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國科學家無法重複韓春雨實驗 癌症百億級市場待解

2020-11-23 前瞻網

多國科學家無法重複韓春雨實驗 癌症百億級市場待解

 劉欣 • 2016-11-30 11:21:24 來源:前瞻網 E865G0

都在用的報告小程序

寫文章、做研究、查資料【必備】

當地時間11月28日,《自然-生物技術》(Nature Biotechnology)針對此前發表的韓春雨及其同事所著的「利用NgAgo進行DNA引導的基因組編輯」論文發表了「編輯部關注」。聲明稱,希望原作者對上述通信文章所提出擔憂展開調查,並補充信息和證據來給原論文提供依據。調查會在2017年1月底之前完成,屆時將公布最新進展。

同時,《自然-生物技術》還發表德國弗萊堡大學Toni Cathomen及同事的通信文章,稱用NgAgo未能檢測到DNA引導的基因組編輯。「他們都設法去重複韓春雨及同事發表在原論文中圖4的結果,這一關鍵圖表展示了對哺乳動物細胞內源性基因位點的編輯。這些團隊無一能在任何位點,或在任何高於檢測方法敏感度的條件下觀察到NgAgo所誘發的變異。」《自然-生物技術》在聲明中稱。

事件起源於今年5月份韓春雨課題組在《自然-生物技術》上發表論文,提出新的基因編輯技術。與目前最為普遍的CRISPR-CAS9基因編輯技術不同,新的NgAgo-gDNA基因編輯技術,具有嚮導設計製作簡便、特異性高、脫靶率低等明顯優勢,比CRISPR-CAS9更簡便、經濟,曾被國內媒體成為「顛覆性的第四代基因編輯技術」。

《2012中國腫瘤登記年報》表明,我國每年新發腫瘤病例約312萬例,市場上癌症基因治療價格1萬-5萬,據2015年4月21美國癌症研究協會年會(AACR)調查顯示59%癌症患者願意接受「腫瘤基因治療」,假設其中有1/2患者最終可以選擇基因治療,假設平均每次花費2.5萬元,因此每年中國腫瘤基因的治療市場約為400億人民幣。

資料來源:前瞻產業研究院整理

但是,韓春雨的技術似乎並不靠譜,無法進入百億級的癌症市場。此前來自澳大利亞、美國、西班牙等國的多位科學家都曾公開表示,無法重複韓春雨NgAgo系統的基因組編輯結果。而國內,近期也有13位科學家發表實名聲明,稱無法重複其實驗結果。

本文來源前瞻網,轉載請註明來源。本文內容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站只提供參考並不構成任何投資及應用建議。(若存在內容、版權或其它問題,請聯繫:service@qianzhan.com) 品牌合作與廣告投放請聯繫:0755-33015062 或 hezuo@qianzhan.com

