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春雨試驗重複性風波如何質疑

2020-11-26 儀器信息網

  據新華網報導,中國學者韓春雨團隊的諾獎級實驗,引起同行質疑。質疑者認為這種新的基因編輯技術不能重複試驗。惡意攻擊也給韓春雨團隊的工作帶來困擾。一些人稱其科研成果造假,為此圍攻韓春雨,甚至還有半夜電話騷擾和謾罵。

  諾獎級的實驗成果,到底有沒有可能造假?我們先來看兩個案例:一個是諾貝爾物理獎獲得者費米,他當年用中子引發核裂變,但別人卻不能重複的故事。費米後來發現原因是他用木桌子,而其他人用大理石桌面,所以不能重複,為此他還進一步總結出了慢中子理論;另一個是日本科學家小保方晴子,她於2014年1月在《自然》上發表關於一種「萬能細胞」的論文,在同行無法重複並提出質疑後,她自己無法在有監督的條件下重複實驗。最終她供職的日本理化學研究所在當年12月宣布否定其論文結果。

  這兩個案例說明了什麼問題?那就是關於韓春雨的研究成果,既可能是他人的誤解,也有可能就是主觀造假。而根據最新報導顯示,在一個月左右時間後,韓春雨將採取適當形式公開驗證結果,屆時將有權威第三方作證。我們相信,真相會在不久公開,所以,還請給真相一點時間。

  只不過,對於韓春雨造假風波的價值和目的,恐怕遠非求證實驗的可行性這麼簡單,我認為還有比真相更有重要意義的是質疑他人、質疑科學的正確姿勢是什麼。說得更直白一些,對於學術問題的探討,我們更應該秉承理性質疑、科學質疑的精神。

  是的,質疑並不可怕,回顧近代科學的發展與進步,人類在某一領域的突破,都與這一寶貴的精神不無關係。更應該看到,允許質疑並不代表可以用有色眼鏡去看人,更不代表可以對質疑對象進行人身攻擊,反觀這些天對於韓春雨造假的質疑,有些聲音實在讓人反感。比如,有些人就喜歡抓住韓春雨「三無」(無名校身份、無名氣、無職位)副教授的身份不放,從預設的立場出發去質疑;更有甚者,直接給人家扣個「沽名釣譽」的大帽子,並打電話進行騷擾和謾罵̷̷

  其實,不少國際學者對韓春雨的質疑,遠不是對其進行「學術造假」的定性,這其實告訴我們一個最為樸素的道理,何謂理性質疑、科學質疑?那就是在自己沒有確鑿證據證實的情況下,請保持一種審慎的表達方式,而不是懷著一種誅心之論,極其腹黑地去妄自猜度。假如事後證明韓春雨的實驗具有可行性,這豈不是對當事人的傷害?

  事實上,不少人對韓春雨學術的造假質疑,僅僅是網絡空間中非理性質疑的冰山一角,與此同時,還有那麼多對他人「作秀」的質疑,與前者在本質上的邏輯都是如出一轍。所以,對韓春雨造假的質疑,仍舊是理性質疑的一個負面典型。有一分證據說一分話,心態陽光,這樣的樸素品質不能丟。

版權與免責聲明:

① 凡本網註明"來源:儀器信息網"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於儀器信息網,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獲本網授權的作品,應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並註明"來源:儀器信息網"。違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② 本網凡註明"來源:xxx(非本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且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註明的"稿件來源",並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③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兩周內與本網聯繫,否則視為默認儀器信息網有權轉載。

