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ence正刊!康奈爾大學華人學者研發新型柔性光纖傳感器

2020-12-04 機器人大講堂

導讀

柔軟而富有彈性的傳感器可以和人體更好地貼合,從而大幅提升穿戴舒適感,在軟體機器人和可穿戴設備領域都有很大的應用價值。近日,來自於康奈爾大學的研究者們研發了一款超柔軟的可拉伸光纖傳感器,稱之為」可拉伸多模式光導傳感器」(Stretchablelightguide for multimodal sensing, SLIMS),SLIMS由價格低廉的彈性材料,LED燈和染色劑製成。SLIMS可以做成「柔性皮膚」穿在手上,僅僅一根SLIMS就可以同時檢測手指不同關節的彎曲和壓力情況。SLIMS傳感器可以讓軟體機器人,以及柔性可穿戴設備獲得更加真實和靈敏的反饋。該研究成果於近日發表於《科學》Science雜誌,值得一提的是,文章兩位共一作者均是華人學者。

圖1. 《Science》刊出「可拉伸分布式光纖傳感器」

新型柔性光纖傳感器

隨著軟體機器人和新材料技術的不斷發展,柔性傳感器被科學家們廣泛研發和使用,並且開始逐漸走入大眾的生活。相比於傳統的「硬質」傳感器,柔性傳感器「生來」柔軟輕便,特別適合於可穿戴設備,具體來說,在醫療康復,運動指導,以及VR、AR遊戲等領域都有很大的應用前景。一個典型的例子就是科幻電影「頭號玩家」中主角在進入虛擬世界時穿著的具有「動作捕捉」功能的貼身遊戲服裝。

圖2. 電影頭號玩家中的VR專用服裝

為了實現「柔軟」的特性,現有幾種新型的柔性傳感器大多基於矽膠等彈性體作為載體進行製作,因矽膠具有良好的彈性和延展性。常見的有基於液態金屬,基於柔性導電聚合物,以及基於光纖原理這三種。

圖3. 常見的柔性傳感器

相比於液態金屬傳感器和導電聚合物傳感器,彈性光纖傳感器具有易於加工,低遲滯,高精度等特點。來自於康奈爾大學「有機體機器人實驗室」Organic Robotics Lab的Robert F. Shepherd教授於2016年在Science Robotics提出的彈性光纖傳感器(文章一作現為清華大學助理教授趙慧嬋博士,文末附有文章信息)。彈性光纖傳感器的利用了光路在傳播過程中的損耗來檢測彈性體變形,其中內層使用高折射率的材料,外層使用低折射率的材料,在光纖的一側裝配LED,另一側裝配光電二極體。通過檢測輸出光信號的強弱變化,即可檢測諸如拉伸,彎曲和壓縮等形變。

圖4. 2016年發表於Science Robotics的彈性光纖傳感器

基於之前的研究,Robert F. Shepherd教授的研究團隊近日在Science正刊上發表了一篇題為《可拉伸的分布式光纖傳感器》(Stretchable distributed fiber-opticsensors),值得注意的是,文章的兩位共一作者均為華人學者(Hedan Bai & Shuo Li)。

上一代彈性光纖傳感器只可以檢測單一信號,新一代的光纖傳感器最大的亮點就是極大的豐富了傳感器的檢測能力,即「只需要一根,通過對於顏色信息的分析解耦,就實現了傳感器上不同位置的形變檢測,以及可以同時檢測出傳感器拉伸和受壓情況,極大的提升了彈性光纖傳感器的性能」。(文末附有文章信息)

圖5. 新型的多模式彈性光纖傳感器

研究者設計了一種極具彈性的「多模式傳感光導纖維,簡稱SLIMS」。相比上一代的單根內芯,新型光纖包含了兩根聚氨酯彈性內芯,一根為透明,另一根在多個不同的位置進行染色(紅,綠,藍)。每一個內芯的一側和LED相連,另一側和RGB顏色傳感器相連(檢測彈性光路的形變)。當染色區域發生形變時,輸出的白色LED光會相應的變為對應變形區域的顏色。

這種雙內芯加區域染色的設計,極大地增加了輸出信號的豐富程度,通過建模分析解耦,讓傳感器能夠檢測彈性光纖不同位置以及不同模式的變形。

根據研究者的展示,一根SLIMS傳感器可以實時檢測施加於不同染色區域的拉伸,彎曲,以及受壓的情況。

圖6. 根絕顏色變化判斷拉伸位置

圖7. 根據顏色變化判斷彎曲位置

圖8. 根據顏色變化判斷受壓位置

為了更好地展示新型傳感器的用途,研究者將SLIMS傳感器集成到一個3d列印的柔性手套上,如下圖所示。每根手指僅用了一個定製的SLIMS傳感器來感應手指的三個關節的運動,以及外部對手指施加的壓力等。具體來說,手指的近端,中部,和遠端關節分別由紅,藍和綠三種顏料染色。其餘的手套部件包括顏色傳感器,以及一個用於信號收發的無線電路模塊。整個手套柔軟舒適而輕便

