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班的故事,是對人才的渴求,也是教育的畸形

2021-01-08 百家號

孫紅雷主演的少年班,名字上就解釋了這是關於少年的故事。他們是自己學校的英才,智商超群還有的是深山裡的天才,什麼也沒有學習過,但是憑著自己的天賦竟然可以創造簡易的火箭。這些人在孫紅雷扮演的老師的召集之下形成了名校的少年班。

少年班的存在,是一個很奇怪的事情。因為少年們自己天賦異稟,學習上更是戰無不勝。他們最小的年齡才十幾歲,大的也不過17歲。但是因為自己的天賦,成為了名校的一員。這樣的班級的存在,一開始就是不被允許的。

但是周老師對少年班的期望卻是十分的高漲。他偷偷的偽造了一份教育部的文件,成功的讓學校的領導默認了少年班的存在。這讓其他的老師十分的不舒服。但是卻無可奈何。

少年們的家世紛紛不同,有的是聰明的女孩子、不愛搭理人但是數學了得、有的是大山裡的創造家,拿著最古老的龜殼驗算著數學方程式,確實十分的靈驗準確、還有的是11歲的可愛少年,雖然年幼但是在數學的天賦讓人心驚。還有一位是弄虛作假進來的,因為他只是愛學,卻並沒有天賦。

在入校之前他們都接受了詳細的心理測驗和智商考察,在智商方面他們是絕對的王者,但是在心理方面他們確實沒有一個是心理健康的人。在平時的上課中,他們總是搗亂搞怪,讓高貴的教授們傷透了腦筋。

但是在一堂數學課上教授在黑板上寫下了一個問題,這個問題十分的繁雜,是去年的百家大學的關於數學方面的競賽題目,今天學校同樣要挑選團隊參加這項頂級賽事,但是關於人選的問題卻產生了分歧。

這個題目在當時來說,誰的團隊做出來,就等於擁有了入場券。於是他們拼命地想要解開黑板上的題目,但是這次少年班卻贏得了機會。在黑板上普通大學生們接連落敗,沒有一個可以走到最後。

少年班的女生先上,順利打開思路,然後11歲的小孩子繼續攻堅,最後的演算非常困難,拿著龜殼的少年在地板上算了一卦,接著成功的得到了答案。

這一局讓少年班的孩子成功出名,他們忘了自己的初衷,比賽的失敗也是必然的。同時周老師的伎倆被發現,少年班就此解散,並且周老師被革職。少年班的過去成為了這所大學的歷史。

這部電影的存在,讓人深刻的考慮的當時少年班存在的意義,確實是可以讓優秀的天才們得到更好的專業的機會。但是沒有經過素質教育的過程,他們的成長並不完美,也許教育的過程都是有著它的意義的,缺少每一個環節都是不健全的。

