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童15歲進中科大少年班,國家重點培養,卻31歲加入美國國籍

2020-12-03 楓橋陌客

小時候我們可能都被父母灌輸過一個「別人家孩子」的噩夢,當然大多數人都是普普通通的,一步一個腳印地走完一生。但我們也不得不承認,有些人可能從一開始就註定不平凡,華裔生物物理學家莊小威就是這樣一位自帶光環的「別人家的孩子」。

15歲進中科大少年班的天才神童

1972年,莊小威出生在江蘇省南通市,她的父親莊禮賢、母親朱仁芝都是中科院的科學家,長期忙著學校的科研工作,所以後來莊小威被送到爺爺奶奶家寄養,父母只是偶爾會去看她。這種狀態持續到了5歲,她才重新回到父母身邊。

雖然年幼的莊小威,長期與父母分開兩地,但她從小就天資聰慧,展現出了過人的記憶力,具有異於常人的天賦。當同齡人剛剛才熟練地說話時,她都已經背會了千首古詩,雖然年紀太小不懂得其中的意思,但可以倒背如流。因此,她的父母也沒有按照她的年齡將她送到幼兒園去,而是直接送去了小學。果然不出所望,15歲時她就以高考600多分的成績,考入了中國科技大學的少年班。從此以後,開始了她的開掛人生。

四大力學滿分的超級學霸

莊小威的大學也過得風生水起,由於父母工作繁忙,她並沒有被父母強制性的教育,而是出自於自己的喜歡和愛好,選擇了物理學專業。不論是自己的學習還是生活,莊小威都打理得井井有條。

在校期間,莊小威創下了中科大的理論力學、電動力學、量子力學、統計力學四大力學滿分的輝煌事跡。對此,在一次北大的演講上,莊小威這樣說道:"其實,我那時候對100分並不感興趣,只是想弄懂很多的知識,所以,花很多時間把每門課都考了100分。"

有人說如果考到90分,那麼證明一定還有10分的知識點沒有掌握;但如果考到滿分,那麼她掌握的知識一定遠不止於試卷裡的100分。並不是說滿分代表著完美,從莊小威的表述中可以看出,是她極其認真的學習態度和對知識如饑似渴的心態,成就了大學期間學霸的光輝事跡。那種一定要把每一個知識點鑽研透徹、熟稔於心的學習狀態,讓她受益終生。

國家重點培養,3個院士齊身

莊小威非常順利拿到了中科院物理學學位之後,並且也受到了學校的重點培養,19歲時就被學校送往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留學,老師就是美籍華裔物理學家的沈元壤。這期間,原本打算畢業後進入史丹福大學物理系當教師,但卻因為不是博士後被拒,對於莊小威來說,這是一路走來為數不多讓她挫敗的一件事,也成就了她人生中一個重要的轉折點。

隨後,她決定進入史丹福大學從事博士後工作,她的導師是已經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的華裔物理學家朱棣文。莊小威的導師都是大名鼎鼎的美籍華裔科學家,師從他們,使莊小威在從事科研道路上如虎添翼,一路高歌猛進。

由於朱棣文老師的研究方向是生物,從此以后庄小威開始了生物、物理、化學學科交叉的研究,這為她打開了新的科研世界的大門,為她後來獲得諸多的榮譽打下了基礎。莊小威34歲時,成為哈佛大學雙學科正教授,刷新了學校華裔教授最年輕的年齡記錄。

後來又當選了美國科學院院士和美國人文與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外籍院士。僅3年裡,40歲出頭的莊小威被評選為了3個院士,名副其實地活成了別人家孩子的模樣,科研道路高歌猛進,不用說三個院士,就是她隨便取得的一個成就,是多少人窮其一生達不到的目標。這位天才神童,取得的科研成就,確實沒有讓任何人失望。

科學無國界,科學家有國籍

頻頻斬獲大獎的莊小威,雖然收穫了很多的掌聲和鮮花,但卻因為31歲加入了美國國籍,受到了人們的詬病。即使作為培養她多年的母校中國科學院的院士,也只能是一位外籍院士。當然,並不是說莊小威加入了美國國籍,就從此與祖國再無瓜葛,她在為祖國培養人才上依然在盡一己之力,頻繁地與包括她的母校在內的很多知名院校進行交流和訪問,也舉辦了很多講座,但每當提起她被中科院重點培養了多年,最終卻依然成了美國人,還是會難免讓人唏噓。

