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家韓春雨二三事 韓氏父子"一門三教授"

2020-12-05 人民網河北

原標題:科學家韓春雨二三事

5

青年學者不容易

記者:很多人評價韓春雨的成功說有幸運的成分。您怎麼看?

韓田鹿:每個人的成功多少都會有幸運之光照到身上的成分。但是,韓春雨堅信他想要的、他要找的東西是存在的,最終也被他找到了。他付出的努力比別人多。

記者:您也在地方高校就職,怎麼看待地方高校的老師取得這樣的成績?

韓田鹿:越來越多的地方高校忘記了本分。很多教授為了評職稱,所做研究寫的論文實際上沒有什麼社會價值。除了編輯在審核論文的時候仔細讀,很多都是重複的。

其實,韓春雨的實驗也不是沒經歷過失敗。和國際最尖端、最聰明的科學家拼成果,我們不具有優勢。但韓春雨不會因為幾次失敗就掉頭,就轉而追求個人安逸。他這一點讓我很感動。

記者:對韓春雨這樣的青年學者,地方高校是否要給予更多支持和鼓勵?

韓田鹿:是這樣。我特別推薦你們關注一下韓春雨的學生高峰。在沒有研究成果的時候,他們師徒倆可以說是在實驗室相依為命,在最艱難的時候都沒有放棄過。這在現代年輕人身上不太常見。我認為他比韓春雨的教育意義更大。那名年輕人對理想的堅定追求很罕見,對現代青年更有典範意義。

6

「逆襲青年」高峰

韓春雨和韓田鹿都一再推薦,那麼這個備受兩位前輩稱道的高峰到底是個怎樣的人?

高峰,1988年出生,來自石家莊市井陘縣。他的父親是一位有著40多年教齡的小學老師,母親是一位農民。這位高中時的生物課代表,從第一次接觸起,就很喜歡各種試劑和器皿。2007年,他考入河北科技大學理工學院,性質是人們常說的「三本」。2011年,他考上河北科技大學本部的碩士生,師從韓春雨。2014年碩士畢業時,同學們紛紛離校找工作,他留在了實驗室。兩年多來,一直是韓春雨用工資接濟他。

記者:一直埋頭研究,就沒害怕過會一事無成?

高峰:沒有。我相信韓春雨老師在做的是好東西,一定會有好結果。

記者:每天吃住在實驗室,在沒有這麼多人關注你們之前,你不會覺得沒有希望嗎?

高峰:不會。做實驗是有趣的事,我們的思路是對的,一定會找到我們想要的東西。人生是很簡單的。

記者:家裡知道你現在這麼出名嗎?

高峰:我爸看到網上的新聞了,他也很高興。其實,他也不知道我搗鼓的是什麼。

記者:之前家裡有沒有擔心過你?不找工作、做他們不了解的實驗。

高峰:沒有。我很感謝家人,他們沒有給過我壓力。我爸還一直囑咐我說,幹一個事就要成一個事。

記者:出名了,或許會有機會去一些更好的實驗室,那裡或許會有更好的設備。你會離開這個實驗室嗎?

高峰:不會。我會繼續在這裡做實驗,和韓老師繼續我們的研究。擁有多少先進的設備或許能加快實驗結果,但是不能左右實驗思路。(記者白雲文/圖)

