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春雨撤回《自然》子刊論文 河北科大:將啟動學術評議

2020-11-23 央廣網

  央廣網北京8月3日消息(記者周益帆)據中國之聲《新聞晚高峰》報導,河北科技大學副教授韓春雨及其團隊所作出的基因編輯論文成果,在被科學界同行集體公開質疑一年多後,於北京時間8月3日從《自然-生物技術》撤稿。同時,《自然-生物技術》發表文章,表示判定韓春雨及同事提供的最新數據不足以反駁大量與其初始發現相悖的證據。

  在歷經一年多的爭議之後,河北科技大學副教授韓春雨及論文的其他作者,最終做出撤稿決定,撤稿決定中說:「雖然許多實驗室都進行了努力,但是沒有獨立重複出這些結果的報告。因此,我們現在撤回我們的最初報告,以維護科學記錄的完整性。不過,我們會繼續調查該研究缺乏可重複性的原因,以提供一個優化的實驗方案。」

  2015年6月3日,韓春雨及其團隊投稿的論文被全球著名學術刊物《自然》的子刊《自然-生物技術》雜誌收到,2016年5月發表,論文稱,報告發明了一種新的基因編輯技術NgAgo。但隨後,中國以及國外都有學者公開表示無法重複論文中描述的實驗,這項研究成果遭到多方質疑。

  北京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教授魏文勝此前接受媒體採訪時說:「作為一個方法學文章,就是告訴你從頭到尾裡面有多少步驟,你在發表之前自己就要重複非常多次,證明它不僅僅是一個有效力,而且是可被重複、可被反覆重複的一個方法。」

  面對質疑,韓春雨曾表示,可能是其他實驗室的細胞被汙染,「細胞汙染可能性非常大,而且我有一些辦法能夠減輕這個汙染,讓編輯能夠顯現出來,因為它對於NgAgo的影響來說,可能只有我知道。」

  此前,韓春雨接受中國之聲記者採訪時還表示,「如果不能被證明,我很早就撤稿了。」「咱們就說最後nature驗證了,我們也給人家重複了、驗證了,又會怎樣?如果不能證明,我很早就可以去撤稿。我為什麼一直堅持?科學的事用科學證明。」

  如今,韓春雨及其團隊沒能用科學證明科學。撤稿決定發出之後,《自然-生物技術》給中國之聲也發來了題為《是該數據說話的時候了》文章,其中表示,「距原論文發表已過去了一年多,我們了解到當初曾報告說初步成功重複出實驗結果的獨立研究小組,無法強化初始數據,使其達到可發表的水平。在徵求專家評審人的反饋意見後,我們判定韓春雨及同事提供的最新數據不足以反駁大量與其初始發現相悖的證據。我們現在確信韓春雨的撤稿決定是維護已發表科研記錄完整性的最好做法。」

  韓春雨主動撤稿也引發了外界的討論,甚至有聲音認為是雜誌社給韓春雨方面施加了撤稿壓力。對此,上海交通大學科學史系主任江曉原說,國際期刊面對爭議論文,撤稿比較常見,「撤稿可以因為多種原因撤稿,比如一個東西報導了後來有人指控造假、抄襲,這些都有可能撤稿,或者有人指出文章裡講的東西是錯誤的,大部分情況都是刊物來進行撤稿的,撤稿對於稿件作者來說當然是嚴重的事情,但是對於雜誌來說不算什麼。在西方,撤稿是經常發生的,有爭議就撤了,大部分撤稿是雜誌要求撤的,作者自己要求撤稿的情形很少發生。」

  記者今天多次聯繫韓春雨及河北科大方面,但對方未能就撤稿正面回應。河北科大宣傳部工作人員表示「都在官網上,沒有其他要說的。」

  按照官網聲明,韓春雨團隊同意按學校安排選擇一家第三方實驗室,在同行專家支持下開展實驗,驗證NgAgo-gDNA基因編輯的有效性,並將實驗結果公布,以回應社會關切。鑑於該論文已撤稿,學校決定啟動對韓春雨該項研究成果的學術評議及相關程序。

  在江曉原看來,學校啟動調查是解決爭議的必要程序,「河北科技大學沒法再推卸責任,肯定要調查。他們最後調查出來什麼結論,也挺重要。不能把今天看成塵埃落定,後續還有很多重要的事情,更重要的是對他的調查。」

