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權威科學家排行榜前10,5名中科大畢業,為嘛造不出中國芯

2020-12-01 騰訊網

華為首日斷供,網上談論的話題,千奇百怪,但涉及最多的便是晶片。

晶片製造涉及的專業領域很多,比如,計算機科學與技術、電子電氣工程、通信工程,還有一個被大家忽略的材料與裝置。

所謂的材料與裝置,簡單的說就是半導體器件、微電子器件納米材料等。有一點在評論區的論調是一致的,那就是掌握了人才便掌握了高科技。

2011年,湯森路透集團發布2000-2010年全球頂尖材料科學家前100、全球頂尖化學科學家前100,榜單的主要評判依據是10年間科學家發表的研究論文被他人引用率來確定的。

上圖這份榜單是材料科學家的名單,為了更直觀,給大家配一個中文版的。

有沒有震驚到?這可是非常有權威性的榜單,並不是國內發布的。榜單前6名,5名畢業於中國科技大學。

同時,他們都是上雙榜的人,在化學家的榜單上,楊培東(化學家榜排名第10);夏幼南(化學家榜排名第35);殷亞東(化學家榜排名第55);孫玉剛(化學家榜排名第61)。

既然中國的大學這麼牛,能培養出這麼厲害的人,為啥就造不出中國芯?

雖然畢業於中國科技大學,但他們之後的學業大部分是在美國深造完成的。

1971年,楊培東出生於蘇州市。

1988年,以全校第一的成績考入中國科技大學應用化學系。

1993年,本科畢業後去美國哈佛大學求學,在美國的老師也是頂級的材料科學家查爾斯·李波(2020年1月被美國逮捕,想了解詳情的搜索一下)。

1999年,完成博士後研究。

28歲時成為助理教授,獨立負責一個實驗室的科研工作。

之後楊培東取得了一系列的研發成果。全球能源獎9月8日揭曉,楊培東因開創性地發明了基於納米顆粒的太陽能電池和人工光合作用,而獲得非常規能源獎項。

回到咱們的問題,有這麼多的中國科學家反而造不出中國芯?

1、不可否認,他們的基礎知識是在中國科技大學打下的。但最為關鍵的一點,他們是去到美國以後接觸的頂級科研環境,無論是資金還是設備,還是導師上,與國內相比還是有很大的領先。換個白一點的說法,如果留在國內,可能就不這麼牛了。

2、他們既然留在美國工作,那麼科研成果、專利等等都會被美國所控制。

為什麼他們要去美國?

有人會說為了物質條件,不可否認這個原因是存在的。

但我認為,科學家們本身的追求還是有別於常人。在物質生活條件不算差的情況下,科學家們更注重他們所追求的科學研究。

也就是上面說的他們更在意是不是能有更好、更有益自己科研的環境。

不管怎麼說,前些年國內的科研環境是差了點,不論是生活問題,還是本職工作上。

1、我國科研人員、科學家的收入偏低,尤其對比西方國家。

2、雖然近年來我們國家解決了住房、子女教育、生活基本消費等問題,但起伏不大,就是「死工資

」。

挺喜歡看各類國際榜單,當發現有中國人的名字在上面,就會無比的自豪,但當查閱到這個榜單的時候,心裡真的不是滋味。

2019年,美國史丹福大學的教授團隊重新梳理榜單,更合理、更客觀的評比、劃分。

TOP100的科學家分布。

中國沒有一人上榜,但在具體名單上,還是有許多中國名字的出現。

中科院有一位院士曾經說過,我們現在的問題不是培養人才,而是如何留住人才,吸引人才。據說,美國矽谷有2萬多名清華學子。

中國要留住頂尖的人才,需要做的工作還有很多。當然,我們也不用妄自菲薄,至少證明我們還是能培養出人才來的。

美國不顧一切的打壓華為,恰恰也說明了我們的科研環境正在改善。

2019年5月21日,科技日報記者提問任正非: 作為一家商業公司,華為對基礎科學教育和研究有哪些具體動作 ,這將對華為未來發展有何支撐?」

任正非介紹說:

