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名學者質疑韓春雨實驗結果 韓春雨:細胞汙染可能性大

2020-12-05 中國網

韓春雨在實驗室。近日,13名國內學者實名質疑韓春雨實驗結果,呼籲第三方介入調查。 資料圖片

河北科技大學副教授韓春雨將NgAgo基因編輯技術論文發表在《自然-生物技術》已逾五個多月。這期間,多名國外科學家曾聲明無法重複實驗。近日,13名中國科學家也公開實名質疑,他們仍沒重複出實驗結果,並呼籲有關方面組織第三方介入調查。《自然-生物技術》雜誌昨日回應,正在繼續調查,現在沒有進一步結論。

韓春雨昨日接受媒體採訪稱,他依然認為(實驗失敗)細胞汙染的可能性最大,至於誰重複成功了實驗,他暫不方便透露。截至記者發稿前,河北科技大學未對此作出回應。

13名學者實名表示無法重複實驗

韓春雨論文發表一個月後,便「風波不斷」。曾有多個國際學者實名聲明無法重複其實驗結果,並建議《自然-生物科技》雜誌介入,要求韓春雨公開原始數據。

這之後,中國學者無法重複實驗結果的聲音也不絕於耳。直到近日,包括北京大學生命科學學院研究員魏文勝、中科院動物所研究員王皓毅在內的13名學者實名發表聲明,稱多次實驗但均未成功,並期望第三方介入調查。

浙江大學生命科學研究院教授王立銘在聲明中表示,兩個月中,其實驗室曾先後測試上百種實驗條件,但都未得到預期結果。魏文勝在曾在採訪中說,幾個月內,他的學生也曾做過多次、不同的嘗試,但均未能成功重複實驗。

為何選擇此時實名聲明,中科院生物化學與細胞生物學研究所研究員李勁松解釋,目的是希望以科學的態度對待科學的問題,希望韓春雨能夠和我們一起將實驗重複出來。我們已經表明了我們的態度,現在等待韓的回覆,並希望能有第三方介入調查。

《自然-生物技術》雜誌稱仍在調查

8月2日,《自然-生物技術》啟動針對韓春雨文章的調查。昨日,《自然-生物技術》所在出版集團的媒體官員回應記者,稱《自然-生物技術》雜誌正在繼續調查這一情況,現在沒有進一步的結論。

此前,上述雜誌新聞發言人曾回應,將按照既定流程調查。根據流程,作者須將材料、數據、代碼和相關的實驗流程及時向讀者提供,不能加以不當限制。

面對數月以來愈演愈烈的質疑,王立銘認為,對於附有監管責任的機構,包括為韓春雨研究提供資助的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和河北省發改委,以及其所在的河北科技大學,應該開展客觀和全面的調查,檢驗其中是否存在學術錯誤乃至學術不端的行為。

一位不願具名的學者也認為,這屬於科學共同體的自潔機制,如果某一個實驗無法重複,應該互相交流談論,共同解決。這是很嚴肅的事情,他強調,面對同行的質疑,當事人應該尊重,正面回應。