相關焦點

  • 賈鶴鵬:面向質疑,韓春雨應該怎麼做?
    儘管關於如何更好地進行重複實驗,韓春雨本人在相關論壇中曾做出個別回復,但時至7月29日,仍有多國科學家公開表示,無法重複韓春雨的結果。 目前學界與公眾對韓春雨論文結果可重複性問題的爭論愈發激烈。8月2日,《自然·生物技術》發表聲明,將對韓春雨論文展開調查。近日,河北科技大學則表示,在一個月左右時間後,韓春雨將採取適當形式公開驗證結果,屆時將有權威第三方作證。
  • 20名中外學者聯名質疑韓春雨 過去半年無人重複試驗(3)
    時代周報記者 付聰 發自石家莊  紛擾半年的韓春雨謎題,謎底依然沒揭開。  時至今日,打開河北科技大學生科院網站,一首《浣溪沙/賀韓春雨博士發明基因剪刀》的詞還掛在第三條,後面兩條新聞也是關於半年前韓春雨因「諾獎級」發現的論文發表在頂級刊物《自然·生物技術》(下稱「《自然》」)期刊而揚名。五個月以來,這位年輕學者又因為實驗的可重複性而飽受質疑。
  • 韓春雨:希望與質疑的科學家能當面討論
    五個月以來,這位年輕學者又因為實驗的可重複性而飽受質疑。近日,12名科學家向《自然》期刊提交其實驗結果,均與韓春雨的論文結果有所不同。該期刊新聞發言人回應稱,已收到關於韓春雨論文的多個意見,批評意見經同行評議後,有可能會被刊登。10月31日,前後十幾通電話之後,時代周報記者終於聯繫上韓春雨本人。
  • 遭多國科學家質疑,韓春雨實驗可重複性爭議再升級
    圍繞韓春雨NgAgo實驗可重複性的爭議已經持續了幾個月,日前爭議再次升級。 7月29日,來自澳大利亞、美國、西班牙等國的多位科學家公開表示,無法重複韓春雨NgAgo系統的基因組編輯結果,並呼籲《自然-生物技術》(Nature Biotechnology)雜誌介入,要求韓春雨公開原始數據。
  • 對於方舟子的質疑,韓春雨做出這樣的回應
    方舟子公開發文質疑韓春雨"諾獎級"實驗成果的可重複性問題【詳情】,而對於方舟子和部分網友的質疑,韓春雨也於7月2日在百度貼吧上做出了回應。網友"第十三米的陽光"引用方舟子的文章《河北科技大學韓春雨"諾貝爾獎級"實驗的重複性問題》中的內容在該貼吧內發帖。(http://tieba.baidu.com/p/4645810480?
  • 方舟子發文質疑韓春雨「諾獎級」實驗成果,你怎麼看?
    但近日,方舟子公開發文對韓春雨的「諾獎級」論文(內容解析請點擊《不容錯過!韓春雨老師Nat Biotechnol論文完整解析》)的「實驗的可重複性」。以下為方舟子《河北科技大學韓春雨「諾貝爾獎級」實驗的重複性問題》的部分節選:這幾天我陸續收到幾家實驗室的研究人員的來信,反映重複不出韓春雨論文中最關鍵的圖4結果(切割基因組,T7E1和測序),呼籲我關注一下這事。
  • 溫醫大科學家質疑:「韓春雨實驗」 咋就無法重複
    這些科學家表示,這次聲明是想提醒韓春雨和他所在的河北科大:作為同行,大家都在很認真地重複實驗、驗證技術,生怕因誤解而給出的負面判斷累及新技術發展。但同樣作為科學共同體一員的韓春雨,也應儘快認真回應目前的科學質疑,完成作為論文通訊作者的責任和義務。
  • 13名學者質疑韓春雨實驗結果 韓春雨:細胞汙染可能性大
    近日,13名國內學者實名質疑韓春雨實驗結果,呼籲第三方介入調查。 資料圖片河北科技大學副教授韓春雨將NgAgo基因編輯技術論文發表在《自然-生物技術》已逾五個多月。這期間,多名國外科學家曾聲明無法重複實驗。近日,13名中國科學家也公開實名質疑,他們仍沒重複出實驗結果,並呼籲有關方面組織第三方介入調查。《自然-生物技術》雜誌昨日回應,正在繼續調查,現在沒有進一步結論。
  • 方舟子質疑韓春雨「諾獎級」實驗不可重複
    方舟子公開發文質疑河北科技大學韓春雨「諾貝爾獎級」實驗成果存在「不可重複複製操作」的問題,暗指韓春雨科研成果的真實性,並批評韓春雨對質疑的回應態度。 但方舟子在文中表示,韓春雨在公開場合的言論與他在論文裡的描述存在諸多矛盾,方舟子稱,「韓春雨在北大和遺傳所的報告上都強調,他目前的NgAgo是初級版、需要高超的實驗技巧」,而方舟子認為韓春雨描述的只是並不複雜的轉染實驗,是現成的技術,並不需要高超的實驗技巧,按照其提供的步驟應該是不難被重複出來的才對,而不應該出現「沒法重複該實驗」的情況。
  • 方舟子發文質疑韓春雨「諾獎級」實驗成果
    近日,方舟子公開發文質疑河北科技大學韓春雨「諾貝爾獎級」實驗成果存在「不可重複複製操作」的問題,暗指韓春雨科研成果的真實性。
  • 韓春雨事件最新:「實名質疑」又添 10 位學者
