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鶴鵬:面向質疑,韓春雨應該怎麼做?

2020-12-06 果殼網

近日,曾經名不見經傳的河北科技大學副教授韓春雨又站在了媒體關注的風口浪尖。不過,這一次並非是媒體對其於5月2日刊發在《自然·生物技術》的論文《NgAgo DNA單鏈引導的基因編輯工具》的「諾獎級」成果的讚譽,而是諸多研究作假的質疑。

韓春雨事件回顧

2016年5月2日,河北科技大學的韓春雨團隊在《自然·生物技術》期刊上發表論文,稱格氏嗜鹽鹼桿菌中的蛋白質NgAgo具有核酸內切酶活性,能夠被利用到基因編輯中,成為一種DNA引導的基因組編輯工具。論文在發表後受到了國內外多個實驗室的關注,國內的多家媒體也對此結果進行了報導。 

然而,經過三個月的重複跟進,不少實驗室反映無法重現韓春雨論文中的結果。儘管關於如何更好地進行重複實驗,韓春雨本人在相關論壇中曾做出個別回復,但時至7月29日,仍有多國科學家公開表示,無法重複韓春雨的結果。 

目前學界與公眾對韓春雨論文結果可重複性問題的爭論愈發激烈。8月2日,《自然·生物技術》發表聲明,將對韓春雨論文展開調查。近日,河北科技大學則表示,在一個月左右時間後,韓春雨將採取適當形式公開驗證結果,屆時將有權威第三方作證。

結果無法重複=造假?

既然韓春雨已經迅速成為科研明星,何以學界迅速提起對其研究可靠性的質疑呢?是同行科學家感到嫉妒麼?假設最終證明韓春雨真有不端行為,那為何會這麼快呢?是因為他迅速成為明星麼?如果是這樣,那麼韓國黃禹錫的造假醜聞何以要經過那麼長時間才能曝光呢?

實際上,讓韓春雨研究可靠與否迅速成為浮出的,並非是其成為科研明星這樣公眾事件,而恰恰涉及到科學共同體自身的發展邏輯。對於科學界而言,可重複性是判斷一項研究是否可靠、甚至是否有意義時最為核心的因素。何以有那麼多科學家和實驗室關注韓春雨研究的可複製性呢?因為韓春雨發現的NgAgo基因編輯技術是新的技術路線圖,從某種程度上衝擊了現在常用的名為CRISPR基因編輯技術的主導地位。在這種情況下,很多科學家急於進行重複實驗,並不是因為不信任韓春雨的研究,更不是因為一些憤青說法,即NgAgo基因編輯技術挑戰了西方人主導的CRISPR技術的商業利益所以被質疑,而是因為很多科學家都希望能迅速利用這個新的技術路線檢驗自己的研究問題,獲得研究成果。在激烈科研競爭中,誰都希望在利用新技術方面捷足先登。


NgAgo 是一種嗜鹽菌 Natronobacterium gregoryi 的 Argonaute 蛋白。NgAgo 結合 24鹼基長度左右的單鏈 DNA( ssDNA ),並由這段 guide-DNA 介導,切割具有相同/互補序列的雙鏈 DNA。圖片來源:www.nature.com

但也正是諸多捷足先登者因為無法重複韓春雨的研究,從而難以對其進行應用,質疑聲也應運而生。可以說,到目前為止有關韓春雨NgAgo基因編輯技術是否可重複這一爭議本身,既不是陰謀論的產物也不代表商業利益壓制學術,而恰恰代表了科學共同體內部最為正常的學術競爭邏輯。

但這並不意味著,所有的科學實驗都一定可以被複製,所有的學者都有義務為了證明自己的研究結論而進行重複實驗。很多研究,如在生態學領域,完全的複製是不可能的。而更多情況下,複製一項研究需要的時間和金錢,也不是大多數科學家和實驗室的「標配」。所以,即便是遭遇小同行的質疑,一些相對獨立性的研究,比如揭示某個基因的功能或發現某個新基因,也沒有必須的義務重複實驗,因為這樣的研究在相當程度上不會影響到同行的工作,不阻礙整個學科的發展。例如,因為造假而轟動世界的黃禹錫事件所涉及的克隆研究,就由於不是進行其他研究所需要的工具,從而沒有同行會迫不及待地進行重複試驗。

