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春雨:打開僵局的關鍵,仍然拒絕自證清白

2020-12-06 果殼網

魏文勝,熊敬維,孫育傑,王皓毅,李偉,王曉群,李勁松,楊輝,王立銘,吳強,李大力,黃志偉,谷峰——10月11日,這13位來自全國多所科研院校的生物學家的名字出現在了同一個地方。他們同時發表聲明,實名宣布一項5月發表的論文結果,在自己的實驗組無法被重複[1]

而早在7月,就有澳大利亞科學家撰寫長文,詳述了自己對同一項論文結果進行重複的失敗經歷[2]——那項可重複性問題纏身的論文結果,來自河北科技大學副教授韓春雨的實驗室。

韓春雨。圖片來源:people.china.com.cn

只帶著一個小實驗團隊,韓春雨做出了發表在頂級期刊上的新技術,這讓他一度成為最受追捧的年輕科學家。但後來,因為研究結果的可重複性問題遲遲得不到解決,來自同行與公眾的質疑聲越來越大。而現在,因為一句「他們(重複失敗的人)要是願意實名出來,我們就讓重複實驗成功的人實名出來」[3],韓春雨收到了13個擲地有聲的名字。

而五個月前,一篇名為《韓春雨:「一鳴驚人」的中國科學家發明世界一流新技術》的文章廣為傳播[4]。那時,韓春雨這個名字,在許多人耳中比現在這13個人的名字加起來還要響亮得多。

一鳴驚人

第一次見到韓春雨時,迎接他的是經久不息的掌聲。

那是5月16日,韓春雨的論文[5]剛在《自然·生物技術》上發表不久。他回到母校協和做學術報告,去聽的人多得站滿了階梯過道。「幾十年沒見過西教室滿成這個樣子」,在場的老師說。

韓春雨看上去心情很好。他在眾人的注視下講起了他新發表的成果——他在格氏嗜鹽鹼桿菌(Natronobacterium gregoryi)中找到了一種在37℃條件下具有核酸內切酶活性的Argonaute蛋白(簡稱NgAgo),能在5'磷酸化的單鏈DNA引導下對指定的基因序列進行切割。根據論文中呈現的結果,NgAgo系統對人類基因組的編輯效率與近幾年應用最為廣泛的CRISPR系統不相上下,還在諸多方面展現出很好的應用前景。

論文所描述的NgAgo系統的高效表現,迅速引起了中外研究者和媒體的關注。5月8日,報導韓春雨「一鳴驚人」特稿發表,韓春雨在中國「火」了。中國學者紛紛發表評論,媒體後續的正面報導接連不斷,將NgAgo系統推崇為「諾獎級」成果的報導也不少。一周後,加州大學戴維斯分校的生物學家保羅·諾普夫勒(Paul Knoepfler)在博客上發表文章稱「NgAgo是一項絕妙的新基因編輯技術」。該文章的題目是《新的基因編輯技術NgAgo會否挑戰CRISPR?》[6]——而在近兩年的諾獎季,CRISPR還被視為生理學或醫學獎的奪獎熱門。

國內有德高望重的同行將自己立為典型,國外有基因編輯研究者密切關注,那段日子,韓春雨很忙。他離開呆了多年的石家莊,應邀到各地做學術報告。母校協和,便是其中一站。

在協和,韓春雨流暢地向同行和學生介紹著這個前途光明的新工具。他談吐輕快幽默,在場師生反響相當熱烈。在仔細闡述NgAgo的優勢與不足後,韓春雨透露自己正在試圖將NgAgo優化出一個使用起來更方便的「2.0版本」,讓大家拭目以待。

