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歲女孩研發可拉伸分布式光纖傳感器,師從康奈爾機器人權威

2020-12-14 DeepTech深科技

病人見不到醫生,卻能通過一款可穿戴設備,讓醫生通過屏幕獲悉其相關數據;球場上的運動員,戴上這款可穿戴設備,就能實時監測球員數據,教練就能針對性地訓練球員;在家幹活擰螺絲時,不知道怎麼用力?戴上設備並連上電腦,電腦就能告知你用的力氣是大是小。

圖 | 3D 列印的柔軟手套

該設備是一款 3D 列印的柔軟手套,它演示了一種由彈性體光導平行組件構成的傳感器,相關研究以《可拉伸的分布式光纖傳感器》為題發表在 Science 上,由正在康納爾大學讀博的白鶴丹和李碩研發。

27 歲的白鶴丹是該論文一作,她來自遼寧鞍山,自本科起便留學該校,本科時讀的雙專業:機械工程、運籌學與信息工程,直博期間就讀於機械工程專業。

圖 | 白鶴丹(來源:受訪者)

她告訴 DeepTech,手套只是一個演示,本次研究真正的創新點是光纖傳感。目前,業界所有柔性傳感器都存在共同的局限性,即只能輸出一種信號,但是傳感器會有多種形變,這樣一對多的關係會導致只根據一種信號,很難判斷出形變過程。

而基於二氧化矽的分布式光纖傳感器(DFOS,Distributed Fiber Optic Sensing)系統已廣泛應用在諸多場景,如檢測不可擴展結構中的壓力、振動、加速度、溫度等。

但是,DFOS 系統與可伸縮電子設備的大型應變並不兼容。基於該痛點,白鶴丹和團隊研發出這款傳感器,並把其命名為柔性光纖傳感器。

通過內部反射和吸收,可拉伸 DFOS 能區分和測量機械變形的位置、大小和模式,如拉伸、彎曲或壓制等。以演示可拉伸 DFOS 所具備功能的手套為例,通過可拉伸 DFOS 進行的多位置解耦和多模式變形解耦,該手套能同時重新配置所有類型的手指關節動作和外部按壓,並且僅需一個傳感器即可實時進行。

在可拉伸 DFOS 系統中,白鶴丹設計了兩種彩色染料圖案,一種是連續梯度染料圖案,可獲得單模變形的連續空間解析度,另一種是離散色塊圖案,它能用離散空間解析度去測量和解耦多種變形模式。

圖 | 染色圖案

為演示該系統的多功能性,白鶴丹主要採用離散色塊圖案進行設計,並將其命名為可拉伸的多模態傳感光導板(SLIMS)。

如下圖所示,SLIMS 由兩個聚氨酯彈性體芯組成:分別是摻雜了吸收染料的染色芯、和一個不帶染料的透明芯。白色發光二極體的一端耦合到染色芯,另一端則放有兩個紅綠藍的傳感器晶片,其中一個傳感器晶片耦合到染色芯,另一個傳感器晶片耦合透明芯。通過觀察染色芯和透明芯的色度以及強度輸出,就能確定目標物變形的位置、大小和模式。

圖 | SLIMS 結構

安裝在染色芯上的白色發光二極體的視角為 110°,所以來自同一發光二極體的光線也可以進入透明芯,透明芯中摻雜的染料可充當顏色代碼,由於染料圖案的深度比染色芯低很多,因此很少有光線能以未變形形態穿過染料。當光線未變形時,染色芯和透明芯均呈現出白色。

當染色區域被拉伸時,該區域中的光路長度增加,從而會引起染料更多的吸收,輸出的光也會隨著相應顏色而變化。根據比爾 - 朗伯特定律( Beer-Lambert law),由於拉伸會增加兩個核心的光路,因此兩個核心的光輸出強度都會降低。

如下圖所示,拉伸的多模態傳感光導板(SLIMS)的表徵表明,隨著任何單個染色區域的拉伸,透明芯中無法再觀察到色度變化。基於染色芯的衰減,SLIMS 的應變靈敏度在 150%的範圍內落在 2 至 5 dBε-1 內伸長(其中 ε 為應變),並能以 0.5 毫米的預應變獲得 0.1 毫米的解析度。

圖 | SLIMS 在不同變形模式下的表徵

而當染色區域處於彎曲狀態時,染色芯中的大多數光線都能穿過染料,輸出顏色也會發生變化。某些不能滿足臨界角的彩色光線,會從染色芯中溢出並進入透明芯中,但是這些光線無法耦合到透明芯,因此透明芯仍然輸出白光。

具體來說,四個染色區域每一個都可彎曲到最大 κ= 0.65 cm-1 的曲率,白鶴丹測量了兩個芯的色度和強度響應後發現,染色區域彎曲時的顏色響應與拉伸響應類似,透明芯輸出保持白色,而染色芯的輸出會朝著彎曲染料區域去改變顏色。

