遠離清華並沒有遠離網絡暴力,顏寧經歷韓春雨事件,直面網絡質疑

2020-12-07 高校網大秀

遠離清華沒有遠離網絡暴力

清華大學科研之花顏寧選擇再次出國,出任普林斯頓大學終身生教授,當年31歲回國,最為清華大學最年輕的正教授,頂住了眾多的壓力,把自己最好的十年青春年華都獻給了清華大學實驗室,也幫助清華大學生命科學院從默默無聞變為世界最頂尖的科研機構,然而從顏寧步入清華大學直聘正教授的那一刻起,國內很多人對她的質疑就一直存在,似乎是清華大學的冷凍電鏡幫才讓她完成科研成就,然而卻不知道,全球有冷凍電鏡的科研機構有很多,但是能有顏寧這樣成就的人並不多,而且僅2019年,已經遠離清華大學的顏寧就發表了4篇CNS主刊論文,成為本年度發表CNS主刊論文最多的華人科學家。經歷韓春雨事件後,國內科研圈當時對發出質疑的顏寧進行大肆的批判和網絡漫罵,認為是海歸學者嫉妒本土原創大咖的科研成就,至今水木清華論壇中還有大量攻擊顏寧的言論。已經遠離清華大學,更加自由的顏寧,選擇作為一名中文專業的科普博主,但是還是沒有遠離網絡暴力,甚至不得不經常出面解釋一些問題!

人云亦云的網絡暴力

一份數據顯示,中國網民的教育水平並不高,雖然中國高等教育擴招,大學畢業生似乎很多,但是人口基數龐大下,受過高等教育的網民數量非常的有限,即便是很多受過所謂高等教育的網民,很多人對科研工作並不了解,這些人卻反而熱衷於人云亦云,當年韓春雨作為土博發表重磅論文時,恰恰是中國大量引進海歸高端學者的時期,有人藉助韓春雨的科研成果,把韓春雨捧上神壇,希望獲得關注,然而卻遭遇作為海歸學者顏寧的率先質疑,因此心直口快的顏寧為自己引來無數的吐槽,什麼顏寧只是藉助冷凍電鏡,只是實驗操作員而已,韓春雨在艱苦環境下做出來的才是原創科研成果,顏寧發起的質疑,只是羨慕嫉妒恨而已!畢竟在民粹文化中,作為海歸學者們總會被質疑和攻擊!

對當年不後悔的顏寧

顏寧喜歡武俠小說,尤其是古龍筆下的英雄人物,因此顏寧身上有一種女俠精神,心直口快,對於科研圈內的事件非常熱新地為大家做科普,雖然遠走美國,但是心繫中華,用自己海外所學做中文的科普,尤其是韓春雨事件更讓顏寧覺得難受,她並不是對韓春雨的科研成就有嫉妒,而是對國家2億元資金的支持的不解,她曾經在微博中期望中國高校的畢業生可以被海外名校邀請入職,中國可以湧現出大量的優秀科學家,然而還會有大量「惡意揣測」的同胞,讓顏寧感受到的是無奈和感慨!