在演講中,韓春雨曾提到即將推出「2.0版和smart版」的NgAgo系統。圖片來源:bioart

急轉直下

然而,想著「在接下來幾個月幾乎必定有如潮般論文談論NgAgo」的研究者們還沒有等到「2.0版」的出現,「1.0版」就先出了問題。

韓春雨的論文是5月2日在線發表的。而剛到6月初,就陸續有網友在「未名空間」生物版發帖反映自己在重複韓春雨文章結果時遭遇失敗。在百度貼吧出現關於NgAgo重複性問題的討論時,韓春雨還曾用「槐北路」的網名進行過回復,網友也多是支持狀態[7]。6月底,科普作家方舟子發表《河北科技大學韓春雨「諾貝爾獎級」實驗的重複性問題》一文,指出若干實驗室反映重複不出NgAgo論文中的關鍵結果[8]。國內關於此事的輿論開始分化。

而與此同時,科研同行為重現實驗結果所做的努力仍在繼續,但絕大多數以失敗告終。7月29日,澳大利亞國立大學研究者蓋坦·布爾焦(Gaetan Burgio)在博客分享了自己重複失敗的實驗細節,並呼籲《自然·科學技術》請韓春雨公布原始實驗數據和實驗條件。西班牙國立生物技術中心研究員路易斯·蒙託柳(Lluís Montoliu)在重複實驗失敗後聯繫韓春雨未果,最終通過郵件組呼籲同行先停止使用NgAgo,直到韓春雨做出解釋。

隨著NgAgo實驗結果的可重複性成為國際關注的問題,有聲音指控韓春雨學術不端,論文結果是造假產物。此前被多家媒體追捧的韓春雨,一時間成為許多人抨擊怒罵的對象。7月21日,中國科學院上海神經科學研究所研究員仇子龍在微博中透露了其對NgAgo重複實驗出現過陽性結果,但切割效率與韓春雨論文所述相去甚遠[9]

至8月2日,在一項針對NgAgo使用者的在線調查[10]中,超過88個受訪者中只有1個表示自己做出了結果。同一天,《自然-生物技術》發言人就韓春雨事件發表聲明,稱已有若干研究者聯繫期刊方,表示無法重複這項研究,該刊將按照既定流程來調查此事[11]

隱而不發

「我還是喜歡做實驗。我還要重新隱匿到我的實驗室當中。」在協和做報告時,韓春雨說過這樣一句。在追捧漸漸轉向懷疑的全過程,韓春雨除了在8月9日向上傳有NgAgo載體的在線遺傳信息庫Addgene發布過新的實驗流程,提醒重複者注意防止細胞汙染等事項之外,並未做過多正面回應。在接受果殼網採訪時,公開重複失敗過程的布爾焦表示:「如果我們對NgAgo系統的運作機制有更好的理解,也能成功使用NgAgo進行編輯的話,我毫無疑問肯定會再嘗試使用NgAgo系統。」包括他在內的多位研究者根據韓春雨發布的新實驗流程做了新的努力,但仍以失敗告終。10月,布爾焦在推特上呼籲河北科技大學查明此事。

布爾焦在推特表示自己認為NgAgo已經「game over」。圖片來源:twitter.com

而與多數研究者、媒體和網民在短短數月之間急轉直下的態度形成鮮明對比,韓春雨所在的學校和地方一直保持著對他支持。仍處在質疑聲中、論文結果可重複性問題尚未解決的韓春雨,陸續收穫了河北科協副主席[12]、「美麗河北·最美教師」稱號[13]等各項榮譽。8月底,中國政府採購網上發布河北科技大學「基因編輯技術研究中心」預算1958萬元的進口儀器設備採購項目[14]。9月,韓春雨成為「中青年科技創新領軍人才」推薦人選[15],其關於NgAgo研究項目也獲得了來自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的100萬元撥款[16]。到10月,韓春雨所屬的河北科技大學未曾就韓春雨研究結果的可重複性問題公開啟動任何形式的調查。

在8月8日《自然》新聞團隊發表的文章[17]中,韓春雨被形容為一個「隱者」(Recluse)。在可重複性風波中的韓春雨也恰恰「維持」了這個形象——在外界的關注如暴風驟雨的當下,因為所屬機構還沒有組織調查,重複不出的同行還沒有在期刊發表讀者來信,自已也還沒有意願去配合他人解除疑慮,韓春雨的確依然可以隱匿在他的實驗室中,繼續他「好好做實驗」的心願。