相關焦點

  • 當年矚目的「少年班」和「神童班」,後來為何取消?最終黯然退場
    但並不是所有孩子都應該接受同樣的教育,每一個孩子依照其不同特點,來接受不同的教育方式,我國便有少年班或神童班這樣採取特殊教育的班級體。這些班級專門用來培育那些,在某方面有著突出天賦或者突出才能的學生。通過這種方式為工業發展,社會發展培養了大量的人才。但隨著社會的發展,少年班神童班的弊端也逐漸暴露。
  • 「少年班」40年:神童也是人
    提到少年班,我們總是會聯想到「神童」,四十年前的1978年3月9日,來自全國範圍內的21名少年被選拔進入中科大,成為中國首個少年班大學生。最大的16歲,最小的11歲。他們當年被稱為「知識荒原上的少年突擊隊」,更經常地,是被稱為「神童」。毫無疑問,「少年班」見證了重新重視知識與人才的改革年代。
  • 揭秘少年班:中國科大超常規教育四十年
    馬東敏是中國科大少年班1985級學生。她的巨額捐贈,讓很多人再一次把目光投向了帶有神秘色彩的中國科大少年班。少年班是中國針對早慧少年的一種特殊教育模式。中國科大少年班已經辦了40年,是這種超常規教育最早也是最成功的實踐者之一。
  • 中科大少年班校友現狀,是否人才都跑到美國去了?
    中科大少年班36年走出202位教授,106人美國任教就職「境外大學的教授」,這實在是了不起的成績,下面就讓小編盤點一下中科大少年班的早期校友。一晃,他從少年班的近代物理系畢業也已經21年了。大學四年,李巨收穫了異常紮實的基礎理科教育。「少年班對我科研事業成長有極大的幫助,總體來說應不遜於地球上任何一所大學的任何program(項目)。」
  • 天才聚集少年班,利弊得失看一看
    1974年5月,從大洋彼岸歸來已久的李政道教授,在詳細考察國內科技、教育情況之後,寫了一份《關於培養基礎科學人才》的建議書,通過周恩來總理遞給毛主席。書中諫言:中國要培養一支「少而精的基礎科學研究隊伍」,「理科人才也可以像文藝、體育那樣從小培養。
  • 天才頻出的中科大少年班,開設42年後,人才分布美國比中國多10%
    他們踏星辰而去,他們攜日月而歸,他們手握山河,他們笑對天下,他們心生無畏,他們鬥志昂揚,他們如風過林梢,他們如雨掃窗臺,他們,是少年。1974年,我國人才稀缺,國家對於人才的培養正處於瓶頸期,急需優秀人才來推動我國的發展建設。因而於同年5月,有李政道針對這一現狀提出了少年班建設的設想。
  • 李政道與我國少年班的不解之緣,提出一個建議,驚動了周總理
    前幾年有一部電影相信很多人都看過,名字叫做《少年班》,整部電影圍繞著我國教育事業而展開。電影中由孫紅雷主演的李政道,深知當時我國教育事業的短板,為此經過重重困難在全國各地選取的最優秀的學生,一手建立起了一個特殊的團體,便是少年班。
  • 中科大的少年班很厲害嗎?很多人說這是「神一般的存在」!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是我國985、211高校,它的少年班一直受到大眾的關注,很多優秀的人才湧現,成為各個領域優秀的人才,很多人說少年班簡直是神一般的存在,不妨來看看少年班的神奇之處吧。少年班的培養方式從1978年以來,中科大一直舉辦少年班,全國各地的優秀少年少女可以報考,資格很高,現在總共有三千個本科生在少年班畢業,屬於精英教育模式。這些孩子的智商都比較高,在各方面表現突出,達到考核就可以來少年班學習。
  • 史上最可怕的中科大少年班,看完後忍不住感慨太牛了
    ▲著名科學家們和早期少年班合照中科大少年班主要招收尚未完成常規中學教育,但成績優異的青少年接受大學教育,其目的是探索中國優秀人才培養的規律,培養在科學技術等領域出類拔萃的優秀人才,推動中國科技、教育和經濟建設事業的發展。少年班的出現是我國教育史上的一大創新,是一項具有重要意義的教育實踐。
  • 童子舉——中科大的少年班,古代選拔「神童」的制度
    寒窗苦讀十餘載只為考取一所理想大學,一定程度上現在的高考制度和過去的科舉制度一樣,過去科舉是為國家政府機關選拔人才的大考。而現在高考褪下了過去仕途高升的政治背景,實現了更為廣泛的社會化。當然高考的含金量依舊很高,通過高考登上人生新臺階同樣是大部分人的選擇,但除此之外,一些天才少年班偶爾會出現在新聞資訊中,選拔頂級人才從小培養,這就是高校少年班的意義所在。
  • 天才定製培養的「少年班」,四十年過去,昔日神童現狀如何?