相關焦點

  • 遭多國科學家質疑,韓春雨實驗可重複性爭議再升級
    圍繞韓春雨NgAgo實驗可重複性的爭議已經持續了幾個月,日前爭議再次升級。 7月29日,來自澳大利亞、美國、西班牙等國的多位科學家公開表示,無法重複韓春雨NgAgo系統的基因組編輯結果,並呼籲《自然-生物技術》(Nature Biotechnology)雜誌介入,要求韓春雨公開原始數據。
  • 《自然—生物技術》回應韓春雨實驗無法重複
    河北科技大學副教授韓春雨今年5月在國際頂級學術刊物發表論文,稱自己的團隊發明了一種新的基因編輯技術,這項被看做可以衝擊諾貝爾獎的實驗卻在接下來的幾個月中無人可以重複實現。近日,多名科學家向這家頂級刊物《自然·生物技術》提交其實驗結果證明無法重複韓春雨的實驗。
  • 溫醫大科學家質疑:「韓春雨實驗」 咋就無法重複
    溫州醫科大學研究員谷峰在做相關驗證實驗。  浙江在線10月12日訊 前天,溫州醫科大學研究員谷峰和中國科學院、北京大學、浙江大學等高校科研院所的13位課題組負責人,就廣為關注「韓春雨諾貝爾獎級實驗」公開表示,無法重複韓春雨今年5月2日發表在《自然-生物技術》上有關NgAgo的實驗。
  • 20名中外學者發論文質疑韓春雨:實驗無法重複
    這也是首次公開發表的,專門針對無法重複韓春雨NgAgo實驗的學術論文。昨日,韓春雨回應,科學論文會用科學論文回應,會把近期實驗的發表出來。但他表示,實驗論文不會馬上發表。  論文稱韓春雨實驗無法重複  距離韓春雨文章發表6個多月,仍沒有實驗室公開聲明實驗重複成功。昨日,記者了解到,一篇名為《有關NgAgo的問題》的學術論文在《蛋白質與細胞》雜誌上在線發表。
  • 韓春雨實驗無法重複|是論文造假?還是實驗環境差異?
    多國科學家卻陸續表示韓春雨的基因編輯實驗無法重複,懷疑其論文造假,要求公開所有數據。7月29日,一度支持韓春雨的澳大利亞國立大學的基因學家Gaetan Burgio反戈一擊。他在Twitter上發布長文《我的NgAgo經歷》,否認了自己7月15日之前部分重複實驗時得出的結論,表示並無嚴格意義上的證據顯示韓春雨的NgAgo-gDNA技術有基因編輯的跡象,並且要求韓春雨公開所有原始數據和實驗條件。
  • 漩渦中的韓春雨:正實驗研究論文結果無法重複原因
    論文發表後,生物學相關專業的實驗室也競相去重複他的實驗,希望迅速掌握這把新「剪刀」。很快,北京大學魏文勝實驗室就宣稱了實驗重複成功。  名不見經傳的韓春雨,在一夜之間成為了業內炙手可熱的科學家。曾經發現他才華的前河北科技大學生物工程學院院長也感嘆韓春雨所取得的成果,並給予了祝賀。在回憶初次見到韓春雨時,他也表示,「初次見到韓春雨時,就感覺他很聰明,就心生喜歡」。
  • 韓春雨實驗結果無法重複 撤下論文就沒事了嗎?
    (原標題:實驗結果無法被重複,韓春雨團隊主動撤下爭議論文就沒事了嗎?)
  • 韓春雨:實驗沒問題 已重複兩次
    ­  《知識分子》了解到,包括北京大學教授魏文勝在內的多個科學家已經在匯總各自實驗室測試NgAgo的實驗數據,將在近期向《自然·生物技術》(NatureBiotechnology)提交聯署文章,反映無法重複或再現韓春雨實驗結果的情況。此舉或將推動學術期刊方面啟動相關調查。­  韓春雨多次強調「大約20天左右」會有重要進展,我們拭目以待。
  • 【關注】「諾獎級」韓春雨的科學實驗能否重複並驗證?多國科學家期待中
    多年從事基因修飾研究的蒙特柳詳細介紹了韓春雨的論文發表至今,兩個月以來他觀察到的情況。  此前,蒙特柳一直採用從嗜熱細菌中提取出的Argonaute蛋白TtAgo進行基因編輯,但是兩年的實驗都沒有得到好的結果。在韓春雨的研究發表後,蒙特柳非常興奮,他認為韓春雨選擇了正確的細菌。他立馬郵件恭喜了韓春雨,並希望能獲得一些NgAgo質粒。
  • 中外20家實驗室發表文章 聲稱無法重複韓春雨實驗
    因為實驗結果的整理整合和學術論文的發表需要較長的時間,學術刊物上面發表的學術質疑文章往往會晚於學術同行之間交流以及在其他平臺上的質疑。但通過學術期刊發表無法重複的實驗數據,無疑是最為學術的質疑方式。這些數據表明這些實驗室在按照韓春雨描述的實驗和檢測方法進行重複實驗的過程中,無法檢測到NgAgo介導的基因編輯的產生。
