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大創辦少年班42年,培養出2000多名神童,他們成才的有多少?

2020-12-05 天天讀詩詞

自1977年恢復高考後,在著名科學家李政道等人的努力下,加上當時的教育方法多樣性的要求,在1978年時,中科大就成立了少年班,為那些天賦高超的學子一個全新的舞臺,讓他們得以跳過以高中為主的冗長的學習階段,直接進入大學教育,進而為國家快速輸送一批又一批的少年英才。

截止到2014年,中科大少年班從全國各地招收了超過2400名天賦異稟的學子,而其中已經有近1900名學生畢業。這就不禁讓人想要問,畢業了這麼多人,這麼多的神童都成才了麼?

還是數據說話,截止至2014年12月,中科大少年班中百分之九十以上都考取了研究生,其中博士生佔據了64%左右,90%以上都獲得了碩士學位,其中更是誕生了超過兩百名以上的教授。

兩百多名教授,兩千多名碩士和近一千五百名博士,這個成績顯然相當恐怖了,而且即便沒有繼續進修,其他的很多少年班畢業的學子也依然能夠進入世界500強公司任職,並且獲得不錯的待遇,可以說個個都成才了。

但即便是如此厲害的一個學府,卻迎來了很多質疑,而作為第一個少年班的天才學生寧鉑的經歷,更是成為這種質疑看法的底氣。

寧鉑出生於1965年,從小就表現出了極強的智力和學習天賦,他2歲多的時候就能背誦詩詞,3歲的時候就能數數超過100,等到1978年,國家剛剛結束了十年動蕩不久,正是急需人才之時,年僅13歲的寧鉑就被人舉薦並正式成為中科院少年班的第一名學員。

1979年,經過一年培養的少年班開始選擇學系,但當時的少年班剛剛成立,中科大裡還有許多系並不完備。而寧鉑就選擇了這麼一個學系——天文學。

當時國內,只有南京大學的天文學最為優秀,於是寧鉑便請求轉學到南京大學學習天文,但卻被學校拒絕了,因此只好選擇了理論物理專業,在課餘時間自己開始研究星相學等等。

因為選不到自己心愛的專業,寧鉑雖然天才,但始終無法全身心投入學習之中。到了1998年的時候,已經33歲的寧鉑最後現身於一檔名叫《實話實說》的電視節目中,寧鉑在節目裡大肆批評了中科大少年班的神童教育使揠苗助長,毀了他的夢想。

到了2003年時,寧鉑就正式出家了。

而之前所提到的中科院培養出來的200多名教授,其中有106位都去了國外,在國外任職了,這就像是自家養大的鳥飛到別人的窩裡去了,難免讓人質疑養鳥人的看管能力,因此中科大少年班當時一度遭到了質疑。

但看問題永遠不能以偏概全,以個別否定群體。首先關於寧鉑的悲劇,並非只因為中科大所謂的揠苗助長式神童教育,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其實是寧鉑本身缺乏自信。

寧鉑曾經多次想要考取研究生,但最後自己放棄了,因為他害怕背負了「神童」稱號的自己考得不如人意,害怕因此丟臉。他完全有機會通過考研來邁入自己喜歡的天文系,以他的聰明才智和驚人的記憶力,這樣跨專業考試其實並非難事。

而所謂「肥水流到外人田」裡的一百多位教授,主要是囿於當時國內研究環境和設施還不夠完善,為了更進一步地學習和研究而前往國外,他們大部分人雖然身在國外,但依然心繫祖國,並不能簡單把他們劃歸為「飛進別家鳥巢的鳥」。

