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春雨所在高校聲稱有機構重複實驗成功 - 新京報 - 好新聞,無止境

2020-11-23 新京報網


韓春雨回應「13位學者無法重複其實驗」相關問題 圖/視覺中國

  回應韓春雨論文受質疑;仍未公布成功實驗室名稱,稱具體信息適時發布

  ■「13名學者實名質疑韓春雨實驗結果」追蹤

  新京報訊 (記者信娜)河北科技大學副教授韓春雨實驗結果,引發13名學者質疑(新京報10月12日報導)一事,昨日又有新進展。河北科技大學向媒體做出書面回應,稱已有獨立於該校之外的機構運用韓春雨團隊的NgAgo技術實現了基因編輯,該機構與韓春雨團隊的合作正在洽談中,具體信息該校會適時向社會公布。

  重複實驗成功機構仍「未知」

  連日來,由於論文實驗結果無法重複且未做出正面回應,韓春雨及河北科技大學飽受質疑。此前,13名中國學者甚至曾實名發聲,稱無法重複韓春雨論文實驗結果,並呼籲第三方機構介入調查。

  昨日,遲遲未回應的河北科技大學終於向媒體做出書面回應,其稱,已有獨立於該校之外的機構運用韓春雨團隊的NgAgo技術實現了基因編輯,該機構與韓春雨團隊的合作正在洽談中,具體信息該校會適時向社會公布。但回應中,仍未透露重複實驗成功機構的具體名稱。

  此外,河北科技大學在書面材料中還表示,就科學研究的一般規律而言,一項新的科學發現往往需要一個較長的驗證周期,尤其是在成果的初創階段。懇請社會各界提供和諧寬鬆的輿論環境和文化氛圍,給予他們多一點支持、多一點時間、多一點耐心,這樣才更有利於科技進步和科技工作者成長。

  質疑學者稱回應沒實質內容

  就河北科技大學在學者實名質疑後的首度回應,昨日,13名實名發聲質疑的學者之一,哈爾濱工業大學生命學院教授黃志偉認為,回應仍沒有太多實質內容。

  一位不具姓名的科研工作者告訴記者,這份說明並不能證明韓春雨的實驗結果可以重複,這種說法缺乏公信力。「如果重複出來,需要實名,這才具有公信力」。他認為這份聲明仍是「緩兵之計」。

  為何需要公布重複實驗室名稱?另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學者解釋,實驗重複成功,能夠說明實驗結果的真實性。他介紹,最順理成章的做法,就是組織一個小型學術會議,由直接重複韓春雨實驗結果同行們一起討論並公布評估結果。

  ■ 對話

  質疑學者:回應說明不了什麼問題

  昨日,新京報記者聯繫到13名實名質疑學者之一的溫州醫科大學教授谷峰,他表示,河北科技大學的聲明無法說明實驗重複成功,自己也已經停止重複實驗。

  新京報:河北科技大學針對韓春雨論文的回應,是否可以證明韓春雨的實驗結果已被重複成功?

  谷峰:說明不了什麼問題。不能意味著實驗已重複成功。聲明中,沒有能夠明確說明重複實驗成功的機構名稱。不用遮遮掩掩,可以實名說。完全可以公開化,為什麼要遮遮掩掩?弄到最後,大家還是困惑。沒有直接證據,等於又繞了一圈。

  新京報:聲明中稱「具體信息適時向社會公布」,對於這個回應,你怎麼看?

  谷峰:適時,我們可以理解為是一年、兩年還是三年?受到質疑後,其實應該第一時間去解決這件事。

  新京報:你認為作為河北科技大學,合適的應對方式是什麼?

  谷峰:如果學校特別重視,應該馬上組織相關專家,調出原始數據,在第三方介入的情況下,把這件事解決好。

  新京報:距離論文發表已過去五個月,此前你曾表達多次重複實驗仍未成功,現在還在繼續重複嗎,接下來打算怎麼做?