即便北京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教授魏文勝在內等13名中國研究者為了讓他公布聲稱重複成功者的名單而挺身而出,韓春雨仍以「暫不方便」為由拒絕透露這些信息[18]。「這並不是科學家應有的態度,尤其還是在別人想要重複你的結果的時候。」許多從事科學研究的關注者都表達了這樣的意思。10月16日,韓春雨論文的共同作者,浙江大學醫學院的沈嘯也首次在媒體發聲[19]:「如果最後證明文章的東西是虛構的,我表示非常遺憾,我參與到裡面了,我不會逃避這個責任。」 但在學校或資助方正式展開調查或期刊發表新評論之前,這樣的僵持恐怕還會繼續。

唯一毫無疑問的是,科研界對NgAgo基因編輯系統的興趣正在迅速消退。數十位曾在谷歌討論組「Genome Engineering using CRISPR/Cas Systems」的「NgAgo」條目下熱烈分享自己的實驗結果,探討可能的優化方式。而現在,由於仍然缺乏重複的成功案例,大多數組員已經從不再關注該條目的討論,最後的回帖停留在10月7日[20]。在一項針對NgAgo使用者的在線調查中,對NgAgo系統的表現感到「心碎」(Heartbroken)的受訪者比例停留在了50%。作為一度備受矚目的新技術,NgAgo正因可重複性問題得不到妥善解決而在全球的實驗室中失去價值。而韓春雨的隱而不發,機構的無所作為,無疑在加快這一過程。

何去何從

作為跟進此事的編輯,我接觸過各種各樣關注此事的人。有論文剛發布時對我說還沒來得及看,但表示「有那麼多研究者開發創新技術,拓展基因組編輯工具是件很棒的事」的CRISPR先驅張鋒;有在重複失敗時本著「與其去追逐發表,共享數據、竅門和實驗方法更有價值」觀念共享實驗細節的蓋坦·布爾焦;有在公眾被誤導時及時澄清「我那篇新聞不該被當成韓春雨博士的實驗能被重複的證據」的《自然》新聞通訊記者大衛·希拉諾斯基;也有默默在實驗室工作,因NgAgo的可重複性問題「給我這種最低級的研究者帶來了非常大的損失,浪費了許多許多時間和資源」而心有不忿的普通博士生。

9月1日,這樣的人裡又多了一個——那身處風暴中心的「隱者」,韓春雨本人。

韓春雨所在的實驗樓。圖片來源:Calo

當天晚上10點半,已經沒有多少人的校道上出現了韓春雨的身影。在本該結束一天實驗回家休息的時刻,他卻騎車回到實驗室,準備做實驗直到凌晨。我和果殼網的另一位編輯上前表明來意,韓春雨拒絕了我們的採訪請求。但也許是知道我們來自一個科學傳播網站而非普通大眾媒體,韓春雨還是請我們到他的休息室,在那張「著名的」茶桌旁坐下對談。但他明確表示不願意對話內容被披露,經過果殼網總編的確認,我們也接受了這個條件。

但與他分坐茶桌兩側,我仍能用自己的眼睛去觀察韓春雨的變化。和協和講座時相比,韓春雨已沒有了那會兒的春風得意。他仍剃著利落的短髮,神情也依然「淡定」——一個多月後,他在向《科技日報》回應質疑時也這樣形容自己:「你覺得我要是造假了,我還能這麼淡定?」當我問及NgAgo,韓春雨的態度也是斬釘截鐵:「這東西它是真的,不是假的。再過多長時間,就算是我被說成騙子了,多少年後也還是真的。這個我堅信。」

顯然,論文作者的表現是否淡定堅持,並不能作為判斷其結果是否真實可行的依據。但在韓春雨眼中,如果用「一門三教授」的聲譽去開玩笑、用假的結果去「發大招」,就是「有病」,而他是「正常」的。或許正因如此,他在回應《科技日報》的採訪時才會有了「我為什麼要自證清白,自己有病嗎」的驚人之語[3]

