遠離那些以愛為名的「隱性暴力」

2020-11-30 中國青年報

「誘姦」是個遊走在法律邊緣的行為,往往被誘姦的對象業已成年,且在發生關係的當下雖有抗拒,但處於一種半推半就的情況下,完成了與誘姦者的性行為。

但就像《房思琪的初戀樂園》書中所陳述的,誘姦是一種權力、知識與人生閱歷的不對等。

如林奕含在社群網站中自陳的,並不是事件發生後,表面上生活如昔,而是後續長期的自我懷疑、自責,無法宣洩的憤怒,難以得到解脫的控訴。

當然,我們無法憑著一本小說去論斷真相,畢竟事實的真相不能全靠感情、不明就裡的悲憤還原。林奕含深受憂鬱症,且接受精神分裂(思覺失調)多年治療,這些是我們看待整起悲劇的重點。

然而,不變的是她的死,使我們重新意識到誘姦等暴力、脅迫對一個人造成的創傷與痛苦。

加害者常使用的心理控制方式

為什麼有些被害者,他們面對加害者的摧殘,卻束手無策?有人欺負我們,我們可以選擇反擊,如果不行,似乎逃跑也是一個選項。

既不反擊,也不逃跑的情況,成為某些人用來攻擊受害者的說辭。有時受害者非但得不到同情,甚至還會因為他的不夠勇敢而遭受指責。

實際上,加害者通過某些心理上的「隱性暴力」,能夠達成控制被害者的手段。

這類型的暴力不是簡單的拳腳相向,在身體上造成傷害,而是在肉眼看不到的心理留下創傷。

當這類「隱性暴力」被忽略,很可能一個人便意識不到自己正在遭受暴力,遭受遠離人性的控制。

研究創傷多年的心理學家赫爾曼(JudithHerman),認為加害者經常使用的心理控制方式,主要目的在於「剝奪」與「孤立」,並通過有系統的過程,強化兩者對被害者心理的影響。

一、「剝奪」指的是剝奪一個人的「人權」。

好比自由是一個人基本的權益,今天他把你囚禁在一個地方,要你吃飯、睡覺、上廁所等活動全按照他的安排進行,使被害者無法做出「對自己有利」的決定。

「剝奪」的內涵大體有兩條路徑:

1.灌輸恐怖。恐怖來自永無止境的威脅,威脅受害者如果違背他的心意,就可能遭受死亡或嚴重的肉體傷害。

在某些案件中,威脅要傷害受害者的孩子,也是一種強有力的威脅。後者對一些受虐婦女,更具有恫嚇作用。

2.激起無助感。心理學家塞利格曼(Martin Seligman)曾對狗做過實驗,將狗關在裝了電擊裝置的籠子裡。

其中一種籠子有個按鈕,只要電擊的時候按下按鈕就能停止電擊,狗在這個籠子中遭受創傷,被釋放後還是能夠恢復心理健康。

有些狗沒那麼幸運,它們被關在一個沒有規則可尋的籠子裡,沒有任何可以做好心理準備的線索,也沒有中止電擊的規律。塞利格曼發現這些狗後來的心理創傷,長久難以復原。

無預警、不按牌理出牌、反覆無常的暴力會讓受害者放棄抵抗,塞利格曼稱之為「習得性無助」。也就是在長期無法預期的暴力下,使得一個人「認定自己已不具備改變困境的可能性」。進而,加害者往往會在威脅與暴力後,又扮演上帝的角色。先給予恐懼,再給予「赦免」,讓被害者屢屢經歷死裡逃生的心理折磨,直到以為自己的痛苦與快樂全應由加害者決定。

二、「孤立」指一方面斷絕受害者與外界的連結,另一方面取消受害者在人際互動中的自我感,最終目的是使受害者對加害者產生強烈的依賴。

隔離的目的在於方便加害者的控制,當受害者處於一個既定的、狹小的生活空間,加害者更容易實施監視,並且所有與外界聯繫的方式都要通過他的檢查與審視。

有時加害者會以愛為名進行孤立性的控制,冠冕堂皇地要求對方報告一天行程、檢查對方的手機、私自借用受害者的名義,切斷受害者與親朋好友的聯繫。

除了對受害者「當下」的控制,更有甚者,就是對受害者人格進行全面破壞。切斷對方人格建構歷程的「過往」回憶,譬如把過去的書信、紀念品拋棄。還要打擊受害者的核心價值觀,譬如讓一位素食主義者吃肉,要他傷害自己最心愛的寵物等。

