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春雨:希望與質疑的科學家能當面討論

2020-12-06 環球網

時代周報記者 付聰 發自石家莊

紛擾半年的韓春雨謎題,謎底依然沒揭開。

時至今日,打開河北科技大學生科院網站,一首《浣溪沙/賀韓春雨博士發明基因剪刀》的詞還掛在第三條,後面兩條新聞也是關於半年前韓春雨因「諾獎級」發現的論文發表在頂級刊物《自然·生物技術》(下稱「《自然》」)期刊而揚名。五個月以來,這位年輕學者又因為實驗的可重複性而飽受質疑。

近日,12名科學家向《自然》期刊提交其實驗結果,均與韓春雨的論文結果有所不同。該期刊新聞發言人回應稱,已收到關於韓春雨論文的多個意見,批評意見經同行評議後,有可能會被刊登。

10月31日,前後十幾通電話之後,時代周報記者終於聯繫上韓春雨本人。他對時代周報記者表示,希望質疑的科學家能當面與他討論。

「今年8月,校方突然停電造成了實驗室的實驗材料全部損壞,讓我一直很被動。」韓春雨語氣中帶有一些無奈,但語速很快,他多次強調自己很忙,半年來被一波波記者追訪,他已經頗有些疲憊。

同在今年8月,韓春雨曾透露已有六七家實驗室成功複製NgAgo研究結果,但拒絕透露是哪幾家。而近日在接受《成都商報》記者採訪時,韓春雨表示「讓我自證清白是明顯給我設的套」。

「這只是一個科學討論事件,如今我已經重複出自己的實驗。只是這個還沒法給出確定期限,科學實驗很難有明確的時間要求。」韓春雨對時代周報記者說。

被一篇「諾獎級」論文改變的,不單是曾經籍籍無名的青年學者韓春雨,還有同樣不知名的河北科技大學。這所常年在排行榜上排名200開外的二本工科院校,擁有了一名學術明星,也擁有了進軍「雙一流」的機會。

雖然韓春雨謎題未有定論,但河北科技大學(以下簡稱「河科大」)的生物工程(基因編輯)已被納入河北省高校「雙一流」建設中的17個「世界一流學科建設項目」,是河科大作為二層次大學唯一入選學科。

風波裡的實驗室

韓春雨實驗室位於河北科技大學中校區一棟老式實驗樓裡,樓前掛著不少宣傳圖冊,在師資力量那一欄,正掛著韓春雨獲獎的新聞。

華北平原的深秋天氣已寒,實驗樓裡人不多,不少實驗室都敞著門,韓春雨的實驗室則大門緊鎖,裡面空無一人,燒瓶與器皿擺放得異常整齊,窗邊還放了不少盆栽,比其他實驗室多了幾分生活氣。這個冷清的實驗室,在過去半年迎來了學校領導、媒體記者等各路人馬,無比熱鬧。

韓春雨的手機留在了實驗室裡,接電話的是一名學生,「韓老師和(弟子)高峰都出差去了」。他說。

「咔嚓—」韓春雨另一間實驗室的門突然打開,一名學生走了出來。看到時代周報記者上前,這名外形與高峰相似的學生臉上有些遲疑與警惕。這名不願意透露姓名的學生表示,自己「也好些天沒見到韓春雨老師了」。「現在都忙著做實驗,推進韓老師的研究成果。儘管現在外界有很多質疑,可韓老師都替我們頂著,我們(學生)也沒討論這個事情。」他說。

同樣的反應也出現在時代周報記者遇見的許多學生身上,外界傳得沸沸揚揚的事件,在這個已經老舊的校園裡波瀾不驚。大部分學生對於韓春雨的印象,都來自5月發表的「諾獎級」成果論文,不少學生表示沒有聽說後來的質疑,或表示支持。

一名學生回憶:「韓春雨老師獲獎,那會都上了電視,我們全都從電視裡就知道的,感覺為整個學校爭了光。質疑出來後,在韓春雨的貼吧裡,能看到不少本校師生和質疑者的吵架帖。」