圖9. 集成多根SLIMS傳感器的智能手套

研究者在電腦中構建了虛擬的人手模型用來跟蹤顯示手部動作,即手套使用者每做一個手部動作,電腦中的虛擬人手就會實時做出相應的動作。下圖展示了一根手指的三根關節逐步彎曲的情況。

圖10. 智能手套感知手指的彎曲

通過對於多重信號的解析,柔性手套不僅僅可以檢測手指的彎曲,同時還可以在彎曲的時候檢測手指受到外界的壓力,展示如下圖,僅僅通過一根彈性光纖傳感器,就可以實現如此強大的傳感功能,相信這也是該研究能發表於Science期刊的原因之一吧!

圖11. 同時感應彎曲和壓力(解耦)

柔性光纖傳感器SLIMS的原理

這一部分向大家簡單介紹SLIMS傳感器的設計和原理。

SLIMS光纖內部有兩條不同的聚氨酯材料做成的彈性體內芯,一個內芯在不同位置被染以不同的顏色,另一個完全透明,兩個內芯中間被隔開。一個白色LED從染色內芯給一個輸入信號,在傳感器的另一側,有兩個紅綠藍傳感器,分別檢測染色內芯和透明內芯的信號。

圖13. SLIMS傳感器的初始狀態和拉伸狀態光路圖

圖14. SLIMS傳感器的彎曲狀態和受壓狀態光路圖

當SLIMS光纖不變形時,兩個內芯均為白色。當染色區域被拉伸時,光路長度增加,從而更多的光線被染色區域吸收,輸出的光線信號向相應區域的顏色發生變化。當染色區域彎曲時,大多數光線都會穿過染色區域,從而導致輸出顏色發生變化。拉伸和彎曲時,輸出光線的顏色變化相似,透明的內芯保持白色,而染色芯則輸出相應區域的顏色。

圖15. 不同變形模式下SLIMS被拉伸,彎曲和受壓時色度

對於單個區域的變形來說,信號的檢測相對較為容易,但是當多個區域變形共存時,不同區域的顏色會產生混合。為了能夠檢測較為複雜的變形,研究者建立了不同顏色(RGB)混合時的數學模型,從而可以精確判斷多處傳感器變形的情況。

圖16. 不同變形模式下SLIMS被拉伸,彎曲和受壓時色度

基於研究者建立的數學模型,當使用智能傳感手套時,通過對於測得的顏色進行分析和解耦合,便可以得到手指每個關節處的變形情況。

圖17. 手指彎曲後不同位置受壓時信號變化情況

對於手指同時彎曲和受壓的變形來說,當手指僅僅彎曲時,輸出光強度會略微衰減。這時當各個關節上進行按壓時,光線強度信號會猛然增加,當信號超過某一強度,便可以判斷哪個位置受壓。

未來展望

由於SLIMS光纖傳感器富有彈性,它們可以用於製造智能服裝、可穿戴設備和軟體機器人。研究團隊希望將SLIMS傳感器應用於體育和醫療領域,具體來說,他們打算在明年使用這些可拉伸的光纖測量呼吸和肌肉收縮,或者是用於檢測運動員在運動過程中的姿態是否標準等。

目前而言,SLIMS傳感器僅僅可以檢測三個區域的變形情況,主要受限於RGB三色傳感器。如果有更高解析度的顏色傳感器,則可以解析更多的染色區域,更靈敏的檢測SLIMS傳感器的變形,另外,SLIMS傳感器的尺寸也可以進一步被縮小。