華為至少有 700 名數學家、800 多名物理學家、120 多名化學家、六七千名基礎研究的專家、六萬多名各種高級工程師、工程師,形成這種組合在前進。

我們自己在編的 15000 多基礎研究的科學家和專家是把金錢變成知識,我們還有 60000 多應用型人才是開發產品,把知識變成金錢。我們一直支持企業外的科學家進行科研探索。

關於企業外的科學家,華為5G的成功正是因為土耳其教授阿里坎的「極化碼」。

阿里坎在接受任正非頒發的獎勵時,這樣說道:「我非常榮幸獲得華為頒發的這個獎項。極化碼能在短短十年內就走出實驗室,成為一項標準,離不開華為領導和工程師的遠見卓識以及在技術方面做出的貢獻。我對此感到非常高興。作為研究人員,最大的獎勵莫過於見到我們的構想成為現實。」

他傳遞了兩個信息:

1、華為研究他的「極化碼」近10年,才有了5G的領先。

2、再次印證科學家的夢想就是讓自己的科學研究實現它的價值。

美國究竟在怕什麼?

不是所謂的國家安全,而是華為的5G;是每年華為拿出的上千億研發資金;是任正非手底下上萬名的基礎研究科學家、專家。

有人說,華為就是一家賺錢的企業,這話真沒毛病。

不賺錢怎麼「買」知識,不買知識怎麼留住人才、怎麼去搞研發、怎麼去創造更多財富稅收?