我們國家越來越重視科研建設,培養了大批的留學生,但是真正回到祖國效力的卻屈指可數,科學是沒有邊界的,但是科學家卻有國籍。很多優秀的科研工作者,由於這樣或那樣的原因,選擇加入他國國籍,在異國他鄉開始科研徵途,取得了的成績也名落他國,讓人惋惜的同時也讓人憂慮問題的所在。

道德綁架解決不了問題的實質

莊小威並不是個例,前段時間名噪一時的美女科學家顏寧,因學成歸國、再次出國的經歷也引起了不小的爭議。顏寧出身於山東小鄉村,是一位名副其實的清華學霸, 自普林斯頓留學回國後,取得了卓越的研究成果,獲得諸多榮譽。和別的科學家不一樣的地方,顏寧比較喜歡在微博上記錄自己的生活,曾經還上了撒貝寧主持的節目《開講啦》,以她豐富的卓識和幽默名氣大增,深受觀眾的喜歡,被人親切地稱為美女科學家。

但是回國後取得了諸多成就的顏寧,後來又再次選擇出走美國,許多人都在猜測她離開的原因,有網友在她的微博裡看出一些端倪,推測是2017年中科院院士評選顏寧落榜,也有人說她的研究經費出了問題,這些都是大家的猜測,但她自己也沒有解釋為什麼再次離開。

無論是莊小威留學結束後直接加入美國國籍,還是顏寧學成歸國後再次離開,都讓國人唏噓不已。我們可以站在道德的制高點抨擊她們,但是將心比心,如果國外真的有利於自身的發展,她們作出這樣的選擇,又錯在哪裡?道德綁架解決不了問題的實質。

面對那麼多苦心培養的優秀科研工作者加入他國國籍或者出走他國,只是停留在口水戰裡毫無意義,更多的應該是直面問題的本質,究竟是什麼原因攔阻了部分學者回國的腳步?我們和國外的差距到底在哪裡?這才是應該真正思考的。

「打鐵」還需自身硬

頂尖人才的流失並不只是我們國家的問題,這是一個很多國家都存在的共性問題。「打鐵」還需自身硬,想要真正留住人才,不是打口水戰,而是持久戰,建設和發展好自身才是王道,為科研工作者提供更好的科研沃土,這樣才能真正地將我國逐漸變成吸引人才的寶地。

不可否認,我國一直處於迅猛發展,取得的科研成就和國際地位不斷攀升,這是有目共睹的,也是亙古未有的,中國正如一條騰飛的東方巨龍屹立在世界民族之林。但在攀巖科研的高峰上,我們依然任重道遠,和西方國家數百年的差距,不是一時半會可以越過的,但我們有足夠的信心,那麼多年兢兢業業、勤奮努力逐步在國際平臺爭得話語權的華夏兒女,定會打造出一流的科研平臺,讓更多的海外同胞甘心樂意地歸來,共助國家發展。慢慢來,讓時間證明一切。

