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時一年調查,就這結論,韓春雨能過關嗎?

2020-12-05 36氪

編者按:本文轉自《財經》,記者 賀濤,編輯 王小。36氪經授權轉載。

持續兩年多的韓春雨論文事件有了最新結果。

8月31日晚,河北科技大學官網發布該校副教授韓春雨團隊撤稿論文的調查和處理結果稱,該校學術委員會成立調查組,認真核查了該論文涉及的全部原始實驗資料,並委託第三方國家重點實驗室開展重複驗證實驗,認為撤稿論文已不再具備重新發表的基礎,未發現韓春雨團隊有主觀造假情況。

儘管在調查過程中,韓春雨主動要求退回基於撤稿論文所獲得的科研項目、績效獎勵、榮譽稱號、社會任職等。有關方面按照規定已取消了韓春雨所獲得的榮譽稱號,終止了韓春雨團隊承擔的科研項目並收回了科研經費,收回了韓春雨團隊所獲校科研績效獎勵。個別社會任職正在按法定程序辦理。

然而,校方的上述調查結果無法平息爭論,反而引發了更多的疑問:有沒有造假事實?有沒有銷毀實驗記錄和材料?為什麼韓春雨曾經向公眾給出諸多前後矛盾的說法?

「這個結論莫名其妙。」 一位來自中國科學院生物研究領域的專家表示,學術調查主要應該是對實驗記錄真實性和論文報告的實驗結果真實性進行認定。這一調查結論不提對事實的認定,不揭示真相,卻對韓春雨團隊的動機做了個「創新」的結論。「動機,不應該是學術調查工作的內容。」

「諾獎級」成果不靠譜,浪費大量科研資源

事件緣起於2016年5月2日,英國《自然》雜誌子刊《自然·生物技術》雜誌在線發表了韓春雨團隊發明的一項新的基因編輯技術NgAgo-gDNA。根據論文,它可能比最時興的CRISPR–Cas9基因編輯技術更精確、更通用。

論文甫一發表,便引起全球生物學界巨大關注,特別是在國內,韓春雨受到媒體的熱捧,甚至將NgAgo譽為「諾獎級」成果。韓春雨本人迅速成為一顆耀眼的科研新星。

然而好景不長,最早在當年5月27日,首個聲稱無法重複韓春雨實驗的帖子在海外網站未名空間BBS上出現。此後,在不同平臺的質疑聲音持續發酵。

「北大、浙大、神經所、生化所、動物所、遺傳所都重複不出來他的實驗,花了很多錢和時間,老闆們都很生氣 。」水木社區「科學」版上一個帖子寫道。知名學術打假人方舟子發表《河北科技大學韓春雨「諾貝爾獎級」實驗的重複性問題》,對韓春雨進行公開質疑,最早將這一學術爭議引入大眾視野。

2016年10月10日晚,13名國內科學家聯名要求第三方對韓春雨的實驗進行調查。他們認為,此事處理不好的話,會嚴重影響中國科學家的聲譽,「要讓國際科學界看到我們這個領域(即基因編輯)中國科學家的態度。」

全球很多分子生物學實驗室和從事基因組編輯服務的商業公司都想重複實驗。美國羅切斯特大學醫學中心教授Joseph Miano幾次試圖重複韓春雨實驗都失敗了,要求韓春雨要麼公布秘密方法,要麼承認造假,並要求韓春雨用他獲得的巨額經費賠償各個實驗室為重複其實驗造成的金錢和人力損失,向學術界道歉。

國際轉基因技術協會原主席路易斯·蒙特柳(Lluis Montoliu)也在2016年7月29日向協會會員發信,建議停止驗證韓春雨實驗,不要再浪費時間、金錢和人員。

重複一次NgAgo實驗,實驗花費主要是人工和試劑的費用,大概在幾千到上萬元人民幣。由於重複實驗的研究團隊眾多,疊加起來所花費的研究經費不在少數,這還不算由於無法重複實驗浪費掉的精力和時間成本。

