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少年班:中國科大超常規教育四十年

2020-11-29 新華社新媒體

少年班學院大廳內的校友牆。

新華社合肥9月20日電(記者王正忠、陳尚營、張錚、周暢)位於安徽合肥的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日前發布了一則消息,百度公司董事長特別助理馬東敏女士,以個人名義向該校捐贈了1億元人民幣。這是這所學校創辦60年,獲得的金額最大的個人單筆捐贈。

馬東敏是中國科大少年班1985級學生。她的巨額捐贈,讓很多人再一次把目光投向了帶有神秘色彩的中國科大少年班。

少年班是中國針對早慧少年的一種特殊教育模式。中國科大少年班已經辦了40年,是這種超常規教育最早也是最成功的實踐者之一。

1978年,中國科大招收首批21名少年班學生,平均年齡14歲。40年過去了,少年班的畢業生已達1589人。一大批優秀畢業生在國內外著名學府、科研機構脫穎而出。

進入少年班學院大廳,科學界「牛人」的名字掛滿牆面:1981級駱利群,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史丹福大學教授;1985級杜江峰,中科院院士,中國科技大學副校長;1987級莊小威,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中科院外籍院士、哈佛大學教授;1996級尹希,31歲晉升為哈佛大學正教授,打破華人記錄……

少年班有著成功和輝煌,但在外界看來,少年班帶有神秘、傳奇色彩,國內外對這種教育模式也有著不同看法。

有人認為,那裡都是年齡很小的「神童」「天才」,把他們集中起來教育,扼殺了個性;也有人認為,少年班招收的是「偏才」「怪才」,作用並不大。

「少年班選材不以低齡取勝,更不是選所謂的『偏才』『怪才』,他們需要經過高考檢驗,注重全面素質。」少年班學院院長陳暘說。

15歲的紀聽喬來自廣東,從小記憶力驚人,是中國科大少年班2018級的新生。「三四歲的時候,我看了一本人體醫學百科方面的書,很快就能背下人體206塊骨頭的名稱。」紀聽喬說,上小學就開始看十三經、二十四史,對於這些難懂的古書,表現出異於常人的理解能力。

有意識培養智力超常的少年,尊重他們的個性,但並不放棄對綜合素質的考評,這是少年班一直以來堅持的教育模式。

在校內,他們是普通的大學生,喜歡看電影、玩抖音(中國一款流行的短視頻APP),也喜歡跑步、踢球,只是他們的年齡普遍要比其他班的學生小兩三歲。

「除了少年班的標籤,在其他方面,我不覺得和其他同學有什麼不一樣。」讀地球物理專業、今年已大四卻只有19歲的朱元昊,保持著午間和晚飯後彈吉他的習慣,他還喜歡寫詩、下圍棋,也是學校志願者組織芳草社的常客。

少年班的學生並不封閉。學校按照拔尖科研人才需要的數理化等基本功要求,少年班學生先按照數學、物理專業水平的課程,進行一年的基礎通識教育;第二年在全校範圍內自由選擇學科平臺,進入各學院學習;第三年再自主選擇專業學習方向。

「先不分專業、再自由選擇」是少年班的教育創新。一定程度上,大二之後,少年班就是一個「虛擬班級」,每個人都自由選擇自己的課堂,只有開展集體活動時才回到這個班級。

在陳暘看來,少年班的目的,不是選拔神童、培養神童,而是要給愛科學、有潛力的孩子們提供一個良好的環境。

與最初成立少年班時的選拔方式不同,如今的少年班學生選拔更加合理成熟。

除了對年齡作出要求,要想進入少年班,還必須參加全國統一高考和學校的校內測試,通過之後才能進入複試。少年班目前入學的新生大多在16歲左右,不再像開辦之初那樣低齡。

和外界猜測不同,複試選拔沒有專業的智商測試,而是通過筆試、現學現考、面試等多個環節。考慮到少年班學生年齡相對較小,從1986年開始,少年班還引入了心理測試,深入了解他們的心理狀態,以防他們背負太多包袱。

「進入少年班,就會發現身邊『牛人』的確很多,會激勵大家更加努力學習,但少年班學生肯定並不是只會圍著書本轉。」朱元昊說。

已經大四的朱元昊,面臨著繼續深造還是工作的選擇,「不管最終去哪兒,我都會感謝少年班。」

少年班大四學生朱元昊在校友牆前駐足。

少年班學院黨總支副書記蘭榮說,科大有70多個社團組織,其中多個社團的負責人是少年班學院學生。「少年班學院有個『第二課堂』,給學生們提供了豐富的課餘生活,如少年班講壇、選課經驗分享會等。」

蘭榮說,少年班學院還有一個特別活動——「成人禮」。因為這些學生入學時大都未滿18歲,在校期間,學院每年會組織一次集體「成人禮」,用這種方式告訴他們,成年意味著責任與擔當。

「有特長、更聰明一些的孩子,讓他們接受特別的教育,這是因材施教,少年班40年的實踐也說明這種模式是可行的。」陳暘說,從2018年開始,清華大學和北京大學也開始招收少年班學生。(圖片均由新華社記者陳尚營攝)