相關焦點

  • 她是祖國傾力培養的神童,15歲進中科大29歲當教授,現已是美國人
    今天故事裡的主人公,是一位天才少女,她15歲入中科大少年班,25歲拿博士學位,29歲成哈佛教授,34歲與諾貝爾獎擦肩而過。正當國人滿懷期待著她能回國繼續做研究時,卻發現她早已成了美國人。1987年,莊小威以600多分的高考成績獲得中科大少年班入學資格,這一年她不過15歲,是班上最小的孩子之一。莊小威知道,少年班是一個臥虎藏龍的地方,40多年來,1500多名天才人物從這裡畢業,成為我國科學界、教育界等領域的尖端人才,她一定要加倍努力,才能追趕他們。
  • 12歲考入中科大少年班,讓哈佛大學打破慣例,卻選擇加入美國
    其中中科大少年班更具有代表性,可謂是國內最厲害的少年班。很多少年班的學子如今都取得了非凡的成就。而今天分享的這位也是中科大少年班的一員,他就是神童。 12歲考入中科大少年班 尹希是一名十分具有天賦的神童,從小天資聰穎
  • 15歲考上中科大,身兼3個院士頭銜,卻選擇加入美國國籍
    美國作為現在世界上最發達的國家,憑藉這個優勢它吸引了很多來自其他國家的人才,我國也有不少高材生選擇前往美國留學之後留在美國繼續發展,莊小威也是如此,他在15歲的時候就考上了中科大少年班,在40歲的時候更是獲得三個院士頭銜,但是這樣一個高材生卻選擇加入了美國國籍。
  • 她15歲就考上中科大少年班,被譽為化學無冕之王,卻加入了美國籍
    沒想到的是年僅46歲的她,就已經是享譽全球科學家。她15歲就考上中科大少年班,被譽為化學無冕之王,卻加入了美國籍莊小威有一個好的家庭,父親和母親退休前都是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教授,在父母親的影響下,她打小就愛科學,喜歡物理這種嚴謹的推理之美。莊小威就已經展露出她的才華,表露出了遠超出同齡人的聰慧。
  • 神童莊小威:15歲考入中科大少年班,赴美留學後選擇加入美籍?
    其實,莊小威的父母早已看出女兒「非池中之物」,她對知識的理解與掌握已經超越同齡人太多,當別的小朋友還在外面瘋玩時,她已經沉浸在書海中了。 後來,莊小威被舉薦到北京讀了半年的中科大預科班,當時的一些老教授一直在暗中觀察,他們要看看這個女娃子究竟還有多少潛力。
  • 神童莊小威:15歲考入中科大少年班,赴美留學後直接加入美籍
    《易傳》中有言:「兼三才而兩之,故六。六者非它也,三才之道也。」所謂「三才」,即天才、地才和人才,這是根據一個人的天賦劃分的,從出生之日起就已經註定了。另外,《論語·季氏》中也提到了何謂天才:生而知之者。
  • 中國女科學家15歲上中科大,40歲身兼三個院士銜,卻選擇加入美籍
    ——吳仲華不管是一個國家還是一個企業要想得到發展最重要的就是人才。然而近些年我國培養了大量的優秀人才,讓他們前往海外繼續深造之後,便放棄了本國的國籍。有一位中國姑娘叫莊小威,從小成績就拔尖,15歲考上了中國科技大學。40歲身兼三個院士銜,成為哈佛大學雙聘教授。有著如此成就的她卻選擇加入了美國國籍,令人不解。
  • 中國女科學家15歲上中科大,40歲身兼三個院士銜,卻選擇加入美籍
    ——吳仲華不管是一個國家還是一個企業要想得到發展最重要的就是人才。然而近些年我國培養了大量的優秀人才,讓他們前往海外繼續深造之後,便放棄了本國的國籍。有一位中國姑娘叫莊小威,從小成績就拔尖,15歲考上了中國科技大學。40歲身兼三個院士銜,成為哈佛大學雙聘教授。有著如此成就的她卻選擇加入了美國國籍,令人不解。
  • 15歲考入中科大少年班,34歲與諾貝獎擦肩,揭秘天才女科學家的成長...
    15歲考入中科大少年班25歲獲得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物理學博士學位29歲被聘為哈佛大學助理教授31歲榮獲「麥克阿瑟天才獎」34歲與諾貝爾獎擦肩而過40歲當選美國科學院院士......「首屆22個學生是全國招生,雖然只有十二三歲,卻是百裡挑一的智力超群。班裡男生比較多,女生只有5個,莊小威就是其中之一。她上課非常專心,學習特別刻苦用功,求知慾強,有打破沙鍋問到底的勁頭。」圖片來源自網絡15歲時,她以高考600多分的成績考入了中國科技大學少年班。
  • 物理學家尹希,13歲入中科大,31歲成哈佛教授,如今不肯回國