在對話中,韓春雨還給我另一個突出的感受:在只要可重複性問題得到解決就能幫助自己平息質疑、幫助科研同行節省大量時間和資源的情況下,他似乎在長期的「隱遁」中陷入了一個糾纏著極度積極又極度消極的怪圈。

韓春雨既為現在NgAgo所處的狀況感到無奈,但又認為自證「沒有意義」,去其他實驗室指導「不太現實」,不加入同行討論是不知道「怎麼去聯繫這些人」,不公布聲稱可重複者的名單是「保護他們也保護自己」……在他看來,自己的埋頭研究取得進展,已經成為解開這個困局的唯一的辦法。

這顯然不是事實——自己的實驗結果難以被同行重複是一個在科研圈並不鮮見的問題,為了解決這一問題,科學共同體已經摸索出了多種途徑去加以協調。經歷多年科學訓練的韓春雨,不可能不知道只要他積極應對,就會有無數的人願意幫助他弄清楚NgAgo的重複性問題到底出在哪裡。

但他沒有這樣做。認為這場風波是自己遭受競爭對手打擊,目前已被迫徹底與外界斷絕往來的韓春雨,非但沒有積極採取這些的方法去解困的意思,反而在一次次隻言片語的回應中越來越明顯地透露出迴避、推脫的態度。無論是對事態存在嚴重錯判,還是確有隱瞞設法拖延,韓春雨目前的表現很難說得上與熟知科學共同體運作方式的科學家身份相稱。此時此刻,他那曾被人欣賞的「隱匿」非但不再是對科研發展有所助益的態度,反倒成為了他所提倡的「科學的事情要由科學來解決」[21]的一大障礙,變成不負責任的表現。

「它是真的。它就算是放在那不解,最後也能證明,也沒問題。」韓春雨一再強調。誠然,或急或徐,或證實或證偽,科學的問題終將會有所結論。NgAgo有用或無用,為什麼有用或無用,科學必定會給出事實解釋。但在與科學問題相糾纏很多層面,比如資助方尚在投入的經費、重複方還在耗費的資源等等,不了了之的消極放置或有意迴避,都並不是解決問題的合適態度。我不知道下一次見到韓春雨時,這位年輕的科學家是否已經參與到科學共同體解決問題的流程當中。但對於他、他所屬的機構乃至整個中國科研圈,這場風波還遠不是一個死局,也不應該被放任成一個死局。

(編輯:moogee,wuou)

參考資料:

  1. 王盈穎,康寧,王燦,虞涵棋. 「13位科學家實名呼籲對韓春雨啟動調查:為了中國學界的名聲" 澎湃新聞(2016)
  2. Gaetan Burgio. My experience with Natronobacterium gregoryi Argonaute (NgAgo). medium.com (2016)
  3. 李豔,操秀英. 「韓春雨回應『重複實驗失敗』:我為什麼要自證清白」 科技日報(2016)
  4. 陳曉雪,王承志,程莉. 「韓春雨:『一鳴驚人』的中國科學家發明世界一流新技術 | 特稿」 知識分子微信公眾號(2016)
  5. Gao, Feng, et al. "DNA-guided genome editing using the Natronobacterium gregoryi Argonaute." Nature biotechnology (2016).
  6. Paul Knoepfler. Will new gene editing tech NgAgo challenge CRISPR? ipscell.com (2016)
  7. 「這個是真的還是假的」 百度新宋吧
  8. 方舟子. 「河北科技大學韓春雨『諾貝爾獎級』實驗的重複性問題」 新語絲(2016)
  9. 仇子龍. 「目前總結下我自己實驗室對NgAgo的實驗結果。」 新浪微博(2016)
  10. Survey results: NgAgo vs CRISPR-Cas9, dnascissors.wordpress.com
  11. 環球科技觀光團.「《自然-生物技術》就韓春雨實驗發表聲明,將按既定流程調查此事」果殼網(2016)
  12. 李世傑. "河北省科協第九次全省代表大會勝利閉幕" 河北科技報(2016)
  13. 張欣,張建國,李茹,高琳哲. 「[美麗河北·最美教師]韓春雨:科研是一種生活方式」 長城網(2016)
  14. 「河北科技大學基因編輯技術研究中心採購進口儀器設備項目中標公告」 中國政府採購網(2016)
  15. 科研院. 「關於我校2016年國家創新人才推進計劃暨『萬人計劃』科技創新領軍人才、科技創業領軍人才推薦人選的公示」 河北科技大學(2016)
  16. 「NgAgo-gDNA基因編輯技術的完善及應用研究」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科學基金網絡信息系統
  17. Cyranoski, David. "Replications, ridicule and a recluse: the controversy over NgAgo gene-editing intensifies." Nature 536.7615 (2016): 136.
  18. 李豔,操秀英. 「韓春雨回應『13個課題組重複實驗失敗』」 科技日報(2016)
  19. 陳伊凡. 「韓春雨論文共同作者沈嘯首次公開回應:若有問題不會逃避責任」 鳳凰資訊(2016)
  20. Genome Engineering using CRISPR/Cas Systems. groups.google.com
  21. 趙竹青. 「韓春雨實驗結果遭質疑 科學界表示仍需等待」 人民網(2016)

