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0月,經過諾獎專業評審的認定,最終向青蒿素的發現者屠呦呦女士,授予了諾貝爾醫學獎,這也是我國第一位獲此殊榮的科研工作者。科學研究是一個永恆的話題,中國的科研水準雖然於國外還有一定差距,可屠呦呦獲獎給予了不少奮戰在一線的科研工作者信心。
1940年,英國用大炮轟開了中國的大門,給中國人民帶來了無盡的屈辱,但同時隨之而來的,就是科學的思想和精神,它便利了人們的生活,促進了社會的進步。為了促進本國的科學發展,中國從1872年派遣了近代第一批留學生,這些留學後學成回國後,大都成為了所學領域的佼佼者,為國家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如今,中國已經是世界第一留學大國,每年都會有不少的優秀學子前往國外深造。但同時,也帶來了一個很大的問題,那邊是留學生一去不回。 國家費勁心思培養這些學生出國的初衷是,希望他們可以在學成之後報效祖國,可根據有關數據統計,中國最高學府清華與北大,該校學子去國外留學後,選擇歸國的還不到百分之20,很多人都留在了國外,甚至成為了外國公民。
莊小威就是一個典型例子,1972年出生於我國江蘇省如皋市。兒時的莊小威就十分細緻,她往往能夠提出一些同齡人難以想到的問題,這也昭示著她的未來必然與其他普通孩子不一樣。果不其然,1977年,年僅5歲的莊小威開始同二年級的學長學姐們一起學習,按照年齡,她本該還在幼兒園讀書。
初中時代的莊小威,是全校有名的神童,她剛上初中沒多久,就成功拿到了全國中學生數理化比賽的金牌。1987年,莊小威由於成績優異,直接受到了國科大少年班的錄取通知,能進入這個班級的,都是全國數一數二的天才少年。
四年後,也就是1991年,19歲的莊小威前往了美國加州大學深造,主修物理學,並一路讀到了博士。由於在校期間表現優秀,發表了不少有價值的論文,她受到史丹福大學的邀請,成為了該校名下科研室的一名研究員。參加工作後,莊小威的表現更是延續了她在學生時代的輝煌。
2001年,29歲的莊小威受到世界第一名校哈佛大學的邀請,成為了助理教授,並在5年後,成為了該校的教授,這時的莊小威也不過才34歲。如今,她還自己在哈佛大學建立了研究室,專門研究生物物理。不過,世人在驚嘆莊小威如「開掛」般人生時,卻不知道,她已經是一名美國人了。
她之所以能夠進入哈佛大學並在該校建立屬於自己的研究室,一個大前提就是:她必須是一名美國人!莊小威當初做出的選擇就是放棄中國國籍,選擇接受美國國籍。得知莊小威改換了國籍之後,不少人只得嘆息一聲,我們國家培養的人才又為它國所用了。
有一句話在網絡上很火,說「科學是沒有國界的」,常常被用來給那些改變國籍的科學家們開脫,可是,說這這句話的人不知道,這只是前半句,後半句則是「科學家是沒有國界的」。總而言之,希望能有更多擁有像屠呦呦一樣,為國奮鬥的科研工作者出現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