    九歲考入北京八中,十三歲就讀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少年班,三十一成為哈佛正教授。但是尹希卻最終加入美國國籍,在美國娶妻生子,不肯回國。是何原因造就這位天才物理學家,我們從他的個人經歷窺探一二。1993年,尹希10歲就以考入北京八中少兒班,6年的中學課程僅用三年就完成。當時針對天才兒童,中國科技大學專門建立少年班,尹希高中畢業後也成功考入此班級。彼時的尹希甚至還不滿十三歲,是少年班年紀最小的學生。
  • 19歲大學畢業,號稱神童的莊小威,加入美國國籍後,怎麼樣了?
    莊小威的學霸潛質仿佛一出生就具備,5歲的她完成了許多同齡人都無法完成的事,她從5歲開始便自己照顧自己,洗衣、做法、打掃……幾乎樣樣都會。回到父母身邊的莊小威得到一個更好的成長環境,她的學習成績從小就非常優異,還在讀初中時就獲得全國中學生數理化競賽第一名,不久後被推薦到北京景山學校上中國科大少年預備班。
  • 她是中科大少年班女天才,留學後加入美國籍,如今怎麼樣了
    真正讓人覺得遺憾的是另外一群留學生,他們是祖國全力培養的人才,結果留學外國之後,個個改換國籍,到頭來卻成為他國科學家。今天,本文講述的就是如此一位留學生,她是中科大少年班女天才,留學後加入美國籍,她就是莊小威。
  • 15歲進中科大少年班、身兼3個院士的江蘇女孩,卻成了一個美國人
    然而,一個15歲進中科大少年班、身兼3個院士的江蘇女孩,最後卻成了一個美國人,她一意孤行的舉動,引起了極大爭議。莊小威以600多分的高考成績,進入了中國科技大學少年班。2003年,莊小威中一舉獲得了麥克阿瑟天才獎,成為了歷史上第一位獲此榮譽的華人女科學家。
  • 32歲成哈佛史上最年輕華人正教授,華裔物理天才尹希加入美國國籍
    32歲成哈佛史上最年輕華人正教授(終身教授),公派留學的華裔物理天才尹希加入美國國籍。據說他崇尚美國給他灌輸的,科學無國界。難道美國一系列對中國的留學生,華裔科學家以及對中國的科技的打壓,都沒能讓他看清美國的嘴臉嗎?
  • 中國物理神童12歲考進中科大,卻轉身加入美國國籍,理由令人感慨
    主要描述了一個名叫傷仲永的神童因後天父親不叫他學習,而被淪為父親的賺錢工具,最後成為一個普通人的故事。 而今天我們說的這位神童叫尹希,生於1983年,12歲考入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少年班,2001年赴美攻讀物理學博士
  • 中科大創辦少年班42年,培養出2000多名神童,他們成才的有多少?
    這就不禁讓人想要問,畢業了這麼多人,這麼多的神童都成才了麼?還是數據說話,截止至2014年12月,中科大少年班中百分之九十以上都考取了研究生,其中博士生佔據了64%左右,90%以上都獲得了碩士學位,其中更是誕生了超過兩百名以上的教授。
  • 她出身中國,15歲考進中科大,四大力學得滿分,如今成美國院士
    一個出生於中國科研世家的天才,15歲即考進中科大少年班,成就之高身兼三個院士,而立之年卻成為了美國人,她就是華裔生物物理學家莊小威很快她便被推薦到北京上中科大預備班,半年以後又轉入了蘇州中學的中科大預備班,當時她才十二三歲,教她的老師回憶說,莊小威特別專心、勤奮,求知慾極強,「有打破沙鍋問到底的勁頭」。15歲那年參加高考,她不出意料地考出了600多分,幾乎是以狀元成績考進中國科技大學少年班。
  • 「天才少年」:3歲識千字、15歲入中科大、31歲創辦福昕軟體!
    而其創始人更是一位傳奇人物,從15歲神童到中國天文臺,從矽谷總監到福昕總經理,一連串的身份,讓人應接不暇,這位一直被譽為「天才少年」的江西人,已然成為中國中小企業參與全球競爭的成功代表之一。出生於1970年的熊雨前不愧為「天才少年」,3歲就認識了一千多字,15歲考入中科大,曾在天文臺工作,後去矽谷深造4年,31歲創辦福昕軟體...
  • 天才定製培養的「少年班」,四十年過去,昔日神童現狀如何?
    四十年前的1978年3月9日,來自全國範圍內的21名少年被選拔進入中科大,成為中國首個少年班大學生。最大的16歲,最小的11歲。他們當年被稱為「知識荒原上的少年突擊隊」,更經常地,是被稱為「神童」。「我實際的目的是要打破不重視培養基礎科學人才和其他人才的局面。
  • 此人15歲考入中科大少年班,四大力學滿分的傳奇紀錄,哈佛雙聘教授
    1987年,莊小威15歲,正當同齡的孩子都還在奮力備戰高考時,她已經以600多分的高考成績考入了中國科技大學少年班,在學校的時間她學習了理論力學,電動力學,量子力學以及統計力學,並且都取得了滿分,如此相像我的大學,整天為高數大物煩惱真是感到慚愧。要記得,那個時候,她還是一個才15歲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