實際上,著名的《自然》雜誌在線調查了1576名研究人員後,發現其中超過70%的研究人員曾試圖複製其他科學家的實驗並以失敗告終,而超過一半的研究人員竟無法重複自己的實驗。無疑,這些不能複製的實驗並不等於作假。

Nature對1576名研究人員的調查顯示,超過半數的科研人員表示存在可重複危機,並且問題很嚴重。數據來源:Nature News

然而,具體到韓春雨研究的可複製性,《自然》雜誌所報導的常規情形就不能充分說明。因為韓春雨的研究成為了上百個實驗室進行重複試驗和應用試驗的目標和焦點,如果無人能成功,確實有可能說明韓春雨的研究有相當程度的疑點。

面對質疑,應該怎麼做?

雖然到目前為止,有關韓春雨研究是否可信已經變成了一起熱點公眾事件,但其核心邏輯仍然是科學界自身發展的邏輯。公眾關注影響了檢驗科研可重複性、可利用性的工作的節奏,但並沒有改變這個工作本身。

在這種情況下,作為科學共同體的一員,首先韓春雨有很大的義務來解釋,自己的研究中是否有《自然·生物技術》論文中所沒有報告的技術秘訣。其次,韓春雨或其課題組成員有必要自己進行重複試驗並嚴格記錄程序。因為如其在《自然·生物技術》論文中所聲稱的那樣,NgAgo代表了重要的新的研究方向,那其目的就不應該是在知名期刊上發表一篇論文了事,而是要為這一新的研究方向負責。

韓春雨似乎還沒有認識到這種情況,中國的學術文化還沒有來得及為研究者的責任意識做出充分準備。但這種責任意識,應該是科學共同體行為邏輯的基本組成部分。

當然,上述說法是在該研究沒有造假的情況下。我所在的多個微信群現在已經開始討論假如韓春雨確有不端行為,該如何處理,是否會如以前若干不端學術事件一樣不了了之。基於現有證據,討論如何處理為時過早,但毋庸置疑,一旦確定性的科學證據指向了學術造假,科技主管部門的及時跟進和行政處罰,就不是對科學共同體內部行為規則的僭越。相反,科學共同體的規則,恰恰需要政治力量和行政手段進行維護,而不能因為政治力量介入了科學「造星」就低調處理和保護責任人(進而也就讓涉事官員免責)。非常遺憾的是,韓春雨所在的河北科技大學最近公開替韓春雨辯護並指責質疑一方,就是朝著用行政邏輯阻礙科學共同體內部邏輯的方向邁出的錯誤一步。(編輯:甘蔗西西、Sol_陽陽)