差距在一點一點縮小,美國真的有點慌、它忌憚了,華為竟然投入這麼多去搞科研。華為5G的成功無疑成為美國動手的導火索。

任老一生充滿著坎坷,創立華為以後持續30年的巨額投入,一心一意搞研發,促進實體發展,任老具有高尚人品與高瞻遠矚的目光,他就是中國企業家的典範。

任正非說:「未來我們拼什麼?就是拼教育,拼人才。」

若教育落後,人才培養就會裹足不前。

任正非說:「要珍視每一個孩子,因為不知道哪個孩子會點燃世界的火花。」

要讓每一個孩子都接受教育。

任正非說:「核心競爭力不是人才,而是培養和保有人才的機制!」

我們有能力培養人才,同樣也有能力改善我們自己的科研環境。

-End-

相關焦點

  • 世界權威科學家排行榜前10,5名中科大畢業,為嘛造不出中國芯
    2011年,湯森路透集團發布2000-2010年全球頂尖材料科學家前100、全球頂尖化學科學家前100,榜單的主要評判依據是10年間科學家發表的研究論文被他人引用率來確定的。榜單前6名,5名畢業於中國科技大學。同時,他們都是上雙榜的人,在化學家的榜單上,楊培東(化學家榜排名第10);夏幼南(化學家榜排名第35);殷亞東(化學家榜排名第55);孫玉剛(化學家榜排名第61)。既然中國的大學這麼牛,能培養出這麼厲害的人,為啥就造不出中國芯?
  • 美國公布頂尖科學家榜單:前六名均為華人
    核心提示:全球三大資訊提供商之一的湯森路透集團,前不久發布了一份全球頂尖100位材料學家榜單,共有15位華人科學家入選,其中前6名均為華人。鳳凰衛視10月29日《時事亮亮點》,以下為文字實錄:何亮亮:今天的傳播焦點,我們要關注的是在美國的頂級科學家排行榜當中,來自中國的科學家佔了多數。
  • 全球最強100名材料科學家:前6都是華人5人中科大畢業,很苦澀!
    世界著名的湯森路透集團發布的全球頂尖的100位材料科學家榜單,我們「本科畢業院校」一欄時,自豪感爆棚。因為在這份100人的榜單中,我們看到前6名清一色的都是華人。而且他們的本科畢業院校,除1人畢業於美國紐約市立大學皇后學院外,其餘5人全部畢業於中國科學技術大學。驕傲,華人太牛,中科大真牛!
  • 中國兩岸四地大學排名:清華北大中科大前三
    近日,2021年中國兩岸四地大學排名出爐,清華大學、北京大學和中國科學技術大學位列中國前三甲。這次排名據悉以師資力量、科學研究、人才培養三大類指標並結合相應權重加權綜合獲得排名參考依據。
  • 其中兩人畢業於中科大
    7名華人入選美國國家工程院院士就在前天,美國國家工程院公布了今年新一屆的院士名單。而此名單中共有18名外籍院士,而這18人中,有七位華人科學家:李飛飛丶鄧中翰丶範欽強丶張婕丶曾亮丶俞九平丶劉鎮欽等。並且這七位華人科學家,都畢業於世界頂尖的名校。
  • 本科校友擔任世界前10大學正教授的人數排名,復旦大學躍居第二!
    目前國內大部分的大學排行榜都是大學的綜合實力、名氣、留學生佔比等為依據的,很少有培養出學生質量為依據的,就算有,也是以畢業薪資為標準。那麼大學培養的學生在學術方面會有多強大呢?近期CNUR.COM整理了1978年-2019年本科校友擔任世界TOP10大學正教授的人數排名。
  • 2017科幻小說排行榜 科幻小說排行榜前10名
    2017科幻小說排行榜 科幻小說排行榜前10名時間:2017-03-02 04:37   來源:川北在線整理   責任編輯:毛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2017科幻小說排行榜 科幻小說排行榜前10名 2017科幻小說排行榜來啦,2017年都有哪些好看的科幻小說呢?
  • 7名華人科學家入選2020年美國工程院院士,中科大2名本科校友入選
    其中共有7位華人科學家當選,其中有李飛飛、鄧中翰、範欽強、劉鎮欽、俞久平、張捷、曾亮,這7位華人科學家博士學位都畢業於世界頂尖名校,其中李飛飛畢業於加州理工學院、鄧中翰和劉鎮欽畢業於伯克利加州大學,範欽強畢業於哈佛大學,俞久平、曾亮、張捷畢業於麻省理工大學,其中有3名都畢業於麻省理工大學,凸顯麻省理工大學在工程科學領域的強勢地位。
  • 最新大學畢業薪酬排行榜出爐,哈佛跌出前五,第一名都沒聽過?
    PayScale作為美國權威薪水調查機構,每年定期統計美國大學畢業校友的薪水中位數,並且發布薪水報告及排行榜。近日,「2018-2019美國大學本科畢業最佳薪酬排行榜」新鮮出爐,一起看看你的學校或目標學校是否上榜吧。
  • 英國人排出的中國「10大名校」,中科大第3,第8名不被認可?
