矽半導體的完美替代品?中國碳納米管新研究登上《自然》子刊

2020-12-05 前瞻網

矽半導體的完美替代品?中國碳納米管新研究登上《自然》子刊

 黃琨 • 2019-12-19 15:56:19 來源:前瞻網 E1790G0

都在用的報告小程序

寫文章、做研究、查資料【必備】

電子工程領域一直有一種說法,到2020年底,矽互補金屬氧化物半導體(CMOS)的應用將開始迅速減少。問題在於,現實難以佐證這種說法,到目前為止,還沒有一種替代材料既能有效地維持新設備的計算能力,又具備良好的能源效率。

當然,在過去幾年中,全球科學家們也為這件事做了不少準備,至少有幾種可能可以替代CMOS器件的產品已經提出。其中最有潛力的當屬基於碳納米管(CNT)的電子器件。

最新的研究成果來自國內,由北京大學和湘潭大學共同進行的研究討論了納米管的CMOS場效應電晶體的發展,同時也論證了碳納米管的優勢。

相關論文《碳納米管數字電子學》(Carbon nanotube digital electronics)剛剛發布在《自然》子刊《自然-電子學》上。

論文概述稱:「現在已有多種方法可以製備適用於集成電路的高純度半導體碳納米管,也證明了5納米管電晶體具有優於矽CMOS的性能……我們研究了以納米管為基礎的CMOS場效應電晶體的發展,以及可用於製造集成電路的不同納米管材料系統。」

實際上,業界關於碳納米管的研究早在進行,像結構和電子性質之類的特性已經摸索除了很多,新研究主要集中在單個碳納米管的具體參數上。

「碳納米管是一種理想的電子材料,它可以解決其他半導體根本無法解決的問題,尤其是當其尺寸小於10納米時,」研究人員表示,「在這項工作中,我們證明了基於碳納米管的電子技術有潛力在極大超越矽技術(實驗證明有十倍以上的優勢),而且大規模集成電路可以用碳納米管來構建。」

本文來源前瞻網,轉載請註明來源。本文內容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站只提供參考並不構成任何投資及應用建議。(若存在內容、版權或其它問題,請聯繫:service@qianzhan.com) 品牌合作與廣告投放請聯繫:0755-33015062 或 hezuo@qianzhan.com