由於強度在彎曲中基本不受影響,但會在拉伸中明顯衰減,因此上述拉伸和彎曲的區別,可通過比較透明芯的強度輸出來實現。通過染色芯的衰減,SLIMS 的彎曲靈敏度為 7 至 24 dB・cm-1。

用 3D 列印的柔軟手套來演示 SLIMS

為展示上述過程,白鶴丹把 SLIMS 集成到 3D 列印的柔軟手套中,手指的近端、中端和遠端分別被離散的紅藍綠染料覆蓋,此外每個手指僅使用一個定製 SLIMS,該 SLIMS 可以同時捕獲三個手指關節的本體感覺、和外部按壓的外部感覺。

圖 | SLIMS 集成的軟手套和多關節彎曲的本體感覺

當食指以不同關節角度組合彎曲時,白鶴丹開始從透明芯、和染色芯中收集 RGB 強度的原始數據,當食指近端或中端關節只有一個彎曲時,染色芯會立馬從白色變為紅色或藍色,根據顏色變化就能確定關節彎曲位置和角度。

而當多個關節折彎共存時,白鶴丹發現折彎區域開始出現顏色混合,因此需要建立一個數學模型,來消除色度和強度響應方面的差異。

如下圖所示,當僅彎曲單個手指關節時,她先在 SLIMS 中測量染色芯的響應,然後對所有三個關節重複上述測量。而為了分離強度響應和色度響應,白鶴丹將 RGB 強度輸出轉換為 CIE xyY 顏色空間,這樣便可實現手套實時執行三個手指關節運動的解耦和重建。

圖 | SLIMS 集成的軟手套去耦結合了本體感受和外在感受

對於同時進行的外在感受,白鶴丹通過設置透明芯的歸一化強度輸出的閾值,來實現外部按壓與彎曲的解耦,在手指關節彎曲 0 至 10 s 的情況下,強度會略有衰減,當在不同手指關節上按壓 SLIMS 10 至 30 s 時,透明芯就會跳躍。

基於此,她將此閾值設置在 0.75 到 1.0 的範圍內,當歸一化強度超過此範圍時,就能確定壓力的存在。

為了簡化色度表示,她從透明核心輸出的 RGB 強度中提取了色相值,壓制期間施加的力氣大小,也與此色相值成定性比例,當食指在多個位置彎曲時,就能實時重建外部壓力的位置和大小。

明年將有相關產品問世

談及該研究的落地,白鶴丹表示她的導師 Robert F. Shepherd 教授已經有一個創業公司,目前正在基於該研究研發產品,預計明年將推出相關產品。

除用手套檢測外界變化之外,他們還能把可拉伸 DFOS 系統縫到衣服上去監測各種信號。

圖 | 不發光時的 3D 列印的柔軟手套

白鶴丹告訴 DeepTech,以體育數據分析為例,其在美國已經是相對成熟的產業,有些球隊聯盟通過數據採集和分析來制定戰術,進而提高球員訓練水平。2011 年,有一部改編自紀實書的電影《點球成金》( Moneyball ), 講的是一個棒球隊用這種方式,用小成本連年贏得MLB(美國職業棒球大聯盟)冠軍的故事,這也算是美國體育數據分析產業的開端。

但是現在大家更感興趣的是,如何獲取球員的數據,通過這些數據再聯繫到球員的比賽表現,教練就可以實時地判斷誰是好球員,以及球員在哪方面存在問題,從而來制定個性化訓練教程。

為保證產品可以真正滿足用戶需求,白鶴丹專門去採訪當地美國棒球聯盟的一百多位專業人士,去了解他們的訴求。期間她發現,教練和球員對他們的傳感器很感興趣,一直問是否有相關產品。

目前,白鶴丹已完成康奈爾商業化獎學金項目探索市場,希望藉此將團隊研發成功產業化。明年她要去美國西北大學柔性電子領域領軍人物 John Rogers 組做柔性電子的博後研究,以後準備做教職,同時希望能探索出未來實驗成果產業化的可能性。對於這位 27 歲的博士五年級女孩來說,她的路還有很長很長,未來也有無限可能。

