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賀!2位浙大校友獲中國工程界最高獎項!

2020-11-17 浙江大學

日前,第十三屆光華工程科技獎揭曉儀式在北京舉行,共有40位專家和1個團體獲獎。

本屆光華工程科技獎獲獎者中有2位浙大校友

讓我們一起來認識他們吧!

馮江華

馮江華,交通信息工程及控制專家,教授級高級工程師1982級電機(本)、1986級電機(碩)現任中車株洲電力機車研究所有限公司董事、副總經理兼總工程師 。科技部重點領域「列車網絡控制與信息系統創新團隊」負責人,科技部「創新人才培養示範基地」負責人。馮江華深耕軌道交通電力傳動和控制工程領域30年,持續推動列車「動力心臟」和「控制大腦」技術升級換代,建立了該領域「研製一代、儲備一代、探索一代」創新生態和創新能力,為我國電力牽引與控制技術實現從追趕、並跑到領跑做出突出貢獻。先後主持或參與國家及省部級科技項目18項;獲國家級科技獎勵5項。入選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萬人計劃;獲全國發明人物特等獎、詹天佑大獎、茅以升科學技術獎、湖南光召科技獎、中央企業勞動模範等榮譽。2020年5月,獲得第二屆全國創新爭先獎。

湯子康

湯子康,納米光電子材料專家,1979級物理系(本)。現任澳門大學應用物理及材料工程研究院院長。他從納米結構的氧化鋅薄晶體膜中發現室溫下的紫外受激發射現象,引領了全球氧化鋅研究的熱潮,影響深遠。2000年,湯子康成功研製出直徑僅為0.4納米的世界最細單壁納米碳管,並在國際頂尖學術期刊《自然》(Nature)上發表研究成果,此項成果被中國科學院與中國工程院聯合評為2000年十大國際科技進展之一。其後,他發現這些超細單壁碳納米碳管具有獨特的一維超導特性,這一重要發現刊載在世界頂級期刊《科學》(Science)上,此成果被譽為「劃時代的革命性材料」,後被列為2001年物理學界11項最主要成就之一。至今,湯子康已在《科學》、《自然》、《應用物理快報》等國際學術期刊發表400餘篇論文,引用率超過16500次。近年來,在量子糾纏、納米材料在腫瘤免疫醫學中的應用等領域均有開展相關研究。2019年,榮獲中共中央、國務院、中央軍委頒發「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70周年」勳章。

光華工程科技獎

光華工程科技獎是經國家科技獎勵辦公室批准,由中國工程院發起的中國工程界最高獎項,旨在獎勵在我國工程科技研究、發展、應用領域取得重要成就的工程師和科學家,迄今已有機械、信息、化工、醫藥等工程學科的304位科學家及1個團體獲獎。

根據光華工程科技獎候選人提名要求,候選人需在重大工程設計、研製、建造、生產、運行、管理等方面解決關鍵科學技術問題或在工程科學技術及工程管理領域有重要發現、發明,並有顯著應用成效,或者是應用本人研究成果、發明創造,發展高新技術及相關產業,成效特別顯著者才可提名。今年,全國範圍內共產生了296名有效候選人。

祝賀以上2位浙大校友!

也為所有奮鬥於科研一線的浙大人

點讚加油!

