驕傲!全球前10材料科學家,5人畢業中科大,望能夠回國效力

2020-10-03 胡康談教育

21世界領先世界的鑰匙在於人才,但人才卻正在成為越來越稀有的資源。

我國在頂級人才這方面,是遠遠落後歐美的。尤其是今年的晶片大戰,更是暴露出我國在關鍵技術領域人才的缺失是非常嚴重的。

難道我國的教育模式培養不出人才嗎?難道我國的土壤就不適合人才生長嗎?

不是的!根據世界著名的湯森路透集團發布的全球頂尖的100位材料科學家榜單中,前10名中有6名是中國人,前6名中除了黃暄益畢業於臺灣清華大學之外,其他五位都來自中國科學技術大學。

看到這裡,一股自豪感油然而生。



這5名世界頂級材料科學家分別是楊培東、殷亞東、夏幼南、孫玉剛、吳屹影。

接下來容老師一一介紹。

楊培東,主要從事一維半導體納米結構及其在納米光學和能量轉化中的應用,包括人工光合作用、納米線電池、納米線光子學、納米線基太陽電池、納米線熱電學、碳納米管納米流體、低維納米結構組裝、新興材料和納米結構合成和操控。

殷亞東,主要從事材料及界面化學,以發展新材料和利用新能源為主題,以化學合成、組裝和功能化為主要手段,同時跨越材料、物理、生物及工程等多個學科。以納米技術為特色,致力於研究材料的新組成、新結構、新特性和新應用。

夏幼南,主要從事納米材料的研究步完善納米材料"設計規則",建立大規模生產納米材料的科學平臺,從而將"納米技術"造福於電子、光子、催化、信息儲存和生物工程、癌症診斷與治療等各個領域。

孫玉剛,從事新型納米金屬材料的構築以及應用研究,近年來在貴金屬納米顆粒的規格化製備、空心殼納米金屬的結構形成與演化、柔性可伸展納米電路及器件、以及新型柔性氫氣傳感器的研製等研究方向上均取得了創新性科研成果。

吳屹影,主要從事太陽能電池光電轉化、染料敏化電池和低維納米材料等的合成與設計工作,研究成果頗豐,是國際知名的年輕學者,其論文H因子為31,文章總引用次數達12800多次,篇均引用率達270多次。

很多網友疑惑,為何我國有這麼多世界頂級材料材料科學家,我國太空飛行器發動機、晶片製造材料還是不過關呢,還是落後歐美呢?

老師也表示疑惑,但仔細一看表格,一切都疑惑都豁然開朗,原來他們到美國留學後,都留在了美國工作。

楊培東擔任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教授;

殷亞東擔任美國加州大學河濱分校終身教授;

夏幼南擔任美國喬治亞理工學院教授;

孫玉剛擔任美國阿貢國家實驗室納米材料研究中心終身研究員;

