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位科學家公開質疑,韓春雨該「自證清白」

2020-12-05 第一財經

河北科技大學副教授韓春雨 來源:網絡

「韓春雨的論文發表之後的第二天,出於對基因技術研究的敏感,我和學生就已經看到論文。如果一切真的如文中所述,這真的會是一個非常偉大的發現。」5月3日,華東師範大學生命科學學院研究員李大力在看到河北科技大學副教授韓春雨課題組在國際頂級期刊《自然-生物技術》上發表NgAgo基因編輯技術的論文之初相當興奮。

韓春雨本人在論文中描述,NgAgo基因編輯技術能在37℃常溫下對細胞內的基因進行敲除、插入等改造工作,其效率高達21.3%~41.3%,完全能夠媲美國際上公認為「基因魔剪」的CRISPR技術,特別在靶點選擇上更加寬泛,比CRISPR技術更具優勢。

和國內科研工作者一樣興奮的,還有國內媒體,以及韓春雨所在的高校。媒體將NgAgo譽為諾獎級別的科研成果。因為NgAgo,河北科大獲得了河北發改委2.24億元的財政撥款,韓春雨本人在獲得了100萬元國際自然科學基金後,亦被授予各種包括河北科協副主席、「最美教師」等榮譽。

然而,不到半年,作為中國「基因魔剪」的NgAgo受到了頂級生物學家的質疑。據悉,包括李大力帶領的團隊在內,在5個月中,全球數百家實驗室竟然沒有一家公開宣布能成功重複韓春雨的NgAgo實驗。

10月11日,國內13位生物學家發表聲明,表示希望韓春雨公開所有實驗原始數據,他所在的河北科技大學,以及諸如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等相關機構及時啟動學術調查程序。

曾在《NatureBiotechnology》等國際知名學術期刊上發表基因編輯相關論文的李大力,也在發表聲明的13位生物學家之列。在基因編輯領域,中國的科學家和相關實驗院所一直走在國際前列。「有原創的、能與CRISPR技術分庭抗禮的基因編輯技術,對中國未來的產業應用將會產生重要的影響。這意味著,在運用基因編輯技術的相關產品時,我們不必向國外支付高昂的專利費用。」李大力表示,正是懷揣著這樣的想法,他希望能以自己在動物研究領域內的專長,對韓春雨的NgAgo基因編輯技術的實驗作補充和完善。

「韓博士的論文寫的是在細胞內完成的實驗,我希望把NgAgo基因編輯技術延伸應用於哺乳動物模型。他只發表了一篇相關論文,我們這些不同細分領域的實驗室能在短時間內,在植物、動物、甚至非人靈長類等不同物種中證明它的有效性,豐富它的應用方法,發表十幾篇甚至更多的研究論文,推動該技術在國際上的認可度。」李大力告訴第一財經,當時他們問韓春雨要了編碼NgAgo的質粒DNA,也在公司合成了鼠源密碼子優化的NgAgo基因用於體外轉錄mRNA進行胚胎顯微注射,期冀在小鼠胚胎的實驗中得到驗證。六月中旬,將近四十隻小鼠出生,李大力通過測序發現,這些小鼠沒有一例具有他們所希望的基因突變。

「之前我的朋友也致電告訴我,他們沒有成功。但一兩個實驗沒有做成,還是屬於比較正常。」考慮到胚胎實驗結果可能會和細胞實驗有所不同,李大力又用了一種比較靈敏的檢測方式在細胞內進行了NgAgo基因編輯技術,依然沒能成功。而根據他們在TALEN和CRISPR技術方面的豐富經驗,對這些位點進行編輯應該是很簡單的事情。

由於其他課題的工作較為繁重,李大力沒有再繼續不斷失敗的NgAgo基因編輯實驗。他解釋:「即便到現在,我也不認為NgAgo技術百分之百不行,但數百家實驗室無一宣布成功重複論文所述的實驗,那它可能不像論文所描述的效率那麼高,能與CRISPR技術媲美。」