    比如中科大,在校友會排行榜中被甩在16名,但是在國外高校排名中又排在中國第3。一般來說,如果按照高考錄取分數線,我國最牛的10所高校應該是清華、北大、復旦、上海交大、中科大、人大、浙大、南大、同濟、北航,但是高考分數線受到地域等多方面影響,有時候並不能真正反映高校的實力。
  • 全球前10材料科學家,5人畢業中科大,望能夠回國效力
    21世界領先世界的鑰匙在於人才,但人才卻正在成為越來越稀有的資源。我國在頂級人才這方面,是遠遠落後歐美的。尤其是今年的晶片大戰,更是暴露出我國在關鍵技術領域人才的缺失是非常嚴重的。難道我國的教育模式培養不出人才嗎?難道我國的土壤就不適合人才生長嗎?不是的!
  • 中國「芯」的希望!國科大5位本科生,用4個月成功研發出晶片
    近日,華為麒麟系列晶片將成絕唱的消息,再次讓中國「芯」備受關注!大家心中都有一個困惑:我們何時能夠有自己的中國「芯」?一「芯」難求,威脅的不僅僅是華為,而是我國整個科學生態。如今要錢有錢,為何連小小的晶片都造不出來?難道造晶片比造原子彈還難?對的,造晶片比造原子彈難。晶片製造是一個納米級別的微觀工程,把數以萬計、數以億計的集成電路刻在納米級別的矽膠上,難度可想而知。就如華為總裁任正非所說,我們缺的不是錢,是人才。沒有人才,砸錢再多,也是枉然。
  • 中國這所985大學被「低估」,但實力高於名氣,是科學家的誕生地
    ,對於國內高校的各種排行榜一直以來備受爭議,而且除了國內各種大學排行榜不一之外,在國外比如泰晤士所公布的國內大學排行榜也是跟國內高校的排行榜相差很大,比如南方科技大學在泰晤士排行榜上,擠進了前10的位置,但是在校友會排行榜上卻排在了176名,排名很靠後。
  • 2019年權威亞太地區大學排行榜,清華成功奪得亞洲第一
    我們國家最好的大學是清北,由於理工科的緣故,清華在排行榜上要佔便宜一些,有時候比北大的排名高一點。清北毫無疑問是亞洲最頂尖的大學之一,雖然比起東京大學等實力還差一點,但是差距也不大,畢竟亞洲第一大學在世界上排名也不靠前。這一次清北也是取得了突破,清華成功在世界排行榜上成為亞洲第一。是哪一個排行榜?
  • 中國排名第四、五、六名的大學!中科大排名第六
    國內頂尖,世界一流的名校在中國少之又少,除了清華北大浙大之外,還有哪些優秀的大學呢。中國的大學有兩千多所,其中本科院校800餘所。越是好學校越有王牌專業和國家實驗室,提供了優秀的師資和硬體條件。除了清華北大浙大之外,復旦、上交、中科大位列第三、第四、第五名。
  • 全國醫院最新排名公布 安徽有兩家進入全國前100名
    全國醫院最新排名公布11月10日,復旦大學醫院管理研究所正式發布《2018年度中國醫院排行榜》和《2018年度中國醫院專科綜合排行榜》。全國共有100家醫院進入「復旦版排行榜」,骨科、腫瘤學、心血管病等40個專科榜上有名。其中,安徽有兩家進入全國前100名,中科大附一院(安徽省立醫院)位居全國第79位,安徽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位列第84位。
  • 中科大花落合肥,安徽才是中科大最正確的選擇
    有這樣一所神奇大學,他是僅次於清華北大的頂級名校,卻不在北京,還偏偏在合肥。前兩天,世界四大權威高校排行榜之一的泰晤士高等教育正式發布了 2020 年亞洲大學排名。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排名第 10,在內地高校中僅次於清華北大。
  • 中科大校友結束中國「無芯史」摘得首個北京最高科技獎
    ,隨後免試進入中科院計算所攻讀博士學位,師從著名計算機科學家、「中國計算機之母」夏培肅院士(夏先生是中科大第一任計算機教研室主任,主持研製成功了中國第一臺自主設計的通用電子計算機)。CPU晶片,終結了中國計算機產業「無芯」的尷尬歷史,具有裡程碑式的意義!
  • 2021泰晤士世界大學排名:清華首次挺入20強,復旦浙大在百名之後
    高校排名那麼多,真正讓人心服口服的權威排名卻較少,其中泰晤士世界大學排名就算一個。在2021年泰晤士世界大學排名中,中國有一所大學第一次進入20強。  比起各個國家針對自己國內大學的排名,世界大學排名一直都是留學生在選擇學校時最重要的參考依據。
  • 世界十佳機場,4個在日本,1個在中國,前100名中國有10個
    位於大阪,1994年開始啟用,是一個4F級的國際機場,也是世界第一座完全靠田海造陸而建成的人工島機場。2019年的旅客吞吐量達到3191.3785萬人次,在日本排第三,被評為世界最佳機場工作人員和2020年世界最佳行李運送機場。 第九名,尼德蘭史基浦機場。比2019年排名上升五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