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底怎麼解決韓春雨「疑雲」?

2020-12-05 搜狐評論

  近日,河北科技大學副教授韓春雨接受科技日報採訪,回應「論文造假」爭議。在此之前,因為大面積無法重複實驗,韓春雨領銜的NgAgo基因編輯技術的重複工作已經遇冷。

  這次韓春雨的自辯,給人的感覺是更像一名律師在消極、謹慎地抗辯,而不是作為一個科學家坦誠、積極地釋明實驗成敗可能存在的問題。這是讓人遺憾的。

  他說:「實驗已經有人重複出來,連《自然》的記者David都調查過了。」可是David曾明確表示,自己屬於新聞團隊而非編輯團隊,報導不應該被作為韓春雨實驗可重複的證據。而關於是誰已經重複出來實驗結果,韓春雨拒不透露,「是的,我當然知道,但不能告訴你,說出來了那些人就會受到騷擾。」

  還是要強調,哪怕實驗結果真的不能重複,也可能有多種客觀原因,未必就是韓春雨團隊在主觀造假,在沒有充分調查之前,不能對韓春雨團隊扣上「騙子」的大帽子。實驗不能重複和「實驗造假」,兩者判然有別,但是,對於前者,韓春雨有證明的責任。

  韓春雨提到了「有罪推論」,說不會自證清白。無罪推定確實是現代法治的常識,任何人不得被強迫自證其罪。但這不是法庭審判。法律是底線,法律之上還有職業倫理、學術誠信、社會聲譽。

  科學家無須關心輿論,但不能無視同行。韓春雨對於那些跟隨他的腳步卻無法重複實驗的同行,負有道義責任。在學術爭議上,輿論沒有裁判權,媒體也只能把學術界的聲音轉達給公眾。因此要推動韓春雨事件向前走,還是要靠學術共同體。處於第一責任位置的,是韓春雨所在的河北科技大學。

  目前,陸續有人呼籲河北科大啟動對韓春雨的學術調查,卻沒有得到實質性答覆。反而是韓春雨現在表示「學校方面很信任我、支持我」。這不利於問題的解決。

  另一方面,處在質疑聲中的韓春雨反而不斷榮譽加身。7月,韓春雨被推薦為2016年度「長江學者獎勵計劃」候選人。9月30日,韓春雨成為「中青年科技創新領軍人才」推薦人選。此外,韓春雨還當選了河北省科協副主席。希望這些榮譽、職位以及後來撥給韓春雨的科研經費,不要成為調查韓春雨的障礙。正像一家央媒所說「等對韓春雨的質疑和爭議有定論,再給頭銜資金也不晚」。

  其實,我們真心希望河北這麼一所普通大學的副教授能做出「諾獎級成果」,這對中國科研發展指導意義更大。但是,面對科學界種種質疑,韓春雨有責任積極、坦率解釋,河北科大也應及時啟動調查,這才是化解「疑雲」的有效方式。

star.news.sohu.com false 澎湃 http://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1541043 report 1189 近日,河北科技大學副教授韓春雨接受科技日報採訪,回應「論文造假」爭議。在此之前,因為大面積無法重複實驗,韓春雨領銜的NgAgo基因編輯技術的重複工作已經遇冷。這