而說到聲明問題,李大力表示,這是對事不對人。「如果是成熟的科研體系,當外界有那麼多質疑的時候,應該用科學的態度來回應。」他坦言,那麼重要的科研成果,應該有詳實的數據記錄。作為成果的發表人,韓春雨應該公開原始數據記錄,並且幫助希望重複該試驗、但沒能成功的科研工作者分析和判斷到底哪裡有問題。「這是一種規範,也是科學家的責任和義務。」李大力認為,即便韓春雨沒有正面回應,從理論上來說,他所在的機構和相關機構,應該啟動調研程序,幫助他做出回應。

之前,日本生命科學界爆出「學術女神」小保方晴子在「STAP萬能細胞」造假事件。日本理化學研究(RIKEN)及時成立了一個由7名外部專家組成的調查委員,進行深入調查。

與之相對應的是,面對其他科研工作者的眾多質疑,韓春雨並沒有給出正面回應。而他之前對媒體所陳述的細胞汙染因素,李大力等人則認為,全世界沒能重複出該實驗的實驗室細胞都汙染的概率低之又低,不大可能。另外,還有很多實驗室用的是動物胚胎,做了對照實驗。

而此前,河北科技大學也表示,一個月會給出調查結果。「一個月之後沒有結果,至少說明什麼原因沒能有結果。我們需要的用科學數據做出的正面回應,」李大力說,從技術上來說,重複NgAgo基因編輯技術實驗結果並不難,即便有難點,同為科研人員,韓春雨也應該幫助大家一起解決。「科學是科學,是很嚴肅的事情。科學家有科學家應該遵從的道德規範和相應的責任。從內心來講,我非常希望NgAgo技術能夠有效的進行基因編輯,但現在碰到了問題,需要當事人拿出科學的證據,回應大家的疑惑。