  震驚世界的成果,為何最終無法重複?問題究竟出在哪裡?中國之聲將持續關注。

相關焦點

  • 韓春雨主動撤回論文 河北科大將啟動學術評議
    在經歷了長達一年的爭議之後,昨日,《自然》雜誌子刊《自然-生物技術》披露,河北科技大學副教授韓春雨團隊發表在該期刊的《NgAgo DNA單鏈引導的基因編輯工具》論文已被撤回。新數據不滿足發表標準一年前,韓春雨發表在《自然-生物技術》上的論文曾被冠以一項全新基因編輯系統的發現,受到廣泛關注。
  • 河北科大決定對韓春雨成果啟動學術評議,最壞結果會是什麼?
    河北科大決定對韓春雨成果啟動學術評議,最壞結果會是什麼?《自然-生物技術》宣布撤回河北科技大學韓春雨團隊於2016年5月2日發表在該期刊的論文。此前的一年時間裡,論文中新基因編輯技術NgAgo-gDNA的重複性備受國內外學者質疑。同日早間,河北科技大學官網刊發《韓春雨團隊發布聲明》,其中提到:「鑑於該論文已撤稿,學校決定啟動對韓春雨該項研究成果的學術評議及相關程序。」河北科技大學副教授韓春雨研究成果將要面臨的學術評議究竟是什麼?
  • 韓春雨事件再調查:河北科大避談學術評議,被曝曾組織論文買賣
    2016年11月的最後一天,身陷論文可重複性危機的韓春雨對河北科技大學的同事說。240多天後,讓他一戰成名、發表在國際期刊《自然-生物技術》的論文由韓春雨團隊主動申請撤回。那一天是2017年8月3日。在撤稿聲明中,韓春雨團隊寫道:「我們會繼續調查該研究缺乏可重複性的原因,以提供一個優化的實驗方案。」
  • 河北科技大學啟動對韓春雨研究成果的學術評議及相關程序
    中青在線石家莊8月3日電(中國青年·中青在線記者 樊江濤)今天上午,河北科技大學官網在「綜合新聞」一欄中發布了《韓春雨團隊發布聲明》的新聞。這篇標明來源為「宣傳部」的新聞稿在摘登了韓春雨團隊在較早時候發布聲明的同時,還表示:「鑑於該論文已撤稿,學校決定啟動對韓春雨該項研究成果的學術評議及相關程序。」
  • 韓春雨的論文撤回了,獎勵該如何處理?
    在國內外學者幾番公開質疑其可重複性過去一年後,河北科技大學副教授韓春雨關於新基因編輯技術NgAgo-gDNA的論文已由《自然-生物技術》撤回。據悉,論文撤回,是韓春雨主動申請撤回。
  • 河北科技大學副教授韓春雨 關於基因編輯的論文撤稿
    《自然·生物技術》昨天發表河北科技大學副教授韓春雨等論文作者的主動撤稿聲明,持續發酵近一年的「韓春雨事件」有了一個初步結果。在學術出版裡,受到廣泛質疑的論文在期刊的調查和協調下,往往由論文作者主動向期刊申請撤稿,以減少對論文作者科學信譽的傷害,同時避免更多的科研工作者繼續引用該論文。
  • 河北科大公布調查結果,未發現韓春雨團隊有主觀造假
    韓春雨8月31日晚,河北科技大學在官方網站公布了韓春雨團隊撤稿論文的調查和處理結果。2016年5月2日,韓春雨作為通訊作者在《自然·生物技術》發表了《NgAgo-gDNA為導向的基因編輯技術》論文。2017年8月3日,韓春雨團隊主動撤回該論文。
  • 河北科大發布調查結果:韓春雨團隊不存在主觀造假
    河北科大發布調查結果,稱韓春雨團隊不存在主觀造假(一圖看懂事件始末))  持續兩年多的韓春雨論文事件終於塵埃落定。  《調查和處理結果》還稱, 2016年5月2日,韓春雨作為通訊作者在《自然·生物技術》發表了《NgAgo-gDNA為導向的基因編輯技術》論文。2017年8月3日,韓春雨團隊主動撤回該論文。學校對此事件高度重視,按照學術、行政兩條線進行了全面核查。  該論文發表後,韓春雨的個人住房、職稱、工資待遇等均未發生變化。
  • 河北科大:未發現韓春雨團隊主觀造假
    IT之家9月1日消息 此前因為《自然·生物技術》雜誌一篇被認為是「諾獎級」基因編輯技術論文發表,韓春雨團隊被推到了輿論的風口浪尖,但卻遭學術界質疑。昨天,河北科技大學官網公布韓春雨團隊撤稿論文的調查和處理結果,稱撤稿文章不具備重新發表基礎,並未發現造假情況。
  • 新華社追蹤韓春雨事件:撤稿是否等同造假?調查能否啟動?
    在身陷學術爭論,被質疑是否具有可重複性一年後,英國《自然--生物技術》發表了韓春雨團隊的撤稿聲明:「由於科研界一直無法根據我們論文提供的實驗方案重複出論文圖4所示的關鍵結果,我們決定撤回這項研究。」韓春雨稱,撤稿是出於「科研記錄的完整性」的主動行為,並表示「實驗還需繼續論證和完善」。
  • 韓春雨沉寂3年「再發論文」,單位為河北科大基因編輯中心
    其中,韓春雨為通訊作者。文章摘要和內容顯示,RNA具有重要且多樣的功能,將活細胞中分離的RNA可視化,將為人們提供關於其作用的基本信息。迄今為止,科學家發明了兩種活體RNA成像系統。本項研究發現,CasE可被設計成RNA跟蹤工具。這種工具被稱為「VN-dCasE-VC」,效果和可用性更強。