相關焦點

  • 康奈爾大學用可伸縮分布式光纖傳感器研製低成本觸覺手套
    來源:映維網 作者 廣州客康奈爾大學的研究人員日前發明了一種結合低成本發光二極體和染料的光纖傳感器,並帶來成一種可以檢測壓力、彎曲和應變等變形的可伸縮「皮膚」。這種傳感器可以用於機器人系統和XR等領域,並為其提供人類在自然界生存所依賴的豐富觸覺感受。
  • 康奈爾造了一雙「傳感手套」
    今天,康奈爾大學研究者在《Science》上發表《可拉伸分布式光纖傳感器(Stretchable 『skin』 sensor gives robots human sensation)》,旨在通過將低成本LED與染料結合,創造可拉伸的光纖傳感器,以檢測壓力、彎曲和應變等,實現運動康復
  • 康奈爾大學《Science》可拉伸的分布式光纖傳感器
    【科研摘要】基於二氧化矽的分布式光纖傳感器(DFOS)系統已經成為檢測不可擴展結構中的應變,壓力,振動,加速度,溫度和溼度的強大工具。但是,DFOS系統與與軟機器人和可伸縮電子設備相關的大型應變不兼容。
  • 27歲女孩研發可拉伸分布式光纖傳感器,師從康奈爾機器人權威
    ,相關研究以《可拉伸的分布式光纖傳感器》為題發表在 Science 上,由正在康納爾大學讀博的白鶴丹和李碩研發。目前,業界所有柔性傳感器都存在共同的局限性,即只能輸出一種信號,但是傳感器會有多種形變,這樣一對多的關係會導致只根據一種信號,很難判斷出形變過程。而基於二氧化矽的分布式光纖傳感器(DFOS,Distributed Fiber Optic Sensing)系統已廣泛應用在諸多場景,如檢測不可擴展結構中的壓力、振動、加速度、溫度等。
  • 康奈爾大學研發基於二氧化矽的可拉伸光纖傳感器
    科研摘要基於二氧化矽的分布式光纖傳感器(DFOS)系統已經成為檢測不可擴展結構中的應變,壓力,振動,加速度,溫度和溼度的強大工具。但是,DFOS系統與與軟機器人和可伸縮電子設備相關的大型應變不兼容。康奈爾大學華人學者Hedan Bai,Shuo Li和Robert F.
  • 光纖溫度傳感器優點及發展方向
    光纖溫度傳感器優點   光纖溫度傳感器是上世紀70年代發展起來的一門新型的測溫技術,也是光纖傳感器家族中的一個大類產品。在國外,光纖溫度傳感器發展很快,形成了多種型號的產品,並已應用到多個領域,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國內在這方面的研究也如火如荼,多個大學、研究所與公司展開合作,研發了多種光纖測溫系統投入到了現場應用。
  • 史丹福大學華人教授研發柔性電子材料,軟似皮膚並且可拉伸
    美國史丹福大學華人教授鮑哲南領導的研究團隊在開發出一種導電性和拉伸性俱佳的高分子材料。美國史丹福大學的一位華人教授鮑哲南帶領他的團隊長期以來致力於研究柔性電子,現在他們的成果已經赫然佇立。鮑哲南教授表示,現有包括電極和材料在內的電子器件都是硬的。它們在測量中樞神經電流、心臟電流時,那些植入大腦或心臟的電極可能會損壞人體神經或心臟組織。因此,跟神經接觸的電極必須像皮膚一樣柔軟才能減小對人體的傷害,這是柔性電子應用需要解決的重要問題。
  • 國外研發新型光纖傳感器,可快速遠程檢測氫氣洩露
    對此,最近,俄羅斯和捷克的研究團隊最新 開了一種基於光纖的氫氣檢測傳感器,這一傳感器簡單、靈敏度高,可用於快速遠程檢測,成本是傳統色譜儀的10%,未來有望廣泛用於無人值守加氫站以及燃料電池應用中。資料圖  據了解,俄羅斯託木斯克國立理工大學與布拉格化工大學聯合提出了這種基於廣泛使用的光纖新型傳感器,以確保準確檢測空氣中的氫分子。這項研究將發表在美國化學協會《傳感器》期刊上。  可以說,快速、準確地檢測混合氣體中的氫分子十分重要。目前,已有多種方法,包括電子傳感器,然而這些電子傳感器,有時也會成為潛在的火花源。
  • 康奈爾大學造出「傳感手套」,機器也可以擁有觸覺
    康奈爾"傳感手套"康奈爾大學的研究人員通過3D列印的方式,創造了一雙"傳感手套",它可以讓機械臂擁有"觸覺"。該套手套的亮點就是每個手指上的SLIMS傳感器,主要研發人員之一Hedan Bai曾表示SLIMS的靈感來自於二氧化矽材料的分布式光纖傳感器。
  • 康奈爾大學的科學家們已經開發出一種可拉伸皮膚傳感器
