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賀 南大校友王貽芳當選發展中國家科學院院士

2021-02-15 南京大學

在11月15日上午召開的發展中國家科學院(TWAS)第27屆院士大會上,來自17個國家的40名科學家當選TWAS院士,其中南京大學1980級校友、中科院院士、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王貽芳等10名為中國大陸科學家。TWAS獎頒發給在科學研究方面做出卓越貢獻的發展中國家科學家。迄今,中國大陸共有TWAS院士215名,其中獲獎科學家58名。

發展中國家科學院成立於1983年11月,總部設在義大利的裡雅斯特,是非政府、非政治和非營利性的國際科學組織,致力於支持和促進發展中國家的科學研究。發展中國家科學院院士是從發展中國家的科學院、國家研究理事會、大學和研究機構以及發達國家的科學組織的著名科學家中選舉產生的,他們均在各自的學科領域對發展中國家科學發展做出了傑出的貢獻。


王貽芳,1963年出生於南京,1984年畢業於南京大學物理系,現任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研究所所長。從南大畢業後,王貽芳在丁肇中指導下研究高能粒子,1992年,王貽芳獲義大利佛羅薩大學博士學位,曾在美國麻省理工學院、史丹福大學工作。2001年,38歲的王貽芳放棄了美國史丹福大學的工作回國。

多年來,他見證了中國粒子物理的成長與發展。2006年,在王貽芳等人多方奔走下,由中國主導、中美兩國合作、100多位科學家參與的大亞灣中微子國際項目正式啟動。2012年3月8日,王貽芳團隊實驗測得新的中微子振蕩模式,該實驗曾入選2012年年末美國《科學》評選的「2012年十大科學進展」 。

2013年,王貽芳入選國家「萬人計劃」傑出人才。2014年4月,榮獲美國物理學會頒發的潘諾夫斯基實驗粒子物理學獎(中國科學家首次獲得該獎項)。2015年11月9日,在2016年「科學突破獎」頒獎儀式上,大亞灣中微子實驗再次獲得舉世矚目:南大校友、中國科學家王貽芳領軍的大亞灣反應堆中微子實驗小組獲得「基礎物理學突破獎」,這是中國科學家首次獲得該獎項。「科學突破獎」單項獎金高達300萬美元,堪稱科學界「第一巨獎」。2015年12月,王貽芳被增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2016年6月,《自然》雜誌發表了science stars of China(中國科學之星)新聞特寫,王貽芳等十人當選中國科學之星。