文章題圖:Han Chunyu/nature.com

相關焦點

  • 韓春雨回應質疑:讓我自證清白是明顯給我設的套
    這一成果曾經轟動一時,韓春雨被稱為「三無」科學家(指其無博士學位、無留學背景、無院士頭銜),成為網紅,引發全國媒體前往報導。  但隨後,又有一些科研人員指出,韓春雨的實驗結果無法重複,韓春雨被指科研造假,陷入輿論泥潭。  重複實驗 誰成功了?
  • 韓春雨拒自證清白, 12學者實名不能重複, 中國式調查何去何從?
    還是痛定思痛,建立完善的學術不端調查機制,讓清者清白,濁者恥辱? 而爭議之中另外兩位關鍵人,又是什麼態度?我們拭目以待。爭議回放  在審視與點評最新進展之前,我們先看看這一爭議的關鍵時間節點。韓春雨受到啟發,開始利用Argonaut進行基因編輯,並在2014年5月中旬取得關鍵突破。  2015年6月3日,韓春雨向Nature Biotechnology投稿。12月21日,浙江大學沈嘯和韓春雨提交「以Argonaute核酸酶為核心的基因編輯技術」的專利保護申請。
  • 媒體:韓春雨事件,學術界能否自證清白?
    對韓春雨研究成果的質疑一波接一波,利益相關者和機構也逐漸浮出水面原標題:韓春雨事件,學術界能否自證清白「實驗可控性非常高10月14日,河北科技大學校方發表一份聲明稱:已經有獨立於我校之外的機構運用韓春雨團隊的NgAgo技術實現了基因編輯,該機構與韓春雨團隊的合作正在洽談中。在此信息中,重複出實驗的機構似乎又變成了一家。現在有實名質疑者,卻沒有為韓的研究實名站臺者,韓春雨也拒絕透露這些「重複出實驗」的實驗室名單。
  • 媒體:韓春雨事件 學術界能否自證清白
    10月14日,河北科技大學校方發表一份聲明稱:已經有獨立於我校之外的機構運用韓春雨團隊的NgAgo技術實現了基因編輯,該機構與韓春雨團隊的合作正在洽談中。在此信息中,重複出實驗的機構似乎又變成了一家。 現在有實名質疑者,卻沒有為韓的研究實名站臺者,韓春雨也拒絕透露這些「重複出實驗」的實驗室名單。
  • 韓春雨回應「重複實驗失敗」:我為什麼要自證清白?
    韓春雨回應「重複實驗失敗」:我為什麼要自證清白?他說,有人在網上說,韓春雨現在怎麼睡得著?「我告訴你,我睡得很好」。 當日下午,科技日報記者在石家莊對韓春雨進行了獨家專訪,以下為採訪實錄: 科技日報:現在有一些實驗室表示無法重複您的實驗,您怎麼看這個問題?
  • 韓春雨回應"重複實驗失敗":我為何要自證清白
    10月8日,在河北科技大學那間實驗室裡再見到韓春雨時,雖然身處「論文造假」「多人重複實驗失敗」的爭議旋渦,但他看起來十分平靜,依然侃侃而談,並不時反問記者:「你覺得我要是造假了,我還能這麼淡定?」他說,有人在網上說,韓春雨現在怎麼睡得著?「我告訴你,我睡得很好」。
  • 13位科學家公開質疑,韓春雨該「自證清白」