相關焦點

  • 韓春雨回應質疑:讓我自證清白是明顯給我設的套
    這一成果曾經轟動一時,韓春雨被稱為「三無」科學家(指其無博士學位、無留學背景、無院士頭銜),成為網紅,引發全國媒體前往報導。  但隨後,又有一些科研人員指出,韓春雨的實驗結果無法重複,韓春雨被指科研造假,陷入輿論泥潭。  重複實驗 誰成功了?
  • 韓春雨拒自證清白, 12學者實名不能重複, 中國式調查何去何從?
    2016年5月27日,首個聲稱未能重複韓春雨實驗的帖子在未名空間BBS出現,據稱來自中科院上海分院。其後此類質疑在不同平臺不斷湧現。2016年7月2日,知名學術打假人方舟子發表《河北科技大學韓春雨「諾貝爾獎級」實驗的重複性問題》,對其進行公開質疑,NgAgo基因編輯技術的爭議開始進入大眾視野。
  • 媒體:韓春雨事件,學術界能否自證清白?
    對韓春雨研究成果的質疑一波接一波,利益相關者和機構也逐漸浮出水面原標題:韓春雨事件,學術界能否自證清白「實驗可控性非常高11月28日,《自然·生物技術》發表了韓國首爾大學、德國弗萊堡大學和美國梅奧研究生院等研究機構的10位科學家的來信,稱韓春雨的發現無效果。13天前,國內期刊《蛋白質與細胞》在線發表了由國內外20名學者聯名的學術論文,提出多個實驗室均無法重複韓春雨的實驗。國內外學術界如此一致和公開的質疑,非常罕見。
  • 韓春雨:打開僵局的關鍵,仍然拒絕自證清白
    圖片來源:people.china.com.cn只帶著一個小實驗團隊,韓春雨做出了發表在頂級期刊上的新技術,這讓他一度成為最受追捧的年輕科學家。但後來,因為研究結果的可重複性問題遲遲得不到解決,來自同行與公眾的質疑聲越來越大。而現在,因為一句「他們(重複失敗的人)要是願意實名出來,我們就讓重複實驗成功的人實名出來」[3],韓春雨收到了13個擲地有聲的名字。
  • 媒體:韓春雨事件 學術界能否自證清白
    11月28日,《自然·生物技術》發表了韓國首爾大學、德國弗萊堡大學和美國梅奧研究生院等研究機構的10位科學家的來信,稱韓春雨的發現無效果。13天前,國內期刊《蛋白質與細胞》在線發表了由國內外20名學者聯名的學術論文,提出多個實驗室均無法重複韓春雨的實驗。 國內外學術界如此一致和公開的質疑,非常罕見。
  • 韓春雨:希望與質疑的科學家能當面討論
    五個月以來,這位年輕學者又因為實驗的可重複性而飽受質疑。近日,12名科學家向《自然》期刊提交其實驗結果,均與韓春雨的論文結果有所不同。該期刊新聞發言人回應稱,已收到關於韓春雨論文的多個意見,批評意見經同行評議後,有可能會被刊登。10月31日,前後十幾通電話之後,時代周報記者終於聯繫上韓春雨本人。
  • 韓春雨事件再起波瀾,面對質疑,他這樣回應……
    在接受採訪的時候,韓春雨看起來十分平靜,侃侃而談,並拒絕自證清白。以下為採訪實錄:問:現在有一些實驗室表示無法重複您的實驗,您怎麼看這個問題?韓春雨:我現在也在研究別人為什麼會重複實驗失敗,但還沒有科學的結論,我私底下可以說一些猜測的原因,比如可能是材料汙染,但是科學的結論還要等一段時間。
  • 韓春雨回應「重複實驗失敗」:我為什麼要自證清白?
    韓春雨回應「重複實驗失敗」:我為什麼要自證清白?另有兩名要求匿名的科學家稱有了一些初步的試驗結果顯示NgAgo是有效的,但是仍然需要進一步測序去確認。但事後,《自然》及David本人均表示該報導不能作為韓春雨實驗可重複的證據。) 科技日報:《自然》後來發過聲明,說記者報導不能代表雜誌的調查結果,另外《自然》的報導裡提到的3個人都是匿名,您覺得能作為實驗可重複的證據嗎?
  • 河北科技大副教授韓春雨實驗遭國內13位研究學者質疑
    央廣網石家莊10月12日消息(記者張明浩)據中國之聲《新聞縱橫》報導,今年5月2號,河北科技大學副教授韓春雨課題組發現了基因編輯技術——NgAgo,並在《自然生物技術》雜誌上將成果公開發表,震動了中國乃至國際生命科學界。當時,該成果被譽為「打破了外國基因編輯技術的專利壟斷」。不過隨之而來的,還有從未間斷的質疑聲。
  • 韓春雨回應"重複實驗失敗":我為何要自證清白
    (註:《自然》雜誌亞太通訊員David Cyranoski於今年8月採寫報導,文章稱:採訪了三位匿名的中國科研人員,其中一位表示在好幾個細胞系檢測了NgAgo系統,而且結果顯示NgAgo能夠在預期的位點誘導遺傳突變,但NgAgo系統的效率並沒有比CRISPR-Cas9高,可能還要後續調整改進。
  • 溫醫大科學家質疑:「韓春雨實驗」 咋就無法重複
    浙江在線10月12日訊 前天,溫州醫科大學研究員谷峰和中國科學院、北京大學、浙江大學等高校科研院所的13位課題組負責人,就廣為關注「韓春雨諾貝爾獎級實驗」公開表示,無法重複韓春雨今年5月2日發表在《自然-生物技術》上有關NgAgo的實驗。「不能再拖了,必須要發聲,要讓國際科學界看到我們這個領域(即基因編輯)中國科學家的態度。