    7 月,澳大利亞國立大學的基因學家 Gaetan Burgio 對實驗可重複性提出質疑,他呼籲 Nature 要求韓春雨公開所有原始數據和實驗條件。8 月,Nature 發文回顧 NgAgo 事件,其中有三位匿名的中國科學家表示可以恢復韓的實驗結果;同時期,韓春雨向非盈利性質粒共享信息庫 Addgene 提交新版的詳細實驗方法。
  • 韓春雨諾獎級新發現頻遭質疑 多國科學家要求公開數據
    河北科技大學副教授韓春雨震驚全球學術界的新基因編輯技術NgAgo-gDNA,正遭遇越來越多的質疑。從5月2日他的論文發布在《自然-生物技術》網絡版之後,到現在為止,全球仍沒有一家實驗室對外宣布,能夠完全成功重複韓春雨的實驗。
  • 最新消息:韓春雨團隊不存在主觀造假!網友:結果難以信服!
    2016年發生了一件整個學術界都為之轟動的事,那就是韓春雨團隊在國際頂級期刊Nature Biotechnology(《自然·生物技術》)發表了一篇關於新基因編輯技術的論文,這原本是件令人高興的事甚至有衝擊諾貝爾獎學金的可能,但隨後發生的一系列事情也就是結果的可重複性問題,畢竟這麼尖端的技術就你能實現
  • 韓春雨向《自然》提交實驗可重複性數據
    質疑是否能推進科學?輿論再起風雲,但聲音不再單一。藉口下臺?網友直戳韓春雨支吾遮掩 @沙漠的小狐:這不過是韓春雨再一次拖延時間,國內外業內人士剛開始都迅速投入研究,幾周後大家都無法重複後大規模質疑發生,加上韓春雨的支吾遮掩,以及採訪中的言談和照片中操作的業餘程度,實在讓人震驚。
  • 韓春雨:打開僵局的關鍵,仍然拒絕自證清白
    韓春雨的論文是5月2日在線發表的。而剛到6月初,就陸續有網友在「未名空間」生物版發帖反映自己在重複韓春雨文章結果時遭遇失敗。在百度貼吧出現關於NgAgo重複性問題的討論時,韓春雨還曾用「槐北路」的網名進行過回復,網友也多是支持狀態[7]。
  • 韓春雨事件再起波瀾,面對質疑,他這樣回應……
    另有兩名要求匿名的科學家稱有了一些初步的試驗結果顯示 NgAgo 是有效的,但是仍然需要進一步測序去確認。但事後,《自然》及 David 本人均表示該報導不能作為韓春雨實驗可重複的證據。問:《自然》後來發過聲明,說記者報導不能代表雜誌的調查結果,另外《自然》的報導裡提到的 3 個人都是匿名,您覺得能作為實驗可重複的證據嗎?
  • 河北科大承諾公布韓春雨實驗驗證時間已到(附韓春雨事件表)
    我們相信,針對該事件的專業化調查將對我國的科研文化、科研風氣和對未確認的科學成果如何報導產生至關重要的深遠影響。《賽先生》將對此事件持續關注,報導此成果的確認情況。  作者 林小鹿(歐洲某研究所生物學博士)  深陷實驗重複性爭議漩渦中的韓春雨事件已經過去兩個多月,河北科技大學承諾的一個月給出調查結論之期將近,公眾仍未看到水落石出的跡象。
  • 韓春雨事件塵埃落定? Nature子刊發布撤稿聲明
    26, 1349–1352, 2016; PLOS One 12, e0177444, 2017),但始終沒有獨立重複出試驗結果的報導出現。因此,我們現在撤回我們最初的報告,以維護科學記錄的完整性。不過,為了提供優化的方案,我們會繼續調查是什麼原因導致了重複性無法實現。
  • 一文讀懂韓春雨事件:論文已被撤稿 系作者主動申請撤回
    [摘要]河北科技大學副教授韓春雨發表論文公布NgAgo基因編輯實驗,但隨後多國實驗室表示實驗無法重複,質疑其論文真實性。8月3日,韓春雨論文已由《自然-生物技術》撤回,該期刊稱系作者主動申請撤回。但此後不久,該論文內容就陷入爭論:有人提出韓春雨的試驗無法重複,有人說可以重複,彼此爭論不休、難有定論。2017年8月3日,《自然-生物技術》發布聲明稱,撤回韓春雨團隊於2016年5月2日發表在該期刊的論文。《自然-生物技術》在社論中表示:「我們現在確信韓春雨的撤稿決定是維護已發表科研記錄完整性的最好做法。」澎湃新聞獲悉,論文撤回,是韓春雨主動申請撤回。
  • 13名學者實名質疑韓春雨實驗結果 - 新京報 - 好新聞,無止境
    近日,13名國內學者實名質疑韓春雨實驗結果,呼籲第三方介入調查。 資料圖片  希望有第三方介入;《自然-生物技術》稱正在調查,沒有進一步結論;韓春雨仍表示細胞汙染可能性大  新京報訊 (記者信娜)河北科技大學副教授韓春雨將NgAgo基因編輯技術論文發表在《自然-生物技術》已逾五個多月。這期間,多名國外科學家曾聲明無法重複實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