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蓓麗校友獲「中國青年女科學家獎」

2021-01-13 清華大學新聞網
吳蓓麗校友獲「中國青年女科學家獎」

清華新聞網12月28日電 12月22日,第十二屆「中國青年女科學家獎」頒獎典禮在北京舉行,9位取得重要研究成果的青年女性獲此殊榮。清華大學校友、中國科學院上海藥物研究所研究員吳蓓麗名列其中。

今年36歲的吳蓓麗祖籍蘇州吳江,在無錫長大。2001年吳蓓麗從北京師範大學畢業,以專業第一名的成績保送進入清華大學生物科學與技術系攻讀博士學位,2006年畢業並獲得生物物理專業博士學位。從2007年至2011年,在美國Scripps研究所進行博士後階段的研究工作。2011年,全職回國加入中國科學院上海藥物研究所,併入選中國科學院「百人計劃」。現任上海藥物研究所研究員、研究組組長,上海科技大學兼職教授。 吳蓓麗曾獲中國科學院上海分院系統傑出青年科技創新人才、上海市「浦江人才」稱號;2014年12月,獲得國內生命科學研究領域的國家獎項——「藥明康德生命化學研究獎」,成為該獎設立以來最年輕的傑出成就獎獲得者。

吳蓓麗校友。

吳蓓麗從事生物大分子蛋白質的結構生物學研究多年,通過測定蛋白質分子的高解析度晶體結構,研究其結構與功能關係。目前,主要針對G蛋白偶聯受體(GPCR)開展結構生物學研究,以期揭示不同GPCR蛋白對細胞外信號分子的特異性識別機制,以及將信號向下遊傳遞的特異性傳導機制,並為靶向GPCR的藥物研發提供線索和依據。已在上海藥物所成功建立了GPCR結構生物學研究平臺,並在多種重要GPCR蛋白的結構測定工作中取得了較大的進展。

吳蓓麗與丈夫趙強因攻讀博士期間拜在清華大學的同一位導師門下而相識,之後又攜手一同到大洋彼岸繼續生物科研,學成後兩個年輕人一起回國,進入中國科學院上海藥物研究所工作。兩人在生活中相互照顧、事業上相互扶持,簡單純粹的美好生活鋪展開來的同時,兩人的科研事業也蒸蒸日上。2015年,她的研究組和丈夫趙強的研究組在嘌呤能受體p2y1r結構生物學領域取得重大進展,為包括中風、冠心病、肺栓塞等各種血栓性疾病的藥物研發提供了重要的基礎。吳蓓麗對於科研有自己的心得體會:「沒有一顆熱愛科學事業的心就無法在研究的道路上走得更遠,做科學工作者不圖名利不追新潮,腳踏實地的幹、不忘初心的熱愛就是對科學的繼承。」

第十二屆「中國青年女科學家獎」9位獲得者合影。

「中國青年女科學家獎」由全國婦聯、中國科協、中國聯合國科教文組織全國委員會和歐萊雅中國於2004年聯合設立,是歐萊雅-聯合科教文組織「為投身於科學的女性」計劃在中國的發展和延伸。「中國青年女科學家獎」每年評選10位在基礎科學領域和生命科學領域取得重大科技成果的、45歲以下的優秀青年女科學家,其中,至少有1名(不限於1名)來自西部地區,並向每人頒發獎金10萬元人民幣。12年來,共有來自全國24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和香港特別行政區的105位女性獲得此項殊榮。本屆評審委員會由38位院士組成,共有98個單位和17名專家提名有效候選人172位。經過嚴格的評審,共9位女科學家得票超過半數最終折桂。

供稿:校友總會 編輯:文 傑

 

 

 