針對韓春雨事件,河科大在10月14日發表聲明稱「已有機構實現基因編輯」,並希望外界給予韓春雨及其團隊一點時間。

河科大宣傳部長張建功對時代周報記者表示:「校方目前正在等待韓春雨實驗的進一步成果,才會有更進一步的聲明。」他還表示,「這其中還涉及國家利益,因此不方便透露更多」。

對於河科大懇請給予「多些時間的說法」,北京大學生命科學學院研究員魏文勝提出,「這個實驗的周期就兩到三個星期,(韓春雨)想要證明,並不會花費太長時間」。

10月10日,12名學者公開實名發聲,表示沒能重複韓春雨的實驗,更呼籲第三方調查,魏文勝就是其中之一。今年5月,他還曾邀請韓春雨赴京做報告。「當時是對他的實驗成果很有興趣,沒想過要質疑他,只是後來我自己的實驗做不出來」,他同樣向時代周報記者表示,「我們只是以科學的角度在探尋此事」。

河科大的寵兒

韓春雨和河科大都在過去半年發生了巨大的變化。

論文發表後,韓春雨本人成了河科大的「寵兒」,不僅校領導親自來實驗室慰問韓春雨,弟子高峰也被河科大聘請為教師。第二天,韓春雨被學校擬增補推薦參評2016年度享受政府特殊津貼人員。

7月13日,韓春雨當選為河北省科協副主席,並在當月被河科大推薦為「長江學者獎勵計劃」候選人。

8月9日,《自然》對韓春雨事件作出回復的第二天,河北省發改委批覆了河科大基因編輯技術研究中心建設工程項目,河科大獲得了2.24億元的財政撥款。澎湃新聞報導稱,「採購的儀器是韓春雨的,資金也來自於他」。

8月18日,韓春雨獲評「美麗河北·最美教師」榮譽稱號。

韓春雨成了河北科技大學宣傳的金字招牌。在河科大2016年9月的開學典禮上,校長孫鶴旭發表演講提到:「(學校)擁有一批在教學上認真負責、在科研上勇於創新的教師隊伍,特別是一批像韓春雨一樣的年輕老師。」

韓春雨實驗室隔壁的河科大研究生王軍對時代周報記者回憶:「韓老師以前的實驗室裡只有韓春雨和高峰。今年開學以後,整個實驗室一下子新增了不少人。」

到了9月,儘管質疑聲越來越大,但韓春雨和河科大依然通過NgAgo技術,獲得了實實在在的項目和榮譽。

9月9日,韓春雨因基因編輯項目獲得了100萬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資助;9月21日,河北科技大學基因編輯技術研究中心採購進口儀器設備項目在石家莊開標,預算金額為1958萬;9月22日,韓春雨成為河科大中青年科技創新領軍人才推薦人才。

風波未平

發表「諾獎級」成果論文以前,韓春雨的生活軌跡只圍繞著實驗室。

「韓老師每天很早就騎著自行車來到實驗室。他們實驗室都是最忙的,周末和節假日常常不休息,也是最晚關燈的,晚上十一二點還在做實驗。」韓春雨實驗室隔壁一名研究生告訴時代周報記者。

論文5月發表之後,韓春雨當月的行程就排滿了,他先後去了北京協和醫院、北大和浙大做了3場學術報告,6月還接受了鳳凰《名人面對面》的採訪。

韓春雨實驗室的學生表示:「韓春雨實驗室的科研活動沒有任何的改變。依然在做著自己的實驗。」但也有學生表示,質疑出來後,韓春雨到實驗室的次數變少了。

8月初,韓春雨對於質疑有著非常迅速的回覆。例如7月30日,國際學者巴爾焦發出質疑僅一天後,韓春雨就通過媒體表示巴爾焦在博客上的內容是「非科學的」,並表示「他做得出來也好做不出來也好,從科學的角度上來說跟我們沒什麼關係」。

8月份中旬到9月底,韓春雨卻突然在公眾眼裡消失。河科大在這段時間也一直沒有任何官方回復。直到10月,伴隨著諾貝爾獎公布,這一被譽為「諾獎」級別的發現,再度被推上風口浪尖。10日當晚,包括魏文勝在內的12名科學家聯名要求韓春雨公開實驗的全部原始數據。

