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大教授熊宇傑:回國才有「歸宿感」

2021-01-13 參考消息

中新網合肥5月25日電 題:中科大教授熊宇傑:回國才有「歸宿感」

作者 楊保國 吳蘭

中科大熊宇傑教授榮近日獲美國華人化學與化學生物學教授協會頒發的「2015年度Biomatik傑出教授獎」。據悉,該獎項每年只頒發給兩人。

25日,這位36歲的年輕教授向媒體透露,回國短短幾年時間,先後獲香港求是科技基金會傑出青年學者獎、首屆中國化學會納米化學新銳獎、中國化學會青年化學獎、中國科學院優秀導師獎、首屆「最美青年科技工作者」等榮譽的秘訣,談自己的「歸宿感」。

回國才有了「歸宿感」

2004年,熊宇傑提前一年獲得中科大無機化學博士學位,赴美國華盛頓大學(西雅圖)做博士後研究,師從著名材料學家夏幼南教授。三年後,任美國伊利諾伊大學香檳分校材料與科學工程系助理研究員,在美國工程院和科學院院士JohnRogers教授實驗室工作。由於突出的科研表現,2009年,年僅30歲的他就擔任華盛頓大學(聖路易斯)國家納米技術基礎設施組織首席研究員,併兼任納米中心管理主任。

當時,熊宇傑已結婚生子,在美國工作生活都不錯。但他內心深處,一直有種沒有「歸宿」的感覺。恰好,中國啟動「千人計劃」項目,看到一些優秀人才紛紛回國,熊宇傑開始思考去留問題。由於在外多年,對國內科研形勢不太了解,一時猶豫不決。

「我2010年3月回母校,看到科研條件、發展態勢都很好,感到在國內也能做出好成果,就決定回來了。」熊宇傑說。當年底,他入選中科院「百人計劃」,次年3月到中科大報到,8月入選國家首批「青年千人計劃」。

回國後,熊宇傑立即著手建實驗室和研究組。但這時「青年千人」的科研經費還沒到位,學校陸續預借了400萬元人民幣給他購買儀器設備。只半年多時間,實驗室初步建成。

看到自己科研進展迅速,熊宇傑說,對此他有一種「滿足感」。

「三位一體」的交叉合作

熊宇傑的科研領域是面向能源問題的納米複合材料設計與可控合成及催化性能研究。刨去回國第一年建實驗室,僅三年時間,他在國際期刊上發表通訊作者論文36篇,其中包括《美國化學會志》、《德國應用化學》、《先進材料》等國際重要化學與材料科學期刊論文13篇。

在他看來,這與學校、以及很多資深教授的支持和指導分不開,他常和謝毅、羅毅這些國際知名學者探討科學問題,逐步領會到跨領域科學研究的重要性。

此外,在中科大「各種合作方向的老師都能找到」,熊宇傑與江俊、張群等校內年輕教師交往較多。他們常在食堂用餐或業餘時間聊天,擦出「思想火花」,於是就開展「精準製備-理論模擬-先進表徵」三位一體的交叉學科合作研究。他說,採取這種交叉研究,前不久他們在英國皇家化學會《化學會評論》上發表了一篇綜述論文。(完)

