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大校友結束中國「無芯史」摘得首個北京最高科技獎

2020-09-15 星雲瀚海

中科院計算所總工程師、國產龍芯處理器總設計師、「龍芯之父」、中科大1986級計算機系校友胡偉武研究員榮膺2019年度北京首個科學技術最高獎——突出貢獻中關村獎!

胡偉武獲獎理由是「胡偉武堅持二十年紮根信息產業的基礎——中央處理器(CPU)領域,始終不忘科技報國初心,為我國CPU技術的發展和產業化作出了突出貢獻。」

胡偉武校友,浙江永康人,1991年本科畢業於中國科大計算機系,隨後免試進入中科院計算所攻讀博士學位,師從著名計算機科學家、「中國計算機之母」夏培肅院士(夏先生是中科大第一任計算機教研室主任,主持研製成功了中國第一臺自主設計的通用電子計算機)。

胡偉武研究員長期致力於高性能計算機系統結構研究,自2001年開始作為總設計師從事國產龍芯高性能通用CPU的研製,研製出了我國首枚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高性能通用CPU晶片,終結了中國計算機產業「無芯」的尷尬歷史,具有裡程碑式的意義!

他十分關心母校的發展,曾表示:「我實在是想不出中國有第二個比科大更好地讀書的地方。」為此,胡偉武親自動員自己的女兒報考了中科大,最終被少年班創新實驗班錄取,成就了父女科大人的佳話。

其女兒班主任老師還一度惋惜:「你女兒明明可以考上清華的,為什麼要考中科大呢?」殊不知,「窮清華,富北大,不要命的上科大」。他也玩笑似地表示,自己女兒上中科大後又有一些抱怨,說中科大學習太辛苦,沒想到為了少念一年高三,多念了四年「高三」。

胡偉武校友多次回校作報告,寄語師弟師妹們「從全局優化設計人生目標,艱苦奮鬥、不斷學習,將奮鬥目標與國家利益相結合,將書本知識學習和具體實踐相結合。」

就在今年七月,胡偉武校友代表龍芯中科籤署了對母校中國科大的捐贈儀式,該筆款項將用於修建我國計算機事業奠基人之一夏培肅先生的雕像,以表達對母校和恩師的感恩之情。

中科大胡偉武校友十年造「芯」路,結束中國計算機「無芯」史!他是大國工匠的傑出代表之一,也是科大青年學子學習榜樣,這是振興中國IT事業的強烈使命感的彰顯,也是科教報國情懷由內而外的體現。


關注我,了解更多科教資訊!