相關焦點

  • 韓春雨試驗重複性風波如何質疑
    據新華網報導,中國學者韓春雨團隊的諾獎級實驗,引起同行質疑。質疑者認為這種新的基因編輯技術不能重複試驗。惡意攻擊也給韓春雨團隊的工作帶來困擾。一些人稱其科研成果造假,為此圍攻韓春雨,甚至還有半夜電話騷擾和謾罵。  諾獎級的實驗成果,到底有沒有可能造假?
  • 13名學者質疑韓春雨實驗結果 韓春雨:細胞汙染可能性大
    韓春雨在實驗室。近日,13名國內學者實名質疑韓春雨實驗結果,呼籲第三方介入調查。 資料圖片河北科技大學副教授韓春雨將NgAgo基因編輯技術論文發表在《自然-生物技術》已逾五個多月。這期間,多名國外科學家曾聲明無法重複實驗。近日,13名中國科學家也公開實名質疑,他們仍沒重複出實驗結果,並呼籲有關方面組織第三方介入調查。《自然-生物技術》雜誌昨日回應,正在繼續調查,現在沒有進一步結論。
  • 方舟子質疑韓春雨「諾獎級」實驗不可重複
    方舟子公開發文質疑河北科技大學韓春雨「諾貝爾獎級」實驗成果存在「不可重複複製操作」的問題,暗指韓春雨科研成果的真實性,並批評韓春雨對質疑的回應態度。 但方舟子在文中表示,韓春雨在公開場合的言論與他在論文裡的描述存在諸多矛盾,方舟子稱,「韓春雨在北大和遺傳所的報告上都強調,他目前的NgAgo是初級版、需要高超的實驗技巧」,而方舟子認為韓春雨描述的只是並不複雜的轉染實驗,是現成的技術,並不需要高超的實驗技巧,按照其提供的步驟應該是不難被重複出來的才對,而不應該出現「沒法重複該實驗」的情況。
  • 方舟子發文質疑韓春雨「諾獎級」實驗成果
    近日,方舟子公開發文質疑河北科技大學韓春雨「諾貝爾獎級」實驗成果存在「不可重複複製操作」的問題,暗指韓春雨科研成果的真實性。
  • 韓春雨:希望與質疑的科學家能當面討論
    大部分學生對於韓春雨的印象,都來自5月發表的「諾獎級」成果論文,不少學生表示沒有聽說後來的質疑,或表示支持。一名學生回憶:「韓春雨老師獲獎,那會都上了電視,我們全都從電視裡就知道的,感覺為整個學校爭了光。質疑出來後,在韓春雨的貼吧裡,能看到不少本校師生和質疑者的吵架帖。」
  • 韓春雨諾獎級技術引爭議 方舟子質疑博士論文造假
    然而,數月以來,全球科學家幾乎都沒能重複他的實驗結果,同行的質疑聲越來越強烈。直到7月29日,「友軍」的倒戈引發了新一輪國際風暴。澳大利亞國立大學的法國基因學家Gaetan Burgio,曾憑間接證據宣稱重複韓春雨的結果,非常高效。這一度讓韓春雨的支持者看到了希望,但Gaetan Burgio謹慎地表示要等待基因測序的直接結果。
  • 對於方舟子的質疑,韓春雨做出這樣的回應
    方舟子公開發文質疑韓春雨"諾獎級"實驗成果的可重複性問題【詳情】,而對於方舟子和部分網友的質疑,韓春雨也於7月2日在百度貼吧上做出了回應。  早前,韓春雨一經報導,就有細心的人在貼吧上找出了韓老師。(郵箱已暴露了身份)  而此次韓春雨老師的回覆是其在"國際米蘭吧"上的回帖。
  • 20名中外學者發論文質疑韓春雨:實驗無法重複
    但學者應保持實驗室開放性,已經申請專利,可以公開的東西應該公開,比如原始的實驗數據。  ■ 韓春雨事件回顧  ●2016年5月2日  河北科技大學生物科學與工程學院生命科學系副教授韓春雨在《自然-生物技術》發表論文《NgAgo DNA單鏈引導的基因編輯工具》後,便身陷漩渦。先是被媒體熱捧,稱其為「三無」教授但有「諾獎級」發現。
  • 韓春雨面對質疑聲稱:實驗沒問題 已重複兩次
    從網上開始有聲音質疑韓春雨文章結果,《知識分子》一直保持追蹤國內外學術界最新的動態,但不依據私下匿名來源為主作報導,直到13位中國科學家公開實名發言後,《知識分子》才有可以較為完整、公開的事實可以報導。  韓春雨NgAgo實驗的可重複性爭議歷經數月之久,至今雖有多方表態,但仍然沒有跡象顯示很快會得到解決。如何在學術規範下尋找解決之道,是擺在中國科學界面前的重要挑戰。
  • 13名學者實名質疑韓春雨實驗結果 - 新京報 - 好新聞,無止境
    近日,13名國內學者實名質疑韓春雨實驗結果,呼籲第三方介入調查。 資料圖片  希望有第三方介入;《自然-生物技術》稱正在調查,沒有進一步結論;韓春雨仍表示細胞汙染可能性大  新京報訊 (記者信娜)河北科技大學副教授韓春雨將NgAgo基因編輯技術論文發表在《自然-生物技術》已逾五個多月。這期間,多名國外科學家曾聲明無法重複實驗。
  • 13位科學家公開質疑,韓春雨該「自證清白」
