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著名的湯森路透集團發布的全球頂尖的100位材料科學家榜單,我們「本科畢業院校」一欄時,自豪感爆棚。因為在這份100人的榜單中,我們看到前6名清一色的都是華人。而且他們的本科畢業院校,除1人畢業於美國紐約市立大學皇后學院外,其餘5人全部畢業於中國科學技術大學。驕傲,華人太牛,中科大真牛!
榜單第一名是楊培東教授,1971年8月出生於江蘇蘇州市,高中就讀於蘇州木瀆中學,高考成績601分居全校第一,考入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在校期間獲得郭沫若獎學金。本科畢業後赴哈佛大學攻讀博士學位。博士畢業後在美國多所大學任職,成為加利福尼亞大學伯克利分校終身教授。
楊培東從事納米材料研究,是排名世界第一的納米材料學家,遺憾的是,他從中國人變成了美國人,2016年當選美國科學院院士。
榜單中的第二名是殷亞東,也是江蘇人,1992年從前黃高級中學考入中科大,本科畢業後在本校攻讀碩士學位,碩士畢業後,前往華盛頓大學攻讀博士學位。博士畢業後,在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與勞倫茲伯克利國家實驗室工作,其後進入加州大學河濱分校,現為該校終身教授。
材料學家殷亞東排名世界第二位,跟楊培東不同的,就是他還是中國國籍。他的研究領域是材料及界面化學,跨材料、物理、生物及工程等多個學科,專長及特色也是納米材料。
第三名是黃暄益教授,出生於臺灣,本科就讀於美國紐約市立大學皇后學院。這是前六名中唯一不是出自中科大的學生,現任臺灣國立清華大學教授。人家這是從哪裡來,回到了哪裡去。這位我們就不去多說了。
第四名是夏幼南,現任喬治亞理工學院教授,國籍現在是美國。當初當然不是美國,他的高中就讀於江蘇省靖江中學,以優異的成績考入中國科學技術大學,1986年本科畢業後,去中科院福建物質結構研究所攻讀碩士學位,1990年獲得非線性光學材料碩士學位。
1991年,夏幼南赴美國留學深造,獲得濱州大學無機化學碩士學位,接著去哈佛大學攻讀博士學位,1996年博士畢業後,在美國多所大學任教和從事研究工作,直到任現職。他從事納米技術、材料科學和表面化學研究,在世界上有著巨大影響。
排名世界第五的是孫玉剛,也是中科大本科畢業,他是1992年從山東茌平縣第一中學考入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的,而且,他的碩士和博士都是在中科大攻讀的,博士畢業後,他去了美國。2006年開始在美國阿貢國家實驗室(ANL)納米材料研究中心從事獨立研究工作,成為終身研究員,是納米材料合成實驗室負責人。
孫玉剛是否由中國人成了美國人不太清楚,筆者沒能查到他的國籍情況,榜單上也沒有反映出來。他在納米領域的研究成果,排在世界前列。
第六名是吳屹影,現任美國俄亥俄州立大學化學系終身教授,現在還是中國人,不過在美國工作。他1998年畢業於中科大化學物理系,後去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攻讀博士學位。博士畢業後,在加州大學聖塔芭芭拉分校做生物化學系做博士後研究。後來就去了俄亥俄州立大學。
吳屹影主要從事太陽能電池光電轉化、染料敏化電池和低維納米材料等的合成與設計工作,研究成果頗豐,其論文H因子為31,文章總引用次數達12800多次。
在這份100位頂尖材料科學家的榜單上,中科大本科畢業的還有第20位段鑲鋒、第43位萬梅香等。看了這份榜單,真的為我國出了這麼多世界頂級科學家自豪,特別是中科大,培養了這麼多頂級人才。
但是,當我們看到這些科學家現在的工作單位時,這種自豪感瞬間煙消雲散,代之而來的是遺憾,是苦澀,是擔心。我們這麼多頂級人才,幾乎都留在了美國。榜單的前六名中,從中科大走出去的5名頂級材料科學家,都留在了美國。
是的,科學無國界,但是,科學家有祖國。我們出了那麼多世界頂尖的材料科學家,材料工業卻比美國、日本、德國等國家落後很多,很多時候還被別國卡脖子,這不能不成為我們深深的痛。
中科院有一位院士曾經說過,我們現在的問題不是培養人才,而是如何留住人才,吸引人才。這話說得太對了。據說,僅美國矽谷,就有2萬多名清華學子在那裡工作,這不能不引起我們的反思。留住我們自己培養的人才,然後才談得上吸引國際人才!
大家對於這份排名世界前100名材料科學中,前六名都是華人,有5人畢業於中科大,而5人全部在美國工作,這種現象怎麼看?歡迎留言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