韓春雨和河北科技大都憑藉此篇爭議論文,短短幾個月就獲得了諸多榮譽和支持。2016年7月7日,河北科技大學發布公示,擬推薦韓春雨為2016年度「長江學者獎勵計劃」人選候選人;7月13日,韓春雨當選為河北省科協副主席。此後網友們調侃的稱呼「韓主席」,即由此而來;8月18日,韓春雨獲評「美麗河北·最美教師」榮譽稱號;8月31日,河北省發改委批覆同意投資2.24億建設河北科大基因編輯研究中心;9月30日,河北科技大學推薦韓春雨做為「萬人計劃」「中青年科技創新領軍人才」。基金委網站也顯示,韓春雨獲批題為「NgAgo-gDNA基因編輯技術的完善與應用探究」的100萬科學基金,自2017年1月開始,為期兩年。

2017年8月3日,韓春雨團隊撤回該論文。

各種前後矛盾的說法

如今,校方和韓春雨本人的聲明,只是承認重複不了實驗結果,並強調沒有主觀故意。

實際上,該實驗重複不出來有兩種可能:第一,韓春雨團隊在實驗過程中出現無意的失誤,如因受實驗環境、藥品、試劑、儀器等因素影響,導致錯誤的實驗結果;第二,就是故意造假。

校方的調查結果是歸因為第一種結論。「未發現韓春雨團隊有主觀造假情況」,既不承認造假,又未否認有造假,只是現階段未發現。

但這條路其實早被韓春雨自己堵死了。

「(實驗)可控性非常高,重複率在我的實驗室達到了90%。」2016年6月2日,韓春雨在浙江大學醫學院作報告時,對自己的研究信心滿滿。

韓春雨在不同場合的陳述中,能夠重複其實驗的實驗室有很多。最初,他聲稱有20家實驗室重複出了他的實驗,後來改口說是有六七家。

到2016年10月11日,他在接受微信公號《知識分子》採訪時還堅持,他在論文發表後成功重複過兩次實驗。「一次是在論文發表後,一次是在前一段時間,都在一周左右的時間完成。」

韓春雨在整個被質疑的過程中,多次堅稱「論文發表之前按要求重複過實驗,論文發表後也重複過」,卻又不願意公開原始數據、自證清白,「我為什麼要自證清白,自己有病嗎?」

韓春雨多次強調,別人重複不了實驗,細胞汙染的可能性最大,「80%是因為實驗被汙染,剩下的是實驗者的操作技術不過關」,但又不願意去其他實驗室指導,認為「不太現實」。

2016年10月10日,在《科技日報》刊發的報導中,引述韓春雨的話說,「他們(指實驗重複失敗的科學家)要是願意實名出來,我們就讓重複實驗成功的人實名出來。」 其實,在那之前,有很多國外科學家是實名質疑韓春雨的。戲劇性的一幕在當晚出現,13名國內科學家聯名發聲,實名質疑韓春雨團隊的實驗。第二天,韓春雨再次接受該報採訪改稱:誰重複出了實驗,他暫不方便透露。

如今,在河北科技大學公布了調查和處理結果後, 9月1日,該大學官網發布《韓春雨就公布撤稿論文調查處理結果表態》寫道,在國際前沿的基因編輯技術研究領域,存在許多不可預知的問題。在經歷了質疑、撤稿和調查之後,通過校內外同行專家的指導和進一步的實驗驗證,深刻地認識到,撤稿論文的實驗設計存在缺陷、研究過程存在著不嚴謹的問題,論文的發表給國內外同行學者造成了誤導和人力物力的浪費。論文發表後,面對媒體和同行的質疑,未能冷靜理性對待,發表了一些不當言論,給社會公眾帶來了不必要的紛擾。對此,韓春雨表示了歉意,並對同行學者和社會的關注表達了感謝。

但這一道歉過於輕描淡寫,而且那些自相矛盾的地方,哪些是真實的,哪些是謊言?校方的調查結論並未涉及。

唯有用數據說話

正常的學術審查程序通常都是從原始數據入手。

2014年1月,日本女科學家小保方晴子在英國《自然》雜誌發表具有突破性的幹細胞研究論文,因而名聲大噪。不過,很快便有眾多研究人員對論文提出諸多疑點。在輿論壓力下,小保方晴子所在的研究機構——日本理化學研究所在2014年2月中旬即成立專門委員會調查論文材料可信性,即對實驗的原始數據進行核查。到4月1日,委員會公布報告,認定小保方研究過程中存在「捏造」和「篡改」圖片行為。

對小保方晴子的學術調查,僅3個月就有了結論。河北科技大學從撤稿後啟動的調查長達1年之久,不過,已公布的上述結論缺少關鍵信息。

河北科技大學在上述調查結果中表示,「認真核查了該論文涉及的全部原始實驗資料」。但是科普作家方舟子質疑,韓春雨當年一再聲稱由於實驗室條件不好沒有留下原始實驗資料,那麼這些原始實驗資料是從哪來的?