    河北科技大學副教授韓春雨 來源:網絡「韓春雨的論文發表之後的第二天,出於對基因技術研究的敏感,我和學生就已經看到論文。如果一切真的如文中所述,這真的會是一個非常偉大的發現。」5月3日,華東師範大學生命科學學院研究員李大力在看到河北科技大學副教授韓春雨課題組在國際頂級期刊《自然-生物技術》上發表NgAgo基因編輯技術的論文之初相當興奮。
  • 「韓春雨事件」後續進展調查 - 南風窗網
    韓春雨則在前不久接受媒體採訪時稱已能重複實驗結果,近期會有消息公布。    自今年5月河北科技大學副教授韓春雨作為通訊作者,在國際頂級期刊《自然》的子刊《自然·生物技術》發表了一篇研究成果以來,他的公眾形象從震動了國際生物學界的中國本土科學家迅速轉向受國內外同行廣泛質疑者。    現在,很多人在等待。
  • 韓春雨事件再起波瀾,面對質疑,他這樣回應……
    在接受採訪的時候,韓春雨看起來十分平靜,侃侃而談,並拒絕自證清白。以下為採訪實錄:問:現在有一些實驗室表示無法重複您的實驗,您怎麼看這個問題?韓春雨:我現在也在研究別人為什麼會重複實驗失敗,但還沒有科學的結論,我私底下可以說一些猜測的原因,比如可能是材料汙染,但是科學的結論還要等一段時間。
  • 媒體:應啟動對韓春雨學術誠信調查 這是對他的最好保護
    二、雙重危機的關鍵是學術誠信危機。 三、學術誠信危機的核心是論文「不可重複」。 四、工具性成果的「大面積不可重複」和「大幅度不可重複」導致這一危機尤其嚴重。 五、論文嚴重的「不可重複」仍然不等於「學術不端」,可能存在無主觀惡意的誤操作或者誤判斷。
  • 韓春雨:希望與質疑的科學家能當面討論
    時代周報記者 付聰 發自石家莊紛擾半年的韓春雨謎題,謎底依然沒揭開。時至今日,打開河北科技大學生科院網站,一首《浣溪沙/賀韓春雨博士發明基因剪刀》的詞還掛在第三條,後面兩條新聞也是關於半年前韓春雨因「諾獎級」發現的論文發表在頂級刊物《自然·生物技術》(下稱「《自然》」)期刊而揚名。
  • 到底怎麼解決韓春雨「疑雲」?
    這次韓春雨的自辯,給人的感覺是更像一名律師在消極、謹慎地抗辯,而不是作為一個科學家坦誠、積極地釋明實驗成敗可能存在的問題。這是讓人遺憾的。  他說:「實驗已經有人重複出來,連《自然》的記者David都調查過了。」可是David曾明確表示,自己屬於新聞團隊而非編輯團隊,報導不應該被作為韓春雨實驗可重複的證據。
  • 歷時一年調查,就這結論,韓春雨能過關嗎?
    編者按:本文轉自《財經》,記者 賀濤,編輯 王小。36氪經授權轉載。持續兩年多的韓春雨論文事件有了最新結果。基金委網站也顯示,韓春雨獲批題為「NgAgo-gDNA基因編輯技術的完善與應用探究」的100萬科學基金,自2017年1月開始,為期兩年。2017年8月3日,韓春雨團隊撤回該論文。各種前後矛盾的說法如今,校方和韓春雨本人的聲明,只是承認重複不了實驗結果,並強調沒有主觀故意。
  • 20名中外學者聯名質疑韓春雨 過去半年無人重複試驗(3)