相關焦點

  • 矽的繼任者:碳納米管有了新進展
    得益於研究人員的持續推進,碳納米管器件現在正在越來越接近矽的能力,最新的進展也在最近舉辦的IEEE電子器件會議IEDM上揭曉。會上,來自TSMC,加州大學聖地牙哥分校和史丹福大學的工程師介紹了一種新的製造工藝,該工藝可以更好地控制碳納米管電晶體。這種控制對於確保在邏輯電路中充當電晶體的電晶體完全關閉時至關重要。
  • 矽的繼任者:碳納米管正走入現實
    得益於研究人員的持續推進,碳納米管器件現在正在越來越接近矽的能力,最新的進展也在最近舉辦的IEEE電子器件會議IEDM上揭曉。會上,來自臺積電,加州大學聖地牙哥分校和史丹福大學的工程師介紹了一種新的製造工藝,該工藝可以更好地控制碳納米管電晶體。這種控制對於確保在邏輯電路中充當電晶體的電晶體完全關閉時至關重要。
  • 中國碳基半導體研究推進到3納米以下,論文登頂級刊物!越來越近
    就在兩天前,北京大學一支碳納米半導體材料研究團隊登上全球頂級學術期刊《自然·電子學》,該課題組研發出一種可「抗輻射」的碳納米管電晶體和集成電路、可用於航天航空、核工業等有較強輻照的特殊應用場景。此項研究成果意味著我國碳基半導體研究成功突破抗輻照這一世界性難題,為研製抗輻照的碳基晶片打下了堅實基礎。
  • 中國碳基半導體研究團隊再登頂刊!為3nm製程提供另一種選擇
    《自然·電子學》,該課題組研發出一種可「抗輻射」的碳納米管電晶體和集成電路、可用於航天航空、核工業等有較強輻照的特殊應用場景。並且,由於碳納米管具有強碳-碳共價鍵、納米尺度橫截面積、低原子數等特點,可以用來發展新一代超強抗輻照集成電路技術。但如何將碳納米管的超強抗輻照潛力真正發揮出來,卻是全世界科學家面臨的幾大難題之一。」聯合研究組成員、北京大學碳基電子學中心副主任張志勇教授說。其實,這已經是這支團隊今年第二度登上頂級學術期刊。
  • 中國碳基半導體研究團隊再登頂刊!為3nm製程提供另一種選擇
    芯東西(ID:aichip001)文 | 董溫淑芯東西8月26日消息,就在兩天前,北京大學一支碳納米半導體材料研究團隊登上全球頂級學術期刊《自然·電子學》,該課題組研發出一種可「抗輻射」的碳納米管電晶體和集成電路、可用於航天航空、核工業等有較強輻照的特殊應用場景。
  • 碳納米管耦合了光和物質 有望實現有機半導體雷射源
    通過他們對光電子納米材料上的研究,海德堡大學和聖·安德魯斯大學(蘇格蘭)的科學家首次成功地在半導體碳納米管上證明了光與物質的強相互作用。這種強烈的光與物質之間的耦合是實現新光源的重要一步,例如基於有機半導體的電泵浦雷射器。除了其他一些應用之外,他們在電信應用中也很重要。
  • 高密度半導體陣列碳納米管研究獲突破—新聞—科學網
    圖4 碳管高速集成電路 北京大學信息科學技術學院電子學系/北京大學碳基電子學研究中心、納米器件物理與化學教育部重點實驗室教授張志勇—彭練矛課題組發展全新的提純和自組裝方法,製備高密度高純半導體陣列碳納米管材料
  • 北大排列高密度半導體碳納米管,電子學性能超同尺寸矽基器件
    半導體碳納米管首次在真實電子學表現上超越相似尺寸的矽基CMOS器件和電路。論文描述在4英寸基底上製備了高密度高純半導體陣列碳納米管材料,突破了碳納米管集成電路關鍵的材料瓶頸。張志勇對澎湃新聞表示,該研究團隊目前實際已經可以在8英寸晶圓上製備這種碳管,並開發了全自動的提純和組裝設備,完全具備量產的技術積累。
  • 3nm晶片,用碳取代矽可行嗎?
    就在兩天前,北京大學一支碳納米半導體材料研究團隊登上全球頂級學術期刊《自然·電子學》,該課題組研發出一種可「抗輻射」的碳納米管電晶體和集成電路、可用於航天航空、核工業等有較強輻照的特殊應用場景。此項研究成果意味著我國碳基半導體研究成功突破抗輻照這一世界性難題,為研製抗輻照的碳基晶片打下了堅實基礎。
  • 3nm晶片,用碳取代矽可行嗎?
    芯東西8月26日消息,就在兩天前,北京大學一支碳納米半導體材料研究團隊登上全球頂級學術期刊《自然·電子學》,該課題組研發出一種可「抗輻射」的碳納米管電晶體和集成電路、可用於航天航空、核工業等有較強輻照的特殊應用場景。
  • 史上最大碳納米管晶片問世:14000個碳納米管電晶體,造出16...
    在這個過程中,碳納米管成為了一個重要的選擇,它自然地以半導體形式存在,具有出色的電性能,並且非常小。但此前,大多研究人員都發現——製造晶片時,要將納米管這種「挑剔」的材料放到「正確」的位置,操作簡直太難了!不過,最近來自MIT的研究人員和ADI公司的科學家聯手創造了奇蹟——他們成功打造出一個完全由碳納米電晶體構成的16位微處理器,它包含了14000多個碳納米管(CNT)電晶體。