相關焦點

  • 天才定製培養的「少年班」,四十年過去,昔日神童現狀如何?
    四十年前的1978年3月9日,來自全國範圍內的21名少年被選拔進入中科大,成為中國首個少年班大學生。最大的16歲,最小的11歲。他們當年被稱為「知識荒原上的少年突擊隊」,更經常地,是被稱為「神童」。「我實際的目的是要打破不重視培養基礎科學人才和其他人才的局面。
  • 曾經的少年班「神童」在哪裡?
    張亞勤:中國科大少年班畢業生,曾任微軟公司全球資深副總裁兼微軟亞太研發集團主席,2014年9月加盟百度公司,任總裁,負責新興業務。陳曉薇:中國科大少年班畢業生,前中華網總經理,第九城市原總裁,後離職加盟娛樂公司橙天嘉禾,2011年5月3日有消息稱,陳曉薇已出任澳大利亞電訊中國CEO。
  • 歷經四十餘年的中科大少年班,究竟培養出了什麼樣的一群人?
    幾年前的一部電影《少年班》,讓人們認識到了一個特殊的教育存在,那就是中科大的少年班,電影裡的少年班最後以失敗而告終,那麼,現實中的中科大少年班,這個截止目前經歷了40年的特殊存在,培養出來的究竟是天才還是庸才呢?
  • 「少年班」40年:神童也是人
    早期少年班的師生。圖片來自中科大少年班學院網站很多人也許不知道,中國科大少年班悄悄度過了自己的四十周年。提到少年班,我們總是會聯想到「神童」,四十年前的1978年3月9日,來自全國範圍內的21名少年被選拔進入中科大,成為中國首個少年班大學生。最大的16歲,最小的11歲。他們當年被稱為「知識荒原上的少年突擊隊」,更經常地,是被稱為「神童」。毫無疑問,「少年班」見證了重新重視知識與人才的改革年代。
  • 當年進入中國科大少年班的學生們現在過得怎麼樣?
    答|百度派 @匿名用戶1978年,中科大做了一個重要並且開拓性的決定,招收尚未完成常規中學教育,但成績優異的青少年接受大學教育,也就是專門招收人們口中所說的天才,到2008年已經培養了儘管它的出現有一定的歷史偶然,但卻是我國教育史上的一大創新,是一項具有重要意義的教育實踐。那麼進入少年班的那些青少年最後的生活是什麼樣子的呢?少年班創建伊始,中國科大就致力於探索培養這些特殊大學生的方式,最初幾屆少年班學生的優異表現,堅定了中國科大繼續辦好少年班的決心。
  • 中科大少年班成立42年,謝彥波、寧鉑的同學們,後來都怎麼樣了?
    這個突破口就是對早慧少年進行超常規的培養。」 ——李政道在中國,有一個特殊的教育存在,那就是中科大少年班,中科大少年班可以說在全球都是一種獨一無二的存在,因為它招收的是尚未完成常規中學教育,但成績優異的青少年來接受大學教育,是針對一小部分特殊群體(智商超群的少年)實行的一種特殊教育模式。
  • 中國三大天才神童,曾就讀於科大少年班,如今怎麼樣了?
    四十多年前,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在全國範圍內精挑細選出21名少年,組成了首個「少年班」,這21名少年,當時年齡最大的才16歲,最小的只有11歲。在這21個孩子中,有三個當時已經家喻戶曉的天才神童,他們分別是寧鉑、謝彥波和幹政。而當時中國這三大天才神童,曾就讀於科大少年班,如今怎麼樣了呢?
  • 少年班的故事,是對人才的渴求,也是教育的畸形
    孫紅雷主演的少年班,名字上就解釋了這是關於少年的故事。他們是自己學校的英才,智商超群還有的是深山裡的天才,什麼也沒有學習過,但是憑著自己的天賦竟然可以創造簡易的火箭。這些人在孫紅雷扮演的老師的召集之下形成了名校的少年班。少年班的存在,是一個很奇怪的事情。
  • 中國科大在合肥辦學50年「墨子」「悟空」到「九章」創新矚目
    中國科大在全國首創少年班、研究生院,開「百分百」自主選專業之先河,創造了本科畢業生「千生一院士」的佳績。中國科大少年班學院。 吳蘭 攝今年5月,被稱為「海嘯級後浪」的中國科大少年班校友曹原,因再次在《自然》雜誌一次連發2篇論文而備受關注。
  • 中國科大少年班師兄妹5月齊發Science
    有意思的是,兩篇文章的第一作者都畢業於中國科大少年班。5月1日發表的邊緣超電流文章的第一作者王武翟,2009年15歲進入中國科大少年班,博士畢業於普林斯頓大學的Nai Phuan Ong組。王武翟曾獲得郭沫若獎學金,這是中國科大學生的最高獎。
  • 一天兩登Nature,95後天才少年什麼來頭?背後的科技英才班如何?
    近日,24歲的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少年班校友曹原,因再次在《自然》雜誌一次性連發2篇論文而備受關注,被網友稱為「海嘯級後浪」。2年前,22歲的曹原因在《自然》一天連發2篇有關石墨烯的文章而轟動學術界。2018年,《自然》發布的年度世界十大科學人物中,曹原位居榜首。