河科大一名不願意透露姓名的教師向時代周報記者表示對韓春雨的理解。「科學實驗有些時候是不可能公布出全部原始數據的,因為會涉及科學家自身的科研專利。科學家或多或少有一些保密心理。」他說。

12名科學家之一、中科院生物化學與細胞生物學研究所研究員李勁松對時代周報記者表示:「韓春雨論文裡只是給出了全部結論性的成果,但必須有全部原始數據,才能更好重複他的實驗。」他認為近期內《自然》雜誌會有權威的調查,「我們只是希望韓春雨及河科大以科學的態度來對待此事,而不是選擇逃避」。

為什麼要自證清白

2014年,在河科大任教了8年的韓春雨偶然看到荷蘭科學家John van der Oost在《自然》雜誌上的論文,報導TtAgo可以在高溫條件下體外切割DNA。韓春雨受到啟發,開始利用Argonaut進行基因編輯。

經過兩年研究,韓春雨終於在《自然》上發表了自己的論文,該研究成果的核心為一項替代目前通用的CRISPR-Cas9的基因組編輯新技術NgAgo-gDNA。這一成果打破了國際基因編輯技術的壟斷,被譽為第四代基因編輯技術。

當韓春雨仍深陷質疑聲中時,被他挑戰的第三代基因編輯技術領軍人物、青年華人科學家張鋒在10月末入選《時代周刊》「下一代領袖」(Next Generation Leaders)。

「下一代領袖」是《時代周刊》自2014年起的一項評選活動,張鋒是本次榜單中唯一一名生命科學家。

張鋒和韓春雨同為石家莊人,張鋒亦曾深陷專利糾紛,至今仍未平息。

9月初,北大教授饒毅與中科院院士紹峰聯名致信河科大,稱韓春雨事件為「中國學術生態節點性事件,需要科學共同體認真對待。」

所謂學術生態節點事件,在日本有一個著名案例。2014年4月,日本理化學研究所的小保方晴子宣稱發現類似幹細胞的多能細胞,即所謂「萬能細胞」,但半年後,其在《自然》發布的實驗可重複性遭到質疑,最終被證實她未能製作出這種細胞,成了日文學術界的年度醜聞。小保方晴子的指導老師笹井芳樹甚至自殺身亡。