  • 13個課題組聲明無法重複韓春雨實驗,呼籲啟動相關調查
    10月10日,總計有13位中國科學家發表實名聲明,稱他們無法重複韓春雨的實驗結果。將這起事件推向了前所未有的高潮。 事件最初緣起於2016年5月2日,河北科技大學的韓春雨團隊在《自然·生物技術》期刊上發表論文,稱格氏嗜鹽鹼桿菌中的蛋白質NgAgo具有核酸內切酶活性,能夠被利用到基因編輯中,成為一種DNA引導的基因組編輯工具。這樣一個發現很快被媒體稱作「諾獎級」的科學發現。 但在此後的三個多月時間裡,過多科學家紛紛表示無法重複韓春雨的實驗結果。
  • 韓春雨諾獎級新發現恐遭棄用:大面積無法重複實驗
    因為大面積無法重複實驗,作者和所在單位又不出面應對質疑聲,河北科技大學副教授韓春雨領銜的NgAgo基因編輯技術的重複工作已經遇冷。知情人士向澎湃新聞透露,張鋒實驗室無法重複NgAgo實驗,丘奇實驗室聽聞諸多實驗室無法重複後,保持觀望。有消息稱,在今年8月召開的一次重量級內部學術會議上,詹妮弗在問答環節被問及是否重複NgAgo成功,她的回應是否定,澎湃新聞尚未證實這一傳言。NgAgo不僅在國外遇冷。9月27-28日,「中國科協第114期新觀點新學說學術沙龍」召開,主題是「基因組編輯新技術的興起將帶來的衝擊」。
  • 韓春雨面對質疑聲稱:實驗沒問題 已重複兩次
    10月14日,河北科技大學通過河北新聞網發布了一份「關於輿論質疑韓春雨成果情況的回應」,聲稱「已經有獨立於我校之外的機構運用韓春雨團隊的NgAgo技術實現了基因編輯」,但未披露更多細節。  面對科學界多位同行的滾滾質疑,韓春雨所在大學呼籲「多一點時間,多一點耐心」,究竟應該如何解決這一爭議?
  • 韓春雨回應「13個課題組重複實驗失敗」
  • 韓春雨回應「重複實驗失敗」:我為什麼要自證清白?
    ,雖然身處「論文造假」「多人重複實驗失敗」的爭議旋渦,但他看起來十分平靜,依然侃侃而談,並不時反問記者:「你覺得我要是造假了,我還能這麼淡定?」他說,有人在網上說,韓春雨現在怎麼睡得著?「我告訴你,我睡得很好」。 當日下午,科技日報記者在石家莊對韓春雨進行了獨家專訪,以下為採訪實錄: 科技日報:現在有一些實驗室表示無法重複您的實驗,您怎麼看這個問題?
  • 韓春雨回應"重複實驗失敗":我為何要自證清白
    10月8日,在河北科技大學那間實驗室裡再見到韓春雨時,雖然身處「論文造假」「多人重複實驗失敗」的爭議旋渦,但他看起來十分平靜,依然侃侃而談,並不時反問記者:「你覺得我要是造假了,我還能這麼淡定?」他說,有人在網上說,韓春雨現在怎麼睡得著?「我告訴你,我睡得很好」。
  • 韓春雨諾獎級新發現頻遭質疑 多國科學家要求公開數據
    河北科技大學副教授韓春雨震驚全球學術界的新基因編輯技術NgAgo-gDNA,正遭遇越來越多的質疑。從5月2日他的論文發布在《自然-生物技術》網絡版之後,到現在為止,全球仍沒有一家實驗室對外宣布,能夠完全成功重複韓春雨的實驗。
  • 12位學者未能重複韓春雨實驗 呼籲第三方介入調查
    10月10日晚,12位學者決定實名公開他們「重複」韓春雨實驗方法的結果:「陰性的」「不工作」等等。這樣的結論通俗表達即是,他們沒能「重複」出韓春雨的實驗,其實驗方法「讓人懷疑」。  這並非第一次有人質疑韓春雨的實驗方法,但願意實名站出來,並接受公共媒體的採訪,卻十分罕見。
  • 韓春雨論文中實驗無法重複?諾獎級成果遭雙重質疑
    原標題:韓春雨論文中的實驗無法重複?「諾獎級」成果遭受雙重質疑  沒能重複出韓春雨實驗的研究團隊,基本都卡在論文中的圖片4上,這也是該實驗中最為關鍵的實驗證據。面臨造假的質疑時,韓春雨和其所在的大學,應對原始實驗數據進行公開或核查。
  • 實驗室外對話韓春雨:公布所有數據不就等於韓寒公布手稿嗎?
    由於多個實驗室無法重複實驗,被認為可以超越時興的CRISPR-Cas9,幫助人類對目標基因進行「編輯」的NgAgo技術遭到質疑。多國科學家呼籲《自然·生物技術》雜誌督促韓春雨公開所有實驗數據。8月2日,《自然•生物技術》發言人回復媒體稱,「將按照既定流程來調查此事。」在河北科技大學默默無聞坐了10年冷板凳,沒有發表任何重要論文之後,NgAgo的發現把韓春雨拉進聚光燈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