對於造假的指控,最直接的應對方式就是公布實驗的原始數據。方舟子表示,在論文中公布的數據、圖片,是整理過的數據,作實驗時,實驗本或儀器上記錄的數據,才是原始數據,如果數據整理過程中,對數據做了加工修改,很容易看出來。公布原始數據並和論文中的數據做比較,就能知道數據是否修改過,是否有造假。甚至可能原始數據都沒有,就屬於捏造數據。

韓春雨從始至終拒絕出示原始數據來自證清白。而且,在接受《知識分子》採訪時,韓春雨曾承認實驗記錄不完整,原因是他的實驗室很窮。按照韓春雨的說法,他的實驗室條件非常有限,有時要用公共實驗室的儀器,只是把數據掃在電腦上,有些是能掃的,有些是不能掃的。

方舟子告訴《財經》記者,記錄、保存實驗數據是對科研的基本要求,是實驗真實性的基本保證。他認為,如果一個成果的真實性遭到質疑時,不能出示原始數據,可以認定實驗結果是捏造的。美國要求保存實驗原始數據至少五年,如果遭到質疑則要無限期保存。

9月1日,《知識分子》發評論文章,提出希望:

一、請河北科技大學公布該校學術委員會成立的調查組的人員名單;

二、請調查組公布「該論文涉及的全部原始實驗資料」,並給出得出「未發現韓春雨團隊有主觀造假情況」這一結論的詳細證據;

