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痛心的數據!中科大少年班培養出5位院士,其中4人是外國院士

2020-12-06 OT聊教育

少年班是針對早慧少年的一種特殊教育模式,在美籍華裔物理學家李政道的建議下,中國的部分大學開始招收少年大學生,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南京大學、中國科學技術大學、西安交通大學、華中科技大學都曾招收少年大學生。

少年班的創辦,可以說是寄託著時代和國家對人才的渴求。

但後來因為種種原因,很多大學停止招生少年大學生,現在只剩東南大學、西安交通大學、中國科學技術大學仍在辦少年班。

我國最早的少年班是中科大的少年班,1978年3月,21名來自全國的少年經過選拔進入中科大,成為首批中科大少年班學生,平均年齡僅14歲。這些學生是老師到各地發掘而來的天才少年,每個學生都有其獨特之處。

中科大少年班是否成功?

中科大的少年班至今已經辦了42年,這42年裡湧現出一大批優秀人才,這些人才主要活躍在企業界、科教界、金融界。

當中的一些天才是入了外國籍成了外國的院士,這也讓少年班頗受爭議,大家紛紛發問:培養的人才都去哪了?

四十多年來,中科大少年班共培養出5位院士:

張亞勤,1978 級少年班學生,澳大利亞國家工程院院士,百度公司總裁。駱利群,1981 級少年班學生,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史丹福大學教授。杜江峰,1985 級少年班學生,中科院院士、中國科大副校長。顧建軍,1987 級少年班學生,加拿大工程院院士、加拿大達爾豪西大學教授。莊小威,1987 級少年班學生,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中科院外籍院士、哈佛大學教授。以上5位院士,只有1位是中國的院士,其餘4位是外國的院士,這著實讓人覺得惋惜。

少年班培養出5位院士,這是該贊還是彈?

中科院院士杜江峰

過半教授留在美國高校任教

2005年,少年班畢業後擔任的教授的人,在海外與國內的人數比例為3.31:1,到了2014年,該比例為1.19:1。如今,這個數據是多少暫時還不知道。

在2014年的數據來看(最近這幾年的數據沒有公布),少年班共培養了202位教授,但是有106人位教授在美國任教,其中2人是美國科學院院士,7人是美國物理學會會士等等。這些在境外大學的教授,指的是擔任終身教職序列或終身教職助理教授以上的學者。

少年班成功與否,很多人表示不知該如何評價!

說他不成功吧,但他培養出的院士有5位,還有200多位教授,單看培養人才是成功的;

說他成功吧,又好像說不過去,因為培養出的院士和教授,過半是為外國效力的!

但總歸是有好的方面,少年班越來越多的教授選擇回到中國,在海外與國內的人數比例正在下降。

暫時在國外任教,並不能說他們就不愛國,但願他們那顆愛國之心未被磨滅。

美國院士駱利群:相信未來會有更多留學生回國

人才出國深造,避免不了人才流失,從1872年的第一批官派留學生到今天的留學生,都會有留在國外從此不歸國的了,也有很多入了外籍。

中科大的駱利群,從少年班畢業,1986年1月獲得公費留學生資格,1987年進入美國布蘭迪斯大學生物系攻讀博士學位,1996年進入史丹福大學任教,先後擔任助理教授、副教授、教授,2012年當選為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和美國藝術與科學學院院士。

能成為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說明他的國籍已經是美國了。

2008年,他受邀到北京大學演講,演講中,他回顧了自己的科研道路,他還說到:

「隨著國家的一步步往前走,回來的人已經越來越多,你們看,饒毅等一小部分人已經回來了,而且我相信今後十年一定會有越來越多的、優秀的、前往國外留學的大陸學生,會回來發展我們自己的科學。」

從少年班培養出的教授國內外的比例來看,駱利群說的也有些道理,是越來越多人回到中國,但整體來看,還是有很多學生沒有回國。

有人評論駱利群教授這番話:自己入了美國籍,成了美國院士,自己沒有回國,卻在間接呼籲別人回國,這就可笑了。

也有人猜想,或許駱利群教授在未來某一個時刻,會重新入中國籍,像楊振寧院士一樣,最終還是回到中國。

駱利群

結語

對於人才離開中國到美國,我們很難去評判他們什麼。清華的才女顏寧的出走,引起大家熱議,顏寧博士出站後,回到清華大學任教,但十年後,她選擇了到美國普林斯頓大學任教。

對於顏寧的出走,大家有各種猜測。

楊振寧院士是這樣評價的:

