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於可拉伸光纖的智能穿戴紡織品

2020-09-23 柔性電子服務平臺

近期,研發人員提出了一種智能紡織品的開發與應用。採用光聚合紡絲工藝製備了高彈性光纖,即LPS-POF,其彈性模量和彈性極限分別為15mpa和17%。差示掃描量熱法顯示LPS-POF在13-40°C的溫度範圍內具有熱穩定性。所開發的傳感器基於光功率變化,這是一種完全便攜和低成本的技術。為了搭建多路復用的傳感器系統,採用了基於柔性發光二極體(LED)開關調製的技術,其中每個LED代表一個傳感器的響應。智能紡織品由LPS-POF和嵌入氯丁橡膠織物中的三個柔性LED組成。對系統在不同平面上的溫度、橫向力和角位移檢測性能進行了評價。傳感器具有高線性度(平均測定係數為0.99)和高重複性(測量間偏差小於5%)。該傳感器還應用於活動檢測,其中主成分分析(PCA)應用於傳感器響應,並結合聚類技術(如k-means)指出檢測基本活動(如步行、坐在椅子上和蹲下)的可能性。

物聯網(IoT)概念主要依賴於設備的無線連接,這對無線系統的不斷發展和小型化提出了要求。這種發展促進了智慧工業、智能城市和遠程醫療保健應用等許多發展。由於人口增長和人口老齡化日趨嚴重,遠程醫療保健在未來將扮演著重要的角色,並且在未來,遠程醫療對智能系統的需求也越來越大。在這種情況下,需要對遠程協助的人類活動進行持續監測,包括診斷、急救和病人健康狀況的監測。遠程健康監測具有降低治療成本和節約醫療資源(和臨床設施)等優點。

作為一種比較流行的遠程健康監測技術,不同種類的可穿戴傳感器已經被用於監測用戶的多個參數。可穿戴傳感器在人體監測中的參數包括運動評估和分析、體溫、相互作用力/壓力(人與物體之間)、溼度和生理參數,包括心跳和呼吸速率。在某些情況下,還應加上動脈血氧飽和度和項脈搏參數等。

隨著可穿戴傳感器系統的日益發展,智能紡織品可以讓傳感器和用戶之間更加密切,即傳感器系統輕巧、緊湊,並且不會限制用戶的移動。緊湊型和嵌入式傳感器在智能紡織品中的應用,以及它們易於安裝和拆卸的優點,對系統的實用性有積極的影響。鑑於這些優點,柔性電子技術的發展使得柔性可穿戴傳感器的開發成為可能,如先前報告的綜述9中總結的傳感器。智能紡織技術繼續朝著更高的小型化、低能耗和無線連接的方向發展,這與物聯網設備的要求非常吻合。這些進步包括嵌入織物補丁中的電阻傳感器和用於電容測量的雙核微纖維,包括不同的嵌入方法和電路。

光纖傳感器在許多應用領域都有了很大的發展,包括工業、結構健康監測和保健。在這些應用中,光纖傳感器具有體積小、重量輕、具有多路復用能力、本質安全操作和不受電磁幹擾等優點。這些優點對於可穿戴應用尤其重要,因為可以獲得一種安全操作的緊湊型傳感器(因為傳感器頭部沒有電流),並且這種傳感器不受電磁幹擾。

這些優勢推動了光子集成紡織品的發展,一些報告中,光子集成紡織品開始作為服裝配件或信號設備。然而,隨著光纖傳感器的廣泛應用,所謂的光子學紡織品被應用於體溫傳感、呼吸和心率。許多已報導的傳感器基於光纖布拉格光柵或其他波長編碼的傳感方法,它們具有高精度和對光源功率偏差的免疫力,但需要一個光譜分析儀或一個光詢問器,此類設備通常是體積大且不可攜帶且成本高(與其他傳感技術相比)。此外,此類傳感器採用二氧化矽光纖,儘管其光損耗較低,但具有較低的抗衝擊性和應變極限的脆性。另外值得注意的是,如果發生斷裂,玻璃纖維可能會刺穿使用者。為了克服這些缺點,聚合物加工、製備和製備技術的進步推動了具有更高應變極限、柔韌性和衝擊韌性的聚合物光纖的發展。其堅固的表面也使POF更容易融入紡織品中,在許多用於人類健康評估的可穿戴傳感器的工作中,已經證明了這些特性。此外,採用POF傳感器的智能紡織品主要基於強度變化傳感原理,實現了成本較低的可攜式傳感器(與基于波長的傳感器相比)。

圖1 LPS-POF的特性:(a)DSC結果,(b)靜態拉伸試驗中的應力-應變曲線,(c)不同頻率下DMA中的儲能模量和損耗因子。圖插圖顯示了光纖中熱負荷和機械負荷的示意圖。