");}

相關焦點

  • 韓春雨:實驗沒問題 已重複兩次
    從網上開始有聲音質疑韓春雨文章結果,《知識分子》一直保持追蹤國內外學術界最新的動態,但不依據私下匿名來源為主作報導,直到13位中國科學家公開實名發言後,《知識分子》才有可以較為完整、公開的事實可以報導。­  韓春雨NgAgo實驗的可重複性爭議歷經數月之久,至今雖有多方表態,但仍然沒有跡象顯示很快會得到解決。如何在學術規範下尋找解決之道,是擺在中國科學界面前的重要挑戰。
  • 韓春雨撤稿怎麼看? 科學會「自淨」 定性別倉促
    (原標題:韓春雨撤稿怎麼看? 新華社北京8月7日電(記者黃堃)備受關注的韓春雨基因編輯論文爭議事件近日有了結果,韓春雨團隊在英國著名學術刊物《自然》子刊《自然·生物技術》網站上發表撤稿聲明。「施普林格·自然集團」大中華區總裁安諾傑告訴新華社記者:「此次撤稿展現並證明了科研群體對於維護科學發現過程基本規律的承諾。」
  • 《劍網3指尖江湖》白帝城疑雲怎麼過 白帝城疑雲通關攻略
    導 讀 劍網3指尖江湖中,白帝城疑雲是遊戲中新手副本之一,被稱為白帝城上,那麼遊戲中白帝城疑雲該怎麼過,
  • 科學家韓春雨二三事 韓氏父子"一門三教授"
    原標題:科學家韓春雨二三事 5 青年學者不容易 記者:很多人評價韓春雨的成功說有幸運的成分。您怎麼看? 韓田鹿:每個人的成功多少都會有幸運之光照到身上的成分。但是,韓春雨堅信他想要的、他要找的東西是存在的,最終也被他找到了。他付出的努力比別人多。 記者:您也在地方高校就職,怎麼看待地方高校的老師取得這樣的成績? 韓田鹿:越來越多的地方高校忘記了本分。很多教授為了評職稱,所做研究寫的論文實際上沒有什麼社會價值。除了編輯在審核論文的時候仔細讀,很多都是重複的。 其實,韓春雨的實驗也不是沒經歷過失敗。
  • 韓春雨回應「13個課題組重複實驗失敗」
  • 韓春雨撤稿事件:事情遠沒有結束
    不知從什麼時候起,我們一幫科學記者看到韓春雨的新聞就頭皮發麻,相互訴苦:他怎麼又出來了?廖侃說,「科研水平和科研道德的建設、維護怎麼進行需要深入反思,不能說利益攸關、家醜不可外揚就不進行了。國內很多地方還是很難做到公正的評價,如果不改,以後還會有類似的事情發生。」韓春雨印象 我只見過韓春雨本人一次。
  • 韓春雨:打開僵局的關鍵,仍然拒絕自證清白
    作為一度備受矚目的新技術,NgAgo正因可重複性問題得不到妥善解決而在全球的實驗室中失去價值。而韓春雨的隱而不發,機構的無所作為,無疑在加快這一過程。何去何從作為跟進此事的編輯,我接觸過各種各樣關注此事的人。
  • 韓春雨事件 我們該反思什麼
    一年多的紛爭和等待,以韓春雨團隊主動撤稿,而暫時告一段落。然而,就韓春雨團隊論文中實驗的可重複性,則依舊是個迷。韓春雨事件所引發的學術爭論也並未因此結束。韓春雨主動撤稿也並不意味著就是學術造假,相反,韓春雨主動撤稿卻讓我們看到了中國學術研究的一些信心。
  • 「韓春雨事件」始末:「諾獎級研究」為何走向了撤稿
    [摘要]學術爭論,必須通過學術途徑解決(比如發表不同見解的學術文章,與第三方學術機構的公正檢驗等),而不是社交媒體或社會媒體上的爭吵來解決。8月2日,「韓春雨」這三個字再次回到大眾視野。正如中國科學院神經科學研究所研究員仇子龍在果殼網的採訪中所說:「這是學術爭論,必須通過學術途徑解決(比如發表不同見解的學術文章,與第三方學術機構的公正檢驗等),而不是社交媒體或社會媒體上的爭吵來解決。」對於這件事本身,仇子龍認為:「我覺得這事情反映了中國學術界與科學共同體在不斷成熟,學術爭論在科學發展過程中是不可避免的。
  • 「韓春雨事件」後續進展調查 - 南風窗網
    正是因為韓春雨閃爍的態度,讓質疑他的科學家們開始用更為直接、公開的方式表達自己的態度。10月10日,來自中國科學院、北京大學、浙江大學、上海交通大學、華東師範大學、哈爾濱工業大學、溫州醫科大學等科研院所的13位課題組負責人實名公開表示,無法重複韓春雨有關NgAgo的實驗。他們一致表示希望韓春雨能公開所有原始數據,韓春雨所在的河北科技大學及其他相關單位啟動學術調查。
  • 13名學者質疑韓春雨實驗結果 韓春雨:細胞汙染可能性大
    韓春雨在實驗室。近日,13名國內學者實名質疑韓春雨實驗結果,呼籲第三方介入調查。 資料圖片河北科技大學副教授韓春雨將NgAgo基因編輯技術論文發表在《自然-生物技術》已逾五個多月。這期間,多名國外科學家曾聲明無法重複實驗。近日,13名中國科學家也公開實名質疑,他們仍沒重複出實驗結果,並呼籲有關方面組織第三方介入調查。《自然-生物技術》雜誌昨日回應,正在繼續調查,現在沒有進一步結論。