相關焦點

  • 13名學者實名質疑韓春雨實驗結果 - 新京報 - 好新聞,無止境
    近日,13名國內學者實名質疑韓春雨實驗結果,呼籲第三方介入調查。 資料圖片  希望有第三方介入;《自然-生物技術》稱正在調查,沒有進一步結論;韓春雨仍表示細胞汙染可能性大  新京報訊 (記者信娜)河北科技大學副教授韓春雨將NgAgo基因編輯技術論文發表在《自然-生物技術》已逾五個多月。這期間,多名國外科學家曾聲明無法重複實驗。
  • 20名中外學者發論文質疑韓春雨:實驗無法重複
    這篇論文由國內外的20位科學家聯名發表,質疑韓春雨的實驗無法重複。論文作者包括此前曾實名發聲無法重複韓春雨的13名中國學者,以及新加入的7名學者,如美國NIH人類基因組研究所教授Shawn Burgess、約翰霍普金斯大學教授程臨釗、中山大學生命科學學院副教授黃軍就等學者。
  • ...韓春雨回應稱「細胞汙染的可能性最大」 學者建議河北科大核實...
    法制晚報訊 (記者 李洪鵬) 今年5月2日,河北科技大學副教授韓春雨課題組發現了基因編輯技術——NgAgo,並在《自然·生物技術》雜誌上將成果公開發表,震動了中國乃至國際生命科學界。然而,經過三個月的重複跟進,不少實驗室反映無法重現韓春雨論文中的結果。近日,13名中國科學家公開實名質疑韓春雨的實驗方法「無法重複」。
  • 河北科技大副教授韓春雨實驗遭國內13位研究學者質疑
    10月10日晚,國內13位知名研究學者實名公開了他們「重複」韓春雨實驗方法無法成功的結果。這些學者的一致觀點是:「不能再拖了,必須要發聲,要讓國際科學界看到基因編輯中國科學家的態度。」  韓春雨此前發表的論文聚焦的是基因編輯技術,這項技術可以允許科研人員對基因進行剪切和編輯操作。
  • 20名中外學者聯名質疑韓春雨 過去半年無人重複試驗(3)
    近日,12名科學家向《自然》期刊提交其實驗結果,均與韓春雨的論文結果有所不同。該期刊新聞發言人回應稱,已收到關於韓春雨論文的多個意見,批評意見經同行評議後,有可能會被刊登。  10月31日,前後十幾通電話之後,時代周報記者終於聯繫上韓春雨本人。他對時代周報記者表示,希望質疑的科學家能當面與他討論。
  • 韓春雨實驗結果無法重複 撤下論文就沒事了嗎?
    一篇論文,一種無法重複的實驗,幾番公開爭論,難以回應的疑問——在經歷了從榮譽、讚美到爭議、質疑的15個月之後,北京時間昨天(3號)凌晨,河北科技大學副教授韓春雨及其團隊所作出的基因編輯論文成果,終於在「眾聲喧譁」中撤稿。引人關注的是,這次撤稿是韓春雨團隊主動申請的。
  • 韓春雨:希望與質疑的科學家能當面討論
    五個月以來,這位年輕學者又因為實驗的可重複性而飽受質疑。近日,12名科學家向《自然》期刊提交其實驗結果,均與韓春雨的論文結果有所不同。該期刊新聞發言人回應稱,已收到關於韓春雨論文的多個意見,批評意見經同行評議後,有可能會被刊登。10月31日,前後十幾通電話之後,時代周報記者終於聯繫上韓春雨本人。
  • 韓春雨事件最新:「實名質疑」又添 10 位學者
    7 月,澳大利亞國立大學的基因學家 Gaetan Burgio 對實驗可重複性提出質疑,他呼籲 Nature 要求韓春雨公開所有原始數據和實驗條件。8 月,Nature 發文回顧 NgAgo 事件,其中有三位匿名的中國科學家表示可以恢復韓的實驗結果;同時期,韓春雨向非盈利性質粒共享信息庫 Addgene 提交新版的詳細實驗方法。
  • 溫醫大科學家質疑:「韓春雨實驗」 咋就無法重複
    溫州醫科大學研究員谷峰在做相關驗證實驗。  浙江在線10月12日訊 前天,溫州醫科大學研究員谷峰和中國科學院、北京大學、浙江大學等高校科研院所的13位課題組負責人,就廣為關注「韓春雨諾貝爾獎級實驗」公開表示,無法重複韓春雨今年5月2日發表在《自然-生物技術》上有關NgAgo的實驗。
  • 對於方舟子的質疑,韓春雨做出這樣的回應
    方舟子公開發文質疑韓春雨"諾獎級"實驗成果的可重複性問題【詳情】,而對於方舟子和部分網友的質疑,韓春雨也於7月2日在百度貼吧上做出了回應。  韓春雨的回覆:細胞做好檢測,不要有寄生菌汙染,不要有支原體汙染(Ago系統對汙染特別敏感---特別是單轉guide假陽性---我非常確定在沒有汙染的情況下,單轉guid不會影響GFP表達,假陰性也大多因為細胞汙染,假陽性和假陰性我都遇到過,國內買的細胞我就不吐槽了),轉染用的質粒質量要好(可用30ngGFP轉細胞,若是均一且效率高表明質量好,強弱不均一則表明質量差