圖2 擬議的多功能智能紡織品的圖片和示意圖。圖中還顯示了帶有傳感器響應的採集矩陣


圖3 LPS-POF嵌入式紡織品的溫度分析。(a)溫度表徵。(b)每個傳感器對不同熱點的溫度響應。


圖4 LPS-POF嵌入式智能紡織品,用於監視用戶的活動。(一)時域分析。(b)用於活動監控的散點圖。

參考文獻:Smart textiles for multimodal wearable sensing using highly stretchable multiplexed optical fiber system.Arnaldo Leal-Junior, Leticia Avellar, Anselmo Frizera & Carlos Marques

原文連結: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98-020-70880-8

相關焦點

  • 液態金屬可拉伸電路可穿戴智能服裝通過高性能洗滌試驗
    液態金屬可拉伸電路可穿戴智能服裝通過高性能洗滌試驗近日Liquid Wire Inc.宣布,其可拉伸電路已通過高性能服裝製造商要求的嚴格清洗測試。Liquid Wire於2016年在美國俄勒岡州波特蘭成立,現已確立了自己在柔性和可拉伸金屬凝膠電路新興領域的全球領導者的地位。該公司使用基於獲得專利的無毒鎵合金並經過專有添加劑改性的金屬凝膠,在塑料和紡織品基材上生產先進的流體迴路。最終的電路由包裹在柔軟彈性材料中的流體互連組成,從而複製了移動人體的機械行為。
  • 壓阻碳納米管嵌入式納米纖維傳感紗,用於可穿戴紡織品傳感器
    ,可方便地織成不同功能的可穿戴織物,應用於可穿戴電子產品和智能紡織品。,其機械強度足以編織成可穿戴的織物傳感器,可檢測和區分壓力、拉伸和彎曲等多種機械刺激。該傳感器具有較大的接觸面積、多個接觸部位和較大的變形空間,可用於多種機械刺激的多模傳感,具有較高的靈敏度和較寬的傳感範圍。基於織物的傳感器可以適應地附著在複雜的表面上,也可以集成到織物中,顯示出對動態人體運動的連續瞬態檢測和區分能力。此外,成功地集成了一個紡織品傳感平臺,用於壓力和應變分布的空間映射,使其成為電子紡織品和可穿戴設備的一個很有前途的候選平臺。
  • 中原工學院:碳納米管嵌入式納米纖維傳感紗,可穿戴紡織品傳感器
    本文要點:在製備方法上,首次採用簡易靜電紡絲技術,設計並製備了一種具有良好拉伸性能和機械穩定性的可拉伸壓阻碳納米管納米纖維傳感紗,可方便地織成不同功能的可穿戴織物,應用於可穿戴電子產品和智能紡織品。,其機械強度足以編織成可穿戴的織物傳感器,可檢測和區分壓力、拉伸和彎曲等多種機械刺激。
  • 中原工學院:碳納米管嵌入式納米纖維傳感紗,可穿戴紡織品傳感器
    本文要點:在製備方法上,首次採用簡易靜電紡絲技術,設計並製備了一種具有良好拉伸性能和機械穩定性的可拉伸壓阻碳納米管納米纖維傳感紗,可方便地織成不同功能的可穿戴織物,應用於可穿戴電子產品和智能紡織品。,其機械強度足以編織成可穿戴的織物傳感器,可檢測和區分壓力、拉伸和彎曲等多種機械刺激。
  • 雷射列印技術可以在幾分鐘內生產防水可拉伸電子紡織品
    電子紡織品/智能服裝是可穿戴技術的一個分支,由於其巨大的潛力,例如將電子設備、能量存儲和天線與紡織品結合在一起,因此備受關注。該技術能夠使無線通信、健康感應及監控和可以在智能城市、偏遠地區、電信和生物醫學行業中找到應用的發光器件適用於自足式下一代可穿戴設備。
  • 智能紡織品
    EPFL工學院的光子材料和纖維器件實驗室(FIMAP)的Fabien Sorin教授和博士助理Andreas Leber開發了一種可用於檢測人體運動的技術。Leber說:&34; &34;EPFL智能紡織品拉伸,擠壓和扭曲研究人員發明了一種傳感器,可以同時檢測不同種類的織物變形
  • 中國研製出柔性可拉伸電容器 解決可穿戴智能設備難題
    復旦大學高分子科學系和先進材料實驗室彭慧勝教授團隊日前研製出世界首個可拉伸的線狀超級電容器。柔性可穿戴智能設備是當今電子產品的主流發展方向,這種可拉伸的彈性電容器將成為其重要部件。,柔性可穿戴電子設備是當今電子產品的主流發展方向。
  • 英國曼徹斯特大學生產用於可穿戴紡織品的首款可伸縮石墨烯紗線
    來自英國曼徹斯特大學的諾獎得主KostyaNovelov教授和NazmulKarim博士領導的一組研究人員開發了一種生產可擴展的石墨烯紗線的方法。多功能可穿戴電子紡織品因其對保健、運動服、健身和航空航天應用的巨大潛力而備受關注。
  • 智能紡織品:擁有機械堅固和柔韌的TE纖維,透氣親和、不易察覺!