  • 韓春雨造假事件最新消息 調查報告:論文撤稿回歸普通教師行列
    但一年前河北科技大學聲明稱「學校決定啟動對韓春雨該項研究成果的學術評議及相關程序」,終於有了「調查和處理結果」。 學校對韓春雨撤稿事件進行了學術和行政兩條線進行了核查。在學術方面,「校學術委員會成立調查組,本著「依法依規、嚴謹規範、實事求是、客觀公正」的原則,認真核查了該論文涉及的全部原始實驗資料,並委託第三方國家重點實驗室開展重複驗證實驗」,結論是:「認為撤稿論文已不再具備重新發表的基礎,未發現韓春雨團隊有主觀造假情況。」 這個調查結論,立即引起人們新一輪的強烈質疑,種種批評鋪天蓋地而來。
  • ...韓春雨回應稱「細胞汙染的可能性最大」 學者建議河北科大核實...
    《聯合早報》稱,如果最終《自然·生物技術》雜誌在介入調查後也認為韓春雨的實驗是無效的,那麼他在5月2日發表的論文將被《自然·生物技術》刪除。  與此同時,北京大學講席教授饒毅、北京生命科學研究所副所長邵峰公開致信河北科技大學校長,建議校方成立由校內外專家組成的委員會,核實研究成果。  事實上,他們早在9月初就嘗試與孫鶴旭校長溝通。
  • 河北科技大學公布調查結果:韓春雨團隊不存在主觀造假
    當天,英國《自然 生物技術》雜誌刊載了一篇有關「基因編輯工具」的論文。論文的負責人韓春雨「一鳴驚人」,得到了學界和媒體給予的無限榮光。  在《自然》雜誌社的所屬期刊上發表論文,通常表明,該科研成果走在了世界科學研究的最前沿,並有可能對未來科學的發展起到關鍵性作用。  發表論文通訊作者韓春雨,來自河北科技大學,在生物技術領域幾乎名不見經傳。
  • 韓春雨事件調查結果留給學界的疑惑:如何面對複雜的學術環境?
    韓春雨 資料圖宣布啟動學術評議逾1年之際,8月31日,外界終於等來曾經引起國內外學術界震動的韓春雨事件調查結果。河北科技大學不足600字的《韓春雨團隊撤稿論文的調查和處理結果》的關鍵字是「未發現韓春雨團隊有主觀造假情況」。對這一姍姍來遲的調查結果,學界多數人士認為有「應付」之嫌。
  • 一文讀懂韓春雨事件:論文已被撤稿 系作者主動申請撤回
    [摘要]河北科技大學副教授韓春雨發表論文公布NgAgo基因編輯實驗,但隨後多國實驗室表示實驗無法重複,質疑其論文真實性。8月3日,韓春雨論文已由《自然-生物技術》撤回,該期刊稱系作者主動申請撤回。2016年5月2日,韓春雨(河北科技大學生物科學與工程學院副教授)作為通訊作者在國際頂級期刊《自然·生物技術》(Nature Biotechnology)雜誌上發表了一篇研究成果,即發明了一種新的基因編輯技術——NgAgo-gDNA,向已有的最時興技CRISPR-Cas9發起了挑戰。論文發表後,在國內外引發強烈關注,甚至被部分媒體譽為「諾獎級」實驗成果。
  • 韓春雨實驗結果無法重複 撤下論文就沒事了嗎?
    一篇論文,一種無法重複的實驗,幾番公開爭論,難以回應的疑問——在經歷了從榮譽、讚美到爭議、質疑的15個月之後,北京時間昨天(3號)凌晨,河北科技大學副教授韓春雨及其團隊所作出的基因編輯論文成果,終於在「眾聲喧譁」中撤稿。引人關注的是,這次撤稿是韓春雨團隊主動申請的。
  • 韓春雨 NgAgo 論文被《自然 - 生物技術》撤稿:系作者主動申請
    感謝IT之家網友 索雞超人 的線索投遞IT之家8月3日消息 據澎湃新聞報導,河北科技大學副教授韓春雨關於新基因編輯技術NgAgo-gDNA的論文已由《自然-生物技術》撤回。據悉,此次論文撤回是韓春雨團隊主動申請的。
  • 河北科大讓韓春雨事件謎團加深:未定學術不端,但有疑似處理—新聞...
    8月31日,河北科技大學低調公布《韓春雨團隊撤稿論文的調查和處理結果》(下稱「《調查和處理結果》」),試圖以不足600字的一份結論結束關於韓春雨是否造假長達2年多的質疑。   韓春雨事件的結論究竟是什麼?這目前仍是「懸案」, 河北科技大學在結論中對韓春雨是否「學術不端」並沒有明確認定。
  • 河北科大發布調查結果:韓春雨團隊不存在主觀造假!
    記者8月31日晚從河北科技大學官方網站獲悉,該校在其網站刊發了《學校公布韓春雨團隊撤稿論文的調查和處理結果》(以下簡稱《調查和處理結果》)。《調查和處理結果》稱,該校學術委員會成立調查組,本著「依法依規、嚴謹規範、實事求是、客觀公正」的原則,認真核查了該論文涉及的全部原始實驗資料,並委託第三方國家重點實驗室開展重複驗證實驗,認為撤稿論文已不再具備重新發表的基礎,未發現韓春雨團隊有主觀造假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