    四十年前的1978年3月9日,來自全國範圍內的21名少年被選拔進入中科大,成為中國首個少年班大學生。最大的16歲,最小的11歲。他們當年被稱為「知識荒原上的少年突擊隊」,更經常地,是被稱為「神童」。「我實際的目的是要打破不重視培養基礎科學人才和其他人才的局面。
  • 曾受矚目的「少年班」和「神童班」為何消失?他們的經歷讓人痛心
    說到《少年班》,不知道各位想到的是什麼。或許有人會以為是前幾年的一部電影,《少年班》這部電影主要講述了五位「天才少年」被神秘導師慧眼選中,組成「世界數學大賽」攻關小組,從此早於同齡人開始苦樂交織的大學生涯。今天我要講的此「少年班」非電影《少年班》,但他們存在著相同之處。
  • 中科大少年班成立42年,謝彥波、寧鉑的同學們,後來都怎麼樣了?
    「我實際的目的是要打破不重視培養基礎科學人才和其他人才的局面。這個突破口就是對早慧少年進行超常規的培養。」——李政道在中國,有一個特殊的教育存在,那就是中科大少年班,中科大少年班可以說在全球都是一種獨一無二的存在,因為它招收的是尚未完成常規中學教育,但成績優異的青少年來接受大學教育,是針對一小部分特殊群體(智商超群的少年)實行的一種特殊教育模式。
  • 少年班 :一 群另類的青春,最終還是淪為膚淺的愛情
    少年班 (2015)1998年,來自西安交大的「少年班」導師周知庸(孫紅雷 飾),前往全國各處尋找智商超群的天才少年,最終被選出的22個少年將被賦予艱巨的使命。還是很喜歡少年班,有幾處神來之筆音樂和鏡頭加的節奏恰到好處,故事並不豐滿,每處情節的轉折我都猜得出來下一幕,對於我這種看電影的時候懶得主動思考的人來說很少見了,可這是青春片的通病,畢竟是一個群體畫像,不是在講誰誰誰懷孕了一件事就好,看得很開心。很好的電影 看完之後真的忍不住要為肖洋鼓掌 且不論電影立意如何 能夠加入個人經歷又不會被近幾年氾濫成災的青春回憶類型所羈絆 確實難得。
  • 中科大少年班培養出5位院士,其中4人是外國院士
    少年班是針對早慧少年的一種特殊教育模式,在美籍華裔物理學家李政道的建議下,中國的部分大學開始招收少年大學生,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南京大學、中國科學技術大學、西安交通大學、華中科技大學都曾招收少年大學生。少年班的創辦,可以說是寄託著時代和國家對人才的渴求。
  • 12歲考入中科大少年班,讓哈佛大學打破慣例,卻選擇加入美國
    其中中科大少年班更具有代表性,可謂是國內最厲害的少年班。很多少年班的學子如今都取得了非凡的成就。而今天分享的這位也是中科大少年班的一員,他就是神童。 12歲考入中科大少年班 尹希是一名十分具有天賦的神童,從小天資聰穎
  • 兩種不同的教育,美國13歲少年製造出核反應爐,中國少年呢
    兩種不同的教育,美國13歲少年製造出核反應爐,中國少年呢最近一直能看到這樣的文章,說是美國13歲的天才少年,獨自在家中自學了一年,然後順利的製造出了核反應爐。雖然這樣的反應爐和實驗室裡的有很大的差別,但也足以讓人感到驚訝了,因為這是一個13歲少年做到的事情。
  • 天才少年曹原的誕生地-中科大少年班
    中科大少年班創建的最初目的並非如此,但現在卻承擔著這樣的責任。,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創建了少年班,主要招收尚未完成常規中學教育,但成績優異的青少年接受大學教育。時至今日,中科大少年班依然是天才們的聚集地。在中科大少年班學習並不是件容易的事情。在2016年,中科大少年班招生要求,必須是2000年以後出生的(16周歲),高二(含)以上的具有高中文化程度的青少年。具體流程,當滿足年齡條件後,提出申請,參加普通高考,然後根據考試成績,擇優進行面試。
  • 歷經四十餘年的中科大少年班,究竟培養出了什麼樣的一群人?
    幾年前的一部電影《少年班》,讓人們認識到了一個特殊的教育存在,那就是中科大的少年班,電影裡的少年班最後以失敗而告終,那麼,現實中的中科大少年班,這個截止目前經歷了40年的特殊存在,培養出來的究竟是天才還是庸才呢?
  • 曾經的少年班「神童」在哪裡?
    在上個世紀年代末,大學辦了少年班,招收那些高分的少年神童上大學,它與恢復高考等舉措一起,對於撥亂反正,消除「白卷英雄」和讀書無用論的負面影響,對於營造尊重知識、尊重人才的氛圍都發揮了積極作用。不少人認為少年班是「揠苗助長」,不利於青少年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