  谷峰:我們已經停止重複實驗了。我想,再去花時間、精力去重複的實驗室應該很少。目前,絕大多數專家覺得應該用數據來說明問題。我們會把相關實驗結果整合起來,以科學論文形式發表,這樣可能更合適一點。作為學者,我們也只能這樣。

  新京報:此次韓春雨發表在國際頂尖期刊的論文受質疑,你覺得會有什麼影響?

  谷峰:如果不能重複,最大的影響,可能是國內學者再向國際頂尖雜誌投稿更難,另外,相關的國際學術聲譽可能有影響。論文投稿的時候,明明幾個實驗已經可以足夠說明問題,雜誌可能要求你再去做幾個相關的實驗進行驗證。這就有「為難」的意思了。

  新京報:對國內基因編輯領域的研究會有影響嗎?

  谷峰:當然會。如果NgAgo技術真的像文章報導的那麼好使,將對國內基因編輯領域的發展非常有用。但如果結果很難重複,幫助中國在該領域佔領學術制高點只會起到反作用。

相關焦點

  • 13名學者實名質疑韓春雨實驗結果 - 新京報 - 好新聞,無止境
    近日,13名國內學者實名質疑韓春雨實驗結果,呼籲第三方介入調查。 資料圖片  希望有第三方介入;《自然-生物技術》稱正在調查,沒有進一步結論;韓春雨仍表示細胞汙染可能性大  新京報訊 (記者信娜)河北科技大學副教授韓春雨將NgAgo基因編輯技術論文發表在《自然-生物技術》已逾五個多月。這期間,多名國外科學家曾聲明無法重複實驗。
  • 河北科技大學回應韓春雨受質疑:已有校外機構重複實驗成功
    (原標題:河北科技大學回應韓春雨受質疑:已有校外機構重複實驗成功)
  • 韓春雨面對質疑聲稱:實驗沒問題 已重複兩次
    從網上開始有聲音質疑韓春雨文章結果,《知識分子》一直保持追蹤國內外學術界最新的動態,但不依據私下匿名來源為主作報導,直到13位中國科學家公開實名發言後,《知識分子》才有可以較為完整、公開的事實可以報導。  韓春雨NgAgo實驗的可重複性爭議歷經數月之久,至今雖有多方表態,但仍然沒有跡象顯示很快會得到解決。如何在學術規範下尋找解決之道,是擺在中國科學界面前的重要挑戰。
  • 韓春雨諾獎級新發現恐遭棄用:大面積無法重複實驗
    因為大面積無法重複實驗,作者和所在單位又不出面應對質疑聲,河北科技大學副教授韓春雨領銜的NgAgo基因編輯技術的重複工作已經遇冷。美國生物學家張鋒、詹妮弗·杜德娜(Jennifer Doudna)、喬治·丘奇(George Church)各自所在的實驗室是基因編輯領域的權威。知情人士向澎湃新聞透露,張鋒實驗室無法重複NgAgo實驗,丘奇實驗室聽聞諸多實驗室無法重複後,保持觀望。
  • 韓春雨:實驗沒問題 已重複兩次
    ­  10月14日,河北科技大學通過河北新聞網發布了一份「關於輿論質疑韓春雨成果情況的回應」,聲稱「已經有獨立於我校之外的機構運用韓春雨團隊的NgAgo技術實現了基因編輯」,但未披露更多細節。­  面對科學界多位同行的滾滾質疑,韓春雨所在大學呼籲「多一點時間,多一點耐心」,究竟應該如何解決這一爭議?
  • 20名中外學者發論文質疑韓春雨:實驗無法重複
    新京報訊 (記者信娜)近日,國內外20名學者聯名撰寫的一篇名為《有關NgAgo的問題》(Questions about NgAgo)的學術論文在《蛋白質與細胞》(Protein& Cell)雜誌上發表。這也是首次公開發表的,專門針對無法重複韓春雨NgAgo實驗的學術論文。昨日,韓春雨回應,科學論文會用科學論文回應,會把近期實驗的發表出來。