相關焦點

  • 「韓春雨事件」始末:「諾獎級研究」為何走向了撤稿
    8月2日,「韓春雨」這三個字再次回到大眾視野。韓春雨等5位作者在《自然-生物技術》期刊上發布了在線撤稿聲明,稱「因為科研界一直無法用我們論文中提供的實驗方案把論文圖4中的關鍵結果重複出來,我們決定撤回我們的這項研究」[1]。韓春雨這項曾被吹捧為「諾獎級研究」的學術成果,是怎樣一步一步走向撤稿的?
  • 【韓春雨撤稿】數據已經說話,生物學家們怎麼說?
    8月3日,「韓春雨」這三個字再次回到大眾視野。8月2日,韓春雨等5位作者在《自然-生物技術》期刊上發布了在線撤稿聲明,稱「因為科研界一直無法用我們論文中提供的實驗方案把論文圖4中的關鍵結果重複出來,我們決定撤回我們的這項研究」[1]。
  • 河北科技大學韓春雨:磨出基因編輯「新剪刀」
    北京大學理學部主任、生物學家饒毅教授如此評論:「韓春雨的工作是國際一流的技術推進。」「膽小」的科學家  即便現在去網上搜索「韓春雨」,首先跳出來的頁面還只是一位同名的書法愛好者,而後才是記者眼前的「韓春雨」。
  • 非著名副教授韓春雨 就這樣成了網紅科學家·都市快報
    韓春雨自嘲地說。 因為近期發表在國際頂級期刊《自然·生物技術》雜誌上的一篇關於基因編輯技術的研究論文,韓春雨從一個學術圈的「泛泛之輩」,成為新晉網紅「科學家」,讓國內生物學界沸騰。他的學生高峰,也是他的重要合作者,坐在旁邊,師徒二人都被這段「傷心史」逗樂了。
  • 韓春雨:希望與質疑的科學家能當面討論
    河科大宣傳部長張建功對時代周報記者表示:「校方目前正在等待韓春雨實驗的進一步成果,才會有更進一步的聲明。」他還表示,「這其中還涉及國家利益,因此不方便透露更多」。對於河科大懇請給予「多些時間的說法」,北京大學生命科學學院研究員魏文勝提出,「這個實驗的周期就兩到三個星期,(韓春雨)想要證明,並不會花費太長時間」。
  • 溫醫大科學家質疑:「韓春雨實驗」 咋就無法重複
    這些科學家表示,這次聲明是想提醒韓春雨和他所在的河北科大:作為同行,大家都在很認真地重複實驗、驗證技術,生怕因誤解而給出的負面判斷累及新技術發展。但同樣作為科學共同體一員的韓春雨,也應儘快認真回應目前的科學質疑,完成作為論文通訊作者的責任和義務。
  • 中國科學報評韓春雨:當科學事件的「調查結果」缺了科學精神
    韓春雨韓春雨論文事件終於有了下文——8月31日晚間,河北科技大學在其官方網站貼了一份《學校公布韓春雨團隊撤稿論文的調查和處理結果》。這本是一個充滿戲劇性的科學勵志故事,只可惜看故事的人太認真,搞穿幫了。
  • 韓春雨:磨出基因編輯「新剪刀」-光明日報-光明網
    北京大學理學部主任、生物學家饒毅教授如此評論:「韓春雨的工作是國際一流的技術推進。」科學家韓春雨的頁面上,個人介紹、求學經歷、研究方向只有短短的一句話,甚至連頭像圖片都沒有。以至於這個科研成果剛出現時,都沒人知道他是誰?土博士、非名校、副教授,當各類信息拼湊起來後,人們好奇的胃口被吊得更高了。     事實上,在河北省的知識分子圈中,韓家小有名氣。韓春雨的父親韓進廉是河北師範大學以研究明清小說見長的文學教授;母親是醫生。
  • 《自然—生物技術》回應韓春雨實驗無法重複
    河北科技大學副教授韓春雨今年5月在國際頂級學術刊物發表論文,稱自己的團隊發明了一種新的基因編輯技術,這項被看做可以衝擊諾貝爾獎的實驗卻在接下來的幾個月中無人可以重複實現。近日,多名科學家向這家頂級刊物《自然·生物技術》提交其實驗結果證明無法重複韓春雨的實驗。
  • 韓春雨:實驗沒問題 已重複兩次
    ­  10月10日晚,12位科學家實名呼籲調查(後增加一名科學家),《知識分子》當晚連線韓春雨,並於第二日中午趕赴河北科技大學韓春雨實驗室面訪。當天下午,我們來到河北科技大學校長孫鶴旭的辦公室,遺憾的是,孫校長拒絕回應任何問題。
  • 韓春雨撤稿事件:事情遠沒有結束
    而撤稿,並不是最終的結果,反而可能是一系列複雜之事的另一個開始。撤稿意味著什麼?不知從什麼時候起,我們一幫科學記者看到韓春雨的新聞就頭皮發麻,相互訴苦:他怎麼又出來了?韓春雨印象 我只見過韓春雨本人一次。2016 年 5 月 27 日上午 10 點,受北京大學生物動態光學成像中心(BIOPIC)魏文勝教授的邀請,韓春雨在北京大學生科院做學術報告。那時候,我在媒體上讀到的韓春雨宛如一碗滾燙的雞湯。某官方媒體公號推送的標題是「河北一副教授十年沒發文章,一夜變諾獎級科學家」。
  • 韓春雨:「一鳴驚人」的中國科學家發明世界一流新技術
