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企業經營管理過程,無論是成本還是收益都會存在隱性和顯性的,兩者相加之和才構成了最終的收益和成本。但在收益和成本核算中很容易忽略隱性部分,即使意識到了也可能會「選擇性的忽略」。
例如對於獎勵,付出的成本是我們看到的金額,但因為獎勵不當可能導致系列的「蝴蝶效應」,帶來更多的不公平而引發的消極現象,這時的隱性的成本會增加,甚至非常高的水平,而最終獎勵帶來的效益無法衝抵成本,這時獎勵是無效的,甚至是副作用的。
管理上有人反對抓考勤,甚至有的理論說「一家公司開始抓考勤,就說明開始走下坡路了。因為走上坡路的公司,根本沒有時間管員工的考勤」,果真如此嗎?有些武斷,的確大部分的遲到都不會對企業造成明顯的損失,但它存在的隱形成本,和「破窗」一樣被員工認為是管理不到位。
這是「所有人都看到的違規——激發大家效仿——管理秩序混亂,最終失去控制」,這樣一個循環的連鎖過程機會給企業帶來全方位的影響和損失,所以並不是這個考勤本身有多少影響,而是這件事情會帶來對管理的破壞,就如一輛車被砸破窗戶而形成的「破窗效應」導致失控一樣。
「破窗理論」揭示任何一種制度在執行過程中,不光要考慮直接成本和直接效果,還要衡量隱形成本和隱形收益。「抓考勤」本身沒有什麼明顯的收益,但它可以給遵守規則的員工以正向的激勵,這就是隱性收益。一家公司通常遲到的都是少數員工,所以「抓考勤」本身是必然是「隱形收益」大於「隱形成本」。
隱性是「陰」,顯性是「陽,作為管理者,只有全面的評估顯性和隱性的成本與效益,陰陽結合平衡,才能做出正確的判斷和決策,否則就是用一個問題替代另外一個問題的結果,在不斷重複問題。
同樣你看到別人的成功是「顯性」的,但背後的努力付出卻是「隱性」的,而這正是隱性付出帶來顯性的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