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時代的發展,越來越多智能產品的出現印證了科技已然成為了一個國家的核心競爭力的事實。而國家科技的發展離不開高科技科研人才的努力,這就顯示出了培養和留住本國人才極為重要。
然而,每個人的價值觀不同,選擇也就不同。一些國家培養出來的人才在出國留學後依然能不忘祖國的栽培,摒棄國外優於國內的高科技設備及實驗環境,淨身回到國內為祖國做貢獻,可也有的人出國留學後卻一去無返,留在國外一心搞自己的科研,將祖國對於自己十幾年的栽培拋卻腦後。
今天,筆者要介紹的可是一位「傳奇人物」,他曾是遭到中美德三個大國「哄搶」的人才,可後來卻去到了美國,加入了美國國籍,他就是高華健。
高華健,1963年在四川成都出生,是一位地地道道的四川人。高華健自幼就非常聰明,在學校時常受到老師的誇獎,到了中學,高華健也理所應當成為了班級裡的「佼佼者」,受到了所有代課老師的青睞。
果不其然,在1978年,年僅15歲的高華健就收到了來自西安交通大學的錄取通知書,當時15歲的大學生在國內可是屈指可數,所以高華健在剛一進入大學的校門就成為轟動全校的「明星」。
1982年,高華健成功從西安交通大學畢業並拿到了工學學士學位,取得本科畢業文憑的他並沒有選擇進入社會尋找工作,而是選擇了繼續深造。於是在大學畢業後,高華健來到了美國哈佛大學繼續攻讀碩士、博士。
又經歷了六年的鑽研,高華健不但取得了哈佛大學工程科學的博士學位,而且還被聘請到美國史丹福大學擔任助理教授,當時的他也才25歲,這讓高華健在學術界一時名聲大噪,吸引了來自世界各國許多知名機構企業的邀請,其中就包括美國和德國,當然我國也是為這樣的人才開出了極高的薪資待遇,就是希望像高華健這樣的人才能夠歸國。
可是,高華健經過幾番思考,最終還是選擇了繼續待在美國。
選擇繼續留在美國的高華健絲毫未受到當時國人諷刺的影響,還是繼續搞自己的科研。在後來的學習過程中,高華健取得的成就更為出色,這也證實了之前中美德三國紛紛向他拋出橄欖枝是有原因的。
高華健在2012年至2019年這短短七年之間就連續當選了美國國家工程院院士、中國科學院外籍院士、美國科學院院士、美國人文與科學院院士等五個院士,成為了驚世駭俗的「三國五院士」獲得者。
高華健所研究的主要領域是固體的宏微觀形變和破壞行為,作為一名資深固體學研究者,高華健可能認為相對於美國,當時國內的科研環境不夠成熟,所以才留在了美國繼續搞科研,這也為他後來的學術研究成果奠定了基礎。
雖然高華健加入了美國國籍,但是他絕非人們口中的「忘恩負義之徒」,在美國工作期間,高華健積極與國內的學者進行合作,在國內一些機構與國外機構進行合作的過程中他也起到了很大的促進作用。在清華大學,他參與創立了先進力學與材料中心,而且每年他都會在國內工作超過兩個月的時間,目前高華健在國內進行的學術演講與報告已經超過100場,其所發表的學術論文也經常被國內學者引用。
在美國,高華健還悉心教導我國的留美學生,經常指導他們攻克學術難題,目前高華健所培養的博士生及博士後已有20餘人回國報效祖國。由此看來,高華健的愛國之心不比我們任何一人差。
現如今,高華健教授依然在美國做著學術研究,同時也在為祖國培養著大批的高端人才。相信這些人才在不久後便可以回國,為祖國做貢獻了。對於高華健的做法,你是怎麼看待的呢?歡迎評論區留言。
本文編輯:小初
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