點擊連結查看更多往期推送

↓↓↓

《自然》選出十位中國科學之星,南大校友王貽芳入選

南大校友王貽芳獲「基礎物理學突破獎」,中國科學家首次獲該獎項

校友風採 | 獲得諾獎的中微子振蕩是個啥?南大校友王貽芳帶領大亞灣中微子實驗

來源:中國科學院國際合作局、「青塔」微信公眾號、新華報業網等

編輯&責編:楊卓寧

相關焦點

  • 祝賀!南開大學陳軍院士當選發展中國家科學院院士
    日前,發展中國家科學院(TWAS)在官方網站上公布了新增選院士名單,中國科學院院士、南開大學副校長陳軍當選發展中國家科學院院士,是化學科學領域唯一入選的中國科學家。發展中國家科學院稱,陳軍院士發展了「氧化還原—轉晶」新方法可控合成三維金屬氧(硫)化物電極材料,用於製備高性能電池。他的研究拓展了人們對於納米材料在能源儲存和轉化領域應用的理解。
  • 祝賀!西北大學教授趙國春當選發展中國家科學院院士
    【點擊右上角加'關注',全國產經信息不錯過】日前,發展中國家科學院(TWAS)在官方網站上公布了新增選院士名單。中國科學院院士、西北大學教授趙國春當選發展中國家科學院院士,是今年固體地球科學領域唯一入選的中國科學家。此次共有來自全球22個國家和地區的37位科學家入圍發展中國家科學院院士增選名單,其中有7位來自中國。
  • 祝賀!東華大學朱美芳教授當選發展中國家科學院院士
    【點擊右上角加'關注',全國產經信息不錯過】近日,發展中國家科學院(TWAS)公布了新增選院士名單,中國科學院院士、東華大學朱美芳教授當選發展中國家科學院院士,此次共有37位科學家入圍,其中來自中國的有7位。
  • 南大陳軍院士入選發展中國家科學院院士
    天津北方網訊:從南開大學獲悉,發展中國家科學院(TWAS)日前在官方網站上公布了新增選院士名單,中國科學院院士、南開大學副校長陳軍當選發展中國家科學院院士,是化學科學領域唯一入選的中國科學家。發展中國家科學院稱,陳軍院士發展了"氧化還原-轉晶"新方法可控合成三維金屬氧(硫)化物電極材料,用於製備高性能電池。他的研究拓展了人們對於納米材料在能源儲存和轉化領域應用的理解。據了解,此次共有來自全球22個國家和地區的35位科學家入圍發展中國家科學院院士增選名單,其中有7位來自中國。
  • 南大校友王貽芳獲得未來科學大獎!未來是否期待獲得諾獎?接受...
    邵峰榮獲「生命科學」獎,王貽芳、陸錦標獲「物質科學」獎, 王小雲獲「數學與計算機科學」獎。其中,中科院院士、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所長王貽芳是南京大學校友。 未來科學大獎設立於2016年1月17日,是中國大陸第一個由科學家、企業家群體共同發起的民間科學獎項。設生命科學獎、物質科學獎、數學與計算機科學獎等三大獎項,單項獎金100萬美元。
  • 祝賀!校友邱家穩當選國際宇航科學院終身院士
    10月27日,國際宇航科學院公布了2020年院士選舉結果,蘭州大學1979級校友、曾任蘭州空間技術物理研究所所長的邱家穩研究員當選工程學部終身院士。邱家穩校友拓展閱讀據悉,2020年國際宇航科學院院士選舉共有來自中國、美國、俄羅斯、義大利、日本、法國、德國等28個國家的54名航天專家入選國際宇航科學院通訊院士,59名航天專家受聘國際宇航科學院終身院士。
  • 湖南大學譚蔚泓當選發展中國家科學院院士
    —分享—   紅網長沙11月17日訊(瀟湘晨報記者 範典 通訊員 蔣晶麗)近日,發展中國家科學院
  • 北大方精雲教授當選為發展中國家科學院院士
    11月10日,發展中國家科學院(TWAS,原稱第三世界科學院)第十九屆全體大會在墨西哥首都墨西哥市舉行,北京大學城市與環境學院教授、中國科學院院士方精雲當選為發展中國家科學院院士。此次共有來自12個國家和地區的41名科學家新晉當選,其中有15名科學家來自中國,方精雲教授以地學領域專家當選。
  • 南開大學陳軍院士當選發展中國家科學院院士
    津雲新聞訊:日前,發展中國家科學院(TWAS)在官方網站上公布了新增選院士名單,中國科學院院士、南開大學副校長陳軍當選發展中國家科學院院士,是化學科學領域唯一入選的中國大陸科學家。發展中國家科學院稱,陳軍院士發展了「氧化還原—轉晶」新方法可控合成三維金屬氧(硫)化物電極材料,用於製備高性能電池。他的研究拓展了人們對於納米材料在能源儲存和轉化領域應用的理解。此次共有來自全球22個國家和地區的37位科學家入圍發展中國家科學院院士增選名單,其中有7位來自中國大陸。
  • 熱烈祝賀華水校友劉俊國當選歐洲科學院院士
    近日,歐洲科學院公布了2020年新入選院士及外籍院士的名單,我校農水9503班劉俊國校友入選歐洲科學院(AcademiaEuropaea)外籍院士。歐洲科學院是歐盟的「國家科學院」和法定科學顧問,是國際上學術領域最廣泛、學術地位最高、影響最大的科學組織之一。至2019年,歐洲科學院共評選出院士4272人,其中中國學者共入選35人。劉俊國,1977年生於山東萊蕪市,漢族,中共黨員,南方科技大學講席教授,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副院長,北京生態修復學會理事長,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