相關焦點

  • 中科大校友獲得中國數學最高獎華羅庚獎
    中國數學會第十三次全國會員代表大會暨2019年學術年會在廣東召開,中科大校友馮克勤、邱國寰分別獲得華羅庚獎、鍾家慶數學獎。馮克勤,中科大5911校友,我國代數數論和算術代數幾何研究的開拓者,也是近30年來我國代數數論和數論應用研究的主要領導人之一。
  • 盤點中國傑出校友最多的八大高校,北大居首,個個都是名校
    建校一百多年來,北京大學累計共培養了1000多名院士,12位「兩彈一星」元勳,11位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獲得者,230位社科學家,142位億萬富豪,87位副國級、部委級政界英才.當前國務院總理李克強、百度總裁李彥宏、諾獎獲得者屠呦呦均為北京大學的傑出校友,其真容之豪華與強大實在是無人敢望其項背。
  • 中科大校友斬獲國際大獎,他是排名全球第一的材料學家
    近日喜訊連連,中科大少年班校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副教授孫崧獲得2021科學突破獎(數學新視野獎),中科大校友、探月工程總設計師吳偉仁院士榮膺個人命名的小行星「吳偉仁星」,又傳來中科大校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教授楊培東院士斬獲國際頂級大獎2020全球能源獎!
  • 從院士傑青到學術排名,中科大用第一給安徽長臉爭氣
    八月初公布的最新自然指數全球學術排名穩居中國大學第一;八月中旬公布的2020年國家傑青中科大15人入選人數全國第一;八月底公布的中國青年科技獎,中科大6人入選全國第二!中科大不是憑藉一線城市地域大搞超短裙招生以抬高一批次收分來美化生源,中科大也不是憑藉違規承諾考生報考給予巨額獎學金以金錢利誘考生,中科大更不是只能靠網紅熱度、野榜排名博眼球才能找尋存在感;中科大憑藉的就是耐得住寂寞在合肥甘坐冷板凳的科學探索精神,中科大憑藉的就是首創隱形資助偷偷給貧困學生飯卡打錢,中科大憑藉的就是全國首創少年班、研究生院的初生牛犢的闖勁兒。
  • 2位浙大校友獲中國工程界最高獎項!
    日前,第十三屆光華工程科技獎揭曉儀式在北京舉行,共有40位專家和1個團體獲獎。本屆光華工程科技獎獲獎者中有2位浙大校友讓我們一起來認識他們吧光華工程科技獎光華工程科技獎是經國家科技獎勵辦公室批准,由中國工程院發起的中國工程界最高獎項,旨在獎勵在我國工程科技研究、發展、應用領域取得重要成就的工程師和科學家
  • 中科大校友楊培東獲全球能源獎,他是全球排名第一的材料學家
    2020年9月8日,根據國際能源獎委員會會議的結果,確定了三名 2020 年全球能源獎獲得者,分別為:楊培東(中國科學技術大學8812校友)、Carlo Rubbia(來自義大利)、Nikolaos Hatziargyriou(來自希臘)。
  • 2020中國物理5大獎揭曉,中科大豪奪兩獎
    中國物理學會是我國物理學界最權威的學術團體,近日,中國物理學會揭曉了2020年度5項大獎,即在五項大獎中,中國科學技術大學豪氣拿下兩項大獎,分別是中科大李傳峰教授摘得饒毓泰物理獎和中科大安琪教授摘得王淦昌物理獎。
  • 7名中科大人摘得2020科學探索獎
    9月25日,50位青年科學家摘得2020科學探索獎,每人將獲得300萬獎金,獎金總額高達1.5個億。據悉,該獎是由騰訊出資,並聯合中科大常務副校長潘建偉院士等知名科學家共同發起,這是第二次頒發該獎。今年共有7名中科大人獲得科學探索獎,其中3人在中科大供職
  • 中科大新增臨床醫學、人工智慧、量子科技三個博士點
    中科大將再新增3個博士學位授權點中科大現有28個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7個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15個專業學位授權點,其中,11個學科入選一流建設學科,有8個一級學科國家重點學科,4個二級學科國家重點學科,2個國家重點培育學科。
  • 中國首臺!陝西這位院士一舉打破國外技術封鎖,斬獲中國工程界最高獎!
    近日,第十三屆光華工程科技獎揭曉儀式在北京舉行,共有40位專家和1個團體獲獎。中國工程院院士、西安交通大學教授蔣莊德獲此殊榮!;中國工程界最高獎項",由第九屆全國政協副主席、中國工程院首任院長朱光亞和臺灣實業家尹衍樑、杜俊元、陳由豪4位捐贈人捐資設立,經國家科技獎勵辦公室批准,由中國工程院主管、光華工程科技獎勵基金會管理。
  • 中科大教授獲何梁何利獎