總而言之,中科大開辦至今已經42年,的的確確為中國培養了一大批人才,他們畢業後進入了社會各界,並發揮著各自的聰明才智,為建設更加美好的社會而努力。

而中科大少年班經過幾十年的發展,也變得更加完善,在2008年時,就由系制升格成了院制,不會再出現像寧鉑那樣選擇不到自己喜歡專業的悲劇了。

相關焦點

  • 歷經四十餘年的中科大少年班,究竟培養出了什麼樣的一群人?
    幾年前的一部電影《少年班》,讓人們認識到了一個特殊的教育存在,那就是中科大的少年班,電影裡的少年班最後以失敗而告終,那麼,現實中的中科大少年班,這個截止目前經歷了40年的特殊存在,培養出來的究竟是天才還是庸才呢?
  • 天才定製培養的「少年班」,四十年過去,昔日神童現狀如何?
    四十年前的1978年3月9日,來自全國範圍內的21名少年被選拔進入中科大,成為中國首個少年班大學生。最大的16歲,最小的11歲。他們當年被稱為「知識荒原上的少年突擊隊」,更經常地,是被稱為「神童」。「我實際的目的是要打破不重視培養基礎科學人才和其他人才的局面。
  • 科大少年班今年報考超2000人 複試人數不到報考總數3%
    今天上午,來自全國各地的「小神童」將在中國科技大學參加科大少年班的複試。記者了解到,這些「小神童」是從全國2000多名報考考生中層層選拔出來的,能夠參加科大少年班複試的考生比例不到報考總數的3%。  記者了解到,這些娃娃考生年齡最大的也只有16周歲。根據中科大少年班報考要求,他們必須是出生於2001年及之後的考生,同時要求是高二及以下的考生才能報考。
  • 「少年班」40年:神童也是人
    早期少年班的師生。圖片來自中科大少年班學院網站很多人也許不知道,中國科大少年班悄悄度過了自己的四十周年。提到少年班,我們總是會聯想到「神童」,四十年前的1978年3月9日,來自全國範圍內的21名少年被選拔進入中科大,成為中國首個少年班大學生。最大的16歲,最小的11歲。他們當年被稱為「知識荒原上的少年突擊隊」,更經常地,是被稱為「神童」。毫無疑問,「少年班」見證了重新重視知識與人才的改革年代。
  • 中國三大天才神童,曾就讀於科大少年班,如今怎麼樣了?
    四十多年前,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在全國範圍內精挑細選出21名少年,組成了首個「少年班」,這21名少年,當時年齡最大的才16歲,最小的只有11歲。在這21個孩子中,有三個當時已經家喻戶曉的天才神童,他們分別是寧鉑、謝彥波和幹政。而當時中國這三大天才神童,曾就讀於科大少年班,如今怎麼樣了呢?
  • 曾經的少年班「神童」在哪裡?
    在上個世紀年代末,大學辦了少年班,招收那些高分的少年神童上大學,它與恢復高考等舉措一起,對於撥亂反正,消除「白卷英雄」和讀書無用論的負面影響,對於營造尊重知識、尊重人才的氛圍都發揮了積極作用。不少人認為少年班是「揠苗助長」,不利於青少年成長。
  • 天才頻出的中科大少年班,開設42年後,人才分布美國比中國多10%
    知識荒原上的少年突擊隊1978年3月中國科大正式成立了少年班,並於同月8號,舉行了第一期少年班的開學典禮。四十二年前的三月,經過全國範圍的選拔推薦,有21名天才人才被選入中科大,成為首屆中科大少年班的學員。
  • 揭秘少年班:中國科大超常規教育四十年
    這是這所學校創辦60年,獲得的金額最大的個人單筆捐贈。馬東敏是中國科大少年班1985級學生。她的巨額捐贈,讓很多人再一次把目光投向了帶有神秘色彩的中國科大少年班。少年班是中國針對早慧少年的一種特殊教育模式。中國科大少年班已經辦了40年,是這種超常規教育最早也是最成功的實踐者之一。
  • 中科大少年班成立42年,謝彥波、寧鉑的同學們,後來都怎麼樣了?
    1974年5月,物理學家李政道率先提出了開設少年班的想法。當時國家人才培養幾乎處於停滯狀態,社會生產力十分落後,急需要優秀的人才推動國家發展建設。李政道建議說:「可參照招收和培訓芭蕾舞演員的辦法,從全國選拔很少數,約十三四歲左右的、有培養條件的少年,到大學去培訓」,培養一支「少而精的基礎科學工作隊伍」。
  • 當年矚目的「少年班」和「神童班」,後來為何取消?最終黯然退場
