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春雨任教的河北科技大學門口。攝影:陳曉雪
5月初,《知識分子》以國際科學媒體的標準,第一時間報導依據國際科學同行評議的學術刊物上發表的韓春雨論文以及當時多位科學家評論,並說明其是發展了荷蘭科學家的工作。此後,國內媒體和單位紛紛跟進,因為沒有新的工作進展,《知識分子》未繼續報導。從網上開始有聲音質疑韓春雨文章結果,《知識分子》一直保持追蹤國內外學術界最新的動態,但不依據私下匿名來源為主作報導,直到13位中國科學家公開實名發言後,《知識分子》才有可以較為完整、公開的事實可以報導。
韓春雨NgAgo實驗的可重複性爭議歷經數月之久,至今雖有多方表態,但仍然沒有跡象顯示很快會得到解決。如何在學術規範下尋找解決之道,是擺在中國科學界面前的重要挑戰。
10月10日晚,12位科學家實名呼籲調查(後增加一名科學家),《知識分子》當晚連線韓春雨,並於第二日中午趕赴河北科技大學韓春雨實驗室面訪。當天下午,我們來到河北科技大學校長孫鶴旭的辦公室,遺憾的是,孫校長拒絕回應任何問題。
10月14日,河北科技大學通過河北新聞網發布了一份「關於輿論質疑韓春雨成果情況的回應」,聲稱「已經有獨立於我校之外的機構運用韓春雨團隊的NgAgo技術實現了基因編輯」,但未披露更多細節。
面對科學界多位同行的滾滾質疑,韓春雨所在大學呼籲「多一點時間,多一點耐心」,究竟應該如何解決這一爭議?
《知識分子》了解到,包括北京大學教授魏文勝在內的多個科學家已經在匯總各自實驗室測試NgAgo的實驗數據,將在近期向《自然?生物技術》(NatureBiotechnology)提交聯署文章,反映無法重複或再現韓春雨實驗結果的情況。此舉或將推動學術期刊方面啟動相關調查。
韓春雨多次強調「大約20天左右」會有重要進展,我們拭目以待。科學發現必然是真實的,且可以被其他科學家重複、驗證和理解。可以確定的是,韓春雨NgAgo實驗的可重複性爭議終將水落石出,科學的嚴肅性必然得到維護。
《知識分子》在刊出韓春雨專訪的同時,也將編輯部向學術界不斷求證的過程詳盡披露,以期忠實記錄這一段終將寫入歷史的中國學術生態節點性事件。
「他們要是願意實名出來,我們就讓重複實驗成功的人實名出來。」韓春雨這番針對實驗重複失敗的科學家的話,10月10日早上出現在《韓春雨就「重複實驗失敗」答科技日報記者問》一文中。
當天晚上10時47分,中青在線率先報導了北京大學教授魏文勝等12名學者實名公開他們沒能「重複」出韓春雨的實驗,其實驗方法「讓人懷疑」的消息。
15分鐘後,在與《知識分子》的電話連線中,韓春雨表示不希望公布重複出他NgAgo實驗結果的實驗室。他表示,「學校(指河北科技大學,編者注)跟我一樣,是明確知道哪幾家(實驗室)做出來了,和實驗室都有接觸」,「我不會說出他們的名字,但過一陣你會知道」。他補充說,「擔心他們受到媒體騷擾」,「我不能讓人家當擋箭牌」。
「別人認為這對我是一個信譽危機,我不認為,我認為這就是一個學術問題。他們(指聲明實驗重複失敗的科學家)說做不出來,我去解決他們的問題,這是很正常的。這不涉及信譽危機。」韓春雨在電話中說。
將近1小時的通話結束後,韓春雨說自己還要接著做實驗。次日(10月11日),《知識分子》應約來到位於石家莊槐北路43號的河北科技大學韓春雨實驗室。中午時分,韓春雨接受了《知識分子》的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