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11晚上Cell Research那篇在斑馬魚裡否定NgAgo基因編輯功能的文章發表才四天,國內另一份期刊Protein Cell(該雜誌由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北京生科院和中國生物物理學會聯合創辦,中科院生物物理所饒子和院士擔任主編,副主編包括北京生科院院長康樂院士、副院長高福研究員、蛋白質科學國家實驗室主任許瑞明研究員,2010年創刊,最新IF:3.817)又迅速以Letter形式在線發表了題為「Questions about NgAgo」的質疑文章,與Cell Research不同的是,這篇Protein Cell文章聯合了國內外20名學者共同署名,他們分別是:美國NIH人類基因組研究所Shawn Burgess;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程臨釗教授;溫州醫科大學谷峰教授;中山大學黃軍就教授、松陽洲教授;哈爾濱工業大學黃志偉教授;UCLA林碩教授;中科院上海生化細胞所李勁松研究員、周斌研究員;中科院北京動物所李衛研究員、王皓毅研究員;北大深圳研究院秦偉教授;北大生物動態光學成像中心孫育傑研究員、魏文勝研究員;上海交通大學吳強教授;中科院生物物理所王曉群研究員;北大分子醫學研究所熊敬維研究員;北大工學院席建忠研究員;中科院上海神經生物學研究所楊輝研究員;北京大學生科院張博教授(見下圖)。本文通訊作者為:程臨釗、林碩、魏文勝和王皓毅。值得注意的是實驗的具體參與者名單列在文後的Footnotes部分。
Cell Research的文章事實上並不是直接針對韓春雨NBT的文章進行反駁,該文並沒有按照NBT文章裡面的實驗方法去重複。而Protein Cell這篇文章實際上是直接有針對性的對NBT裡面的部分實驗進行的重複,即選用韓春雨實驗室提供的質粒針對相同的基因設計gDNA在293T進行實驗。該文也針對韓春雨提到的「superb experimental skills」、NgAgo對支原體汙染敏感和NBT圖3中對外源轉入的GFP抑制的實驗做出了相應回應,實驗結果也表明外源轉入的GFP表達確實在共轉NgAgo和gDNA後表達有下降,但是通過測序沒有檢測到任何DNA有被編輯,當然也提到這麼多獨立實驗室進行重複實驗細胞都被支原體汙染是不現實的。
為了弄清楚所謂的「superb experimental skills」,這些聯名署名的部分作者還派了一些學生親自前往河北科大韓春雨的實驗室參觀學習,然而這些學生並沒有被允許在韓的實驗室操作相關實驗
文章最後還提到了韓春雨引述Nature雜誌8月9號David Cyranoski所寫的一篇報導聲稱NgAgo的基因編輯功能被證實。然而,這所謂的證實不能僅僅停留在口頭上爭論,而是應該用學術界通行的辦法發表論文去說明。
總的來說,這篇Protein Cell的論文才是最具針對的性文章,直接駁斥了NgAgo的基因編輯功能,而且回應了很多大家十分關心的問題。如果說Cell Research的論文只是在本不平靜的水面掀起了一陣波瀾,那麼這篇Protein Cell文章有如齊天大聖在東海龍宮取走了定海神針。隨著質疑的學術文章慢慢發表出來,相信NgAgo的真相很快就會浮出水面。
(原文標題:再起波瀾!20位學者聯名在Protein Cell發表否定NgAgo基因編輯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