    現在社會有很多人興辦一些少年班或者神童班,來培養一些有天賦的孩子,使其發展的更加優秀。少年班和神童班非常實行,許多人都紛紛讓自己的孩子就讀少年班或神童班,但如今這樣的群體卻逐漸的消散,為何?當年矚目的「少年班」和「神童班」,後來為何取消?最終黯然退場。
  • 中科大少年班培養出5位院士,其中4人是外國院士
    但後來因為種種原因,很多大學停止招生少年大學生,現在只剩東南大學、西安交通大學、中國科學技術大學仍在辦少年班。我國最早的少年班是中科大的少年班,1978年3月,21名來自全國的少年經過選拔進入中科大,成為首批中科大少年班學生,平均年齡僅14歲。這些學生是老師到各地發掘而來的天才少年,每個學生都有其獨特之處。
  • 童子舉——中科大的少年班,古代選拔「神童」的制度
    當然高考的含金量依舊很高,通過高考登上人生新臺階同樣是大部分人的選擇,但除此之外,一些天才少年班偶爾會出現在新聞資訊中,選拔頂級人才從小培養,這就是高校少年班的意義所在。高校少年班不同於高考,是通過自主招生來尋找生源,對於天生智力超群者,他們對常規通識教育的掌握遠超同齡人。
  • 女神童15歲進中科大少年班,國家重點培養,卻31歲加入美國國籍
    15歲進中科大少年班的天才神童1972年,莊小威出生在江蘇省南通市,她的父親莊禮賢、母親朱仁芝都是中科院的科學家,長期忙著學校的科研工作,所以後來莊小威被送到爺爺奶奶家寄養,父母只是偶爾會去看她。這種狀態持續到了5歲,她才重新回到父母身邊。
  • 天才聚集少年班,利弊得失看一看
    可參照招收和培訓芭蕾舞演員的辦法,從全國選拔很少數,約十三四歲左右的、有培養條件的少年,到大學去培訓」李政道教授情牽祖國科技、教育事業的拳拳赤子之心,提出的創造性建議在當時的時代背景下,由於種種原因並沒有得到回音。直到1978年3月,來自全國各地經專家推薦的21名同學匯聚合肥,少年班才正式成立。
  • 10歲神童高考超一本線68分 大學是否錄取未確定
    中科大少年班學院陳院長昨日在電話中告訴記者,已得知孩子的高考成績,將派老師與這名孩子進行接觸,是否錄取尚未有結論。  專訪 少年班派發2000準考證錄取140  陳院長告訴記者,今年中科大少年班計劃招生50多人。今年學校共向全國學生派出了2000餘張準考證,錄取率在140左右。
  • 科大少年班複試兩學科難度大,天才少年有何共同點?真要從小培養
    文 / 職場媽媽育兒路近兩天,中科大少年班的錄取喜報在多地宣傳張貼,社會各界關注度頗高。因與科大坐標一致同處合肥,又正值高考錄取季,我和同事們也對這件事情津津樂道。科大少年班自1978年創立以來,輸出了很多優秀的人才,其中一些成為科學界的領軍人物,一些成為了新興企業的精英。比如中科大副校長杜江峰、百度公司總裁張亞勤、寒武紀的創始人陳氏兄弟等。
  • 曾受矚目的「少年班」和「神童班」為何消失?他們的經歷讓人痛心
    說到《少年班》,不知道各位想到的是什麼。或許有人會以為是前幾年的一部電影,《少年班》這部電影主要講述了五位「天才少年」被神秘導師慧眼選中,組成「世界數學大賽」攻關小組,從此早於同齡人開始苦樂交織的大學生涯。今天我要講的此「少年班」非電影《少年班》,但他們存在著相同之處。
  • 神童莊小威:15歲考入中科大少年班,赴美留學後選擇加入美籍?
    《易傳》中有言:「兼三才而兩之,故六。六者非它也,三才之道也。」所謂「三才」,即天才、地才和人才,這是根據一個人的天賦劃分的,從出生之日起就已經註定了。另外,《論語·季氏》中也提到了何謂天才:生而知之者。不得不承認,在這個世界上確實存在少數天賦異稟之人,起碼在智力層面,他們就要超出普通人許多,莊小威便是其中之一。
  • 神童莊小威:15歲考入中科大少年班,赴美留學後直接加入美籍
    《易傳》中有言:「兼三才而兩之,故六。六者非它也,三才之道也。」所謂「三才」,即天才、地才和人才,這是根據一個人的天賦劃分的,從出生之日起就已經註定了。另外,《論語·季氏》中也提到了何謂天才:生而知之者。
  • 天才少年曹原的誕生地-中科大少年班
    有這麼一群人,他們智力超群,從同齡人中脫穎而出,該如何安置這樣的天才?中科大少年班創建的最初目的並非如此,但現在卻承擔著這樣的責任。早期中科大少年班1978年3月,在諾貝爾物理獎獲得者李政道教授的大力倡導和熱心支持下,在鄧小平、方毅等黨和國家領導人的支持和推動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