相關焦點

  • 他曾是中科大最年輕教授,現全職回國與姚期智合作量子信息
    2019年4月24日晚,清華大學交叉信息院段路明教授從邱勇校長手中接過聘書,獲聘成為首位「清華大學基礎科學講席教授」。如今,段路明做出全職回國工作的決定,與圖靈獎得主姚期智創建清華大學量子信息中心息息相關。昔日中科大的學術新星,輾轉近20年後全職回國,能否迅速提升清華量子信息中心的實力和水平,與中科大在這一領域分輝?
  • 中科大學者研製出新型柔性太陽能電池
    納米砂磨機訊:中科大學者研製出新型柔性太陽能電池  納米砂磨機訊:記者從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獲悉,該校熊宇傑教授課題組基於應用廣泛的半導體矽材料,採用金屬納米結構的熱電子注入方法,近期設計出一種可在近紅外區域進行光電轉換且具有力學柔性的太陽能電池,國際重要化學期刊《德國應用化學》日前發表了該成果。
  • 手握4篇CNS的中科大網紅教授再獲重量級大獎
    中科大物理學院有一位風靡全校的高顏值網紅教授,他因為帥氣的外型和青春的形象而備受學生追捧,在過去一段時間,他上課的照片曾在校內平臺廣泛傳播。林毅恆教授,年僅33歲的他已經是中科大的博士生導師,近日,還摘得了中國科學界一重量級大獎「求是傑出青年學者獎」,該獎旨在支持國內高校與海外機構競爭吸引最頂尖的人才,為中國未來20年的科技事業發展培養領袖之才。
  • 中科大少年班出身的尹希,加入美國籍,現在回國應該讓他入境嗎?
    說起中科大少年班,那是出了不少頂尖人才,其中有一個少年叫尹希,就是其中的佼佼者。13歲被中科大錄取,31歲成最年輕哈佛教授,不能不說是個天才少年。不過有點讓國人不太喜歡的是,他出國留學後就沒打算回來,直接加入了美國國籍,成了美國人。
  • 中科大最年輕博導,天才科學家,辭職回國成為清華大學全職教授
    做為中國科技大學培養的傑出人才,段路明教授被稱為量子信息領域世界頂尖級天才科學家。他主要從事量子光學、量子信息和冷原子物理方面的理論研究,在量子網絡、量子計算機、量子信息領域有廣泛的影響,是量子領域國際領軍者之一。
  • 中國物理天才加入美國籍,32歲成哈佛終身教授,拒絕回國發展
    在我國曾有一位天才少年,32歲成為了哈佛的終身教授,並且加入了美國國籍,甚至還拒絕回到回國發展,這位天才少年背後有什麼故事呢?尹希更是在2015年,成為了哈佛大學的教授,成為物理學中的一顆新星,但尹希卻沒打算回國的意願,並且尹希更是放棄了中國國籍,加入美國籍,並且娶了一位美國媳婦。其實在2013年中,中科大曾經邀請尹希回到母校,為學生們講課。
  • 中科大教授陸朝陽獲美國物理學會量子計算獎
    (觀察者網 訊)作為量子信息領域的80後明星科學家,有「量子巫師」美名的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教授陸朝陽的研究工作再次獲得國際獎項認可。美國物理學會官網截圖 陸朝陽1982年出生於浙江東陽,2004年從中科大本科畢業,隨後保送進入微尺度物質科學國家實驗室,師從潘建偉從事光量子信息方面的研究工作。
  • 我國天才加入美國國籍,成名後卻不願回國,尹希成為哈佛教授!
    我國幾所頂尖大學設有少年班,裡面的學生都是智力超群的一群孩子,他們很早就接受高深的學問,所以按理說他們都有光明的前途,但很多人都不知道最後他們過得怎樣,他們去了哪裡。尹希曾是中科大少年班的一名學生,他出生在一個書香門第,父母都是中國地質大學的教授,從小就受到了良好的教育。尹希的天賦很小就展現出來了,當年讀完小學的他還沒有學習物理,但已經捧著家裡的物理書看得津津有味。父母看到了尹希的學習天賦,就把他送到了北京八中的一個實驗班。
  • 中科大教授獲美物理學會量子計算獎
    記者10月8日從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獲悉,該校陸朝陽教授近日被美國物理學會授予2021年度「蘭道爾—本內特量子計算獎」,以表彰他在光學量子信息科學,特別是在固態量子光源、量子隱形傳態和光量子計算方面的重要貢獻。
  • 他是世界級量子科學家,29歲成大學教授,現在回國作貢獻
    當代的中國人才輩出,有著眾多的優秀人才回國發展,為中國的發展出一份力。中國科技大學是一個臥虎藏龍之地,這裡匯集了除了清華北大以外的幾乎所有優秀人才,他們在各自的領域都有自己突出的貢獻,其中有一個人更是其中的佼佼者,他就是段路明,是國際上的量子科學的領軍人物,取得了豐碩的成果,在量子領域中有著巨大的影響力,甚至是量子技術的全球領導者。