  • 13位科學家公開質疑,韓春雨該「自證清白」
    然而,不到半年,作為中國「基因魔剪」的NgAgo受到了頂級生物學家的質疑。據悉,包括李大力帶領的團隊在內,在5個月中,全球數百家實驗室竟然沒有一家公開宣布能成功重複韓春雨的NgAgo實驗。10月11日,國內13位生物學家發表聲明,表示希望韓春雨公開所有實驗原始數據,他所在的河北科技大學,以及諸如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等相關機構及時啟動學術調查程序。
  • 韓春雨:實驗沒問題 已重複兩次
    從網上開始有聲音質疑韓春雨文章結果,《知識分子》一直保持追蹤國內外學術界最新的動態,但不依據私下匿名來源為主作報導,直到13位中國科學家公開實名發言後,《知識分子》才有可以較為完整、公開的事實可以報導。­  韓春雨NgAgo實驗的可重複性爭議歷經數月之久,至今雖有多方表態,但仍然沒有跡象顯示很快會得到解決。如何在學術規範下尋找解決之道,是擺在中國科學界面前的重要挑戰。
  • 韓春雨回應「13個課題組重複實驗失敗」
  • 12位學者未能重複韓春雨實驗 呼籲第三方介入調查
    10月10日晚,12位學者決定實名公開他們「重複」韓春雨實驗方法的結果:「陰性的」「不工作」等等。這樣的結論通俗表達即是,他們沒能「重複」出韓春雨的實驗,其實驗方法「讓人懷疑」。  這並非第一次有人質疑韓春雨的實驗方法,但願意實名站出來,並接受公共媒體的採訪,卻十分罕見。
  • 韓春雨回應質疑:讓我自證清白是明顯給我設的套
    據《科技日報》報導,韓春雨曾對該報表示,如果沒有做出實驗的人實名出來,他也願意公布已經做出實驗的另3人名單。隨後,有13位科研人員公開稱未做出實驗,但韓春雨拒絕公布已做出實驗的人員名單。  韓春雨說,他並未有過這樣的表態,是否公布另3人名單,是要看對方的意願,而別人不願捲入此事件中。
  • 韓春雨事件調查結果公布:未發現主觀造假
    31日晚,河北科技大學在其官方網站刊發《學校公布韓春雨團隊撤稿論文的調查和處理結果》。結果稱,該校學術委員會成立調查組,本著「依法依規、嚴謹規範、實事求是、客觀公正」的原則,認真核查了該論文涉及的全部原始實驗資料,並委託第三方國家重點實驗室開展重複驗證實驗,認為撤稿論文已不再具備重新發表的基礎,未發現韓春雨團隊有主觀造假情況。
  • 河北科技大學回應韓春雨受質疑:已有校外機構重複實驗成功
    (原標題:河北科技大學回應韓春雨受質疑:已有校外機構重複實驗成功)
  • 河北科技大學公布調查結果:韓春雨團隊不存在主觀造假
    在經歷了質疑、撤稿和調查之後,通過校內外同行專家的指導和進一步的實驗驗證,深刻地認識到,撤稿論文的實驗設計存在缺陷、研究過程存在著不嚴謹的問題,論文的發表給國內外同行學者造成了誤導和人力物力的浪費。論文發表後,面對媒體和同行的質疑,未能冷靜理性對待,發表了一些不當言論,給社會公眾帶來了不必要的紛擾。對此,韓春雨表示了歉意,並對同行學者和社會的關注表達了感謝。
  • 韓春雨面對質疑聲稱:實驗沒問題 已重複兩次
    從網上開始有聲音質疑韓春雨文章結果,《知識分子》一直保持追蹤國內外學術界最新的動態,但不依據私下匿名來源為主作報導,直到13位中國科學家公開實名發言後,《知識分子》才有可以較為完整、公開的事實可以報導。  韓春雨NgAgo實驗的可重複性爭議歷經數月之久,至今雖有多方表態,但仍然沒有跡象顯示很快會得到解決。如何在學術規範下尋找解決之道,是擺在中國科學界面前的重要挑戰。
  • 河北科大公布調查結果,未發現韓春雨團隊有主觀造假
    2016年5月20日,當時在清華大學任教的著名結構生物學教授顏寧,在微博上首先提出論文結果可重複性的問題。很快,知乎、百度貼吧等網絡社交平臺上,關於「韓春雨論文無法重複」的話題開始增加,再加上國外學者的公開質疑,各大媒體平臺上又一次出現了「韓春雨」的名字。一些中國學者也開始發聲,指出韓春雨論文結果無法重複。但也有零星學者表示,韓春雨的論文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