相關統計如有遺漏,

敬請留言補充。


本文來源:「浙江大學校友總會」微信公眾號

內容來源:央視網、青塔公眾號

本文編輯:浙江大學融媒體中心學生記者團 周龍珠

責任編輯:周亦穎

相關焦點

  • 中國工程界最高獎項!兩位大工人獲此殊榮
    我校校友彭士祿院士榮獲第十三屆光華工程科技獎成就獎,環境學院全燮教授榮獲光華工程科技獎。光華工程科技獎是由中國工程院設立的中國工程界最高獎項,旨在獎勵工程科技及工程管理領域取得突出成績和重要貢獻的中國優秀工程師、科學家。
  • 浙大90歲老教授獲我國地理科學領域的最高獎項
    每日商報訊 昨天,是浙江大學地球科學系終身教授陳橋驛老先生「雙喜臨門」的日子:第一喜是他獲得了代表我國地理科學領域的最高獎—「中國地理科學成就獎」;第二喜是浙大地球科學系的大學生們為他慶祝了90歲的壽辰。
  • 中國首臺!陝西這位院士一舉打破國外技術封鎖,斬獲中國工程界最高獎!
    近日,第十三屆光華工程科技獎揭曉儀式在北京舉行,共有40位專家和1個團體獲獎。中國工程院院士、西安交通大學教授蔣莊德獲此殊榮!光華工程科技獎被譽為"中國工程界最高獎項",由第九屆全國政協副主席、中國工程院首任院長朱光亞和臺灣實業家尹衍樑、杜俊元、陳由豪4位捐贈人捐資設立,經國家科技獎勵辦公室批准,由中國工程院主管、光華工程科技獎勵基金會管理。
  • 研發自主智慧財產權晶片、打破國外封鎖,交大男神院士獲「中國工程界最高獎」
    共40位專家和1個團隊獲獎,西安交通大學蔣莊德院士獲此殊榮。光華工程科技獎由中國工程院主管,目前已舉辦第十三屆,被譽為「中國工程界最高獎項」。獲國家技術發明二等獎2項、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1項,省部級科技獎勵11項;榮獲首屆全國創新爭先獎、何梁何利科學與技術進步獎等。
  • 今年中國工程界最高獎-光華工程科技獎揭曉,大學佔據半壁江山
    光華工程科技獎是在1996年,由兩院院士朱光亞先生,臺灣實業家陳由豪先生、杜俊元先生和尹衍樑先生共同捐資設立,並由中國工程院負責具體評獎,由國家科學技術獎勵辦公室批准實施的一個獎項,目前是中國工程界最高獎項。至今已舉辦十三屆,共有304名科學家和1個團體獲此殊榮。
  • 中科大校友崔屹獲美能源部勞倫斯獎
    近日,2020年度歐內斯特·奧蘭多·勞倫斯獎(Ernest Orlando Lawrence Award)揭曉,共8位傑出科學家獲獎,其中一位就是中國科學技術大學9312校友-崔屹教授,以表彰其在能源科學和創新方面所取得的成就。這是第三位華人獲得該獎項,前兩位為楊培東和柏梅。
  • 祝賀:東南大學3位校友榮獲「全國工程勘察設計大師」稱號!
    在其中7名建築設計大師中,東南大學建築學院的三位傑出校友錢方、桂學文、張鵬舉榮列其中,獲「全國工程勘察設計大師」稱號。第九批全國工程勘察設計大師授予環境工程、市政給排水等60位專家。三位傑出校友,都有何優秀事跡、優秀作品呢?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 郝吉明院士榮獲中國工程界最高獎項——第十三屆光華工程科技獎
    光華工程科技獎近日,中國工程院院士、清華大學環境學院教授、美國工程院外籍院士、國際生態經濟協會(IEEPA)會長郝吉明院士通過在大氣汙染防治領域取得的傑出成果榮獲第十三屆光華工程科技獎。光華工程科技獎是中國工程院發起的中國工程界最高獎項,可以看作中國工程領域的「諾貝爾獎」,每2年頒發一次,它成立的宗旨是獎勵為工程科技及應用領域取得重要成就的團體和個人,迄今為止已有304人和1個團體獲得該獎,其中科技獎獎金為每人20萬,成就獎為100萬。
  • 浙大MBA深圳校友聯誼會成立大會在深圳舉行
    2013年6月30日,浙江大學管理學院深圳校友聯誼會在深圳正式成立,迎來了近200位浙大管院深圳校友。成立大會由管理學院黨委副書記李小東主持。無論我們是兩鬢染霜,還是風華正茂,我們都有一個共同的標記——浙大管院人。雖然我們來自大江南北,但我們都有一個共同的家園,這就是深圳。所以,今天我們能相聚在這裡,真的是莫大的緣分。」單重建校友對母校飽含深情的開場詞深深地打動了在場的所有校友和來賓。  「大不自多,海納江河,惟學無際,際於天地……」,在意蘊深長的浙江大學校歌聲中,成立大會的序幕緩緩拉起。
  • 江蘇四位科技專家捧得「中國工程界最高獎項」
    被譽為「中國工程界最高獎項」的第十三屆光華工程科技獎8日在北京頒獎,40位科學家和1個團隊榮獲第十三屆光華工程科技獎,江蘇有四位科學家獲此殊榮。「光華工程科技獎」由中國工程院發起,每兩年頒發一次。今年,全國範圍內共產生了296名有效候選人,核動力專家、中國工程院院士彭士祿獲得光華工程科技成就獎,新增設的光華工程科技特別貢獻獎頒發給了為抗疫作出重大貢獻的中國工程院醫藥衛生學部,另有39位專家因在各自領域取得突出成績而榮膺光華工程科技獎。