吳屹影擔任美國俄亥俄州立大學化學系終身教授。

看來,不是我們培養不出人才,而是留不住人才。

看著原本應該屬於我國的世界頂級材料科學家,卻紛紛在美國工作和生活,有的甚至加入了美國國籍,這真的令人心痛。



在今年的科學家會議上,強調科學無國界,科學家有祖國,中國的科學家必須要有志存高遠、心懷祖國的愛國精神。

但我們也需要反思,能夠培養人才,卻留不住人才的原因,需要大刀闊斧對科研體制進行改革,杜絕學術不端、論文造假的不正之風,打掃乾淨屋子,歡迎在外的學者歸國。

相關焦點

  • 全球最強100名材料科學家:前6都是華人5人中科大畢業,很苦澀!
    世界著名的湯森路透集團發布的全球頂尖的100位材料科學家榜單,我們「本科畢業院校」一欄時,自豪感爆棚。因為在這份100人的榜單中,我們看到前6名清一色的都是華人。而且他們的本科畢業院校,除1人畢業於美國紐約市立大學皇后學院外,其餘5人全部畢業於中國科學技術大學。驕傲,華人太牛,中科大真牛!
  • 剛準備回國效力的兩位中國科學家,在回國前身亡,死因出奇一致
    引言有很多人做學術研究的時候,都會選擇去外國留學,在國外可以接觸更多的學習資源,有一些科學家在國外學到了知識之後,也沒有忘記祖國,想要回國效力。但是,我國有很多科學家去到國外之後就再也沒有回來了,有兩位天才少年甚至死在了國外。
  • 中科大校友楊培東獲全球能源獎,他是全球排名第一的材料學家
    楊培東院士因開創性納米顆粒太陽能電池和人工光合作用而獲得今年的全球能源獎,該獎由全球能源協會和國際能源獎委員會評選頒發。楊培東,1971 年 8 月出生於江蘇省蘇州市,1988年以全校第一的成績考入中科大應用化學系,就讀期間憑藉優異成績獲得郭獎,在中科大本科畢業後前往美國哈佛大學深造獲得博士學位。
  • 全球頂尖材料科學家,前六名均是華人,看到工作單位網友忍不住了
    據統計,全球頂尖100位材料科學家中,有15人是中國人(包括華人);全球前6名材料科學家均是中國人(包括華人)。全球頂尖華人材料科學家話不多說,獨角獸數學課堂角老師帶你見識下全球頂尖的華人材料科學家。全球頂尖100為材料科學家華人榜從《全球頂尖100位材料科學家華人榜》,可以看出,華人在材料方面做出的貢獻還是非常突出的,全球最頂尖的材料科學家前六名都是華人!
  • 12歲考入中科大的「物理天才」!畢業深造哈佛,如今入美國籍!
    被稱為「物理天才」的他為何選擇加入美國國籍而不回國報效國家呢?從小尹希就擁有著過人的智力表現,十二歲對於一般孩子還是在上初中,他卻以572分的成績考入了擁有985之稱的中科大少年班,由於尹希的刻苦學習更是年年獎學金的獲得者!
  • 中科大校友斬獲國際大獎,他是排名全球第一的材料學家
    近日喜訊連連,中科大少年班校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副教授孫崧獲得2021科學突破獎(數學新視野獎),中科大校友、探月工程總設計師吳偉仁院士榮膺個人命名的小行星「吳偉仁星」,又傳來中科大校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教授楊培東院士斬獲國際頂級大獎2020全球能源獎!
  • 中科大天才證明世界數學難題,獲科學「奧斯卡」獎!可惜人在美國
    對於科學家而言,看著的不是獎金,而是這份能夠證明自己能力的榮譽。2006年,從中科大畢業後,孫崧選擇了出國深造,在美國威斯康星大學數學系學習,後任紐約州立大學石溪分校助理教授,現為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副教授。
  • 世界權威科學家排行榜前10,5名中科大畢業,為嘛造不出中國芯
    2011年,湯森路透集團發布2000-2010年全球頂尖材料科學家前100、全球頂尖化學科學家前100,榜單的主要評判依據是10年間科學家發表的研究論文被他人引用率來確定的。榜單前6名,5名畢業於中國科技大學。同時,他們都是上雙榜的人,在化學家的榜單上,楊培東(化學家榜排名第10);夏幼南(化學家榜排名第35);殷亞東(化學家榜排名第55);孫玉剛(化學家榜排名第61)。既然中國的大學這麼牛,能培養出這麼厲害的人,為啥就造不出中國芯?
  • 世界權威科學家排行榜前10,5名中科大畢業,為嘛造不出中國芯
    2011年,湯森路透集團發布2000-2010年全球頂尖材料科學家前100、全球頂尖化學科學家前100,榜單的主要評判依據是10年間科學家發表的研究論文被他人引用率來確定的。榜單前6名,5名畢業於中國科技大學。 同時,他們都是上雙榜的人,在化學家的榜單上,楊培東(化學家榜排名第10);夏幼南(化學家榜排名第35);殷亞東(化學家榜排名第55);孫玉剛(化學家榜排名第61)。 既然中國的大學這麼牛,能培養出這麼厲害的人,為啥就造不出中國芯?
  • 中科大少年班出身的尹希,加入美國籍,現在回國應該讓他入境嗎?