相關焦點

  • 清華校友吳蓓麗、常超獲得陳嘉庚青年科學獎
    清華校友吳蓓麗、常超獲得陳嘉庚青年科學獎清華新聞網6月1日電  5月30日下午,2018年度陳嘉庚科學獎及陳嘉庚青年科學獎頒獎儀式在中國科學院第十九次院士大會上舉行。共有6個項目獲得陳嘉庚科學獎,6位青年科學家獲得陳嘉庚青年科學獎。
  • 9位女科學家獲2015年「中國青年女科學家獎」
    今年,中國女科學家的表現異常閃耀。既有屠呦呦科學家榮獲2015年諾貝爾生理學與醫學獎,也有更多默默無聞的女科學家在科技領域內取得越來越突出的成就。 12月22日,第十二屆「中國青年女科學家獎」頒獎典禮在京舉行,有9位青年女科學家獲獎,名單如下: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物理學院教授彭新華、浙江大學神經科學中心教授胡海嵐、北京大學地球與空間科學學院研究員王玲華、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研究員吳晨、西安電子科技大學教授李贊、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研究員張麗華、南京農業大學農學院教授郭旺珍、中國科學院上海藥物研究所研究員吳蓓麗、第四軍醫大學神經外科教授楊倩
  • 西北大學校友付巧妹入選第十七屆中國青年女科學家,剛剛公示了
    從中國科協網得知,經審委員會評審,2020年度第十七屆中國青年女科學家獎擬獲獎人選、第十七屆中國青年女科學家獎團隊獎擬獲獎團隊、2020年度未來女科學家獲獎名單正式發布。西北大學地質系校友,付巧妹入選第十七屆中國青年女科學家。
  • 南京農業大學郭旺珍教授獲中國青年女科學家獎
    12月22日,由中華全國婦女聯合會、中國科學技術協會、中國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全國委員會共同主辦的第十二屆「中國青年女科學家獎」頒獎典禮在北京舉行。本屆「中國青年女科學家獎」共有9位獲獎者,南京農業大學郭旺珍教授獲此殊榮,是唯一憑藉農業研究突出成績獲獎的女科學家。
  • 清華大學兩位教師五位校友獲得2018年何梁何利獎
    清華大學兩位教師五位校友獲得2018年何梁何利獎清華新聞網11月7日電 (通訊員 田陽)11月6日,何梁何利基金2018年度頒獎大會在北京舉行,共有56位科學家獲此殊榮。今年何梁何利基金最高獎項——「科學與技術成就獎」,授予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研究員張彌曼院士;37位科技工作者榮獲「科學與技術進步獎」;18位科技工作者榮獲「科學與技術創新獎」。其中,清華大學潘峰教授、聶建國院士,清華校友向濤院士、李立浧院士、楊志峰院士、周志成院士獲得「科學與技術進步獎」;清華校友吳蓓麗研究員獲得「科學與技術創新獎」。
  • 第六屆中國青年女科學家獎頒獎
  • 第十七屆中國青年女科學家獎名單公示,南京這兩個女科學家上榜
    3日,中國科學技術協會發布第十七屆中國青年女科學家獎、2020年度未來女科學家計劃擬獲獎名單公示,共產生20名第十七屆中國青年女科學家獎擬獲獎人選、5個第十七屆中國青年女科學家獎團隊獎擬獲獎團隊、5名2020年度未來女科學家計劃擬入選者。
  • 南農教授郭旺珍獲「中國青年女科學家獎」
    繪製陸地棉基因組精密地圖南農教授郭旺珍獲「中國青年女科學家獎」 全球最大種植面積的棉花是陸地棉,什麼樣的陸地棉耐旱、什麼樣的陸地棉耐鹼?在前天揭曉的第十二屆中國青年女科學家獎評選活動中,郭旺珍成為本屆當選的9位女科學家之一。棉花特性和基因啥關係,繪製圖譜一一解密 「中國是世界上最大的棉花生產和消費國,而每年總消費量的30%—40%需要依賴進口。」郭旺珍介紹,這種看上去矛盾的關係,正體現了當下中國棉花產業發展所面臨的困境。
  • 上海藥物所研究員吳蓓麗獲得第三屆「樹蘭醫學青年獎」
    上海藥物所研究員吳蓓麗獲得第三屆「樹蘭醫學青年獎」 2017-01-17 上海藥物研究所 【字體:大 中 小】
  • 「80」後女博導擬獲提拔,曾獲中國青年女科學家獎
    盧豔麗是位「80後」,出生於1982年12月,博士生導師,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2018年獲得第十四屆「中國青年女科學家獎」。其本科就讀於四川農業大學農村區域發展專業,獲管理學學士學位。本科畢業後,盧豔麗突然「轉行」,「半路出家」跨考作物遺傳育種專業。
  • 20人擬獲第十七屆中國青年女科學家獎,付巧妹在列