    康奈爾大學的科學家們已經開發出一種新形式的可拉伸皮膚傳感器,該傳感器使用光纖來提供觸摸感。它受到基於二氧化矽的光纖傳感器的啟發,該傳感器尋找細微的波長變化以測量溫度等元素。
  • 康奈爾大學發明柔軟機器人手,可以「感覺」到物體的形狀和紋理
    「抓取」這個動作對於很多機器人來說都至關重要,機器人想要完成一些特定動作肯定離不開機械臂對物體的抓取操作,但是通常的機械爪都是金屬製成的,它們在操作過程中可能會對一些相對脆弱的物品造成損壞,甚至傷害到人類。為此
  • 華人科研團隊研發新型鋁離子電池:一分鐘即可充滿
    未來,你的新型手機電池完全充電或許只要一分鐘。4月6日,科學權威期刊《自然》網絡版刊登了一篇報導,一個以華人研究人員為主的美國研究團隊開發出一種鋁電池:僅60秒能讓手機電力「滿血復活」。 據悉,這個研究團隊由美國史丹福大學化學系教授、美籍華人戴宏傑負責,湖南大學物理學院副教授魯兵安等多名學者參與。戴宏傑表示,這種鋁電池模型廉價、耐用而靈活。
  • 新型納米級光纖應力傳感器
    打開APP 新型納米級光纖應力傳感器 發表於 2019-01-01 07:49:00 然而,由於力反饋機制和有源元件,縮小納米機械傳感器的尺寸仍然具有挑戰性。具有緊湊的力傳感器可以使很多測量得到實現,包括細胞內監測,微創探測和高解析度檢測。理想情況下,傳感器足夠小以使炎症反應最小化,同時具有高解析度和同時跟蹤多個力學事件的能力。和尺寸同樣重要的是以不同模式操作並檢測各種類型的納米力特徵的能力。
  • 全球頂尖100位材料學家中的華人學者(一)
    湯森路透集團曾依據過去一段時期內所發表研究論文的引用率而確定了一份頂尖100位材料學家的榜單,其中有多位華人材料學家入選。
  • 「Science Advances」柔性多功能觸覺傳感器
    當下基於人工智慧技術的可穿戴傳感器正在深刻的改變人類的生活方式。在過去的十年中,仿照人類皮膚的觸覺功能,研究人員開發了多種柔性傳感器以及電子皮膚器件,其目標是獨立人體之外模擬人類皮膚的觸覺功能,並應用於智慧機器人、健康監測等領域。現有的柔性傳感器已經可以出色的實現壓力和溫度的感知,然而對於材料的識別仍面臨眾多問題。因此,發展多功能柔性傳感器,實現對接觸物體的材料識別成為當前的一個重要的發展方向。
  • 康奈爾大學研發「草履蟲」傳感器可植入人體
    現在新的問題來了,一個硬幣上可以放多少個微型傳感器。 康奈爾大學納米電子學的研究人員最近開發出了一種微型傳感器,非常微小,可以在一美分硬幣的一面安裝3萬個。團隊論文,「使用光學無線集成電路的微型傳感器」,4月17日發表在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上。
  • 康奈爾大學研發比草履蟲還小的微型機器人
    【環球網科技綜合報導】據外媒8月27日報導,美國康奈爾大學研究團隊日前公布了一項關於微型機器人的研究成果。據悉,這種機器人體積比草履蟲還小,可以植入人體任何部位。
  • 康奈爾大學研發比草履蟲還小的微型機器人
    來源:環球網【環球網科技綜合報導】據外媒8月27日報導,美國康奈爾大學研究團隊日前公布了一項關於微型機器人的研究成果。據悉,這種機器人體積比草履蟲還小,可以植入人體任何部位。該團隊介紹,這款微型機器人的設計靈感來自於摺紙技巧,其本體僅有5微米厚,40微米寬,根據不同的用途可在40微米到70微米範圍內調整其整體長度。
  • 賓夕法尼亞州立大學程寰宇/美國東北大學祝紅麗:基於MoS2@rGO複合納米材料的高靈敏柔性氣體傳感器
    柔性傳感器以及可穿戴式設備已經成為了近期的研究熱點,生物電信號、溫度、以及汗液傳感器已經被研究人員廣泛研究。而與柔性可穿戴氣體傳感器相關的研究還較少,主要的阻礙包含氣敏材料對工作溫度的要求,氣體響應信號與應變產生噪音的剝離,以及對氣體檢測的快速響應與恢復。目前大部分電阻式氣體傳感器的工作溫度較高,能耗較大,且製備的工藝較複雜。
  • 康奈爾大學科學家發現新型超導體
    康奈爾大學文理學院的助理教授布拉德·蘭肖超導材料有兩種類型,分別是s波和d波。康奈爾大學的研究人員現在發現了可能是第三種類型g波的新型超導體。超導體中的電子以一種稱為「庫珀對」的方式一起移動。這種 &34;賦予了超導體最著名的特性:零電阻,原因是為了產生電阻,庫珀對必須被分解,而這需要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