面對種種猜疑,韓春雨再度打破了沉默。這一次,他表示願意與質疑他的科學家們,當面討論。

相關焦點

  • 20名中外學者聯名質疑韓春雨 過去半年無人重複試驗(3)
    近日,12名科學家向《自然》期刊提交其實驗結果,均與韓春雨的論文結果有所不同。該期刊新聞發言人回應稱,已收到關於韓春雨論文的多個意見,批評意見經同行評議後,有可能會被刊登。  10月31日,前後十幾通電話之後,時代周報記者終於聯繫上韓春雨本人。他對時代周報記者表示,希望質疑的科學家能當面與他討論。
  • 賈鶴鵬:面向質疑,韓春雨應該怎麼做?
    既然韓春雨已經迅速成為科研明星,何以學界迅速提起對其研究可靠性的質疑呢?是同行科學家感到嫉妒麼?假設最終證明韓春雨真有不端行為,那為何會這麼快呢?是因為他迅速成為明星麼?如果是這樣,那麼韓國黃禹錫的造假醜聞何以要經過那麼長時間才能曝光呢?實際上,讓韓春雨研究可靠與否迅速成為浮出的,並非是其成為科研明星這樣公眾事件,而恰恰涉及到科學共同體自身的發展邏輯。
  • 溫醫大科學家質疑:「韓春雨實驗」 咋就無法重複
    這些科學家表示,這次聲明是想提醒韓春雨和他所在的河北科大:作為同行,大家都在很認真地重複實驗、驗證技術,生怕因誤解而給出的負面判斷累及新技術發展。但同樣作為科學共同體一員的韓春雨,也應儘快認真回應目前的科學質疑,完成作為論文通訊作者的責任和義務。
  • 13位科學家公開質疑,韓春雨該「自證清白」
    然而,不到半年,作為中國「基因魔剪」的NgAgo受到了頂級生物學家的質疑。據悉,包括李大力帶領的團隊在內,在5個月中,全球數百家實驗室竟然沒有一家公開宣布能成功重複韓春雨的NgAgo實驗。10月11日,國內13位生物學家發表聲明,表示希望韓春雨公開所有實驗原始數據,他所在的河北科技大學,以及諸如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等相關機構及時啟動學術調查程序。
  • 遭多國科學家質疑,韓春雨實驗可重複性爭議再升級
    圍繞韓春雨NgAgo實驗可重複性的爭議已經持續了幾個月,日前爭議再次升級。 7月29日,來自澳大利亞、美國、西班牙等國的多位科學家公開表示,無法重複韓春雨NgAgo系統的基因組編輯結果,並呼籲《自然-生物技術》(Nature Biotechnology)雜誌介入,要求韓春雨公開原始數據。
  • 韓春雨事件再起波瀾,面對質疑,他這樣回應……
    另有兩名要求匿名的科學家稱有了一些初步的試驗結果顯示 NgAgo 是有效的,但是仍然需要進一步測序去確認。但事後,《自然》及 David 本人均表示該報導不能作為韓春雨實驗可重複的證據。問:《自然》後來發過聲明,說記者報導不能代表雜誌的調查結果,另外《自然》的報導裡提到的 3 個人都是匿名,您覺得能作為實驗可重複的證據嗎?
  • 13名學者質疑韓春雨實驗結果 韓春雨:細胞汙染可能性大
    韓春雨在實驗室。近日,13名國內學者實名質疑韓春雨實驗結果,呼籲第三方介入調查。 資料圖片河北科技大學副教授韓春雨將NgAgo基因編輯技術論文發表在《自然-生物技術》已逾五個多月。這期間,多名國外科學家曾聲明無法重複實驗。近日,13名中國科學家也公開實名質疑,他們仍沒重複出實驗結果,並呼籲有關方面組織第三方介入調查。《自然-生物技術》雜誌昨日回應,正在繼續調查,現在沒有進一步結論。
  • 韓春雨面對質疑聲稱:實驗沒問題 已重複兩次
    從網上開始有聲音質疑韓春雨文章結果,《知識分子》一直保持追蹤國內外學術界最新的動態,但不依據私下匿名來源為主作報導,直到13位中國科學家公開實名發言後,《知識分子》才有可以較為完整、公開的事實可以報導。  韓春雨NgAgo實驗的可重複性爭議歷經數月之久,至今雖有多方表態,但仍然沒有跡象顯示很快會得到解決。如何在學術規範下尋找解決之道,是擺在中國科學界面前的重要挑戰。
  • 漩渦中的韓春雨:正實驗研究論文結果無法重複原因
    發表論文通訊作者韓春雨,來自河北科技大學,在生物技術領域幾乎名不見經傳。但是,這並不妨礙這篇論文在華人生物界獲得廣泛讚譽。眾多科學界人士認為,「我們的體制應當更多地支持那些對研究有興趣有耐得住寂寞的學者」。  在學界得到熱烈討論的基因組編輯技術是當下基礎科學研究的重點項目之一。
  • 20名中外學者發論文質疑韓春雨:實驗無法重複
