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傳》中有言:「兼三才而兩之,故六。六者非它也,三才之道也。」所謂「三才」,即天才、地才和人才,這是根據一個人的天賦劃分的,從出生之日起就已經註定了。另外,《論語·季氏》中也提到了何謂天才:生而知之者。不得不承認,在這個世界上確實存在少數天賦異稟之人,起碼在智力層面,他們就要超出普通人許多,莊小威便是其中之一。
莊小威,1972年出生於江蘇如皋,父母在外地教書,沒時間照顧孩子,於是爺爺奶奶便承擔起了養育孫女的責任。5年後,莊小威被父母接到了中科大附小,從沒上過幼兒園的她,直接從2年級念起。其實,莊小威的父母早已看出女兒「非池中之物」,她對知識的理解與掌握已經超越同齡人太多,當別的小朋友還在外面瘋玩時,她已經沉浸在書海中了。
上學後,莊小威的天賦得到進一步開發,雖說她的年紀是最小的,但成績卻是最好的,這一點,就連老師都驚嘆不已。升入初中之後,莊小威已經不再滿足於普通的學業了,她接觸了各種學科競賽,並取得了全國初中生數理化第一名的好成績。後來,莊小威被舉薦到北京讀了半年的中科大預科班,當時的一些老教授一直在暗中觀察,他們要看看這個女娃子究竟還有多少潛力。
1987年,莊小威參加了高考,沒成想,她竟以600分的成績考入中科大少年班,這個年僅15歲的女孩是當之無愧的神童。不過,這只是一個開始罷了,之後的幾年,她先後取得了「四大力學」滿分的成績,把院裡的幾個物理老師嚇了一大跳。當時,莊小威已經屬於最拔尖那一掛了,但是,她仍然沒有懈怠,她就像永動機一樣,在尚未完成既定目標之前,還會不知疲倦地走下去。
1991年,莊小威從中科大畢業了,她取得了物理學學士的學位,在同齡人剛入大學的年紀,她已經擁有了一塊含金量十足的敲門磚。當然,像莊小威這樣的優秀人才,是絕對不會選擇即時就業的,她不遠千裡地來到美國,繼續研究生階段的學習。1996年,莊小威拿到了物理學博士的學位證書,祖國的科學家都在翹首以盼,希望她能儘快回來,為祖國建設添磚加瓦。
然而,莊小威卻沒有回國,為了能更上一層樓,她又來到了史丹福大學,進行博士後階段的研究。當然,莊小威的實力是有目共睹的,畢業後,她直接成為了哈佛大學的助理教授,走向了人生巔峰。後來,莊小威斬獲了麥克阿瑟天才獎,她成為了第一個獲此殊榮的華人女科學家,對於單分子的研究,很難找出比她還專業的人了。不知大家有沒有注意到,彼時的莊小威已經入了美籍,她不是中國科學家,而是華人科學家。
2012年,莊小威成為了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3年後,她又當選了中科院的外籍院士。本是祖國培養的神童,卻成了一名外籍院士,莊小威的「轉變」,或許正是人生的奇妙之處,大家認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