當年,清華水木論壇節選內容

相關焦點

  • 把最好的青春年華獻給祖國的顏寧,通過網絡公開對愛情的渴求!
    顏寧再次出美國的原因 顏寧把最後的是青春芳華留在了清華2017年顏寧出走美國普林斯頓大學引發國內眾議,甚至還有很多人去用惡毒的預言去攻擊顏寧,在大家紛紛猜測顏寧再次選擇遠離家人故鄉去美國的時候,顏寧公開的回答是
  • 2017年度科技人物顏寧:從清華跳槽去普林斯頓真相
    顏寧的性格或許與成長經歷有關:她從小在一個寬鬆有愛的家庭氛圍裡長大,人生的路一直走得很順。  儘管父母並沒有提出什麼期待,但顏寧對自己有要求:不和別人比,但要做到自己的最好。大學第一個學期,她的微積分考了67分,差點全班墊底。這對於之前一直是全年級第一的顏寧來說是個不小的打擊。不過她表示,整個大學期間也就只考過一次這麼爛的成績。「我的大學成績排全班第四名,已經不是學霸了。
  • 快速掉落神壇的韓春雨又要發表科研論文,未經同行審議的論文上線
    韓春雨新論文上線曾引發網絡爭議的韓春雨再次出現在大眾面前,三年前韓春雨由於一篇高影響的科研論文遭受全球科研工作者的質疑,很多科學家甚至為了重複韓春雨的創新基因編輯方法浪費了大量時間,隨著越來越多的科學家反覆按照韓春雨所謂的創新基因編輯方法得到想要的結果
  • 為何從清華跳槽去普林斯頓大學 顏寧終於說出原因
    2011年,施一公與饒毅在第一次參選中科院院士時雙雙落選,當時這被視作海歸們遭遇「中國國情」 的標誌性事件。11月28日,2017年中科院新晉院士名單發布,很多媒體在報導這一消息時,標題都要捎帶上「顏寧落選」這個點。顏寧對此表現得毫不在意。她說:「科學家的名片是她的科研成果,而不是各種title(頭銜)。不論是否當選,我還是我,既沒有更高明,也沒有變差勁。
  • 顏寧、李一諾這對清華姐妹花為何如此強大?
    此前,顏寧的密友李一諾寫了一篇文章——《我和顏寧的這些年》,回憶了兩人在清華校園的讀書時光。在畢業多年後的今天,她倆一人在科研領域戰績斐然;一人在慈善、教育領域發光發熱。作為優秀女性代表,她們無疑活出了女性最美的樣子。被媒體譽為「最強閨蜜」的她們,在這些年來經歷了什麼,發生了怎樣的故事?
  • 愛恨分明的顏寧身上富有的墨家精神!請黑粉和無聊的人自動取關!
    在國內需要面對社會輿論和高校的形象,顏寧需要壓抑自己的外向性格,保持一位嚴謹科學家的形象,甚至顏寧在國內的時候有時參加娛樂節目和一些明星派對,成為被網絡攻擊的垢點,中國社會認為的科學家都是老學究的形象,不應該分心去關注其他事情,顏寧也在輿論的導向下,努力壓抑自己的天性,但是真正的科研工作者不是裝出來的老學究,而是一顆對科研的愛好和工作認真的嚴謹態度,就像當年韓春雨事件一樣,因為她從專業的角度認為韓春雨論文有問題
  • 遠離那些以愛為名的「隱性暴力」
    實際上,加害者通過某些心理上的「隱性暴力」,能夠達成控制被害者的手段。這類型的暴力不是簡單的拳腳相向,在身體上造成傷害,而是在肉眼看不到的心理留下創傷。當這類「隱性暴力」被忽略,很可能一個人便意識不到自己正在遭受暴力,遭受遠離人性的控制。
  • 為什么女科學家顏寧常陷入爭議?清華正教授年薪十萬?
    為什么女科學家顏寧常陷入爭議?清華正教授年薪十萬?近日,網紅現象級科學家顏寧再次在網絡引爆輿論風波。事件源於今年的8月份,有一條新聞說,女科學家組織GWIS(Graduate Women in Science)公布了2020年度的榮譽會員獎(共包含三個獎項),將其中的佛羅倫斯·薩賓傑出研究獎(Florence R.
  • 遠離指尖上的暴力 不做「鍵盤俠」!「網絡噴子」用英文怎麼說?
    新東方網>英語>英語學習>語法詞彙>流行語>正文遠離指尖上的暴力 不做「鍵盤俠」!「網絡噴子」用英文怎麼說?   鍵盤俠是一個網絡詞語,指部分在現實生活中膽小怕事,而在網上發表」個人正義感「的人群。自以上漫畫走紅以後,「鍵盤俠」的角色慢慢被人們熟知。   鍵盤俠亦可衍生為平時躲避社會群體,一旦脫離人群獨自面對電腦或手機進行網絡評論及聊天的時候,可以毫無顧忌談笑風生,對社會各個方面評頭論足。「鍵盤俠」是這個網絡時代的產物是一個難以辨分好壞的角色。
  • 清華顏寧發微博求救 我去不去普林斯頓關基金委什麼事?
    近期,《清華才女顏寧教授為何負起出走普林斯頓》在微信圈和其他社交媒體上流傳。文章表示,顏寧是因為連續兩年拿不到自然科學基金委的科研項目,負氣而去。未來網(www.K618.cn)北京5月9日電(記者賀卓輝)今日中午時分,清華大學教授顏寧@nyouyou在微博上發表「求救」:「萬能的微博,請問如何投拆這一類造謠公眾號文章?
  • 韓春雨撤稿事件:事情遠沒有結束
