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在用的報告小程序
寫文章、做研究、查資料【必備】
當地時間11月28日,《自然-生物技術》(Nature Biotechnology)針對此前發表的韓春雨及其同事所著的「利用NgAgo進行DNA引導的基因組編輯」論文發表了「編輯部關注」。聲明稱,希望原作者對上述通信文章所提出擔憂展開調查,並補充信息和證據來給原論文提供依據。調查會在2017年1月底之前完成,屆時將公布最新進展。
同時,《自然-生物技術》還發表德國弗萊堡大學Toni Cathomen及同事的通信文章,稱用NgAgo未能檢測到DNA引導的基因組編輯。「他們都設法去重複韓春雨及同事發表在原論文中圖4的結果,這一關鍵圖表展示了對哺乳動物細胞內源性基因位點的編輯。這些團隊無一能在任何位點,或在任何高於檢測方法敏感度的條件下觀察到NgAgo所誘發的變異。」《自然-生物技術》在聲明中稱。
事件起源於今年5月份韓春雨課題組在《自然-生物技術》上發表論文,提出新的基因編輯技術。與目前最為普遍的CRISPR-CAS9基因編輯技術不同,新的NgAgo-gDNA基因編輯技術,具有嚮導設計製作簡便、特異性高、脫靶率低等明顯優勢,比CRISPR-CAS9更簡便、經濟,曾被國內媒體成為「顛覆性的第四代基因編輯技術」。
《2012中國腫瘤登記年報》表明,我國每年新發腫瘤病例約312萬例,市場上癌症基因治療價格1萬-5萬,據2015年4月21美國癌症研究協會年會(AACR)調查顯示59%癌症患者願意接受「腫瘤基因治療」,假設其中有1/2患者最終可以選擇基因治療,假設平均每次花費2.5萬元,因此每年中國腫瘤基因的治療市場約為400億人民幣。
資料來源:前瞻產業研究院整理
但是,韓春雨的技術似乎並不靠譜,無法進入百億級的癌症市場。此前來自澳大利亞、美國、西班牙等國的多位科學家都曾公開表示,無法重複韓春雨NgAgo系統的基因組編輯結果。而國內,近期也有13位科學家發表實名聲明,稱無法重複其實驗結果。
本文來源前瞻網,轉載請註明來源。本文內容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站只提供參考並不構成任何投資及應用建議。(若存在內容、版權或其它問題,請聯繫:service@qianzhan.com) 品牌合作與廣告投放請聯繫:0755-33015062 或 hezuo@qianzh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