    說起中科大少年班,那是出了不少頂尖人才,其中有一個少年叫尹希,就是其中的佼佼者。13歲被中科大錄取,31歲成最年輕哈佛教授,不能不說是個天才少年。不過有點讓國人不太喜歡的是,他出國留學後就沒打算回來,直接加入了美國國籍,成了美國人。
  • 5年前,尹希成為哈佛教授,學成未歸;今曹原拒絕綠卡,堅持回國
    8歲,能看懂微積分;10歲,進入北京八中智力超常實驗班;12歲,進入中科大少年班;18歲,進入美國哈佛大學深造;25歲,尹希就成了哈佛副教授。2015年,尹希繼續高光,正式成為哈佛大學物理系教授。但事實是,尹希在哈佛任教幾年後,便加入了美國國籍,娶了一位白人妻子,成為地地道道的美國人。無可否認,他背叛了許諾。有人為他辯解說,這樣的人不能用國界和民族來約束和歸屬。他是人類的天才,世人的驕傲。
  • 中科大少年班培養出5位院士,其中4人是外國院士
    四十多年來,中科大少年班共培養出5位院士:張亞勤,1978 級少年班學生,澳大利亞國家工程院院士,百度公司總裁。駱利群,1981 級少年班學生,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史丹福大學教授。以上5位院士,只有1位是中國的院士,其餘4位是外國的院士,這著實讓人覺得惋惜。少年班培養出5位院士,這是該贊還是彈?
  • 胡海嵐為3.5億人帶來希望,成為「亞洲第一人」,棄美回國的科學家
    原來她的科研成果,為全球3.5億抑鬱症患者帶來了希望和福音。據世界衛生組織(WHO)披露數據顯示,全球有超過3.5億人罹患抑鬱症,近十年來患者增速約18%。根據估算,目前為止中國泛抑鬱人數逾9500萬。正是因為她取得了具有突破性的科研成果,才能獲得此項大獎。
  • 擁有15項的專利的她,婉拒美國公司的高薪,在汶川地震時回國效力
    林媛對科研濃厚的興趣,讓她不滿足於停留在在學士學位上,於是畢業後的她沒有選擇年薪豐厚的工作,而是選擇了繼續學習,這一讀就是6年,一直讀到了中科大的博士,而她對科研的求索這才剛剛拉開序幕。拿到博士學位後,林媛進入了中國科學院北京物理研究所,參與博士後研究工作。原本對學術科研信心滿滿的她,工作之後發現自身有太多欠缺的地方,對自己當時的學術知識和水平很不滿意。
  • 他是材料科學家第一人,頂刊發SCI如灌水一樣容易,中科大的驕傲
    楊培東1992年畢業於中科大應用化學系,1993年赴美哈佛大學求學,1997年畢業獲博士學位。1999年完成了18個月的博士後研究,應邀加入加州伯克利分校化學系。獨立負責一個實驗室的科研工作。2001年到2004年,連續4年獲得阿爾弗雷德·斯隆獎,2003年,被美國《技術評論》雜誌列入「世界100位頂尖青年發明家」。
  • 當年中科大畢業後,獲得哈佛全額獎學金的湖南天才何江,現狀如何
    整個社會,普通人佔據大多數,從出生起就家境優渥才華橫溢的人少之又少,大部分人成功還是在於他們一步一步堅定地往上走。在11年前,有一位從中科大畢業的天才男孩,獲得了哈佛全額獎學金,他究竟怎樣做到的呢?11年過後,他是泯然眾人,還是繼續發光發熱呢?
  • 歷經四十餘年的中科大少年班,究竟培養出了什麼樣的一群人?
    幾年前的一部電影《少年班》,讓人們認識到了一個特殊的教育存在,那就是中科大的少年班,電影裡的少年班最後以失敗而告終,那麼,現實中的中科大少年班,這個截止目前經歷了40年的特殊存在,培養出來的究竟是天才還是庸才呢?
  • 中科大教授熊宇傑:回國才有「歸宿感」
    中新網合肥5月25日電 題:中科大教授熊宇傑:回國才有「歸宿感」作者 楊保國 吳蘭中科大熊宇傑教授榮近日獲美國華人化學與化學生物學教授協會頒發的
  • 他曾是中科大最年輕教授,現全職回國與姚期智合作量子信息
    如今,段路明做出全職回國工作的決定,與圖靈獎得主姚期智創建清華大學量子信息中心息息相關。昔日中科大的學術新星,輾轉近20年後全職回國,能否迅速提升清華量子信息中心的實力和水平,與中科大在這一領域分輝?中科大破格晉升的最年輕教授段路明1972年出生於安徽桐城市,1990年畢業於桐城中學,因化學競賽成績優異被保送到中科大,師從時任中科大量子通信與量子計算開放實驗室主任郭光燦。1998年,段路明因在讀博期間就在《物理評論快報》發表2篇論文,提前一年畢業,留校任教。
  • 他是計算機視覺和圖形領域,全球最頂級專家,離開微軟回祖國效力
    沈向洋,1966年10月出生於江蘇南京,計算機視覺和圖形學專家,清華大學沈向洋是微軟效力最長、職位最高的華人高管。沈向洋是計算機視覺和計算機圖形領域最有名的專家!1996年,沈向洋從卡內基梅隆大學計算機博士畢業,加入了微軟,任職微軟研究院;1999年,到北京參與創立微軟中國研究院;2004年,升任微軟亞洲研究院院長;2013年,任微軟全球執行副總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