  • 12位學者未能重複韓春雨實驗 呼籲第三方介入調查
    10月10日晚,12位學者決定實名公開他們「重複」韓春雨實驗方法的結果:「陰性的」「不工作」等等。這樣的結論通俗表達即是,他們沒能「重複」出韓春雨的實驗,其實驗方法「讓人懷疑」。  這並非第一次有人質疑韓春雨的實驗方法,但願意實名站出來,並接受公共媒體的採訪,卻十分罕見。
  • 《自然—生物技術》回應韓春雨實驗無法重複
    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研究員徐星日前曾表示,韓春雨發明的基因編輯技術有可能開闢生物學的一個新領域,這讓熱望「中國第一」的媒體有了大力渲染民族自豪感的機會;作為一個來自省屬院校的不知名學者,在佔用很少資源的情況下,卻做出巨大的成果,再次凸顯了中國科學界的一個現象:知名高校和普通高校,大型和小型研究機構在資源佔有等方面存在的明顯差異性;當然,最重要的關注點是韓春雨NgAgo論文可重複性爭議
  • 韓春雨基因編輯技術在數百個基因中均重複失敗
    ,作者和所在單位又不出面應對質疑聲,河北科技大學副教授韓春雨領銜的NgAgo基因編輯技術的重複工作已經遇冷。  美國生物學家張鋒、詹妮弗·杜德娜(Jennifer Doudna)、喬治·丘奇(George Church)各自所在的實驗室是基因編輯領域的權威。知情人士向澎湃新聞透露,張鋒實驗室無法重複NgAgo實驗,丘奇實驗室聽聞諸多實驗室無法重複後,保持觀望。
  • 溫醫大科學家質疑:「韓春雨實驗」 咋就無法重複
    溫州醫科大學研究員谷峰在做相關驗證實驗。  浙江在線10月12日訊 前天,溫州醫科大學研究員谷峰和中國科學院、北京大學、浙江大學等高校科研院所的13位課題組負責人,就廣為關注「韓春雨諾貝爾獎級實驗」公開表示,無法重複韓春雨今年5月2日發表在《自然-生物技術》上有關NgAgo的實驗。
  • 一文讀懂韓春雨事件:論文已被撤稿 系作者主動申請撤回
    但此後不久,該論文內容就陷入爭論:有人提出韓春雨的試驗無法重複,有人說可以重複,彼此爭論不休、難有定論。2017年8月3日,《自然-生物技術》發布聲明稱,撤回韓春雨團隊於2016年5月2日發表在該期刊的論文。《自然-生物技術》在社論中表示:「我們現在確信韓春雨的撤稿決定是維護已發表科研記錄完整性的最好做法。」澎湃新聞獲悉,論文撤回,是韓春雨主動申請撤回。
  • 面對質疑 韓春雨聲稱:實驗沒問題,已重複兩次
    10月14日,河北科技大學通過河北新聞網發布了一份「關於輿論質疑韓春雨成果情況的回應」,聲稱「已經有獨立於我校之外的機構運用韓春雨團隊的NgAgo技術實現了基因編輯」,但未披露更多細節。 面對科學界多位同行的滾滾質疑,韓春雨所在大學呼籲「多一點時間,多一點耐心」,究竟應該如何解決這一爭議?
  • 河北科大稱韓春雨實驗已有獨立機構重複
    【財新網】(記者 周辰)備受關注的韓春雨研究重複性問題有了新進展,河北科技大學於10月14日宣布,已有獨立於該校之外的機構重複出韓春雨的實驗。  2016年5月2日,河北科技大學生物科學與工程學院生命科學系副教授韓春雨作為通訊作者在國際期刊《自然·生物技術》(Nature Biotechnology)雜誌上在線發表了研究論文《NgAgo DNA單鏈引導的基因編輯工具》,被認為具有獨特優勢,未來極具潛力。但隨後該研究卻因無法被其他實驗團隊重複引發業內外質疑。