  • 「韓春雨事件」後續進展調查 - 南風窗網
    韓春雨則在前不久接受媒體採訪時稱已能重複實驗結果,近期會有消息公布。    自今年5月河北科技大學副教授韓春雨作為通訊作者,在國際頂級期刊《自然》的子刊《自然·生物技術》發表了一篇研究成果以來,他的公眾形象從震動了國際生物學界的中國本土科學家迅速轉向受國內外同行廣泛質疑者。    現在,很多人在等待。
  • 20名中外學者聯名質疑韓春雨 過去半年無人重複試驗(3)
    近日,12名科學家向《自然》期刊提交其實驗結果,均與韓春雨的論文結果有所不同。該期刊新聞發言人回應稱,已收到關於韓春雨論文的多個意見,批評意見經同行評議後,有可能會被刊登。  10月31日,前後十幾通電話之後,時代周報記者終於聯繫上韓春雨本人。他對時代周報記者表示,希望質疑的科學家能當面與他討論。
  • 韓春雨諾獎級新發現頻遭質疑 多國科學家要求公開數據
    現在已有多國科學家要求《自然-生物技術》介入調查,並公開韓春雨實驗中的所有原始數據和實驗條件。北京時間7月29日,一度支持韓春雨的澳大利亞國立大學的基因學家Gaetan Burgio,反戈一擊。在Gaetan Burgio發文後不久,來自西班牙高等科學委員會(CSIC)下設的國立生物技術中心(Centro Nacional de Biotecnologia)的科學家Lluis Montoliu轉發了該文,並在Twitter上寫道:「CRISPR萬歲!!!CRISPR-Cas9系統會用上數百億萬年而不衰。難以擊垮。」
  • 13名學者質疑韓春雨實驗結果 韓春雨:細胞汙染可能性大
    近日,13名國內學者實名質疑韓春雨實驗結果,呼籲第三方介入調查。 資料圖片河北科技大學副教授韓春雨將NgAgo基因編輯技術論文發表在《自然-生物技術》已逾五個多月。這期間,多名國外科學家曾聲明無法重複實驗。近日,13名中國科學家也公開實名質疑,他們仍沒重複出實驗結果,並呼籲有關方面組織第三方介入調查。《自然-生物技術》雜誌昨日回應,正在繼續調查,現在沒有進一步結論。
  • 13名學者實名質疑韓春雨實驗結果 - 新京報 - 好新聞,無止境
    近日,13名國內學者實名質疑韓春雨實驗結果,呼籲第三方介入調查。 資料圖片  希望有第三方介入;《自然-生物技術》稱正在調查,沒有進一步結論;韓春雨仍表示細胞汙染可能性大  新京報訊 (記者信娜)河北科技大學副教授韓春雨將NgAgo基因編輯技術論文發表在《自然-生物技術》已逾五個多月。這期間,多名國外科學家曾聲明無法重複實驗。
  • 歷時一年調查,就這結論,韓春雨能過關嗎?
    知名學術打假人方舟子發表《河北科技大學韓春雨「諾貝爾獎級」實驗的重複性問題》,對韓春雨進行公開質疑,最早將這一學術爭議引入大眾視野。2016年10月10日晚,13名國內科學家聯名要求第三方對韓春雨的實驗進行調查。他們認為,此事處理不好的話,會嚴重影響中國科學家的聲譽,「要讓國際科學界看到我們這個領域(即基因編輯)中國科學家的態度。」
  • 韓春雨事件最新:「實名質疑」又添 10 位學者
    這十位科學家在來信中說:「儘管在報導的三種細胞系中做優化 NgAgo 介導的基因組編輯的不同嘗試,但未能檢測到成功編輯靶向序列的證據。」7 月,澳大利亞國立大學的基因學家 Gaetan Burgio 對實驗可重複性提出質疑,他呼籲 Nature 要求韓春雨公開所有原始數據和實驗條件。8 月,Nature 發文回顧 NgAgo 事件,其中有三位匿名的中國科學家表示可以恢復韓的實驗結果;同時期,韓春雨向非盈利性質粒共享信息庫 Addgene 提交新版的詳細實驗方法。
  • 20名中外學者發論文質疑韓春雨:實驗無法重複
    根據該雜誌官網介紹,其由中國的高等教育出版社、北京生科院和中國生物物理學會聯合創辦。  這篇論文由國內外的20位科學家聯名發表,質疑韓春雨的實驗無法重複。論文作者包括此前曾實名發聲無法重複韓春雨的13名中國學者,以及新加入的7名學者,如美國NIH人類基因組研究所教授Shawn Burgess、約翰霍普金斯大學教授程臨釗、中山大學生命科學學院副教授黃軍就等學者。
  • 媒體:應啟動對韓春雨學術誠信調查 這是對他的最好保護
    六、韓春雨應該及時做出正面回應、以公布原始記錄等方式主動自證清白,這是最好的自我珍惜和保護。 七、如果韓春雨不主動或不能平息質疑,所在學術機構應該按照既定規則和程序啟動「學術誠信調查」,啟動調查並不意味著宣告存在不誠信,清者自清,清者自佑。 八、新聞媒體不是學術誠信調查的主體,可以監督但不可越位。河北科大是學術誠信調查的責任主體、行動主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