「我不認識顏寧,我只是聽說她做了非常重要的工作,她在大家看好中國發展前途的時候,突然跳槽到普林斯頓,這裡面一定有複雜的原因。不過我想這件事是很奇怪的。」

相關焦點

  • 歷經四十餘年的中科大少年班,究竟培養出了什麼樣的一群人?
    幾年前的一部電影《少年班》,讓人們認識到了一個特殊的教育存在,那就是中科大的少年班,電影裡的少年班最後以失敗而告終,那麼,現實中的中科大少年班,這個截止目前經歷了40年的特殊存在,培養出來的究竟是天才還是庸才呢?
  • 中科大少年班校友現狀,是否人才都跑到美國去了?
    從美國科學院最年輕的華人院士莊小威、百度總裁張亞勤,到打破了華人年齡紀錄晉升的哈佛教授尹希、發明原子陷阱追蹤分析法的盧徵天、發現世界上最小的納米碳管的秦祿昌、蘭亭集勢CEO郭去疾,目前,超過70%少年班校友活躍在海內外經濟、IT、金融、製造等領域,其中三分之一獲得博士學位,一般30歲左右就做出令人矚目的成績。
  • 中科大自旋磁共振實驗室團隊一半來自少年班 習近平點讚
    中科院院士、中科大教授杜江峰告訴總書記,年輕的科研團隊中,有一半來自科大少年班。習近平稱讚道:「後生可畏啊! 據介紹,現在的中科大少年班學院,由三部分學生組成。第一種是傳統意義上的少年班學生,這些年齡16周歲以下的非應屆高中生,先高考、後複試;第二種是教改試點班,是從當年高考錄取的普通本科生裡選拔出來的尖子生;還有一種是創新試點班,對象是年齡17周歲以下的非應屆高中生,他們是先面試再高考。如今,每年進入少年班學院的學生約300人,其中少年班50人、教改試點班100人,創新試點班150人。
  • 中科大少年班成立42年,謝彥波、寧鉑的同學們,後來都怎麼樣了?
    1974年5月,物理學家李政道率先提出了開設少年班的想法。當時國家人才培養幾乎處於停滯狀態,社會生產力十分落後,急需要優秀的人才推動國家發展建設。李政道建議說:「可參照招收和培訓芭蕾舞演員的辦法,從全國選拔很少數,約十三四歲左右的、有培養條件的少年,到大學去培訓」,培養一支「少而精的基礎科學工作隊伍」。
  • 史上最可怕的中科大少年班,看完後忍不住感慨太牛了
    ▲著名科學家們和早期少年班合照中科大少年班主要招收尚未完成常規中學教育,但成績優異的青少年接受大學教育,其目的是探索中國優秀人才培養的規律,培養在科學技術等領域出類拔萃的優秀人才,推動中國科技、教育和經濟建設事業的發展。少年班的出現是我國教育史上的一大創新,是一項具有重要意義的教育實踐。
  • 她本是中科大天才,如今成美國院士,是「認賊作父」還是為了學術
    學校實力國人有目共睹,從中科大畢業的學生更是就業市場上的香餑餑。即便如此,每年仍舊有很多畢業生選擇出國留學,並且更改國籍,定居他國。曾經,中科大傾力培養的一位天才,距離諾貝爾獎僅僅一步之遙,畢業後加入美國就再沒回來過,如今已成為美國院士,在美國拿下30多項科研大獎。
  • 中科大比肩清北的殺手鐧!先後培養了莊小威和曹原
    中國第一個真正意義上的正規早慧青少年教育平臺,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少年班,1978年在諾獎得主李振道的倡議下,在國家和中科院的大力支持下成立,這也成了中科大八九十年代力壓清北,現如今依舊比肩清北的殺手鐧!這一突破常規探索優質人才培養的模式,一直延續到今天,甚至從一個班級發展壯大成一個學院,已經走過了40餘年。據不完全統計,40年來少年班走出了1589名畢業生,為科技界、教育界等社會各界輸送了眾多尖端人才,不僅做到了90%以上的深造率,還湧現出5位院士校友。
  • 她是中科大少年班女天才,留學後加入美國籍,如今怎麼樣了
    真正讓人覺得遺憾的是另外一群留學生,他們是祖國全力培養的人才,結果留學外國之後,個個改換國籍,到頭來卻成為他國科學家。今天,本文講述的就是如此一位留學生,她是中科大少年班女天才,留學後加入美國籍,她就是莊小威。
  • 中科大的少年班很厲害嗎?很多人說這是「神一般的存在」!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是我國985、211高校,它的少年班一直受到大眾的關注,很多優秀的人才湧現,成為各個領域優秀的人才,很多人說少年班簡直是神一般的存在,不妨來看看少年班的神奇之處吧。少年班的培養方式從1978年以來,中科大一直舉辦少年班,全國各地的優秀少年少女可以報考,資格很高,現在總共有三千個本科生在少年班畢業,屬於精英教育模式。這些孩子的智商都比較高,在各方面表現突出,達到考核就可以來少年班學習。
  • ...少年班 莊小威 院士名單 院士增選 科學院院士 美國史丹福大學...