相關焦點

  • 康奈爾大學用可伸縮分布式光纖傳感器研製低成本觸覺手套
    來源:映維網 作者 廣州客康奈爾大學的研究人員日前發明了一種結合低成本發光二極體和染料的光纖傳感器,並帶來成一種可以檢測壓力、彎曲和應變等變形的可伸縮「皮膚」。這種傳感器可以用於機器人系統和XR等領域,並為其提供人類在自然界生存所依賴的豐富觸覺感受。
  • 康奈爾大學華人學者研發新型柔性光纖傳感器
    近日,來自於康奈爾大學的研究者們研發了一款超柔軟的可拉伸光纖傳感器,稱之為」可拉伸多模式光導傳感器」(Stretchablelightguide for multimodal sensing, SLIMS),SLIMS由價格低廉的彈性材料,LED燈和染色劑製成。SLIMS可以做成「柔性皮膚」穿在手上,僅僅一根SLIMS就可以同時檢測手指不同關節的彎曲和壓力情況。
  • 康奈爾大學《Science》可拉伸的分布式光纖傳感器
    【科研摘要】基於二氧化矽的分布式光纖傳感器(DFOS)系統已經成為檢測不可擴展結構中的應變,壓力,振動,加速度,溫度和溼度的強大工具。但是,DFOS系統與與軟機器人和可伸縮電子設備相關的大型應變不兼容。
  • 康奈爾大學研發基於二氧化矽的可拉伸光纖傳感器
    科研摘要基於二氧化矽的分布式光纖傳感器(DFOS)系統已經成為檢測不可擴展結構中的應變,壓力,振動,加速度,溫度和溼度的強大工具。但是,DFOS系統與與軟機器人和可伸縮電子設備相關的大型應變不兼容。康奈爾大學華人學者Hedan Bai,Shuo Li和Robert F.
  • 康奈爾造了一雙「傳感手套」
    今天,康奈爾大學研究者在《Science》上發表《可拉伸分布式光纖傳感器(Stretchable 『skin』 sensor gives robots human sensation)》,旨在通過將低成本LED與染料結合,創造可拉伸的光纖傳感器,以檢測壓力、彎曲和應變等,實現運動康復
  • 康奈爾大學的科學家們已經開發出一種可拉伸皮膚傳感器
    康奈爾大學的科學家們已經開發出一種新形式的可拉伸皮膚傳感器,該傳感器使用光纖來提供觸摸感。它受到基於二氧化矽的光纖傳感器的啟發,該傳感器尋找細微的波長變化以測量溫度等元素。在原型手套中,每個手指都有一個可拉伸的光導,該光導結合了一個透明的聚氨酯芯以及一個裝有吸收性染料的LED連結芯。當您通過彎曲手指或承受壓力使光導變形時,染料將充當「空間編碼器」,它們點亮並準確記錄正在發生的事情(並且重要的是在何處發生)。目前,該技術還很初級。
  • 康奈爾可拉伸傳感器可重新定義軟機器人和虛擬實境技術
    康奈爾大學的研究人員利用廉價的LED和染料創造了一種光纖傳感器,最終製造出一種可拉伸的皮膚狀材料,能夠檢測變形,包括壓力、彎曲和應變。該傳感器可以參與實現軟性機器人系統應用,並可能助力增強現實技術,因為軟性可穿戴傳感器可以增強現實用戶感受到與現實世界類似的感覺。
  • 康奈爾大學造出「傳感手套」,機器也可以擁有觸覺
    康奈爾"傳感手套"康奈爾大學的研究人員通過3D列印的方式,創造了一雙"傳感手套",它可以讓機械臂擁有"觸覺"。該套手套的亮點就是每個手指上的SLIMS傳感器,主要研發人員之一Hedan Bai曾表示SLIMS的靈感來自於二氧化矽材料的分布式光纖傳感器。
  • 清華31歲女科學家革新軟體機器人,曾研發人工神經智能假肢
    博士期間,趙慧嬋師從康奈爾大學青年科學家 Robert Shepherd 教授,從事軟體機器人驅動、傳感和控制技術的研究,期望將軟體機器人應用於醫療康復領域。但是,傳統傳感器無法應對軟體驅動器的大形變,如何獲得高精度、可拉伸、性能穩定、可重複性高的傳感器,成為領域內一大難題。
  • 清華31歲女科學家革新軟體機器人,曾研發人工神經智能假肢
    圖 | 該研究論文發表在 Science Robotics 期刊,趙慧嬋為第一作者(來源:受訪者)提出並設計一種基於光信號的高度可拉伸光波導傳感器博士期間,趙慧嬋師從康奈爾大學青年科學家 Robert Shepherd 教授,從事軟體機器人驅動、傳感和控制技術的研究,期望將軟體機器人應用於醫療康復領域。
  • 彈性光縴手套敏感又靈活