受害者為了生存做了許多自我厭惡的舉動,而加害者一方面強迫他,另一方面又扮演寬恕與接納的角色,同時扮演被害者的撒旦與上帝。

這一切將使受害者不得不越來越依賴加害者,逐漸和加害者變成生命共同體。

如何擺脫自殺或自殘的念頭

如何讓有自殺或自殘念頭的人得以擺脫這種念頭?建議可以這麼做:

1.遠離危險因子

遠端危險因子:有些人因為某些疾病,或如性侵等行為的汙名化,始終不敢求醫,都可能使一個人的身心逐漸失衡,釀成悲劇。或者長期不夠規律的求診與服藥,也會影響治療與康復的效果。

近端危險因子:如臺灣精神科醫師陳豐偉所建議,自殺也會引起連帶的反應,如果你本來就深受情緒方面的疾病影響,或本身就有自殺或自殘的念頭或病史,關閉你的網路,更不要閱讀相關著作,否則可能會激化還未處理完整的傷痛,產生模仿效應。

簡言之,近端危險因子,指的是近期讓一個人心理受創,引起過去尚未處理完整的創傷,造成一個人激化行動的事件。有了傷害自己的念頭,務必儘速就醫,尋求專業人士幫助。

2.增加保護因子

保護因子與危險因子,其實是相輔相成的一體兩面。創傷者的主動求助,周遭親友的關懷,提供支持,讓受創傷者可以無礙的表達自己內心的傷痛,主動索求協助,都是避免悲劇發生的要素。

尤其對於有自殺未遂記錄,且仍處於憂鬱症或其他心理治療,有自殺或自殘風險的身邊人,給予足夠多的關注與支持,也能有效地降低可能發生的悲劇。

離開是遠離暴力的自救措施

正如赫爾曼所言,施暴不僅僅是「習得性無助」那樣容易被發現的外在暴力。

當我們審視一些身在家庭暴力,或不平等的關係中,已經出現身心症狀卻不明就裡的被害者,我們不禁會發現,許多試圖支配他人心理的隱性暴力,就這麼被許多加害者以愛等溫柔的名義給掩蓋。

如果你正在猶豫該不該離開一位口口聲聲為你好,卻總是給你無限壓力與孤獨的人,倘若他對你好的方式如上所述,他很可能正在對你實施暴力,好控制你。

這時,你的離開絕對不是經不起愛的考驗,而是遠離暴力的自救措施。

(作者系哲學、教育雙博士生,臺灣哲學諮商學會監事,著有《心靈馴獸師》等十多部出版品。現居上海,專職諮詢與寫作。)