  • 北大與MIT硬核較量:後摩爾時代,「碳基半導體」成為中美競逐新焦點
    中國基於矽基CMOS技術的傳統晶片產業一直處於被西方「卡脖子」的相對落後的境地。那麼在矽以外的新材料集成電路領域,中國的勝算幾何,布局多少?manufacturing facilities)為題發表在《Nature》子刊《Nature Electronics》雜誌上。
  • 中國碳基半導體材料取得新突破,或將終結矽時代,實現晶片全面領先
    這些方案包括石墨烯、碳納米管、碳化矽、氮化鎵等,其中無論是石墨烯、還是碳納米管或者碳化矽都是和碳原子有關,所以大部分國家都認為終結矽時代的會是碳時代。碳基半導體具有成本更低、功耗更小、效率更高的優勢,更適合在不同領域的應用而成為更好的半導體材料選項。 而科學界普遍認為碳納米管自身的材料性能遠優於矽材料,碳管電晶體的理論極限運行速度可比矽電晶體快5~10倍,而功耗卻降低到其1/10,因此是極佳的電晶體製備材料,這也是為什麼中國會研究碳納米管的原因。
  • 北大與MIT硬核較量:後摩爾時代,「碳基半導體」成為中美競逐新焦點
    中國基於矽基CMOS技術的傳統晶片產業一直處於被西方「卡脖子」的相對落後的境地。那麼在矽以外的新材料集成電路領域,中國的勝算幾何,布局多少?facilities)為題發表在《Nature》子刊《Nature Electronics》雜誌上。
  • MIT:碳納米管電晶體「工業化」生產方法
    文中的CNFET是在美國的一家商業矽製造廠和一家半導體鑄造廠中製造的,在達到足夠的密度、加工速度的同時也滿足工廠對化學和汙染物的嚴格要求。該研究成果為CNFET的商業化邁出重要的一步。圖1 麻省理工的研究人員展示了利用商業半導體廠在8寸晶圓上製造的碳納米管電晶體圖片來源:MIT News June 1, 202002背景介紹隨著封裝在集成電路中的電晶體數量的增加,很難再進一步提高基於矽的電晶體的能源效率。
  • 碳納米管邁出取代矽第一步
    多年來,人們一直期望找到一種新的材料,可以替代傳統晶片中的矽,從而更深入地推進半導體製造工藝,獲得更小、更快、更強的計算機晶片,IBM則邁出了用碳納米管在此領域投入商業化應用的第一步。作為一種半導體材料,碳納米管有著很多優於矽的天然屬性,特別適合在幾千個原子的尺度上建造納米級電晶體,其中的電子也可以比矽電晶體更輕鬆地轉移,實現更快速的數據傳輸,納米管的形狀也是在原子尺度上組成電晶體的上佳之選。
  • 碳納米管全球高校應用研究7大領域!
    碳納米管國內外企業5大應用領域!1電子器件矽作為目前主流的半導體材料,廣泛應用於各種電子器件中,但受限於矽的自身性質,傳統半導體技術被認為已經趨近於物理極限。由於碳納米管具有半導體性質,其被認為是後摩爾時代最有潛力替代矽製造下一代更高性能、更低能耗電子元件的材料之一。
  • 更強CPU:碳納米電晶體性能首次超越矽電晶體-CPU,處理器,碳納米...
    晶片製造商現在面臨一定的困難,它們要用更小的製程製造更快的CPU,正因如此,晶片企業已經開始尋找「矽」的替代品,比如碳納米管,最近,碳納米管技術取得了重要突破。最近,碳納米管內存已經走出實驗室,開始投入生產,這是一個振奮人心的消息,如果美國威斯康星大學的研究能夠推廣,NRAM內存就可以與碳納米管CPU搭配使用。要校準納米管在圓晶上的位置、保證其純度是一大挑戰,威斯康星大學在這方面取得了重大進展。研究人員稱,消除金屬雜質是一大關鍵,因為它會破壞碳納米管的半導體性能。
  • 碳納米電晶體性能跟矽越來越接近 不久後有望打敗矽
    碳納米電晶體性能跟矽越來越接近 不久後有望打敗矽 IEEE電氣電子工程師 發表於 2021-01-16 09:40:08 研究人員尋求通過在納米管和電晶體柵極之間,使用更薄的絕緣體來更好地控制碳納米電晶體。
  • 矽基晶片已到天花板,新材料彎道超車,碳納米管未來是否有潛力?
    相對於傳統的矽晶體晶片,碳基晶片更具有應用前景,而且國內在這方面一直在布局,我們從2000年就開始碳基晶片的研究,終於在今年碳基晶片亮相了,國內也傳來了好消息,北大張志勇-彭練矛課題組突破了半導體碳納米管關鍵材料的瓶頸,使其製備出的器件和電路在真實電子學表現上首次超過了矽基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