    吳楓教授是全國首個類腦智能技術及應用國家工程實驗室的主任,近年來,均有中科大校友入選。2019年就有四位中科大校友(吳偉仁、杜江峰、史生才、龍騰)獲得此獎,其中探月工程總設計師吳偉仁校友更是獲得了何梁何利最高獎——
  • [合肥日報]吳存榮會見中科大華南校友企業家
    吳存榮在深圳會見中科大華南校友企業家中科大校友是合肥發展最寶貴資源之一      昨天上午,省委常委、市委書記吳存榮在深圳會見了中科大華南校友企業家。副市長吳春梅,以及高新區、廬陽區、有關市直單位負責人等陪同會見。
  • 中國青年科技獎公布布,各高校青年學者入圍情況如何?
    10月19日,中國科協門戶網站公布了《關於表彰第十六屆中國青年科技獎獲獎者的決定》(科協發組字〔2020〕24號,簡稱《決定》)。根據《決定》發布的獲獎名單顯示,共有100位傑出青年科學家被授予中國青年科技獎,其中,10人被授予「中國青年科技獎特別獎」。
  • 憑什麼最年輕的兩院院士均來自合肥的中科大?
    中國科學院和中國工程院院士是我國科學技術領域最高榮譽稱號,也是代表中國高校最頂尖師資和最卓越校友的群體。目前中科院擁有800餘名院士,工程院擁有900餘名院士,其中自恢復高考以來中國高校院士本科校友(不含合併高校)排行榜顯示,北大、清華、中科大當選校友位列全國前三,中科大當選人數21人,總量位居第三位,但是結合中科大小而精的規模體量,人均院士產出高居全國第一,有著「千生一院士」的美譽。
  • 熱烈祝賀華水校友劉俊國當選歐洲科學院院士
    近日,歐洲科學院公布了2020年新入選院士及外籍院士的名單,我校農水9503班劉俊國校友入選歐洲科學院(Academia歐洲科學院是歐盟的「國家科學院」和法定科學顧問,是國際上學術領域最廣泛、學術地位最高、影響最大的科學組織之一。至2019年,歐洲科學院共評選出院士4272人,其中中國學者共入選35人。劉俊國,1977年生於山東萊蕪市,漢族,中共黨員,南方科技大學講席教授,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副院長,北京生態修復學會理事長,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
  • 中科大少年班校友現狀,是否人才都跑到美國去了?
    中科大少年班36年走出202位教授,106人美國任教就職「境外大學的教授」,這實在是了不起的成績,下面就讓小編盤點一下中科大少年班的早期校友。劉中青劉中青IDG前副總裁,參與並領導了數個在網際網路五次「跳槽」的科大少年與外國人搶訂單為爭一口氣中國風險投資人。
  • 7名華人科學家入選2020年美國工程院院士,中科大2名本科校友入選
    中科大2名本科校友在7名華人科學家中,有2名中科大的本科校友,分別是鄧中翰和張捷,其中鄧中翰為美國工程院外籍院士,目前是他是北京中關村中星微電子集團創始人,曾研製世界上第一臺CMOS單晶片網絡攝像機和中國監控視音頻編碼(SVAC)。鄧中翰曾在2009年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
  • 中國工程界最高獎項!兩位大工人獲此殊榮
    揭曉儀式在北京隆重舉行。我校校友彭士祿院士榮獲第十三屆光華工程科技獎成就獎,環境學院全燮教授榮獲光華工程科技獎。光華工程科技獎是由中國工程院設立的中國工程界最高獎項,旨在獎勵工程科技及工程管理領域取得突出成績和重要貢獻的中國優秀工程師、科學家。
  • 中國研究生比例最高的十所高校,中科大第一,浙江大學僅排第十!
    幾乎每年的研究生招考季都會被曝光各種離奇的事件,2020年也不例外,寧夏大學專業課壓分讓這所寧夏境內唯一的211高校成為焦點,畢竟隨著每年報考研究生的人數越來越多,雖然每年國家都在研究生擴招,但是對於龐大的報考人數和有限的優勢高校來說,研究生招生名額依舊很稀缺,從世界高校數據分析來看,分為科教型高校和教學型高校,一本科教型都是最頂尖的高校,因此越好的高校研究生招生名額就越多,在校研究生的比例也非常的高,目前中國研究生比例最大的十所高校為
  • 今年中國工程界最高獎-光華工程科技獎揭曉,大學佔據半壁江山
    上個月,何梁何利基金科學與技術獎剛剛揭曉,本月我們又迎來了光華工程科技獎。光華工程科技獎是在1996年,由兩院院士朱光亞先生,臺灣實業家陳由豪先生、杜俊元先生和尹衍樑先生共同捐資設立,並由中國工程院負責具體評獎,由國家科學技術獎勵辦公室批准實施的一個獎項,目前是中國工程界最高獎項。至今已舉辦十三屆,共有304名科學家和1個團體獲此殊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