三、請公布河北科技大學委託的「第三方國家重點實驗室」的實驗室名稱和參加重複試驗的人員名單

相關焦點

  • 韓春雨事件調查結果為何遮遮掩掩
    8月31日晚,河北科技大學官網發布了對韓春雨團隊的調查結果,稱「未發現韓春雨團隊有主觀造假情況」,同時表示正在退回「基於撤稿論文所獲得的科研項目、績效獎勵、榮譽稱號、社會任職等」。至此,韓春雨事件調查算是告一段落,但相關領域多位專家表示調查結果難以服眾。
  • 「韓春雨事件」的警示
    作者:子 長  延宕兩年有餘的「韓春雨事件」終於有了調查結果。8月31日,河北科技大學在其官網公布了對韓春雨團隊撤稿論文的調查和處理結果,稱該校學術委員會調查組本著「依法依規、嚴謹規範、實事求是、客觀公正」的原則,認真核查了該論文涉及的全部原始實驗資料,並委託第三方國家重點實驗室開展重複驗證實驗,認為撤稿論文已不再具備重新發表的基礎,未發現韓春雨團隊有主觀造假情況,同時有關方面按照規定已取消了韓春雨所獲得的榮譽稱號,終止了韓春雨團隊承擔的科研項目並收回了科研經費
  • 韓春雨實驗結果無法重複 撤下論文就沒事了嗎?
    (原標題:實驗結果無法被重複,韓春雨團隊主動撤下爭議論文就沒事了嗎?)
  • 韓春雨事件調查結果留給學界的疑惑:如何面對複雜的學術環境?
    韓春雨 資料圖宣布啟動學術評議逾1年之際,8月31日,外界終於等來曾經引起國內外學術界震動的韓春雨事件調查結果。河北科技大學不足600字的《韓春雨團隊撤稿論文的調查和處理結果》的關鍵字是「未發現韓春雨團隊有主觀造假情況」。對這一姍姍來遲的調查結果,學界多數人士認為有「應付」之嫌。
  • 韓春雨事件調查結果公布:未發現主觀造假
    歷時兩年多,「韓春雨論文事件」塵埃落定。31日晚,河北科技大學在其官方網站刊發《學校公布韓春雨團隊撤稿論文的調查和處理結果》。結果稱,該校學術委員會成立調查組,本著「依法依規、嚴謹規範、實事求是、客觀公正」的原則,認真核查了該論文涉及的全部原始實驗資料,並委託第三方國家重點實驗室開展重複驗證實驗,認為撤稿論文已不再具備重新發表的基礎,未發現韓春雨團隊有主觀造假情況。
  • 韓春雨造假事件最新消息 調查報告:論文撤稿回歸普通教師行列
    8月31日晚,河北科技大學官網首頁發布了題為《學校公布學術調查和處理結果》的新聞。當晚官網貼出的報導在新聞欄目內的標題甚至簡化為「學校公布學術調查處理結果」,沒有提及韓春雨的名字。剛到第二天午間,這兩條新聞在該校官網已經下沉難尋。
  • 韓春雨就河北科技大學調查結果表態!
    韓春雨團隊9月1日就前一天河北科技大學公布的《學校公布韓春雨團隊撤稿論文的調查和處理結果》表態稱,接受國家級實驗室獨立第三方驗證實驗結果、校學術委員會調查結論和有關方面的處理意見。10月31日韓春雨回應:「今年8月,校方突然停電造成了實驗室的實驗材料全部損壞,讓我一直很被動。」他希望質疑的科學家能當面與他討論。
  • 新華社追蹤韓春雨事件:撤稿是否等同造假?調查能否啟動?
    在身陷學術爭論,被質疑是否具有可重複性一年後,英國《自然--生物技術》發表了韓春雨團隊的撤稿聲明:「由於科研界一直無法根據我們論文提供的實驗方案重複出論文圖4所示的關鍵結果,我們決定撤回這項研究。」韓春雨稱,撤稿是出於「科研記錄的完整性」的主動行為,並表示「實驗還需繼續論證和完善」。
  • 河北科大發布調查結果:韓春雨團隊不存在主觀造假
    記者31日晚從河北科技大學官方網站獲悉,該校在其網站刊發了《學校公布韓春雨團隊撤稿論文的調查和處理結果》(以下簡稱《調查和處理結果》)《調查和處理結果》稱,該校學術委員會成立調查組,本著「依法依規、嚴謹規範、實事求是、客觀公正」的原則,認真核查了該論文涉及的全部原始實驗資料,並委託第三方國家重點實驗室開展重複驗證實驗,認為撤稿論文已不再具備重新發表的基礎,未發現韓春雨團隊有主觀造假情況。
  • 「韓春雨事件」後續進展調查 - 南風窗網
    「韓春雨事件」後續進展調查 韓春雨對本刊記者說,希望很多事情結束之後,能以一種高興的方式見面,再等一等,過一段時間會有消息的。
  • 韓春雨拒自證清白, 12學者實名不能重複, 中國式調查何去何從?
    同時,基金委網站顯示,韓春雨獲批題為「NgAgo-gDNA基因編輯技術的完善與應用探究」的100萬科學基金,自2017年1月開始,為期兩年。  2016年7月21日,中科院神經所研究員仇子龍發表聲明,稱能在基因組水平看到NgAgo引起的基因編輯,並呼籲韓春雨儘快發布NgAgo 2.0版和Smart版。這是韓春雨之外迄今唯一實名宣布加入NgAgo和ssDNA後可以看到基因編輯的研究組。
