位研究學者質疑
    10月10日晚,國內13位知名研究學者實名公開了他們「重複」韓春雨實驗方法無法成功的結果。這些學者的一致觀點是:「不能再拖了,必須要發聲,要讓國際科學界看到基因編輯中國科學家的態度。」  韓春雨此前發表的論文聚焦的是基因編輯技術,這項技術可以允許科研人員對基因進行剪切和編輯操作。
  • 河北科技大學公布調查結果:韓春雨團隊不存在主觀造假
    論文的發表,河北科技大學得到了巨額資金的支持,但韓春雨卻遲遲不對「質疑」進行回應。最先採訪並極力讚揚過韓春雨科研成果的饒毅、邵峰兩位教授,以「推動科學共同體認真對待中國學術生態節點性事件」為由,於2016年10月12日公開了他們此前一個月,致河北科技大學校長的信件和收到的回函,希望認真仔細的核實韓春雨的實驗結果。
  • 河北科大:未發現韓春雨團隊主觀造假
    IT之家9月1日消息 此前因為《自然·生物技術》雜誌一篇被認為是「諾獎級」基因編輯技術論文發表,韓春雨團隊被推到了輿論的風口浪尖,但卻遭學術界質疑。昨天,河北科技大學官網公布韓春雨團隊撤稿論文的調查和處理結果,稱撤稿文章不具備重新發表基礎,並未發現造假情況。
  • 韓春雨回應「13個課題組重複實驗失敗」
  • 20名中外學者聯名質疑韓春雨 過去半年無人重複試驗(3)
    時代周報記者 付聰 發自石家莊  紛擾半年的韓春雨謎題,謎底依然沒揭開。  時至今日,打開河北科技大學生科院網站,一首《浣溪沙/賀韓春雨博士發明基因剪刀》的詞還掛在第三條,後面兩條新聞也是關於半年前韓春雨因「諾獎級」發現的論文發表在頂級刊物《自然·生物技術》(下稱「《自然》」)期刊而揚名。五個月以來,這位年輕學者又因為實驗的可重複性而飽受質疑。
  • 韓春雨事件塵埃落定,河北科大:韓春雨團隊不存在主觀造假
    8 月 31 晚,河北科技大學官網刊發了《學校公布韓春雨團隊撤稿論文的調查和處理結果》的通告,稱撤稿論文已不再具備重新發表的基礎,未發現韓春雨團隊有主觀造假情況。校方表示,「在調查過程中,韓春雨主動要求退回基於撤稿論文所獲得的科研項目、績效獎勵、榮譽稱號、社會任職等。
  • 韓春雨就河北科技大學調查結果表態!
    韓春雨團隊9月1日就前一天河北科技大學公布的《學校公布韓春雨團隊撤稿論文的調查和處理結果》表態稱,接受國家級實驗室獨立第三方驗證實驗結果、校學術委員會調查結論和有關方面的處理意見。10月11日韓春雨回應13位學者實名宣布無法重複他的NgAgo實驗。他依然認為,別人重複不了,細胞汙染的可能性最大,至於誰重複成功了實驗,他暫不方便透露。
  • 韓春雨拒自證清白, 12學者實名不能重複, 中國式調查何去何從?
    韓春雨的這一說法迅速得到多名學者的響應。據中青在線報導,當天晚上,即有來自北京大學、浙江大學、上海交通大學、溫州醫科大學、華東師範大學和中國科學院的12名生物學家實名發聲,證實自己實驗室未能重複韓春雨實驗,並呼籲第三方調查。  韓春雨對此將如何回應?
  • 「韓春雨事件」後續進展調查 - 南風窗網
    隨後,《自然·生物技術》發表聲明稱,「已有若干研究者聯繫本刊,表示無法重複這項研究。本刊將按照既定流程來調查此事。」    韓春雨也應盈利性質粒共享信息庫Addgene要求,提交了新版的實驗流程,補充了防止細胞汙染、實驗用水的pH值、禁用EDTA和添加鎂離子等幾項要求。但這些補充說明並沒有能夠指導別人成功重複。
  • 河北科技大學回應韓春雨受質疑:已有校外機構重複實驗成功
    (原標題:河北科技大學回應韓春雨受質疑:已有校外機構重複實驗成功)
  • 韓春雨:希望與質疑的科學家能當面討論
    五個月以來,這位年輕學者又因為實驗的可重複性而飽受質疑。近日,12名科學家向《自然》期刊提交其實驗結果,均與韓春雨的論文結果有所不同。該期刊新聞發言人回應稱,已收到關於韓春雨論文的多個意見,批評意見經同行評議後,有可能會被刊登。10月31日,前後十幾通電話之後,時代周報記者終於聯繫上韓春雨本人。
  • 韓春雨央視獨家回應爭議:為什麼「我的成功」無法複製?
    而這瘋狂讚譽僅僅不到一個月就出現巨大反轉,爭議至今,漩渦中的韓春雨作何回應?△河北科技大學生物科學與工程學院副教授韓春雨韓春雨團隊在其論文中報告稱,他們發明了新的基因編輯技術NgAgo-gDNA。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河北省政府、河北省科技廳也前往河北科技大學,對韓春雨取得的成果進行了考察。但接著,「韓春雨」的名字又一次在各大媒體平臺上如潮湧出。中國以及國外都有學者公開表示無法重複論文中描述的實驗,這項研究成果遭到多方質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