    河北科技大學副教授韓春雨 來源:網絡「韓春雨的論文發表之後的第二天,出於對基因技術研究的敏感,我和學生就已經看到論文。如果一切真的如文中所述,這真的會是一個非常偉大的發現。」和國內科研工作者一樣興奮的,還有國內媒體,以及韓春雨所在的高校。媒體將NgAgo譽為諾獎級別的科研成果。因為NgAgo,河北科大獲得了河北發改委2.24億元的財政撥款,韓春雨本人在獲得了100萬元國際自然科學基金後,亦被授予各種包括河北科協副主席、「最美教師」等榮譽。然而,不到半年,作為中國「基因魔剪」的NgAgo受到了頂級生物學家的質疑。
  • 方舟子發文質疑韓春雨「諾獎級」實驗成果,你怎麼看?
    但近日,方舟子公開發文對韓春雨的「諾獎級」論文(內容解析請點擊《不容錯過!韓春雨老師Nat Biotechnol論文完整解析》)的「實驗的可重複性」。以下為方舟子《河北科技大學韓春雨「諾貝爾獎級」實驗的重複性問題》的部分節選:這幾天我陸續收到幾家實驗室的研究人員的來信,反映重複不出韓春雨論文中最關鍵的圖4結果(切割基因組,T7E1和測序),呼籲我關注一下這事。
  • 韓春雨事件再起波瀾,面對質疑,他這樣回應……
    但事後,《自然》及 David 本人均表示該報導不能作為韓春雨實驗可重複的證據。問:《自然》後來發過聲明,說記者報導不能代表雜誌的調查結果,另外《自然》的報導裡提到的 3 個人都是匿名,您覺得能作為實驗可重複的證據嗎?韓春雨:你要是說報導不能作為證據,那些質疑我的報導為什麼被人們作為我造假的證據。
  • 韓春雨所在高校聲稱有機構重複實驗成功 - 新京報 - 好新聞,無止境
    「13位學者無法重複其實驗」相關問題 圖/視覺中國  回應韓春雨論文受質疑;仍未公布成功實驗室名稱,稱具體信息適時發布  ■「13名學者實名質疑韓春雨實驗結果」追蹤  新京報訊 (記者信娜)河北科技大學副教授韓春雨實驗結果,引發13名學者質疑(新京報10月12日報導)一事,昨日又有新進展。
  • 韓春雨諾獎級新發現頻遭質疑 多國科學家要求公開數據
    河北科技大學副教授韓春雨震驚全球學術界的新基因編輯技術NgAgo-gDNA,正遭遇越來越多的質疑。從5月2日他的論文發布在《自然-生物技術》網絡版之後,到現在為止,全球仍沒有一家實驗室對外宣布,能夠完全成功重複韓春雨的實驗。
  • 溫醫大科學家質疑:「韓春雨實驗」 咋就無法重複
    這些科學家表示,這次聲明是想提醒韓春雨和他所在的河北科大:作為同行,大家都在很認真地重複實驗、驗證技術,生怕因誤解而給出的負面判斷累及新技術發展。但同樣作為科學共同體一員的韓春雨,也應儘快認真回應目前的科學質疑,完成作為論文通訊作者的責任和義務。
  • 20名中外學者聯名質疑韓春雨 過去半年無人重複試驗(3)
    時代周報記者 付聰 發自石家莊  紛擾半年的韓春雨謎題,謎底依然沒揭開。  時至今日,打開河北科技大學生科院網站,一首《浣溪沙/賀韓春雨博士發明基因剪刀》的詞還掛在第三條,後面兩條新聞也是關於半年前韓春雨因「諾獎級」發現的論文發表在頂級刊物《自然·生物技術》(下稱「《自然》」)期刊而揚名。五個月以來,這位年輕學者又因為實驗的可重複性而飽受質疑。
  • 河北科技大學就韓春雨實驗結果受質疑作出書面回應
    原標題:河北科技大學就韓春雨實驗結果受質疑作出書面回應 已有機構用韓春雨團隊技術實現基因編輯   具體信息會適時向社會公布   針對部分國內外實驗室提出無法重複韓春雨NgAgo技術實驗結果一事,10月14日,河北科技大學向河北日報等媒體提供一份題為
  • 諾獎級成果遭雙重質疑
    「諾獎級」成果遭受雙重質疑  沒能重複出韓春雨實驗的研究團隊,基本都卡在論文中的圖片4上,這也是該實驗中最為關鍵的實驗證據。面臨造假的質疑時,韓春雨和其所在的大學,應對原始實驗數據進行公開或核查。  《財經》  截至2016年8月8日,三個多月過去了,全球仍沒有一家實驗室對外宣布,能夠完全成功重複河北科技大學副教授韓春雨的實驗。
  • 韓春雨回應質疑:讓我自證清白是明顯給我設的套
    這一成果曾經轟動一時,韓春雨被稱為「三無」科學家(指其無博士學位、無留學背景、無院士頭銜),成為網紅,引發全國媒體前往報導。  但隨後,又有一些科研人員指出,韓春雨的實驗結果無法重複,韓春雨被指科研造假,陷入輿論泥潭。  重複實驗 誰成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