    時代周報記者 付聰 發自石家莊  紛擾半年的韓春雨謎題,謎底依然沒揭開。  時至今日,打開河北科技大學生科院網站,一首《浣溪沙/賀韓春雨博士發明基因剪刀》的詞還掛在第三條,後面兩條新聞也是關於半年前韓春雨因「諾獎級」發現的論文發表在頂級刊物《自然·生物技術》(下稱「《自然》」)期刊而揚名。五個月以來,這位年輕學者又因為實驗的可重複性而飽受質疑。
  • 《自然—生物技術》回應韓春雨實驗無法重複
    河北科技大學副教授韓春雨今年5月在國際頂級學術刊物發表論文,稱自己的團隊發明了一種新的基因編輯技術,這項被看做可以衝擊諾貝爾獎的實驗卻在接下來的幾個月中無人可以重複實現。近日,多名科學家向這家頂級刊物《自然·生物技術》提交其實驗結果證明無法重複韓春雨的實驗。
  • 韓春雨撤稿事件:事情遠沒有結束
    不知從什麼時候起,我們一幫科學記者看到韓春雨的新聞就頭皮發麻,相互訴苦:他怎麼又出來了?在那個熱鬧而興奮的時刻,沒有人預料到之後學界對他的質疑如此聲勢浩大,也沒有人會料想到後來在媒體上出現的韓春雨是一個前後矛盾、反覆無常的形象,甚至有人稱其為「無賴」。2016 年 10 月 8 日,關於他的新聞又進入新一輪刷屏,韓春雨接受《科技日報》採訪,回應「重複實驗失敗」時稱,「我為什麼要自證清白,自己有病嗎?」
  • 絕地求生:蛇哥第二次能自證清白?到場的證人夠權威,背景都很深!
    自第一次UP主實錘蛇哥開掛,蛇哥就開始深陷風波,隨後蛇哥為了停止輿論對自己造成的痛苦,進行了線下第一次自證清白,為大家演示十五倍鏡壓槍的原理,但是由於只是演示和答疑並沒有完全打消觀眾的質疑。於是蛇哥希望有一個嚴苛的公正的平臺能為其作證並提供條件進行自證,一向反外掛的企鵝電競對蛇哥提供第二次自證清白的機會,有完善的流程並且邀請了一批專業的人士進行鑑定 。
  • 一周聲音|韓春雨回應「重複實驗失敗」:我為什麼要自證清白,自己有...
    韓春雨回應「重複實驗失敗」:我為什麼要自證清白?近日,關於河北科技大學副教授韓春雨的最新發現是否可重複實驗的爭議持續發酵,引發了科技界甚至普通公眾的強烈關注。近日,多名中國科學家公開實名質疑,他們仍沒重複出實驗結果,並呼籲有關方面組織第三方介入調查。
  • 韓春雨:實驗沒問題 已重複兩次
    從網上開始有聲音質疑韓春雨文章結果,《知識分子》一直保持追蹤國內外學術界最新的動態,但不依據私下匿名來源為主作報導,直到13位中國科學家公開實名發言後,《知識分子》才有可以較為完整、公開的事實可以報導。­  韓春雨NgAgo實驗的可重複性爭議歷經數月之久,至今雖有多方表態,但仍然沒有跡象顯示很快會得到解決。如何在學術規範下尋找解決之道,是擺在中國科學界面前的重要挑戰。
  • 韓春雨事件塵埃落定? Nature子刊發布撤稿聲明
    中文翻譯:由於學界始終無法通過我們在論文中提供的方案重複(論文)圖4中的關鍵結果,我們決定撤回我們的論文。在這張圖中,我們報告稱,NgAgo能夠通過5』磷酸化單鏈的引導,高效地造成雙鏈斷裂,並對人體細胞基因組進行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