  • 媒體:應啟動對韓春雨學術誠信調查 這是對他的最好保護
    七、如果韓春雨不主動或不能平息質疑,所在學術機構應該按照既定規則和程序啟動「學術誠信調查」,啟動調查並不意味著宣告存在不誠信,清者自清,清者自佑。 八、新聞媒體不是學術誠信調查的主體,可以監督但不可越位。河北科大是學術誠信調查的責任主體、行動主體。 九、責任主體有義務向社會公開通報調查的啟動、進程、結論、處置措施等情況。
  • 韓春雨事件始末梳理 韓春雨事件結局是什麼韓春雨論文造假了嗎
    【河北科大發布調查結果,稱韓春雨團隊不存在主觀造假】持續兩年多的韓春雨論文事件終於塵埃落定。31日,河北科技大學官網刊發《學校公布韓春雨團隊撤稿論文的調查和處理結果》稱,該校未發現韓春雨團隊有主觀造假情況。《調查和處理結果》還稱, 2016年5月2日,韓春雨作為通訊作者在《自然·生物技術》發表了《NgAgo-gDNA為導向的基因編輯技術》論文。
  • 風暴眼裡的韓春雨:也許只有時間能揭開真相
    8月3日,在經歷長達一年多的紛爭和等待之後,國際頂級期刊《自然-生物技術》(Nature Biotechnology)應韓春雨等作者的要求,撤掉了其發表於2016年5月的NgAgo論文。事件經過是這樣的:去年5月,河北科技大學副教授韓春雨課題組在國際頂級期刊《自然-生物技術》上,發表了NgAgo基因編輯技術的論文,據稱這打破了國際基因技術的壟斷,被國內學者譽為「諾獎級」學術成果。但之後故事急轉直下,全球多家實驗室,歷時幾個月的時間,沒有一家重複成功。那麼,韓春雨論文被撤,是英雄的悲劇式退場嗎?
  • 河北科大發布調查結果:未發現韓春雨團隊主觀造假 已取消榮譽稱號
    據科技日報8月31日報導,記者31日晚從河北科技大學官方網站獲悉,該校在其網站刊發了《學校公布韓春雨團隊撤稿論文的調查和處理結果》(以下簡稱《調查和處理結果》)《調查和處理結果》稱,該校學術委員會成立調查組,本著「依法依規、嚴謹規範、實事求是、客觀公正」的原則,認真核查了該論文涉及的全部原始實驗資料,並委託第三方國家重點實驗室開展重複驗證實驗,認為撤稿論文已不再具備重新發表的基礎,未發現韓春雨團隊有主觀造假情況
  • 韓春雨接受校方調查結果:論文存缺陷,研究過程不嚴謹
    IT之家9月1日消息 昨天,河北科技大學公布了對於韓春雨論文事件的調查結果,今天韓春雨表示,接受調查結論和處理意見,對於媒體同行的質疑發表不當言論表示歉意。此前,韓春雨發表的論文《NgAgo-gDNA為導向的基因編輯技術》引起學術界強烈反響,有人稱這是「諾獎級」的發現,還有人對這一研究持懷疑態度。學術界質疑聲越來越強烈,韓春雨隨後選擇撤稿。經校方與第三方國家實驗室的調查和實驗重現,認定韓春雨並沒有主觀造假,但文章已經不具備發表價值。
  • 河北科技大學公布韓春雨團隊撤稿論文的調查和處理結果
    新華社石家莊9月1日電(記者 齊雷傑)8月31日,河北科技大學公布了備受輿論關注的韓春雨團隊撤稿論文相關情況的調查處理結果,稱河北科技大學學術委員會成立調查組,認真核查了該論文涉及的全部原始實驗資料,並委託第三方國家重點實驗室開展重複驗證實驗,認為撤稿論文已不再具備重新發表的基礎,
  • 韓春雨撤稿事件:事情遠沒有結束
    「接下來他所在的學校應該展開對此事的學術調查,最終由學校的學術委員會根據調查結果定性下結論。」廖侃說,「研究者的初衷是不是造假是最難判別的,我們只能從發生的事實依據上來判斷是錯誤還是作假。最重要的是用實驗的原始數據和論文進行對比,如果有不一致,要分析這種不一致是主觀產生的還是疏忽產生的。如果是人為造成的話,就算作者不承認,也會認定為作假。」
  • 河北科技大學公布調查結果:韓春雨團隊不存在主觀造假
    接受國家級實驗室獨立第三方驗證實驗結果、校學術委員會調查結論和有關方面的處理意見。  2016年10月10日,由北京大學教授魏文勝組織和發起,來自中國科學院等科研院所的13位科學家通過兩家媒體,實名發布聲明,「沒能「重複」韓春雨的實驗,——呼籲有關方面組織第三方介入調查」。
  • 韓春雨事件再起波瀾,面對質疑,他這樣回應……
    問:您自己重複過這個實驗嗎?韓春雨:當然,論文發表之前按要求重複過實驗,論文發表後也重複過問:那為什麼不架起 360 度攝像頭,在監控環境下將實驗重複一遍呢?韓春雨:這是有罪推論,我覺得沒必要。日本的小保方晴子是沒有一家實驗室重複出來,而我這個實驗已經有人重複出來,連《自然》的記者 David 都調查過了,我為什麼要自證清白,自己有病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