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頂尖100位材料學家中的華人學者(一)

2021-03-01 粉體人

湯森路透集團曾依據過去一段時期內所發表研究論文的引用率而確定了一份頂尖100位材料學家的榜單,其中有多位華人材料學家入選。「粉體人」微信公眾號將分期介紹這些華人學者。

楊培東,1971年8月出生於中國江蘇省蘇州市,納米材料學家,美國藝術與科學院院士、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化學系S.K.和Angela Chan傑出能源教授和化學教授,上海科技大學物質科學與技術學院院長。

楊培東教授(圖片來源:網絡)

楊培東教授主要研究內容為一維半導體納米結構及其在納米光學和能量轉化中的應用,包括人工光合作用、納米線電池、納米線光子學、納米線基太陽電池、納米線熱電學、碳納米管納米流體、低維納米結構組裝、新興材料和納米結構合成和操控。楊培東教授在半導體納米線、原子組裝方面具有開創性研究,並有望應用於一系列高技術設備,如微型發光二極體、雷射器,到電晶體、計算機電路、太陽能電池板以及生物傳感器等領域。

殷亞東,材料科學家,江蘇人,美國加州大學河濱分校(University of California,Riverside)終身教授,同時擔任西安交通大學、北京化工大學等學校的客座教授。

殷亞東教授(圖片來源:網絡)

殷亞東教授的研究領域包括材料及界面化學,以發展新材料和利用新能源為主題,以化學合成、組裝和功能化為主要手段,同時跨越材料、物理、生物及工程等多個學科。以納米技術為特色,致力於研究材料的新組成、新結構、新特性和新應用。殷亞東教授在新型納米材料的合成、表徵、功能化及其在光子晶體印刷術等領域的應用等方面取得了傑出的成就,在這些領域產生了少有的巨大的國際影響力。

黃暄益,臺灣清華大學教授,研究方向為無機納米結構控制合成、金納米粒子、氧化物納米線、氮化鎵空心球、金屬氮化物納米棒、有機矽薄膜、新型金屬氧化物和硫化物納米結構、核殼型納米複合材料、納米結構自組裝等。

黃暄益教授(圖片來源:網絡)

夏幼南,美國喬治亞理工大學教授,自從1997年在美國化學界展開獨立科研探索以來,夏幼南充分利用交叉學科的機會,大膽而又創新地融匯化學基礎研究於新型納米材料的探索中。

夏幼南教授(圖片來源:網絡)

夏幼南教授的研究團隊率先嘗試著通過理解和控制納米結構的形成過程而巧妙地設計各種不同形貌規格的納米材料。他們的長遠目標是逐步完善納米材料「設計規則」,建立大規模生產納米材料的科學平臺,從而將「納米技術」造福於電子、光子、催化、信息儲存和生物工程、癌症診斷與治療等各個領域。夏幼南教授一直關注中國科技發展。夏幼南利用他與國際著名的懷利(WILEY)出版公司出版的《Advanced Materials》的密切關係,早在1999年組織出版了該刊物的中國專輯,以五星紅旗為封面,集中展示了中國材料科學前沿研究領域所取得的突出成就。

孫玉剛,美國阿貢國家實驗室納米材料研究中心終身研究員。多年從事新型納米金屬材料的構築以及應用研究,近年來在貴金屬納米顆粒的規格化製備、空心殼納米金屬的結構形成與演化、柔性可伸展納米電路及器件、以及新型柔性氫氣傳感器的研製等研究方向上均取得了創新性科研成果。

孫玉剛研究員(圖片來源:網絡)

參考來源:百度百科等

技術服務

粉體人提供粉體材料粒徑大小、顆粒形貌,比表面及孔徑,流動性,白度、粘度等物性分析;化學成份分析;顯微分析等性能分析測試。

如有需要,請聯繫管經理13693335961(微信同號)