【責任編輯:宋靜】

相關焦點

  • 當暴力主宰一切時,愛就消失了
    好像慢慢的,我們身邊逐漸的被家庭暴力所環繞,那些看得見的看不見的都成了那些因暴力而備受傷害的人的一輩子的陰影。對的,其實在我們身邊的除了身體暴力外,語言暴力也是隨處可見的。那今天子一就帶你們聊聊那些所謂的暴力。談到暴力這個詞語,你們會想到什麼?
  • 月亮的後裔—那些以「月」為名的中藥
    至此中秋佳節,小編為大家整理了部分以「月」為名的中藥,以供娛樂。祝大家中秋快樂,身體健康!一、以 「月」為名的單味中藥以月為名的中藥,大概有30多種,其中包括我們熟知的月季花、月石、月見草等,還有一些民間草藥如月桂葉、望月砂、八月札、阿月渾子、六月雪、五月茶、紅色新月蕨、五月艾、六月寒、古月粉、六月青、六月合、六月茶、六月瓜、海月、五月霜、八月瓜、三月花、小六月寒、海月殼、三月泡、月光花、半邊月、月葉發、方葉五月茶、月桂櫻子等
  • 遠離清華並沒有遠離網絡暴力,顏寧經歷韓春雨事件,直面網絡質疑
    遠離清華沒有遠離網絡暴力清華大學科研之花顏寧選擇再次出國,出任普林斯頓大學終身生教授,當年31歲回國,最為清華大學最年輕的正教授,頂住了眾多的壓力,把自己最好的十年青春年華都獻給了清華大學實驗室,也幫助清華大學生命科學院從默默無聞變為世界最頂尖的科研機構
  • 女企業家被男友拳擊身亡:那些有暴力傾向的人,再愛,也要離開
    從心理學上來講,暴力傾向是一種思維方式和認知觀念。這樣的人覺得以平和的方式無法解決問題,只有通過以暴制暴方能達到目的。還有一部分人是因為從小的成長環境導致的人格障礙,他們在遭受某些刺激時會難以控制自己的情緒,往往因為一點兒小事而大打出手。
  • 情感勒索下的傀儡人生,3步終結以愛為名的操控遊戲
    北京大學的包麗原本一個活潑優秀的學生卻遇人不淑,在男朋友長期的言語暴力下,她漸漸覺得自己沒有價值,在聊天記錄中也不斷表現出自我否定的想法,甚至在自殺前還依然不自信,寫下「遇到了熠熠閃光的你而我卻是一塊垃圾」。
  • 家庭暴力能夠毀掉一個人?拒絕順從型人格,教育女兒遠離家暴
    最近關於家暴的話題被大家頂上了熱搜,無論是法律上還是在道德層面上,這種行為都是被嚴格制止,但是卻時常還是會有家庭暴力的現象出現。無論是早前小S最早的「自曝家暴真相」,還是蔣勁夫的外國女友以及宇芽的家暴事件,都讓我們意識到,家暴危害是足矣毀掉一個人的。
  • 畫眉鳥「顯性」和「隱性」的表現行為
    畫眉鳥「顯性」和「隱性」的表現行為:所謂畫眉鳥「顯性」和「隱性」,其實就是指畫眉鳥的外在和內在,外在是我們肉眼可以看見的外部特徵,是可觀上可以存在的東西,而內在則是畫眉鳥的精氣神,是一種狀態。畫眉鳥【攻擊形】這樣的畫眉鳥性格外露,看上去就富有攻擊性,不如那些隱性的畫眉鳥老師,排籠的時候就喜歡去嚇唬旁邊的鳥
  • 極右翼也在倫敦搞暴力示威 詹森:沒有你們的位置
    6月13日,英國極右翼以「保衛邱吉爾」為名舉行示威遊行,並與警方發生衝突。面對右翼的暴力示威,英國首相約翰發推怒斥這些右翼暴亂分子,稱「英國沒有暴力示威和種族主義的位置」。但詹森批評極右翼暴力示威者的言論卻並不被英國網民買帳,有人表示這些右翼分子「恰恰是詹森的粉絲」。
  • 遠離指尖上的暴力 不做「鍵盤俠」!「網絡噴子」用英文怎麼說?
    新東方網>英語>英語學習>語法詞彙>流行語>正文遠離指尖上的暴力 不做「鍵盤俠」!「網絡噴子」用英文怎麼說?不管是愛情題「如果有個按鈕,能看到伴侶有多愛你,你按不按?」,還是職場題「高薪不喜歡和底薪喜歡你會選擇哪一個?」或是腦洞題「全人類大腦可以知識共享 你支持嗎?」 以及社會題「『鍵盤俠』到底算不算俠?」在兩個多月的時間裡奇葩說給小編帶來了不少的歡樂和思考,其中#『鍵盤俠』到底算不算俠?#這個辯題指向了現今社會一個尖銳的問題,就是「鍵盤俠」。
  • 戰機「隱性」翅膀那些事兒
    戰機「隱性」翅膀那些事兒  ——淺談世界主流戰機氣動布局流行款式及發展趨勢  2020年7月15日,國家知識產權局官方公布了第二十一屆中國專利獎評審結果,中國航空工業集團公司成都飛機設計研究所的「升力體邊條翼鴨式布局飛機」外觀設計專利榮獲金獎。由此,升力體、邊條翼、鴨式布局這些助飛戰機的「隱性」翅膀,再次成為航空愛好者關注的熱點。
  • 中多控股:以愛為名,詮釋百變「麂皮絨」