  • 韓春雨實驗無法重複|是論文造假?還是實驗環境差異?
    多國科學家卻陸續表示韓春雨的基因編輯實驗無法重複,懷疑其論文造假,要求公開所有數據。7月29日,一度支持韓春雨的澳大利亞國立大學的基因學家Gaetan Burgio反戈一擊。他在Twitter上發布長文《我的NgAgo經歷》,否認了自己7月15日之前部分重複實驗時得出的結論,表示並無嚴格意義上的證據顯示韓春雨的NgAgo-gDNA技術有基因編輯的跡象,並且要求韓春雨公開所有原始數據和實驗條件。
  • 非著名副教授韓春雨 就這樣成了網紅科學家·都市快報
    韓春雨所在的在河北科技大學條件不好、經費缺乏,他做出的研究卻比肩世界一流的麻省理工、哈佛、斯坦福,到底是怎麼做到的呢? 一開始韓春雨並沒「看上」高峰,「我讓他滾,他沒滾,嗯,這孩子挺執著的。」韓春雨打趣說。 沈嘯是這篇文章的另一個合作者,現任浙江大學醫學院基礎醫學系研究員,他是韓春雨的師弟,在中國協和醫科大學博士畢業前一年,與韓春雨合作發表在《核酸研究》的論文。當年博士畢業後,和協和大部分博士畢業生一樣,赴美攻讀博士後。
  • 韓春雨試驗重複性風波如何質疑
    據新華網報導,中國學者韓春雨團隊的諾獎級實驗,引起同行質疑。質疑者認為這種新的基因編輯技術不能重複試驗。惡意攻擊也給韓春雨團隊的工作帶來困擾。一些人稱其科研成果造假,為此圍攻韓春雨,甚至還有半夜電話騷擾和謾罵。  諾獎級的實驗成果,到底有沒有可能造假?
  • 韓春雨撤稿一周年回顧-虎嗅網
    科學界當然要糾正錯誤,否則正確的東西怎麼能脫穎而出?下關條約 「重慶市網友」:另外,我們其實可以看到,美歐這類最新科研成果一般都不快速發表。原因很簡單,你不發,不定什麼時候就有別人先發了,到那時你的文章沒了創新性,還怎麼發?為了爭奪優先權,不少科學家幾乎已經是打得頭破血流了,你居然認為他們會把自己的結果壓上幾年?當然,在投稿和發表之間會間隔一段時間,這是因為審稿需要時間,而且審稿人如果提出修改意見,作者也需要時間來修改,往往需要增補實驗或計算。但即使如此,一般也沒有「兩三年」這麼長。
  • 韓春雨事件再起波瀾,面對質疑,他這樣回應……
    在接受採訪的時候,韓春雨看起來十分平靜,侃侃而談,並拒絕自證清白。以下為採訪實錄:問:現在有一些實驗室表示無法重複您的實驗,您怎麼看這個問題?韓春雨:我現在也在研究別人為什麼會重複實驗失敗,但還沒有科學的結論,我私底下可以說一些猜測的原因,比如可能是材料汙染,但是科學的結論還要等一段時間。
  • 韓春雨論文的可重複性問題,要怎麼「科學解決」?
    「NgAgo」到底是什麼?NgAgo是一個什麼系統?簡單地說,這是一項新的基因編輯技術。在蛋白質家族Argonaute(Ago),韓春雨等人發現一種叫做NgAgo的蛋白可以被用來進行定向和精確的基因編輯。而和近年在生物學界的大熱CRISPR基因編輯系統不同,NgAgo用來找到目標的定位模板是一段單鏈DNA而非RNA。
  • 方舟子發文質疑韓春雨「諾獎級」實驗成果,你怎麼看?
    說起中國目前最熾手可熱的生物科學家,大家腦海裡第一個跳出來的名字十有八九是韓春雨,除卻研究的重大意義,韓春雨研究環境的簡單但近日,方舟子公開發文對韓春雨的「諾獎級」論文(內容解析請點擊《不容錯過!韓春雨老師Nat Biotechnol論文完整解析》)的「實驗的可重複性」。以下為方舟子《河北科技大學韓春雨「諾貝爾獎級」實驗的重複性問題》的部分節選:這幾天我陸續收到幾家實驗室的研究人員的來信,反映重複不出韓春雨論文中最關鍵的圖4結果(切割基因組,T7E1和測序),呼籲我關注一下這事。
  • 河北科技大學韓春雨:磨出基因編輯「新剪刀」
    絕跡6500萬年的龐然大物開始復生,整個努布拉島也由此成為恐龍的樂園……  當年坐在電影院裡,韓春雨津津有味地看完了電影《侏羅紀公園》。這個年輕人怎麼也不會想到,有一天,自己會取得基因編輯技術的重大突破,成為一位「磨出基因編輯新剪刀」的科學家。
  • 【韓春雨撤稿】數據已經說話,生物學家們怎麼說?
    正如中國科學院神經科學研究所研究員仇子龍在果殼網的採訪中所說:「這是學術爭論,必須通過學術途徑解決(比如發表不同見解的學術文章,與第三方學術機構的公正檢驗等),而不是社交媒體或社會媒體上的爭吵來解決。」對於這件事本身,仇子龍認為:「我覺得這事情反映了中國學術界與科學共同體在不斷成熟,學術爭論在科學發展過程中是不可避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