  • 中國物理神童尹希加入美籍,32歲成為哈佛正教授,為何不願回國?
    今天筆者給大家介紹的就是一位曾經有著「神童」之稱的物理天才,他在功成名就之後,卻選擇加入美國國籍,不願回國發展,這到底是什麼原因呢?天資聰穎,哈弗史上最年輕的華人正教授尹希,1983年出生於北京一個知識分子家庭,父母都接受過高等教育,因此父母從小十分重視對他的教育,給他報了不興趣班。
  • 13歲考入中科大,哈佛畢業就留美,不願再回國
    而有這樣一位中國神童卻備受誇讚,被人們認為很可能是下一位霍金,因為早在2006年,哈佛大學為了留住這位天才,甚至不惜打破了300年以來的傳統。這位神童就是尹希。尹希的父母都是高等知識分子,家裡藏書非常豐富,而他也從小表現出異於常人的學習天賦,在很小的時候就能看懂微積分書籍,這令他的父母甚是驚訝。
  • 不到33歲他就當上哈佛教授,被問為何不回國,他說:要帶團隊回國
    ——亞歷克斯  少年天才這個詞我們並不陌生,而且探討開來尹希絕對是值得一提的人,近日,中國科技大學又添好情況,原來,是世界名校哈佛研究組發布了新聞祝賀中科大的尹希成功上任教授。這個中國科技大學的小校友,這個時候還不到三十三歲,他的年齡成功刷新中國科技大學擔任哈佛大學教授紀錄。
  • 29歲成為中科大博導,發表11篇頂級論文,如今他全職回國工作!
    今天要說的這位天才,是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培養天才科學家,29歲就成為中科大最年輕的教授、博士生導師。他就是段路明,一個「隱形」的天才。雖然年輕時沒有被人熟知,但是如在量子領域的科研成果,卻是讓人很多前輩都佩服不已,世界各國的大學都想邀請他加盟。
  • 華裔物理天才加入美國籍,32歲成哈佛終身教授,拒絕回國發展
    簡介:在古代文人眼中,勸人向上,努力學習,不斷努力,才是出人頭地之道。顏真卿在《勸學》中寫道:黑頭髮不知勤學早,白頭髮悔學晚,顏真卿的勸學演講激勵了他們多年,讓他們更有信心完成學習。在我國,有一些天才少年,因為學業成績突出而備受關注,但並不是所有天才少年都能如大家所願報效國家。在我國,曾有一位天才少年,32歲就成為哈佛終身教授,並加入美國國籍,甚至拒絕回國發展。這位天才少年背後有著怎樣的故事?。
  • 中科大教授獲何梁何利獎
    近日,中科大兩位教授榮膺何梁何利獎,分別是2019年新晉中科院院士、中科大數學學院葉向東教授和中科大信息科學與技術學院執行院長吳楓教授。長期深耕基礎數學理論研究,憑藉「動力系統的結構及其複雜性研究」項目作為第一完成人曾獲得2018年度自然科學二等獎(在當年全部自然科學二等獎獲獎名單中排名第一),2019年當選中科院院士,此前還獲得過陳省身數學獎和國家傑青、長江特聘教授稱號。
  • 《天道》人物分析——王明陽,什麼是靈魂歸宿感
    這個靈魂歸宿感是什麼?靈魂歸宿感在這裡並不是信念,信仰,而是心理支撐的平衡點,用《天幕紅塵》裡的一句話就是:人活著的過程就是尋找心理支撐的過程。只要是人,都需要心理支撐點,除非不是人,文明對於不能以人字來界定的人無能為力。
  • 中科大美女「學霸」,哈佛雙學科正教授!如今當選美國院士!
    她曾是中科大的優秀學霸,在四大力學方面,更是獲得了滿分成績!後留學美國加州大學取得博士學位,後任哈佛大學雙學科正教授,如今的她當選了美國國家醫學科學院的院士! 莊小威1972年出生於江蘇省如皋市的一個教育家庭,她的父母莊禮賢和朱仁芝都是中科大的教授,所以小時候的莊小威就擁有了良好的教育條件
  • 在美獲得終身教授的中國天才,榮譽加身之際,因祖國呼喚火速回國
    我國如今經濟發展迅速,各領域也都有了巨大突破,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可謂是發展的蒸蒸日上,當然這些都離不開人才的貢獻。這些所有的科研工作者都是我們如今國家發展的建設者,都是被值得尊敬的驕傲。就有這麼一位中國天才,在美已經獲得終身教授的職位,榮譽加身之際,棄美回國,只因祖國的呼喚!
  • 歷經四十餘年的中科大少年班,究竟培養出了什麼樣的一群人?
    1974年,註明物理學家李政道回國訪問時曾提到了有關創建少年班的設想,但由於各種歷史原因等限制,直到1978年,中國科大才正式創建了少年班。1978年3月9日,來自全國範圍內的21名少年被選拔進入中科大,成為中國首個少年班大學生。最大的16歲,最小的11歲。他們當年被稱為「知識荒原上的少年突擊隊」,更經常地,是被稱為「神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