    電子器件的微型化和集成已經使可穿戴技術取得了重大進展,例如電子皮膚和基於紡織電子。特別是由功能性纖維和微電子系統集成的智能紡織品,由於其透氣性,親和性和不易察覺性而受到了更多的關注。紡織電子產品因為其穿戴舒適性和可編程性有望給給未來可穿戴應用帶來革命性變化。
  • 紗線電池可以為智能衣服和可穿戴設備供電
    紗線電池可以為智能衣服和可穿戴設備供電香港的研究人員創造了一種紗狀可充電鋅離子電池,該電池在拉伸,彎曲,切割或用水洗滌時會產生能量。研究人員認為,這種新電池可以編織到裝有傳感器的智能衣服中,併集成到商業生產的紡織品中,為電子設備,可穿戴顯示器和醫療植入物供電。
  • Scientific Reports :雷射列印石墨烯在製備大型防水和可拉伸超級...
    本文要點: 大規模防水和可拉伸紡織集成雷射列印石墨烯儲能製造和表徵 1 成果簡介 實現大規模可集成紡織的能量存儲和太陽能存儲用於傳感
  • 27歲女孩研發可拉伸分布式光纖傳感器,師從康奈爾機器人權威
    病人見不到醫生,卻能通過一款可穿戴設備,讓醫生通過屏幕獲悉其相關數據;球場上的運動員,戴上這款可穿戴設備,就能實時監測球員數據,教練就能針對性地訓練球員;在家幹活擰螺絲時,不知道怎麼用力?戴上設備並連上電腦,電腦就能告知你用的力氣是大是小。
  • 石墨烯在智能紡織品中如何應用?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為您答疑解惑
    石墨烯在智能紡織品中如何應用?》的視頻演講(圖 1),基於其多年來對石墨烯的研究成果與經驗,介紹了石墨烯的性能特點、製備方法及其在柔性電子和智能紡織品中的應用實例。
  • 可穿戴式傳感器的類型有哪些
    近年來,智能可穿戴設備銷量不斷上升,品類日漸豐富,從健康監測、社交娛樂到虛擬實境等功能均有涉及。可穿戴電子設備是指具有集成電子技術或其他提供智能功能的計算設備、紡織品和服裝,例如手錶,帽子,襯衫和眼鏡等。
  • 康奈爾大學研發基於二氧化矽的可拉伸光纖傳感器
    科研摘要基於二氧化矽的分布式光纖傳感器(DFOS)系統已經成為檢測不可擴展結構中的應變,壓力,振動,加速度,溫度和溼度的強大工具。但是,DFOS系統與與軟機器人和可伸縮電子設備相關的大型應變不兼容。康奈爾大學華人學者Hedan Bai,Shuo Li和Robert F.
  • 微生物燃料電池:不就是紡織品還可以發電?
    紐約州立大學的一個研究小組開發了一種紡織品,細菌動力的生物電池,在重複的拉伸和扭轉循環下進行測試時,能穩定的輸發電力。   微生物燃料電池是可穿戴式電子設備的最佳電源,因為整個微生物細胞作為一種生物催化劑,可以提供比傳統電池和其他酶燃料電池更穩定的酶反應和更長的使用壽命
  • 研究人員開發出可拉伸超級電容器
    由密西根州立大學的Changyong Cao領導的研究團隊利用特殊的列印技術和創新材料製造了可拉伸的儲能設備。該設備可用於可穿戴設備,如智能手錶,使其變得更加靈活、舒適和可靠;也可以用於智能紡織品,以監測運動員在比賽中的生命體徵;還可以用在電子皮膚上,為使用假肢的人恢復一些觸覺;甚至可以用在智能植入物上,跟蹤患者的健康狀況。儲能設備中的一個關鍵構件是一種被稱為超級電容器的組件,它利用電化學原理像電池一樣進行充電和放電,但速度要比電池快得多。
  • 陳根:智能服飾開啟可穿戴設備新藍海,科技助力未來
    做為智能穿戴的一個重要分支,也是未來人體生命體態特徵數據化的一個重要入口,更是人體數據孿生監測體系的基礎載體,智能服飾顯然是未來的一種主流服飾。而目前一方面受制於智能產業微型化進程的限制;另外一方面受制於智能紡織材料技術的制約,智能服飾的發展沒有進入爆發階段。
  • 綜述: 基於纖維/織物的壓電和摩擦...
    將先進的納米發電機技術與傳統的紡織工藝相結合促進了基於紡織的納米發電機(NGs)的出現,將進一步促進下一代可穿戴電子和多方面人工智慧系統的快速發展和廣泛應用。NGs賦予智能紡織品機械能量採集和多功能自供電傳感能力,而紡織品則為智能紡織品的發展提供了一個靈活多變的設計載體和廣泛的可穿戴應用平臺。
  • 綜述: 基於纖維/織物的壓電和摩擦納米發電機用於...
    將先進的納米發電機技術與傳統的紡織工藝相結合促進了基於紡織的納米發電機(NGs)的出現,將進一步促進下一代可穿戴電子和多方面人工智慧系統的快速發展和廣泛應用。NGs賦予智能紡織品機械能量採集和多功能自供電傳感能力,而紡織品則為智能紡織品的發展提供了一個靈活多變的設計載體和廣泛的可穿戴應用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