    令國人激動的是,韓春雨在河北科技大學條件不好、經費缺乏、人員很少的情況下做出的研究優於世界一流的麻省理工、哈佛、斯坦福。《知識分子》主編、北京大學教授饒毅將韓春雨推介給編輯部,在此我們特別刊出專訪,以饗讀者。韓春雨。
  • 韓春雨:打開僵局的關鍵,仍然拒絕自證清白
    而早在7月,就有澳大利亞科學家撰寫長文,詳述了自己對同一項論文結果進行重複的失敗經歷[2]——那項可重複性問題纏身的論文結果,來自河北科技大學副教授韓春雨的實驗室。即便北京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教授魏文勝在內等13名中國研究者為了讓他公布聲稱重複成功者的名單而挺身而出,韓春雨仍以「暫不方便」為由拒絕透露這些信息[18]。「這並不是科學家應有的態度,尤其還是在別人想要重複你的結果的時候。」許多從事科學研究的關注者都表達了這樣的意思。
  • 韓春雨的「基因剪刀」又復活了?
    目前,科學家們用得最順手的基因剪刀就是CRISPR/Cas9,其開發者是美國麻省理工學院華裔科學家張鋒和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教授詹妮弗·杜德娜等。就是這樣一套系統,被科學家們用作基因編輯的工具。但CRISPR/Cas9也有缺點:其剪切點一定要位於一段處於特定位置、名為PAM序列的上遊,這意味著CRISPR/Cas9的工作範圍並不能無死角、全覆蓋。而引導其剪切的RNA還有著容易變身的特點,這同樣會影響到剪切的準確度。因此,研發更可靠、更準確的新剪刀成了科學家們的目標。
  • 韓春雨撤稿一周年回顧-虎嗅網
    許多生物學家認為,CRISPR得諾貝爾獎是早晚的事。許多科學家熱情洋溢地讚揚了韓春雨,並由此出發對科技政策進行了探討,例如北京生命科學研究所副所長邵峰院士的文章《如何才能湧現更多「韓春雨」?》2016年6月,我也寫了一篇文章《韓春雨究竟做了什麼?意味著什麼?》,讚揚了韓春雨的成就。所有這些讚揚,都是以相信韓春雨論文的結果為前提的。我們相信這篇論文,是因為相信《自然·生物技術》的審稿。
  • 關於常見貓咪三聯疫苗—妙三多的二三事
    關於常見貓咪三聯疫苗—妙三多的二三事時間:2019-04-22 11:39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關於常見貓咪三聯疫苗妙三多的二三事 小貓出生時,會從母乳中獲得保護自己的母源抗體,這些抗體使其免受病毒的侵害。不過,在幼貓開始斷奶後,這些抗體會漸漸消失。
  • 13個課題組聲明無法重複韓春雨實驗,呼籲啟動相關調查
    這13位科學家分別是: 北京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教授魏文勝,北京大學生命科學學院研究員孫育傑,北京大學分子醫學研究所教授熊敬維,中科院動物研究所研究員王皓毅、李偉,中科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研究員王曉群,中科院生物化學與細胞生物學研究所研究員李勁松,中科院上海生科院神經科學研究所研究員楊輝,浙江大學生命科學研究院教授王立銘,上海交通大學教授吳強,華東師範大學生命科學學院研究員李大力,哈爾濱工業大學教授黃志偉
  • 實驗室外對話韓春雨:公布所有數據不就等於韓寒公布手稿嗎?
    韓春雨和澎湃新聞記者交流了兩個多小時,採訪快結束時,韓春雨進進出出地準備實驗用品,他對著澎湃新聞說,「放心吧,我們家3位教授,我很珍惜名譽。」韓春雨的父親是河北師範大學教授,哥哥韓田鹿是河北大學教授,上過《百家講壇》。《自然》雜誌在一篇報導中是這麼形容韓春雨和他現在的處境的:一位隱士般的科學家,「面對甚囂塵上的爭議,依然堅持著他的主張。」
  • 韓春雨事件塵埃落定? Nature子刊發布撤稿聲明
    2014年2月,荷蘭科學家John van der Oost在Nature雜誌發表論文,報導TtAgo可以在高溫條件下體外切割DNA。韓春雨受到啟發,開始利用Argonaut進行基因編輯,並在2014年5月中旬取得關鍵突破。
  • 遭多國科學家質疑,韓春雨實驗可重複性爭議再升級
    圍繞韓春雨NgAgo實驗可重複性的爭議已經持續了幾個月,日前爭議再次升級。 7月29日,來自澳大利亞、美國、西班牙等國的多位科學家公開表示,無法重複韓春雨NgAgo系統的基因組編輯結果,並呼籲《自然-生物技術》(Nature Biotechnology)雜誌介入,要求韓春雨公開原始數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