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段時間,關於「留學生」的話題不斷成為人們談論焦點。尤其全球廣受疫情影響之後,一些出國留學生為了健康安全紛紛回國,卻不遵守國內防控防疫規定,做出了許多過激的行為,還有一些留學生自詡「喝了幾瓶洋墨水」,就打著「人權」與「自由」的幌子,在社交平臺公開發表不當言論。這些留學生的惡劣行徑,頓時引發千夫所指。
其實,自從上世紀80年代,國內掀起了留學潮,留學生問題一直就是人們爭論不斷的中心。因為疫情冒出來的這些「三觀扭曲」的留學生,大多都是一些依靠父母資源到海外鍍金、毫無真才實學的富二代。真正讓人覺得遺憾的是另外一群留學生,他們是祖國全力培養的人才,結果留學外國之後,個個改換國籍,到頭來卻成為他國科學家。今天,本文講述的就是如此一位留學生,她是中科大少年班女天才,留學後加入美國籍,她就是莊小威。
莊小威的父母都是中國高校TOP5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的教授,她繼承了父母優良的基因,從小就表現出不同尋常的天賦,在同齡孩子還不會說話的時候,她都已經會被簡短的古詩詞。5歲時,便可以熟讀唐詩宋詞,認識1000多個漢字,直接跳級入讀中科大附小二年級。從小學到初中,她還是班級裡公認最聰明的孩子,任何東西只要教一遍,她就能記住。她的表妹至今還能想起父親教她象棋時,各個棋子的走法,父親就說了一遍,莊小威便全部記住了。
學習上,她更是力壓群雄。初中參加全國中學數理化競賽,輕輕鬆鬆拿下第一名。15歲,她參加高考,以600多分的成績進入中國科技大學少年班。當時,入選的22個學生中,女生只有5個,她就是其中之一。在校期間,她創下了物理系的一個傳奇,至今沒有人能夠打破,統計力學、電動力學、量子力學、理論力學等四大力學課程皆為滿分。
19歲從中科大獲得物理學學士學位,便去了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攻讀物理學博士學位。即便進入世界頂尖大學,這位來自中國的女學生依舊在延續傳奇,5年後順利獲得博士學位。並且還在其他同學還在從事博士後工作時,她已經收到了世界高校TOP3的史丹福大學的橄欖枝,成為一名助理教授。然而,面試之後,史丹福大學拒絕了她,認為她不能勝任助理教授的職位,但是,歡迎她到史丹福大學讀博士後。
史丹福大學應聘助理教授鎩羽而歸,是莊小威人生第一次受到挫折。她大哭了一場,很快就收拾好心情,知恥後勇,接受了斯坦福讀博士後的邀請。在這裡,她開始了人生中的又一次飛躍和一次大轉折,有幸成為了諾貝爾獎物理學獎獲得者、曾經擔任美國能源部部長的華裔科學家朱棣文的學生。同時,站在美國星條旗下宣誓,加入了美國籍。
成為美國人的莊小威,之後的科研道路一帆風順。在史丹福大學完成博士後工作後,順利進入哈佛大學任教,成為助理教授。年僅31歲,就獲得美國跨領域最高獎項麥克阿瑟天才獎,成為該獎項自設立以來,第一位獲此殊榮的華人女科學家。接著,又成為美國《科技評論》雜誌選出35歲以下的100名青年創新者之一,還被被美國霍華德·休斯醫學研究會選中,獲得700萬美元的資助。
34歲已經正式成為哈佛大學化學和物理雙學科正教授,在全球排名第一的哈佛大學擁有一所以自己名字命名的實驗室;40歲當選為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43歲成為中國科學院外籍院士。如今,業已48歲的莊小威再次登上科技界新聞頭條,她成為美國顯微學會MSA評選的2020年兩位傑出科學家之一,看來關於華裔女科學家莊小威的傳奇依舊還在延續。
一位從「為國家培養人才」的中科大少年班走出的女神童,出國留學後卻改換國籍,成為了美國科學家,讓人不免有些遺憾。但是,從側面也能看出中美兩國科研環境差距甚遠,美國能夠為科研工作者提供的科研條件、福利資源等更能吸引人才聚集,很多中國留學生人才流失的根本原因也皆是如此。值得欣慰的是,進入新世紀,國內科研環境也在不斷改善和提高,相信未來的日子,將會有越來越多的華人科學家回歸祖國,建設國家。對此,你有什麼看法,歡迎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