    「此次發布秀主推四個系列,主題『以愛為名』,旨在通過服裝與模特的完美演繹,全面解讀現代女性在愛、激情、承諾中任意穿行,對自己所熱愛事物的勇氣,以及表達自我,挖掘美好的個性主張。」
  • 隱性問題才是溝通的核心
    其次是同伴相處問題,比如搶小朋友玩具、暴力解決問題、個別幼兒不合群等。再其次是一些意外傷害,比如遊戲時磕傷,或者碰傷等。最後是活動的參與情況,比如有幼兒活動時注意力不集中、對活動內容不感興趣等。以上這些問題都需要教師第一時間與家長溝通,並及時解決。但這些溝通內容的最大特點,就是問題看得見、表現明顯,教師避不開,不得不告知家長。
  • 感情中一定要警惕和遠離這幾類人
    我們要警惕和遠離什麼樣的人呢?簡單來說就是價值觀和行為已經近乎病態般失控的人。我們始終要明確這一點:真正愛你的人會讓你覺得你很好、你值得很多愛。而不愛你的人會讓你覺得:所有人都會嫌棄你、遠離你,只有他還在你身邊,你應該感恩戴德,只有他的肯定才是你最大的榮耀。你要記得:你不必依賴任何人的「肯定」和「關係」,不要以傷害自己為代價,去獲得愛和自我價值感。
  • 「書評」《大衛·科波菲爾》中的家庭暴力與愛
    看得來氣,讓人想起小鬼當家之類的電影裡,孩子反抗大人,和大人作戰的精神,雖然社會、文化、經濟環境完全不同,是兩種風格,但是反抗和戰鬥精神是本質的,像我最愛的電影《雲圖》裡,始終貫穿的價值觀,絕不向暴力屈服,古來有之。為什麼大衛就不可以學學呢?為什麼大衛的母親就不能振作堅強起來呢?我知道這對於他們特別特別難,幾乎是不可能的,因為這是家庭環境和軟弱的個性造成的,有必然性!
  • 古裝劇中那些以「鳥雀」為名的美女個個都驚豔,你覺得誰最靈動?
    下面就跟著小編一起看看都有哪些以「鳥雀」為名的古裝美女吧!1、小燕子(趙薇 飾):出自《還珠格格一、二》趙薇的小燕子非常經典,一個角色就讓她紅遍大江南北,到現在還被人津津樂道。她一雙大眼睛靈動可愛,圓圓臉,大鼻子大嘴巴的趙薇生來沒有小女生的精緻,卻有大女人的風範和氣質,落落大方賞心悅目。性格活潑可愛,武功不高卻愛替人打抱不平,大大咧咧,調皮搗蛋,曾一度輝煌著我們的童年。
  • 小學生作文課後跳樓:繆可馨走了,那些被暴力對待的孩子怎麼樣了
    所以,繆可馨長期被袁老師暴力對待已成事實,而最後的作文課不過是壓死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 縱身一躍,不過是因為徹底絕望。>繆可馨去世後,那些曾經被袁老師暴力對待、如今逃出魔爪的學生選擇了站出來,他們紛紛爆料袁老師當年辱罵毆打他們的細節: 所有的問題都以辱罵和挨打的方式解決,扇巴掌、揪眼皮,有的時候是直接肉碰肉,有的時候是作業本。
  • 顯性與隱性
    對於企業經營管理過程,無論是成本還是收益都會存在隱性和顯性的,兩者相加之和才構成了最終的收益和成本。但在收益和成本核算中很容易忽略隱性部分,即使意識到了也可能會「選擇性的忽略」。例如對於獎勵,付出的成本是我們看到的金額,但因為獎勵不當可能導致系列的「蝴蝶效應」,帶來更多的不公平而引發的消極現象,這時的隱性的成本會增加,甚至非常高的水平,而最終獎勵帶來的效益無法衝抵成本,這時獎勵是無效的,甚至是副作用的。
  • 隱藏在親密關係裡的暴力
    原標題:隱藏在親密關係裡的暴力   現在,親密關係暴力比較多發,但有些在我國法律裡暫時還沒有明確的相關界定。如果你的親密關係裡已經有了暴力行為,要認清楚周圍的風險,保持謹慎和理性。   親密關係中常見的暴力   肢體暴力:有程度之分。我推你一下,推搡就不算肢體暴力。
  • 隱性領導力:解密推動組織向前發展的隱藏的領導者
    這本書從一個全新的角度闡述了領導者的內涵,並就如何識別、培訓和部署那些積極主動、行動勇敢、工作出色的人——與客戶建立密切關係的客戶服務代表、解決各種問題的技術專家,以及激勵團隊取得超出預期的成就的同事提出了新的觀點。這些人是隱藏的領導者。也許他們沒有正式的領導頭銜,但他們的日常工作是創造組織所需的競爭優勢,並推動組織向前發展。
  • 我愛你,現在去死吧
    公司剝削、抑鬱症、網絡暴力、身心戕害…… 你永遠無法想像一條鮮活生命被壓垮之前,背負過怎樣的壓力。 父親的新女朋友在冷眼旁觀之餘,還會附贈語言暴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