相關焦點

  • 2020全球頂尖計算機科學家排名發布:兩位華人學者入全球前10
    原標題:2020全球頂尖計算機科學家排名發布:兩位華人學者入全球前10,Top 1000華人學者過百近日,Guide2Research 網站發布了 2020 年度全球計算機科學和電子領域頂級科學家排名。 該排名旨在為學術社區提供更多可見性,讓更多人了解計算機科學領域影響力較大的研究貢獻。
  • 全球頂尖材料科學家,前六名均是華人,看到工作單位網友忍不住了
    據統計,全球頂尖100位材料科學家中,有15人是中國人(包括華人);全球前6名材料科學家均是中國人(包括華人)。全球頂尖華人材料科學家話不多說,獨角獸數學課堂角老師帶你見識下全球頂尖的華人材料科學家。附:全球頂尖100位材料科學家華人榜
  • 十二位華人科學家入選全球頂尖一百化學家榜單
  • 新鮮出爐:谷歌學術全球高被引學者h-指數大於100榜單,材料領域中國...
    2018年4月初,研究人員根據全球科學家在Google學術搜索引文資料庫中的數據,收集了截止4月第一周之前被引用次數最多的研究人員(h-指數大於100)。名單按h-指數排名為首要標準,若出現h-指數相同,則以引用次數作為次要標準。
  • 80後惲之瑋加冕西蒙斯學者獎!史上第四位獲此殊榮的華人數學家
    魚羊 伊瓢 發自 凹非寺量子位 報導 | 公眾號 QbitAI傳聞中的「惲(yùn)神」,又斬獲一項大獎——西蒙斯學者獎。繼陶哲軒、姚鴻澤、陳秀雄之後,成為第四位獲此榮譽的華人數學家。一共15位來自MIT、斯坦福、哈佛、普林斯頓、CMU等知名高校的學者獲獎,其中有4位數學家、6位物理學家、2位天體物理學家和3位理論計算機學家。獲獎學者會有5年的任期,每年可以獲得10萬美元的研究經費,如果5年內科研成績斐然,獲獎者還可以再籤5年。自2012年以來,西蒙斯基金會每年都會挑選三到四位傑出的數學家成為西蒙斯學者。
  • 這一次,王中林院士全球第一!越來越多中國學者做到全球頂尖!
    2018年4月初,研究人員根據全球科學家在Google學術搜索引文資料庫中的數據,對h-指數大於100的2610名科學家進行排名,而近日,團隊又僅針對納米科學與納米技術對1808位相關(已公開谷歌學術信息
  • ...智能大會籤約金額超300億; 兩位華人學者躋身全球頂尖計算機...
    原創 數字經濟顧問 數字經濟聯合會數字經濟頭條1、2020全球頂尖計算機科學家排名發布:兩位華人學者進入全球前十在世界榜單前 10 科學家中,統計機器學習大牛 Michael I.
  • 全球頂尖100位材料科學家,6位出自中國科大,其中3位是同班同學
    材料對於一個國家工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曾經一顆小小的原子筆鋼珠,刺痛了中華兒女,難道是中華兒女不夠明聰,缺乏材料學家,連小小的鋼珠都造不出來麼? 顯然不是!
  • 材料科學領域的大牛:H指數超過100的中國學者
    研究人員根據全球科學家在Google學術搜索引文資料庫中的數據,收集了目前被引用次數最多的研究人員(h-指數大於100)。名單按h-指數排名為首要標準,若出現h-指數相同,則以引用次數作為次要標準。此次的榜單對於評價科學家論文質量還是可以作為一個重要的依據。
  • 12位華人學者入選
    ACM 是世界上最大的計算機協會,ACM Fellow 計劃發起於 1993 年,每年都會在美國、中國、加拿大、德國、澳大利亞、日本、韓國、瑞士等全球各國評選出有突出貢獻的學者。 2020 年,入選 ACM Fellow 的 95 位學者名單中,包括了 十二位華人學者。
  • 香港兩學者獲全球華人物理與天文學會「亞洲成就獎」
    香港兩學者獲全球華人物理與天文學會「亞洲成就獎」 2014-07-28 10:11:38   中新網7月28日電 據香港《大公報》報導,以實驗揭示水結冰、冰化水「相變現象」原理的香港科技大學物理學系副教授韓一龍,以及預言量子計算機的香港大學物理系副教授姚望,一同獲得全球華人物理和天文學會頒授
  • 科學網—莊小威入選北大「大學堂頂尖學者講學計劃」
    美籍華裔女科學家莊小威8月21日入選北京大學「大學堂頂尖學者講學計劃」,成為入選該計劃的第二位學者。
  • 2020 全球Top 1000 計算機科學家h指數公布:華人學者過百,張宏江居...
    近日Guide2Research剛剛出爐了2020年世界頂尖1000名計算機科學家排名。美國616名科學家實力霸榜。入選華人學者超140人,中國科學家45人。張宏江居中國大陸科學家之首。 近日,Guide2Research 第6版頂尖計算機科學家年度排名新鮮出爐!這個榜單已經有5年的歷史了。
  • 全球頂尖一百材料學家榜單公布
  • 全球最強100名材料科學家:前6都是華人5人中科大畢業,很苦澀!
    世界著名的湯森路透集團發布的全球頂尖的100位材料科學家榜單,我們「本科畢業院校」一欄時,自豪感爆棚。因為在這份100人的榜單中,我們看到前6名清一色的都是華人。而且他們的本科畢業院校,除1人畢業於美國紐約市立大學皇后學院外,其餘5人全部畢業於中國科學技術大學。驕傲,華人太牛,中科大真牛!
  • 美國公布頂尖科學家榜單:前六名均為華人
    核心提示:全球三大資訊提供商之一的湯森路透集團,前不久發布了一份全球頂尖100位材料學家榜單,共有15位華人科學家入選,其中前6名均為華人。楚才晉用:美國優秀科學家華人多解說:全球三大資訊提供商之一的湯森路透集團,前不久發布了一份全球頂尖100位材料學家榜單,共有15位華人科學家入選,其中前6名均為華人,湯森路透集團根據過去十年裡在材料科學領域所發表研究論文的引用率而確定的最優秀的一百名材料學家中共有15位華人科學家,前六名全被華人包辦,而其中在中國科技大學畢業的就有7人,中國科技大學是全國唯一一家隸屬中國科學院的綜合性大學
  • 美國人文與科學院公布2018年新增院士名單,6位華人學者當選!
    中公考研小編為各位考研小夥伴們整理了關於美國人文與科學院公布2018年新增院士名單,6位華人學者當選!的相關資訊文章,一起了解一下吧~4月18日,美國人文與科學院公布了2018年新增院士名單,共有177位院士和36位外籍院士當選,其中華人學者共有6位。
  • 上海交大12位學者入選2018全球高被引科學家榜單
    11月27日,科睿唯安(Clarivate Analytics)正式公布2018年全球 「高被引科學家(Highly-Cited Researchers 2018)」榜單,該榜單在全球範圍內共甄選出6000多位科研精英。
  • 2020年ACM Fellow 名單重磅發布,12 位華人學者入選
    EETC https://www.eet-china.com 1 月 14 日,國際計算機學會(Association for Computing Machinery, ACM)公布了 2020 ACM Fellow 名單,共有 95 位科學家入選,其中有 12 位華人科學家。
  • 四名華人當選2016年美國科學院院士 含一蘇州人
    當地時間2016年5月3日,美國科學院在其網站上公布了2016年院士增選結果,共有84位知名學者當選美國科學院新科院士,來自14個國家(地區)的21位學者當選2016年美國科學院外籍院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