  • 14名中國大陸科學家當選發展中國家科學院院士
    新華社義大利的裡雅斯特11月28日電(記者陳佔傑)發展中國家科學院第28屆院士大會27日在義大利開幕。大會主辦方當天宣布,來自20個國家和地區的46名科學家當選發展中國家科學院院士,其中14名為中國大陸科學家。另外,4名大陸科學家獲得2019年發展中國家科學院獎。
  • 白春禮當選白俄羅斯科學院外籍院士
    近日,白俄羅斯科學院(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of Belarus)致信中國科學院,祝賀中科院院長白春禮當選白俄羅斯科學院外籍院士。
  • 中國科大少年班兩校友當選美國科學院院士
    東方網5月10日消息:日前,美國科學院公布84名新晉美國科學院院士名單。本次院士增選中共有3位大陸華裔當選,中國科大少年班校友駱利群、莊小威名列其中,另一名大陸華裔科學家董欣年為武漢大學校友。  駱利群是中國科大少年班81級校友,現任美國史丹福大學生物系教授。
  • 南開大學副校長陳軍當選發展中國家科學院院士(簡歷)
    中新網天津12月17日電 記者17日從南開大學獲悉,該校副校長陳軍當選發展中國家科學院院士,是化學科學領域唯一入選的中國科學家。發展中國家科學院成立於1983年11月,是非政府、非政治和非營利性的國際科學組織,致力於支持和促進發展中國家的科學研究。
  • 14位中國學者當選發展中國家科學院院士,了解一下?
    ;2017年10月當選中國科學院留學人員聯誼會第一屆理事會副會長;2017年11月當選中國科學院院士。 1982年畢業於浙江醫科大學;1989年獲得婦產科學碩士學位;2017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2018年11月當選發展中國家科學院院士。 黃荷鳳的學科專長生殖醫學、生殖遺傳。研究方向配子和胚胎源性源性疾病,生殖和助孕安全。
  • 安徽師範大學校友汪衛華當選中國科學院院士
    汪衛華 [資料圖]12月7日,2015年中國科學院新增院士結果公布,安徽師範大學87屆物理系校友汪衛華當選中國科學院技術科學部院士。至此,安徽師範大學數學、物理、化學、生物專業均有校友當選為「兩院」院士。汪衛華1987年畢業於安徽師範大學物理系,一直致力於新型材料領域的研究,特別是在新型大塊非晶、納米材料及其它亞穩材料在高壓、微重力等極端條件下的製備、結構、物性研究等領域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突破和創新性成果,為我國物理教育與物理科學研究作出了突出貢獻,有力推動了我國物理科學的發展進步,贏得了國家的表彰和社會的讚譽。
  • 川大兩位校友當選科學院院士
    蒙大橋 封面新聞記者 何方迪 1月22日,2019年中國科學院院士增選當選院士名單出爐2019年中國科學院選舉產生了64名中國科學院院士和20名中國科學院外籍院士。 在這名單當中,有兩名四川大學校友在列,他們分別是蒙大橋、趙紅衛。據悉,蒙大橋 1980年畢業於四川大學化學系,2002年博士畢業與四川大學原子分子物理專業。公布名單顯示,61歲的蒙大橋專業為核材料與工藝技術,工作單位為中國工程物理研究院。
  • 吉大六名校友當選2015年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院士
    12月7日,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官網公布2015年院士增選結果,吉大校友、中國科學院長春應用化學研究所安立佳研究員當選中國科學院化學部院士,校友、中國科學院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所吳福元研究員當選中國科學院地學部院士,校友、中國地質科學院地質研究所高銳研究員當選中國科學院地學部院士;校友、北京飛機強度研究所研究員閆楚良當選為中國科學院技術科學部院士
  • 清華校友周志成當選國際宇航科學院院士
    7月20日,國際宇航科學院(International Academy of Astronautics, IAA)2018年院士選舉結果公布,清華校友、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第五研究院研究員周志成當選國際宇航科學院工程學部正式院士。
  • 南昌大學校友鄭泉水教授當選中國科學院院士
    南昌大學校友鄭泉水教授當選中國科學院院士 2019-11-23 09:2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