  • 中國科大少年班兩校友當選美國科學院院士
    本次院士增選中共有3位大陸華裔當選,中國科大少年班校友駱利群、莊小威名列其中,另一名大陸華裔科學家董欣年為武漢大學校友。  駱利群是中國科大少年班81級校友,現任美國史丹福大學生物系教授。從1987年起,駱利群在《自然》等國際著名學術刊物上發表多篇論文。前不久,他剛剛當選美國科學促進會會士和美國人文與科學院院士。
  • 天才少年曹原的誕生地-中科大少年班
    中科大少年班創建的最初目的並非如此,但現在卻承擔著這樣的責任。,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創建了少年班,主要招收尚未完成常規中學教育,但成績優異的青少年接受大學教育。時至今日,中科大少年班依然是天才們的聚集地。在中科大少年班學習並不是件容易的事情。在2016年,中科大少年班招生要求,必須是2000年以後出生的(16周歲),高二(含)以上的具有高中文化程度的青少年。具體流程,當滿足年齡條件後,提出申請,參加普通高考,然後根據考試成績,擇優進行面試。
  • 天才頻出的中科大少年班,開設42年後,人才分布美國比中國多10%
    經過層層的上述,最後通過周總理向毛主席提出該建議,以全國為範圍,各省城為單位,搜羅年紀較小且極具天賦的「天才少年」,提前進入大學學習,勵志以為國家培育出一支少而精的少年科研隊伍為最終目標。而這隻特殊存在的教育隊伍被稱之為「中科大少年班」。
  • 「曹原們」是怎樣煉成的——解碼中國科大科技英才班
    2018年,《自然》發布的年度世界十大科學人物中,曹原位居榜首。曹原在中國科大少年班就讀期間,被選入「嚴濟慈物理英才班」。類似這樣的科技英才班中國科大已建有16個。自2009年創辦以來,該精英班已經培養了一大批類似曹原的優秀學子。這些「別人家的孩子」成功秘訣何在?他們曾經就讀的「科技英才班」又是怎樣一種存在?
  • 天才聚集少年班,利弊得失看一看
    可參照招收和培訓芭蕾舞演員的辦法,從全國選拔很少數,約十三四歲左右的、有培養條件的少年,到大學去培訓」李政道教授情牽祖國科技、教育事業的拳拳赤子之心,提出的創造性建議在當時的時代背景下,由於種種原因並沒有得到回音。直到1978年3月,來自全國各地經專家推薦的21名同學匯聚合肥,少年班才正式成立。
  • 當年矚目的「少年班」和「神童班」,後來為何取消?最終黯然退場
    但並不是所有孩子都應該接受同樣的教育,每一個孩子依照其不同特點,來接受不同的教育方式,我國便有少年班或神童班這樣採取特殊教育的班級體。這些班級專門用來培育那些,在某方面有著突出天賦或者突出才能的學生。通過這種方式為工業發展,社會發展培養了大量的人才。但隨著社會的發展,少年班神童班的弊端也逐漸暴露。
  • 15歲考入中科大少年班,34歲與諾貝獎擦肩,揭秘天才女科學家的成長...
    華裔女科學家莊小威說到莊小威教授,她曾是中科大少年班的學生,後赴美求學,被業內評價為「有天賦的、執著的科學家」,而當我們翻開這位天才女性的人生履歷,堪稱傳奇。圖片來源自網絡15歲時,她以高考600多分的成績考入了中國科技大學少年班。作為中國第一個真正意義上的正規早慧青少年教育平臺,這座校園裡可謂是臥虎藏龍。據不完全統計,40年來,少年班走出了1589名畢業生,為科技界、教育界等社會各界輸送了眾多尖端人才。
  • 李政道與我國少年班的不解之緣,提出一個建議,驚動了周總理
    前幾年有一部電影相信很多人都看過,名字叫做《少年班》,整部電影圍繞著我國教育事業而展開。電影中由孫紅雷主演的李政道,深知當時我國教育事業的短板,為此經過重重困難在全國各地選取的最優秀的學生,一手建立起了一個特殊的團體,便是少年班。
  • 黨委書記舒歌群為中國科大2020級本科新生講第一堂思政課-中國科大...
    舒歌群書記帶領同學們深情回顧了中國科大的辦校歷程。為響應中共中央發出「向科學進軍」的號召,1958年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創辦於北京。創建之初,中國科大就呈現出「課堂之上大師雲集,系科設置尖端新興」的氣象。1978年以後,科大在全國率先提出並實施了如首創少年班、創辦全國第一個研究生院、建設高校唯一的大科學工程等一系列具有創新精神和前瞻意識的教育改革措施,取得顯著辦學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