    這篇論文由國內外的20位科學家聯名發表,質疑韓春雨的實驗無法重複。論文作者包括此前曾實名發聲無法重複韓春雨的13名中國學者,以及新加入的7名學者,如美國NIH人類基因組研究所教授Shawn Burgess、約翰霍普金斯大學教授程臨釗、中山大學生命科學學院副教授黃軍就等學者。
  • 韓春雨諾獎級新發現頻遭質疑 多國科學家要求公開數據
    河北科技大學副教授韓春雨震驚全球學術界的新基因編輯技術NgAgo-gDNA,正遭遇越來越多的質疑。從5月2日他的論文發布在《自然-生物技術》網絡版之後,到現在為止,全球仍沒有一家實驗室對外宣布,能夠完全成功重複韓春雨的實驗。
  • 韓春雨事件後 河北科技大學等科研管理機構何去何從?
    特別是在新媒體時代,富有專業精神和嚴肅態度的科學家們可以及時將最新科技進展在公共層面進行展示、質疑、和討論。然而,我們也深深地感到遺憾,在同行實名質疑四起之時,河北科技大學作為該論文的通訊單位卻沒有按照我國基金委、科技部、教育部屢次三番強調的學術準則開展任何調查。一個國家、一個單位的學術聲譽不僅僅是由學術成果構建,還體現在應對學術質疑的態度是否符合國際學術道德規範。
  • 韓春雨試驗重複性風波如何質疑
    據新華網報導,中國學者韓春雨團隊的諾獎級實驗,引起同行質疑。質疑者認為這種新的基因編輯技術不能重複試驗。惡意攻擊也給韓春雨團隊的工作帶來困擾。一些人稱其科研成果造假,為此圍攻韓春雨,甚至還有半夜電話騷擾和謾罵。  諾獎級的實驗成果,到底有沒有可能造假?
  • 韓春雨諾獎級技術引爭議 方舟子質疑博士論文造假
    然而,數月以來,全球科學家幾乎都沒能重複他的實驗結果,同行的質疑聲越來越強烈。直到7月29日,「友軍」的倒戈引發了新一輪國際風暴。澳大利亞國立大學的法國基因學家Gaetan Burgio,曾憑間接證據宣稱重複韓春雨的結果,非常高效。這一度讓韓春雨的支持者看到了希望,但Gaetan Burgio謹慎地表示要等待基因測序的直接結果。
  • 「韓春雨事件」後續進展調查 - 南風窗網
    韓春雨則在前不久接受媒體採訪時稱已能重複實驗結果,近期會有消息公布。    自今年5月河北科技大學副教授韓春雨作為通訊作者,在國際頂級期刊《自然》的子刊《自然·生物技術》發表了一篇研究成果以來,他的公眾形象從震動了國際生物學界的中國本土科學家迅速轉向受國內外同行廣泛質疑者。    現在,很多人在等待。
  • 河北科技大副教授韓春雨實驗遭國內13位研究學者質疑
    這意味著,他們沒能「重複」出韓春雨的實驗,其實驗方法「讓人懷疑」。  同樣在13人名單之列的華東師範大學生命科學學院研究員李大力昨晚在接受中國之聲記者採訪時表示,雖然大家沒能重複出實驗結果並不一定能說明NgAgo沒有編輯活性,但是需要有人來正面回應這些質疑,調查事情的真實情況。首先,是給出科學同行重複實驗的結果;其次,是給出他們作為科學同行的一個態度。
  • 13名學者實名質疑韓春雨實驗結果 - 新京報 - 好新聞,無止境
    近日,13名國內學者實名質疑韓春雨實驗結果,呼籲第三方介入調查。 資料圖片  希望有第三方介入;《自然-生物技術》稱正在調查,沒有進一步結論;韓春雨仍表示細胞汙染可能性大  新京報訊 (記者信娜)河北科技大學副教授韓春雨將NgAgo基因編輯技術論文發表在《自然-生物技術》已逾五個多月。這期間,多名國外科學家曾聲明無法重複實驗。
  • 對於方舟子的質疑,韓春雨做出這樣的回應
    方舟子公開發文質疑韓春雨"諾獎級"實驗成果的可重複性問題【詳情】,而對於方舟子和部分網友的質疑,韓春雨也於7月2日在百度貼吧上做出了回應。    對於方舟子和網友們提出的質疑,韓春雨在該回復裡進行了詳解解答:  質疑1.
  • 方舟子質疑韓春雨「諾獎級」實驗不可重複
    方舟子公開發文質疑河北科技大學韓春雨「諾貝爾獎級」實驗成果存在「不可重複複製操作」的問題,暗指韓春雨科研成果的真實性,並批評韓春雨對質疑的回應態度。 以下為方舟子《河北科技大學韓春雨「諾貝爾獎級」實驗的重複性問題》質疑全文: 韓春雨
  • 遠離清華並沒有遠離網絡暴力,顏寧經歷韓春雨事件,直面網絡質疑
    ,似乎是清華大學的冷凍電鏡幫才讓她完成科研成就,然而卻不知道,全球有冷凍電鏡的科研機構有很多,但是能有顏寧這樣成就的人並不多,而且僅2019年,已經遠離清華大學的顏寧就發表了4篇CNS主刊論文,成為本年度發表CNS主刊論文最多的華人科學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