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中國青年女科學家獎」名單出爐,這十位女性真乃女中豪傑

2020-12-03 沿途saying

「中國青年女科學家獎」旨在表彰獎勵在科學領域取得重大科技成果的女性青年科學家,激勵她們繼續從事科學事業,在科學技術領域取得更加豐碩的研究成果,於2004年由中華全國婦女聯合會、中國科學技術協會、中國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全國委員會以及歐萊雅聯合設立。對於一位女科學家來說,能夠獲得這項獎勵將是一份極大的榮譽。

2019年4月29日,由全國婦聯、中國科協、中國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全國委員會及歐萊雅中國共同舉辦的第十五屆「中國青年女科學家獎」頒獎典禮在北京舉行,本屆「中國青年女科學家獎」評審委員會由中國工程院院士詹啟敏擔任主任,39位院士、專家組成評審委員會。經過嚴格的評審,10位女科學家獲獎者從116個單位提名的224位有效候選人中脫穎而出。這10位女科學家真乃女中豪傑呀!他們分別是:

1、馬瑜婷

馬瑜婷現為中國醫學科學院蘇州系統醫學研究所研究員、課題組長、博士生導師,專注於腫瘤免疫學研究已有10年,2015年入選國家「青年千人」計劃,已經在國際知名雜誌上發表了37篇學術論文,他引次數超過2000次。擔任中國免疫學會基礎免疫分會、中國免疫學會青年工作委員會、中國細胞生物學會、法國免疫學會、歐洲腫瘤免疫學院會員。曾在法國留學7年,獲得法國科德利耶青年學者獎 (2015),歐洲腫瘤免疫學院獎 (2011)。

2、牛書麗

牛書麗現為中國科學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百人計劃」研究員,博士生導師,從事於全球變化生態學,生態系統生態學,植物生態學,生物地球化學循環等方面的研究工作近20年,是2016年度中國科學院青年創新促進會優秀會員,任《Scientific Report》、《Functional Ecology》、《Journal of Plant Ecology》編委,《Ecosphere》專刊編委, 負責和參加美國基金委項目、中國國家自然基金項目、中國科學院項目多項。在生態學和植物學主流刊物發表論文50餘篇,其中SCI索引論文40餘篇(第一作者和通訊作者的SCI索引論文20餘篇)。

3、劉小華

劉小華現為四川大學化學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主要從事新型手性催化劑的設計合成、不對稱催化反應、手性藥物和生理活性化合物的高效高選擇性合成研究。2011年 獲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計劃資助;2012年 獲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優秀青年基金資助;2013年 入選四川省學術和技術帶頭人後備人選;獲霍英東青年教師基金資助;2015年獲第二屆中組部青年拔尖人才資助,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2016年 獲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資助;2017年 國家百千萬人才工程入選者和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

4、劉穎

劉穎現為北京大學分子醫學研究所研究員,博士生導師,於2013年底起任北京大學分子醫學研究所線粒體與衰老研究室主任,北大-清華生命科學聯合中心研究員。HHMI國際研究學者,獲得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優秀青年基金項目的支持。迄今已在Science,Nature,Molecular Cell和Cell Research等權威雜誌發表第一和通訊作者論文。

5、楊慧

楊慧現為西北工業大學生命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2016年入選陝西省「青年科技新星」,2014年入選西北工業大學首批「翱翔新星」人才項目。已發表學術論文60餘篇,其中SCI收錄40篇,包括Critical Review Biotechnology(IF=7.51)、Materials Today(IF=17.793)、Talanta(IF=4.035)等高影響力國際重要期刊。出版專著2部。申請專利10餘項,獲授權6項。兼任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函評專家。中國生物醫學工程學會/中國力學學會生物力學專業委員會委員、中國空間科學學會會員、國際免疫學聯合會會員。

6、張曉丹

張曉丹現為南開大學電子信息與光學工程學院光電子薄膜器件與技術研究所所長,先後入選中組部「萬人計劃」領軍人才計劃、科技部中青年科技創新領軍人才計劃、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劃、天津市「131」創新型人才培養工程第一層次等;獲天津市技術發明獎3項、天津青年科技獎、天津市巾幗發明家新秀獎。作為第一或通訊作者在SCI或EI收錄刊物上發表近百篇,獲5項達國際先進水平的省部級鑑定成果。

7、陳莉莉

陳莉莉現為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附屬協和醫院口腔科教授,「國家科技部中青年科技創新領軍人才」、「國家優秀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致力於兒童、青少年常見和疑難錯頜畸形的矯治及成人錯頜畸形個性化設計及治療。以第一/通訊作者發表SCI論文30餘篇,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5項,擔任首屆「中國科協青年科學家論壇」(口腔醫學)執行主席,獲得「2015年湖北省傑出專業技術人才」。