    東方網5月10日消息:日前,美國科學院公布84名新晉美國科學院院士名單。本次院士增選中共有3位大陸華裔當選,中國科大少年班校友駱利群、莊小威名列其中,另一名大陸華裔科學家董欣年為武漢大學校友。  駱利群是中國科大少年班81級校友,現任美國史丹福大學生物系教授。
  • 李飛飛等7位華人入選美國工程院院士!其中兩人畢業於中科大
    院士這個頭銜可以說是科研領域的最高的榮譽,有很多人把自己的一生都奉獻給了國家的科研事業,把自己奉獻給了祖國,但是最終也不一定能夠拿到院士這個頭銜,而院士也是一個終身的榮譽。像我國的袁隆平,雖然是中國工程院的院士,但並不是我國中科院的院士,而且他也是66歲才評上中國工程院的院士的,而像饒毅這一類的對我國具有重大貢獻的人,也沒有評上中國科學院院士。
  • 中科大創辦少年班42年,培養出2000多名神童,他們成才的有多少?
    截止到2014年,中科大少年班從全國各地招收了超過2400名天賦異稟的學子,而其中已經有近1900名學生畢業。這就不禁讓人想要問,畢業了這麼多人,這麼多的神童都成才了麼?還是數據說話,截止至2014年12月,中科大少年班中百分之九十以上都考取了研究生,其中博士生佔據了64%左右,90%以上都獲得了碩士學位,其中更是誕生了超過兩百名以上的教授。
  • 憑什麼最年輕的兩院院士均來自合肥的中科大?
    目前中科院擁有800餘名院士,工程院擁有900餘名院士,其中自恢復高考以來中國高校院士本科校友(不含合併高校)排行榜顯示,北大、清華、中科大當選校友位列全國前三,中科大當選人數21人,總量位居第三位,但是結合中科大小而精的規模體量,人均院士產出高居全國第一,有著「千生一院士」的美譽。
  • 中國科大少年班兩校友當選美國科學院院士
    東方網5月10日消息:日前,美國科學院公布84名新晉美國科學院院士名單。本次院士增選中共有3位大陸華裔當選,中國科大少年班校友駱利群、莊小威名列其中,另一名大陸華裔科學家董欣年為武漢大學校友。  駱利群是中國科大少年班81級校友,現任美國史丹福大學生物系教授。
  • 中科大美女「學霸」,哈佛雙學科正教授!如今當選美國院士!
    對於眾多高三即將面臨高考的學子們來說,順利進入國內擁有985、211這樣的雙一流大學,是他們夢寐以求的事情,而今天小編要說的這位名叫莊小威,回望她的學習生涯,用遊戲當中的「開掛」一詞來形容也不算過分!她曾是中科大的優秀學霸,在四大力學方面,更是獲得了滿分成績!
  • 流體力學家童秉綱逝世 今年我國已痛失20位院士
    童秉綱曾在哈工大主持創建全國首個理論力學教研室,曾任中科大近代力學系主任、中國空氣動力學會副理事長、國家教委教材和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等職。他還出版了《氣體動力學》《渦運動理論》和《非定常流與渦運動》等專著。童秉綱主要從事非定常流與渦運動、運動生物流體力學、空氣動力學與氣動熱力學的研究,並作出了系統的創造性工作。「做科研不能一成不變,要不斷發現新方向。」他一直秉承著與時俱進的科研理念。
  • 天才少女,擁有3個院士頭銜,讓饒毅覺得失敗,還是雙學科正教授
    中科大少年班,是天才的聚集地,這裡為我國培養出了很多頂級人才。截至到目前,已經培養出了5位院士級別的人物。莊小威就是其中一員。 莊小威的父母都是中科大的教授,在家庭氛圍的薰陶下,從小就得到了良好的啟蒙教育。這也是位天才少女。1985年,年僅13歲的她就考入了中科大少年班預備班。
  • 曾經的少年班「神童」在哪裡?
    寧鉑、謝彥波、幹政在媒體報導少年班負面新聞時經常被提及,被普遍認為是「少年班失敗典型」。少年班畢業生90%以上考取碩士,但只是因為少年班的生源很好,這和清華、北大畢業生中考取研究生的比例很高是一個道理。以多少人考取了研究生,多少人出國了,多少人當了企業開發人員來說明少年班辦得好是缺乏說服力的。
  • 天才定製培養的「少年班」,四十年過去,昔日神童現狀如何?
    四十年前的1978年3月9日,來自全國範圍內的21名少年被選拔進入中科大,成為中國首個少年班大學生。最大的16歲,最小的11歲。他們當年被稱為「知識荒原上的少年突擊隊」,更經常地,是被稱為「神童」。「我實際的目的是要打破不重視培養基礎科學人才和其他人才的局面。
  • 15歲考入中科大少年班,四大力學全部滿分,如今是美國科學院院士
    莊小威在班級內學習成績優異,勤學好問,受到很多老師的誇獎,她的年齡最小,但是各門學科的成績都名列前茅,在數理化競賽當中多次獲獎,也正因如此,她被推薦到北京景山學校,開始了為期半年的中科大少年班生活;13歲那年,她正式轉入中科大預備班,兩年之後,她以高考狀元的身份成功進入中科大少年班,這一年,她僅僅15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