  • 一周聲音|韓春雨回應「重複實驗失敗」:我為什麼要自證清白,自己有...
    因此,研究人員呼籲:「飲用水中的亞硝胺問題有緊迫性,需要儘快研究和進行工程改造!」韓春雨回應「重複實驗失敗」:我為什麼要自證清白?近日,關於河北科技大學副教授韓春雨的最新發現是否可重複實驗的爭議持續發酵,引發了科技界甚至普通公眾的強烈關注。
  • 韓春雨再遇波瀾!20位中外學者聲稱無法重複其實驗
    值得注意的是實驗的具體參與者名單列在文後的Footnotes部分。Cell Research的文章事實上並不是直接針對韓春雨NBT的文章進行反駁,該文並沒有按照NBT文章裡面的實驗方法去重複。而Protein Cell這篇文章實際上是直接有針對性的對NBT裡面的部分實驗進行的重複,即選用韓春雨實驗室提供的質粒針對相同的基因設計gDNA在293T進行實驗。
  • 13名學者質疑韓春雨實驗結果 韓春雨:細胞汙染可能性大
    近日,13名國內學者實名質疑韓春雨實驗結果,呼籲第三方介入調查。 資料圖片河北科技大學副教授韓春雨將NgAgo基因編輯技術論文發表在《自然-生物技術》已逾五個多月。這期間,多名國外科學家曾聲明無法重複實驗。近日,13名中國科學家也公開實名質疑,他們仍沒重複出實驗結果,並呼籲有關方面組織第三方介入調查。《自然-生物技術》雜誌昨日回應,正在繼續調查,現在沒有進一步結論。
  • 中外20家實驗室發表文章 聲稱無法重複韓春雨實驗
    因為實驗結果的整理整合和學術論文的發表需要較長的時間,學術刊物上面發表的學術質疑文章往往會晚於學術同行之間交流以及在其他平臺上的質疑。但通過學術期刊發表無法重複的實驗數據,無疑是最為學術的質疑方式。這些數據表明這些實驗室在按照韓春雨描述的實驗和檢測方法進行重複實驗的過程中,無法檢測到NgAgo介導的基因編輯的產生。
  • 「一鳴驚人」:韓春雨-新聞專題-科學網
    3、對於合作研發,當事人一定要約定好權屬問題。對於韓春雨團隊申請的專利,發明人來自兩個高校,但是申請人只有一個,如果沒有約定好,可能會對後續實施產生影響。且該專利許可費用如何分配,都是需要討論的問題。    4、專利轉化運用並不簡單,相反非常複雜且成本很高。很多科研人員不僅不願意對專利申請事物投入足夠的精力和費用,而且更不願意對專利轉化運用投入人力、物力和財力。
  • 韓春雨回應「重複實驗失敗」:我為什麼要自證清白?
    韓春雨回應「重複實驗失敗」:我為什麼要自證清白?他說,有人在網上說,韓春雨現在怎麼睡得著?「我告訴你,我睡得很好」。 當日下午,科技日報記者在石家莊對韓春雨進行了獨家專訪,以下為採訪實錄: 科技日報:現在有一些實驗室表示無法重複您的實驗,您怎麼看這個問題?
  • 韓春雨實驗無法重複|是論文造假?還是實驗環境差異?
    近日,情況似乎有了微妙的變化。多國科學家卻陸續表示韓春雨的基因編輯實驗無法重複,懷疑其論文造假,要求公開所有數據。7月29日,一度支持韓春雨的澳大利亞國立大學的基因學家Gaetan Burgio反戈一擊。他在Twitter上發布長文《我的NgAgo經歷》,否認了自己7月15日之前部分重複實驗時得出的結論,表示並無嚴格意義上的證據顯示韓春雨的NgAgo-gDNA技術有基因編輯的跡象,並且要求韓春雨公開所有原始數據和實驗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