    日前,中國科學技術協會官網發布了《第十七屆中國青年女科學家獎、2020年度未來女科學家計劃擬獲獎名單公示》。公示稱,經「第十七屆中國青年女科學家獎、2020年度未來女科學家計劃」評審委員會評審,共產生20名第十七屆中國青年女科學家獎擬獲獎人選、5個第十七屆中國青年女科學家獎團隊獎擬獲獎團隊、5名2020年度未來女科學家計劃擬入選者。
  • 中國青年女科學家獎和未來女科學家計劃開始提名
    有關事項通知如下:  一、第十七屆中國青年女科學家獎  (一)獎勵名額  中國青年女科學家獎獎勵個人名額不超過20名,其中至少2名在西部地區工作;「團隊獎」名額不超過5個。  三、提名工作要求  (一)每位被提名人需明確參評中國青年女科學家獎個人獎、團隊獎或未來女科學家計劃中的一項。  (二)堅持「公開、公正、公平、擇優」原則,保證提名質量。
  • 中國細胞生物學學會關於開展第十七屆中國青年女科學家獎和2020...
    2020年度未來女科學家計劃候選人提名工作,學會可以推薦本學科領域的第十七屆中國青年女科學家獎候選人3名、候選團隊1個以及2020年度未來女科學家計劃候選人2名。有關事項通知如下,相關表格請點擊文末左下角「閱讀原文」獲取:一、第十七屆中國青年女科學家獎(一)獎勵名額中國青年女科學家獎獎勵個人名額不超過20名,其中至少2名在西部地區工作;「團隊獎」名額不超過5個。
  • 「中國青年女科學家獎」揭曉 醫學領域4人獲獎
    第十五屆「中國青年女科學家獎」在這裡正式揭曉。10位獲獎者分別是:中國醫學科學院蘇州系統醫學研究所研究員馬瑜婷、中國科學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研究員牛書麗、四川大學化學學院教授劉小華、北京大學分子醫學研究所研究員劉穎、西北工業大學教授楊慧、南開大學電子信息與光學工程學院研究員張曉丹、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附屬協和醫院口腔科教授陳莉莉、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瑞金醫院上海血液學研究所教授趙維蒞、中國科學院西安光學精密機械研究所研究員袁媛
  • 2019「中國青年女科學家獎」名單出爐,這十位女性真乃女中豪傑
    「中國青年女科學家獎」旨在表彰獎勵在科學領域取得重大科技成果的女性青年科學家,激勵她們繼續從事科學事業,在科學技術領域取得更加豐碩的研究成果,於2004年由中華全國婦女聯合會、中國科學技術協會、中國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全國委員會以及歐萊雅聯合設立。
  • 中國青年女科學家獎、未來女科學家等擬獲獎名單公布
    近日,中國科學技術協會公示「第十六屆中國青年女科學家獎、2019年度未來女科學家計劃擬獲獎名單」。 第十六屆中國青年女科學家獎擬獲獎人選
  • 第十七屆中國青年女科學家獎和2020年度未來女科學家提名通知_資訊...
    一、第十七屆中國青年女科學家獎(一)獎勵名額中國青年女科學家獎獎勵個人名額不超過20(七)中國青年女科學家獎候選人或團隊負責人須按幹部管理權限徵求幹部管理、紀檢監察部門意見。中國青年女科學家獎候選人或團隊負責人為企業負責人的,還需按照《企業負責人徵求意見表》徵求有關部門意見。相關工作應由提名渠道統一組織,如專家提名的由候選人所在單位組織,不得由擬提名對象個人或團隊辦理。(八)提名材料不得涉及國家秘密,並由候選人所在單位出具保密審查證明。
  • 關於開展第十七屆中國青年女科學家獎和2020年度未來女科學家計劃...
    有關事項通知如下:一、第十七屆中國青年女科學家獎(一)獎勵名額中國青年女科學家獎獎勵個人名額不超過20名,其中至少2名在西部地區工作;「團隊獎」名額不超過5個。三、提名工作要求(一)每位被提名人需明確參評中國青年女科學家獎個人獎、團隊獎或未來女科學家計劃中的一項。(二)堅持「公開、公正、公平、擇優」原則,保證提名質量。
  • 女科學家可能越來越少
    [摘要]中國並不缺乏女科學家,缺乏的是女權的平等,有多少女性科研人員在世俗的壓力下選擇了家庭放棄了科研,能堅守科研崗位的女性,必定有堅強的意志和一個支持包容她的家庭環境。9位女科技工作者在第十二屆「中國青年女科學家獎」典禮上。12月22日,第十二屆「中國青年女科學家獎」頒獎典禮在京舉行,9位青年女科學家獲得該獎項。
  • 第十六屆中國青年女科學家獎、2019年度未來女科學家計劃擬獲獎...
    第十六屆中國青年女科學家獎、2019年度未來女科學家計劃經評審委員會評審,共產生10名第十六屆中國青年女科學家獎擬獲獎人選、5個第十六屆中國青年女科學家獎團隊獎擬獲獎團隊、5名2019年度未來女科學家計劃擬入選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