    這種手套可以檢測是否被彎曲、拉伸及受到的壓力。圖片來源:Hedan Bai本報訊一種由可伸縮光纖傳感器製成的觸摸式手套可用於機器人、體育和醫學領域。美國紐約州康奈爾大學的Hedan Bai說:「我們製造了一種能夠感知觸覺交互作用的傳感器,就像我們自己的皮膚傳感器與環境交互的方式一樣。」Bai及其同事使用由超薄彈性聚氨酯電纜製成的光纖傳輸LED光,從而研製出這種手套。當電纜彎曲、拉伸或受到壓力時,光線就會中斷。研究小組用不同顏色為纖維染色,這意味著當纖維被扭曲時,纖維發出的光的顏色就會發生變化。
  • 康奈爾大學研發比草履蟲還小的微型機器人
    【環球網科技綜合報導】據外媒8月27日報導,美國康奈爾大學研究團隊日前公布了一項關於微型機器人的研究成果。據悉,這種機器人體積比草履蟲還小,可以植入人體任何部位。
  • 康奈爾大學研發比草履蟲還小的微型機器人
    來源:環球網【環球網科技綜合報導】據外媒8月27日報導,美國康奈爾大學研究團隊日前公布了一項關於微型機器人的研究成果。據悉,這種機器人體積比草履蟲還小,可以植入人體任何部位。該團隊介紹,這款微型機器人的設計靈感來自於摺紙技巧,其本體僅有5微米厚,40微米寬,根據不同的用途可在40微米到70微米範圍內調整其整體長度。
  • 康奈爾大學發明柔軟機器人手,可以「感覺」到物體的形狀和紋理
    為此,康奈爾大學的研究人員發明了一種柔軟的機器人手。根據介紹,普通的機械爪需要對每一個關節使用馬達來控制,而康奈爾大學的研究成果使用了傳導光線的材料製成。這個機械手內部有很多的傳感器,每個手指內部都有波導裝置,當機器人手觸摸物體的時候,手指內部的波導就會發生彎曲變化,促使機器人對觸摸對象的數據進行收集。由於本身材料足夠柔軟,加上能夠收集和識別物體的數據,並對這些數據進行處理,從而確定抓取方式,這使得這款柔性機器人手在工作時能夠輕輕地握住物體,並且還可以檢測到物體的形狀和紋理。
  • 基於可拉伸光纖的智能穿戴紡織品
    近期,研發人員提出了一種智能紡織品的開發與應用。採用光聚合紡絲工藝製備了高彈性光纖,即LPS-POF,其彈性模量和彈性極限分別為15mpa和17%。差示掃描量熱法顯示LPS-POF在13-40°C的溫度範圍內具有熱穩定性。所開發的傳感器基於光功率變化,這是一種完全便攜和低成本的技術。
  • 康奈爾大學研發「草履蟲」傳感器可植入人體
    現在新的問題來了,一個硬幣上可以放多少個微型傳感器。 康奈爾大學納米電子學的研究人員最近開發出了一種微型傳感器,非常微小,可以在一美分硬幣的一面安裝3萬個。團隊論文,「使用光學無線集成電路的微型傳感器」,4月17日發表在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上。
  • 分布式光纖傳感技術的特點與研究現狀
    2.1、利用後向瑞利散射的分布式光纖傳感技術 瑞利散射是入射光與介質中的微觀粒子發生彈性碰撞所引起的,散射光的頻率與入射光的頻率相同.在利用後向瑞利散射的光纖傳感技術中,一般採用光時域反射(OTDR)結構來實現被測量的空間定位,典型傳感器的結構如圖1所示.依據瑞利散射光在光纖中受到的調製作用,該傳感技術可分為強度調製型和偏振態調製型
  • 可延展皮膚傳感器 幫助VR獲得現實觸感
    虛擬實境技術,如果無法實現觸覺的感受,那麼還不能完全實現「現實」的稱謂,不過現在這項技術迎來了改進的契機,據國外媒體11月16日報導,康奈爾大學的科學家們開發了一種新型可拉伸皮膚傳感器,它使用光纖來提供觸覺感受。
  • 長飛特種光纖系列之四:用於分布式測溫系統的多模光纖和少模光纖
    因此,可以很好的解決以上難題,兼具精度要求及連續監測功能的分布式光纖測溫系統(簡稱DTS)應運而生。   由於多模光纖的拉曼增益高、受激閾值高,因此成熟的分布式測溫產品多採用多模光纖作為傳感光纖。但傳統的通信多模光纖僅優化了波長850nm和1300nm處的衰減,較高的C波段衰減嚴重影響了長距離測量的信噪比,另一方面較大的模間色散會造成長距離測試下空間解析度的劣化。
  • 深度解讀光纖傳感器
    目前成熟的FBG製作工藝已可形成小批量生產能力,而研究的焦點也轉向解決高精度應用,完善解調和復用技術,以及降低成本等幾個方向上。另一方面,由於光纖傳感器具有將傳輸與傳感媒質合而為一的特性,使得沿布設路徑上的光纖可全部成為敏感元件,因此,分布式傳感成為光纖傳感器與生俱來的優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