    一年多來,有關韓春雨實驗「可重複性」的質疑、回應、質疑、回應較量了若干個回合,爭議不休,未有定論。8 月 3 日,一直關注此事的本刊記者苗千收到國際頂級期刊《自然 - 生物技術》回復的郵件,稱應韓春雨等作者的要求,撤掉了其發表於 2016 年 5 月 2 日的 NgAgo 論文。此事總算告一段落,但遠遠沒有結束。對於韓春雨撤稿一事,很多長期關注此事的人都覺得在意料之中。
  • 韓春雨NgAgo基因編輯論文不存在主觀造假,持續兩年多的事件就此落幕?
    在經歷了質疑、撤稿和調查之後,通過校內外同行專家的指導和進一步的實驗驗證,深刻地認識到,撤稿論文的實驗設計存在缺陷、研究過程存在著不嚴謹的問題,論文的發表給國內外同行學者造成了誤導和人力物力的浪費。論文發表後,面對媒體和同行的質疑,未能冷靜理性對待,發表了一些不當言論,給社會公眾帶來了不必要的紛擾。對此,韓春雨表示了歉意,並對同行學者和社會的關注表達了感謝。
  • 漩渦中的韓春雨:正實驗研究論文結果無法重複原因
    韓春雨和他的NgAgo得到了無比熾熱的讚美之聲。但是,這瘋狂地讚譽卻在僅僅不到一個月的時間裡就出現了巨大反轉。  2016年12月27日,韓春雨接受《新聞調查》採訪時,講述了過去半年來他的經歷。  他說道,「(論文發表後)每天全是電話,包括尋求合作的人也是特別多,實驗室沒法工作。之後就是質疑,一窩蜂又來,又幾乎沒法工作。所以就下定決定,不再跟他們糾纏了」。
  • 清華女教授顏寧,遠走美國成為「院士」又曝新突破!
    顏寧,1977年11月出生於山東章丘,結構生物學家 ,美國國家科學院外籍院士,美國霍華德休斯醫學研究所首屆「國際青年科學家」,這樣一個在中國家長眼中堪稱完美無缺的美女科學家竟然在網絡上出現了負面言論,聲稱清華&34;的天才女教授顏寧,連續申請3次中科院院士被拒後,最後選擇了美國。而這些言論根本是子虛烏有的。顏寧前往美國並不是因為在中國的發展受挫而前往美國發展,其中的真正原因是因為不同的科研環境會帶來不一樣的驚喜,顏寧選擇了去美國,是為了去探索更多的可能性,更好的發展和充實自己。
  • 韓春雨事件調查結果公布:未發現主觀造假
    從籍籍無名到因一篇論文一戰成名,再到面對隨之而來的種種質疑時的堅稱「有人複製出來了」「自己已複製」,再到後來的撤稿,直至今天的聲明,這一戲劇性事件終落幕。聲名鵲起與此同時,韓春雨成為媒體追逐的對象。沒有海外留學背景卻取得一流成果,在「小作坊」式的簡陋條件下取得超越頂尖實驗室的科學發現……韓春雨成為「十年磨一劍」「甘坐冷板凳」的典範。
  • 韓春雨撤稿,凸顯科學的社會生命力
    與此同時,我的科學傳播同行也在反映其所在的一些科學家群裡,已經有人在說,「珍愛聲譽,遠離媒體了」。看起來韓春雨事件就像媒體惹的禍,或者至少韓春雨的「屌絲逆襲」是媒體「炒作」的結果,最終則導致其聲名掃地。然而這些想法並不能反映這個事件的實際情況。
  • 專家稱網絡暴力法律定義與性騷擾一樣難界定
    新浪科技訊 9月19日凌晨消息,在人民日報社教科文部昨日召開的「讓網絡遠離暴力」主題座談會中,來自高校、青少年網絡協會等領域的多位專家展開了討論,有專家稱「網絡暴力」的法律定義與「性騷擾」一樣難以界定。  「網絡暴力」是最近一個非常熱門的詞,但它至今沒有一個明確定義。
  • 從"教授門"事件看網絡語言暴力的警示
    竊以為,「屁眼教授」事件,是一場非理性學術批評中的「下半身敘事」,是一次難有掌聲的人格自經。網絡的語言暴力的問題,很有必要提到學術爭鳴的「議事日程」。    語言暴力,是這次事件的「焦點」。動不動就問候對方的老媽,動不動就問候人家的祖宗十八代,這些年,網絡「語言暴力」的例子,可謂屢見不鮮。先是匿名的語言暴力,然後是名人之間真刀真槍的罵戰。
  • 顏寧的微博留言,讓20年前的同學們感到慚愧,警惕校園語言暴力!
    繼續開啟灌水模式的顏寧2019年顏寧成為當年發表CNS主刊論文最多的華人科學家,2020年5月13日,美女科學家顏寧在《nature》主刊兩發兩篇重磅論文,讓自己的CNS主刊論文數量提升至34篇。以前顏寧所研究的生物蛋白結構很難被人理解,認為沒有任何的實際用途,然而一場新冠疫情卻讓生物蛋白結構變得異常的重要,完整解析病毒的生物蛋白結構,可以快速找到病毒和人體細胞結合的路徑,然後涉及生物靶標蛋白,從而可以研發出具有針對性的特效藥和疫苗。作為世界上最著名的生物蛋白結構科學家,顏寧在繁忙的科研工作之餘,在社交媒體和粉絲互動,做科普博主。
  • 南方日報:誰來給韓春雨事件畫上句號?
    昨日,韓春雨回應,科學論文會用科學論文回應,將發表近期實驗結果,不過他隨即補充,論文不會馬上發表。   韓春雨事件曾經一度是熱點,無論是最初引發轟動的「諾獎級成果」,還是隨之而來的各種批評和質疑,問題起碼始終處於科學研究範圍之內。可現在還有多少人持續關注事件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