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的研究成果奠定並拓展了現代力學研究的前沿。」
這是《國際理論與應用力學聯合會》對高華健的評價,這個評價不可謂不高,「奠定並拓展」了「現代力學研究的前沿」,單從字面意思來看,都很「唬人」,更不用說這是國際理論與應用力學聯盟做出的評價。
很多人可能沒聽過這個組織,實際上這個組織早在1946年就成立了,並在1947年加入了國際科學聯盟,經過多年發展,這一聯盟已經成為力學學科領域最具學術權威的國際學術組織!
總而言之一句話,這個評價的「含金量」很高,而能得到這一評價的高華健自然也不是常人,他是世界著名的固體力學專家,如今是美國人文與科學院院士,妥妥的「精英人士」!值得一提的是,這位大科學家是我們中國培養出來的!
高華健1963年12月出生於中國四川成都,自幼聰穎,頭角崢嶸,時常「跳級」,有「神童」之稱,1978年,高華健以優異的成績考入西安交通大學,就讀於工程力學系。
當時他年僅十五歲,十五歲的大學生本就鳳毛麟角,更不要說名校大學生,所以高華健一入校就成了轟動全校的「明星」。
很多人特意跑到他的宿舍「圍觀」,眾人的矚目並沒有使高華健盲目自大,迷失心靈,他依舊刻苦學習,顯示出與年齡不相符的成熟與堅韌,1982年,高華健順利畢業,獲得西安交通大學工學學士學位。
大學畢業的高華健沒有急於進入社會,而是選擇繼續深造,充實自己,為此他赴美留學,就讀於哈佛大學工程科學專業。
1984年7月,高華健獲得哈佛大學碩士學位,這之後他又考取了博士,並於1988年6月順利獲得哈佛大學工程科學博士學位,此時的高華健年僅25歲!
年僅25歲的哈佛大學博士畢業生,放眼全世界也屈指可數,所以很多國家在他還沒畢業之前就向他拋出了橄欖枝,這其中包括美國、德國與我們中國,中美德三國對高華健的爭奪極為「瘋狂」,開出的待遇高的嚇人!
高華健經過深思熟慮後,選擇留在美國,加入美國國籍,並擔任史丹福大學助理教授!
小時候父母常說「別人家的孩子」如何如何優秀,毫無疑問,高華健就是那個「別人家的孩子」,而且是極其優秀的「別人家的孩子」,他的人生可謂是「一路開掛」,高歌猛進,年紀二十五歲就博士畢業並成為史丹福大學助理教授,這實在是令人難以想像!
像高華健這樣的天才怎麼可能剛有一點成績就「偃旗息鼓」呢?成為助理教授只不過是他輝煌人生的開端,更精彩的還在後面呢!
1995年1月,在史丹福大學擔任7年助理教授的高華健正式成為副教授,2000年9月,高華健晉升為正教授,2006年1月,高華健成為美國布朗大學終身教授,2009年,高華健出任西安交通大學名譽教授。
2012年,高華健當選為美國國家工程院院士,2015年12月又當選為中國科學院外籍院士,2018年,高華健當選為美國科學院院士,2019年4月又當選為美國人文與科學院院士!
截止到2019年4月,高華健已經獲得中美德三國五個院士稱號,成就之大堪稱「驚世駭俗」!當然,他能取得如此輝煌的成就是有真才實學的,據《中國科學院官網》顯示,高華健的三項科學成就分別是創立基於微觀機制上的應變梯度理論和發展微納米塑性變形機制的模擬計算,建立納米生物結構的力學理論體系,創立超音速和超彈性動態斷裂力學。
截止到2019年7月,高華健已經發表學術論文300餘篇,ISI引用18600餘次,在世界固體力學領域學者過去20年中的引用排名第一!
總而言之,即使放眼全世界,高華健都是最頂尖的固體力學專家,可能有人會覺得高華健「不厚道」,中國培養了他,他卻「拋棄了」培養自己的祖國,轉身加入美國國籍,投入美國的懷抱。
其實我們的思想不能如此「狹隘」,高華健是中國培養的不假,加入美國國籍不假,在美國「發光發熱」也不假,但這是他自己的選擇,人各有志,我們無權指責!再者說來,你怎麼就知道高華健不愛國呢?
高華健畢竟是中國培養的,所以即使他加入了美國國籍,也沒有忘記中國,據統計,高華健不僅在國內多所大學任職,還在中國國內作學術演講和報告100餘場,與中國國內合作發表了130餘篇學術論文。
不僅如此,高華健培養的博士生和博士後已有20位回國,其中2位獲得教育部長江學者、7位獲得國家傑出青年基金,其中王翔博士更是參與了天宮一號與神州八號交會對接任務!
不難看出,高華健並非「冷血無情」、「忘恩負義」之人,他有所成就後並沒有忘記培養自己的祖國,而是不遺餘力的支持國內固體力學的發展。
別的不說,他為國內培養的二十位尖端人才就是一筆「無價之寶」,此後還會有源源不斷的人才回到中國,從這個意義來說,高華健留在美國比回到中國的作用更大!
如今已是二十一世紀了,我們不能再「意氣用事」了,不能單憑高華健沒有回到中國,留在美國就指責他「忘恩負義」,先不說這是他自己的選擇,我們沒有幹涉的權力,只是他為國內做出的貢獻,我們就沒有指責他的權力,千萬不要道德綁架,在「綁架」他人之前,先看看自己為國家做了什麼貢獻!
毫無疑問,高華健是我們中國的驕傲,堪稱「民族之光」,我們應該以他為傲!此外,我們是否應該思考一個問題,為什麼像高華健這樣的頂尖科學家不願意回到國內,或者即使回來也要出去,比如顏寧,是不是我們有哪些方面做得不夠,我們應該為此做出哪些改變?
思考這些問題,比一味抱怨,一味指責,有價值的多了!
參考資料:《中國科學院官網》《國際理論與應用力學聯合會》
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