  • 全世界僅6位!上海交大校友馬駿榮獲全球超導領域博士研究生最高獎!
    全世界僅6位!上海交大校友馬駿榮獲全球超導領域博士研究生最高獎!、英國劍橋大學博士研究生馬駿獲得了國際電氣電子工程師學會超導委員會(IEEE CSC)頒發的全球超導領域博士研究生最高獎項Graduate Study Fellowship。
  • 2015新增兩院院士名單公布 浙大4位在職教授入選
    浙江在線·教育新聞網12月07日訊(記者 吳俏婧)12月7日,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分別公布2015年新增院士名單。浙江大學物理學系教授羅民興、地球科學學院教授楊樹鋒、建築工程學院教授陳雲敏3位當選中國科學院院士;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學院教授陳純當選中國工程院院士。目前,浙大教師中共有中國科學院院士15人、中國工程院院士18人。
  • 16所高校19人獲得「中國工程界最高獎」
    中國工程院醫藥衛生學部全體院士獲得「光華工程科技特別貢獻獎」,中國工程院彭士祿院士獲得「光華工程科技成就獎」,首都醫科大學王寧利教授等39人獲得「光華工程科技獎」。光華工程科技獎被譽為「中國工程界最高獎項」,「光華工程科技成就獎」將獲得者可獲得100萬元人民幣獎勵,「光華工程科技獎」獲得者可獲得獲得20萬元人民幣獎勵。
  • 北京大學7位教師、6位校友獲2020年「科學探索獎」
    來自9大領域的50位獲獎人依次從饒毅、潘建偉、鄔賀銓、程泰寧等發起人手中接過獎盃。獲獎者每人將在未來5年內獲得騰訊基金會總計300萬元人民幣的獎金。北京大學共有7位教師、6位校友獲獎,13位北大人在各自領域脫穎而出。
  • 首獲B肝研究最高獎的中國科學家,他是蘭大校友!
    憑藉在推動B肝科研和治療方面做出的傑出貢獻,北京生命科學研究所資深研究員、清華大學生物醫學交叉研究院教授、蘭州大學1989級衛生系(現公共衛生學院)校友李文輝博士 11月12日榮膺全球B肝研究和治療領域最高獎——巴魯克•布隆伯格獎。這是截至目前我國科學家首次獲此殊榮。
  • 祝賀 南大校友王貽芳當選發展中國家科學院院士
    、中科院院士、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王貽芳等10名為中國大陸科學家。迄今,中國大陸共有TWAS院士215名,其中獲獎科學家58名。發展中國家科學院成立於1983年11月,總部設在義大利的裡雅斯特,是非政府、非政治和非營利性的國際科學組織,致力於支持和促進發展中國家的科學研究。
  • 95歲潮籍中國工程院院士彭士祿榮獲中國工程界最高獎項...
    光華工程科技獎由中國工程院主管,目前已是第十三屆,被譽為「中國工程界最高獎項」,極大地激勵了我國工程師、科學家從事工程科技研究、發展、應用的積極性和創造性。
  • 吳蓓麗校友獲「中國青年女科學家獎」
    吳蓓麗校友獲「中國青年女科學家獎」清華新聞網12月28日電 12月22日,第十二屆「中國青年女科學家獎」頒獎典禮在北京舉行,9位取得重要研究成果的青年女性獲此殊榮。清華大學校友、中國科學院上海藥物研究所研究員吳蓓麗名列其中。今年36歲的吳蓓麗祖籍蘇州吳江,在無錫長大。
  • 管院校友最多!2020浙大校友上市公司榜單發布!
    管院校友最多!2020浙大校友上市公司榜單發布!2020浙大校友上市公司榜單發布近年來,浙江大學一直被外界譽為「中國創業率最高的大學」,且在創新創業「浙江新四軍」(浙大系、浙商系、阿里系、海歸系)中,「浙大系」歷來以基於創新的創業為特色,
  • 清華大學6位教師8位校友新當選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院士
    11月22日,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公布了2019年院士增選結果。清華大學化學系教授李景虹、醫學院教授董晨、生命學院教授謝道昕和航天航空學院教授鄭泉水共4位教師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清華大學計算機系教授鄭緯民、建築學院教授莊惟敏共2位教師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此外,還有8位校友分別獲選中國科學院院士和中國工程院院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