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的研究成果奠定並拓展了現代力學研究的前沿。」
這是一句非常有分量、足以讓科學界感到震撼的評價,來自當今世界力學學科領域最具學術權威國際學術組織「國際理論與應用力學聯盟」。這句評價裡提到的「奠定」和「拓展」等詞彙都是表達了充分讚嘆的,可想而知得到這句評價的人是怎樣一個成就突出的天才人物。
而這個天才人物便來自中國,他在中國讀書、成長,隨後赴美留學,當他以25歲的年紀取得世界名校哈佛的工程科學博士學位時,祖國自然非常歡迎他回歸為國出力,但優秀的人才總是很「搶手」,美、德同時也向他表示出意願,而他深思熟慮後選擇加入美籍,不免讓同胞感到失望,這其中有什麼原因呢?
高華健,原本是四川成都人,出生於1963年。從小時候起,對比其他孩子來說他的求學經歷就像是坐上了火箭,數次跳級。當時的中國處於一個摸索階段,教育條件沒現在好,但高華健相信知識可以改變命運,學習努力認真,數學和物理尤其十分出色,高考恢復之後,他便以15歲的年紀考入了西安交大的工程力學系,一鳴驚人!
在那個接受了高中教育就已經算不錯的年代,高華健絕對是神童級別人物,為此他在大學裡經常被圍觀。但成名並沒有讓高華健產生一絲驕傲感,他渴望去國外接受更多的歷練,畢業後他便赴美攻讀哈佛工程科學碩博,期間吃了不少苦頭,但高華健覺得比起自己在哈佛的收穫,這點苦也不算什麼。
只能說學霸的世界和一般人不同,1988年高華健成功拿下博士學位,意氣風發,前程一片大好之際,面對中、美、德三方開出的優厚條件,考慮到自己在國外做研究更順暢,他便婉拒了祖國待遇,選擇加入美籍,並且成為了史丹福大學的一名助理教授。
與求學之路一樣,高華健的學術研究、升職之路憑實力說話,也走得非常順利,他從助理教授到斯坦福的正教授用了12年,2006年,又任美國布朗大學終身教授;3年後他又成了母校西安交大的名譽教授,而到2019年4月為止,他已經取得了包括美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外籍院士在內的中美德三國5個院士稱號!
當然高華健身上如此多的光環也不是幸運換來的,多年來,他一直認真專注地在科學領域腳踏實地做研究,他所取得的成就裡有三項尤其亮眼:創立基於微觀機制上的應變梯度理論和發展微納米塑性變形機制的模擬計算,建立納米生物結構的力學理論體系,創立超音速和超彈性動態斷裂力學。
據中國科學院官網的數據,20年來世界固體力學領域學者所發表的學術論文中,高華健的引用率全世界第一,他陸續寫成300多篇專業論文都被視為力學領域「教科書」般存在,但因為當年的選擇,高華健也是受到詬病的,在祖國最需要人才的時候他卻不願意回國,難道高華健對培養了他的祖國沒有一點點感情嗎?
其實這些年來,高華健也是為祖國培養了不少人才的,曾經參與天宮一號與神舟八號交會對接任務的王翔博士,當年在德國時便是跟高華健做博士後。除此之外高華健的「弟子」中已有20位回國並且都取得了不錯成就,高華健也算是用自己的方式為祖國奉獻了一份力量。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領風騷數百年」,高華健的成就無疑向世界證明了華人才智是極為突出的,我們也可以為他的成就感到一絲驕傲,很多人與其抨擊他當年的選擇,不如思考是什麼促使高華健做出最終選擇呢?我想個人的選擇無法被左右,但當祖國越來越好,一定會有更多像他一樣優秀的人才學成來歸,糾結過去,不如放眼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