8、趙維蒞

趙維蒞現為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瑞金醫院上海血液學研究所教授,是教育部長江學者特聘教授、國家傑出青年基金獲得者。 目前主持國家高技術研究發展計劃重大項目1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1項,在《BLOOD》等血液學權威雜誌發表論著40餘篇,總影響因子超過100分。2016年3月,榮獲「上海市巾幗創新獎」,同時被授予「上海市三八紅旗手標兵」稱號。

9、袁媛

袁媛現為中國科學院西安光學精密機械研究所研究員,學科帶頭人,2010年1月入選中國科學院「百人計劃」, 曾獲得英國「海外研究獎學金」,主研圖像視頻處理、內容分析、特徵提取與壓縮,在圖像視頻方向已發表論文約100篇,任國際神經計算刊物(Elsevier)副主編、國際圖像與圖形學報(World Scientific Press)副主編、國際多媒體學報(AcademyPublisher)編委、國際信號處理刊物(Elsevier)客座編委等。IEEE SMC認知計算技術委員會共主席。約50次任國際會議程序委員會委員或會議主席。

10、魏詩卉

魏詩卉現為中國人民解放軍火箭軍研究院研究員,先後榮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1項,軍隊科技進步一等獎2項,所在團隊榮膺首屆「全軍科技創新群體獎」。

相關焦點

  • 9位女科學家獲2015年「中國青年女科學家獎」
    今年,中國女科學家的表現異常閃耀。既有屠呦呦科學家榮獲2015年諾貝爾生理學與醫學獎,也有更多默默無聞的女科學家在科技領域內取得越來越突出的成就。 12月22日,第十二屆「中國青年女科學家獎」頒獎典禮在京舉行,有9位青年女科學家獲獎,名單如下: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物理學院教授彭新華、浙江大學神經科學中心教授胡海嵐、北京大學地球與空間科學學院研究員王玲華、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研究員吳晨、西安電子科技大學教授李贊、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研究員張麗華、南京農業大學農學院教授郭旺珍、中國科學院上海藥物研究所研究員吳蓓麗、第四軍醫大學神經外科教授楊倩
  • 第十七屆中國青年女科學家獎名單公示,南京這兩個女科學家上榜
    3日,中國科學技術協會發布第十七屆中國青年女科學家獎、2020年度未來女科學家計劃擬獲獎名單公示,共產生20名第十七屆中國青年女科學家獎擬獲獎人選、5個第十七屆中國青年女科學家獎團隊獎擬獲獎團隊、5名2020年度未來女科學家計劃擬入選者。
  • 中國青年女科學家獎、未來女科學家等擬獲獎名單公布
    近日,中國科學技術協會公示「第十六屆中國青年女科學家獎、2019年度未來女科學家計劃擬獲獎名單」。 第十六屆中國青年女科學家獎擬獲獎人選
  • 第十六屆中國青年女科學家獎、2019年度未來女科學家計劃擬獲獎...
    第十六屆中國青年女科學家獎、2019年度未來女科學家計劃經評審委員會評審,共產生10名第十六屆中國青年女科學家獎擬獲獎人選、5個第十六屆中國青年女科學家獎團隊獎擬獲獎團隊、5名2019年度未來女科學家計劃擬入選者。
  • 吳蓓麗校友獲「中國青年女科學家獎」
    吳蓓麗校友獲「中國青年女科學家獎」清華新聞網12月28日電 12月22日,第十二屆「中國青年女科學家獎」頒獎典禮在北京舉行,9位取得重要研究成果的青年女性獲此殊榮。清華大學校友、中國科學院上海藥物研究所研究員吳蓓麗名列其中。今年36歲的吳蓓麗祖籍蘇州吳江,在無錫長大。
  • 第六屆中國青年女科學家獎頒獎
  • 「中國青年女科學家獎」揭曉 醫學領域4人獲獎
    4月29日,國家博物館白玉廳,10位來自醫學、生物學、地球科學等領域的女科學家走上領獎臺,成為鏡頭裡的焦點。第十五屆「中國青年女科學家獎」在這裡正式揭曉。10位獲獎者分別是:中國醫學科學院蘇州系統醫學研究所研究員馬瑜婷、中國科學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研究員牛書麗、四川大學化學學院教授劉小華、北京大學分子醫學研究所研究員劉穎、西北工業大學教授楊慧、南開大學電子信息與光學工程學院研究員張曉丹、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附屬協和醫院口腔科教授陳莉莉、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瑞金醫院上海血液學研究所教授趙維蒞、中國科學院西安光學精密機械研究所研究員袁媛
  • 20人擬獲第十七屆中國青年女科學家獎,付巧妹在列
    日前,中國科學技術協會官網發布了《第十七屆中國青年女科學家獎、2020年度未來女科學家計劃擬獲獎名單公示》。公示稱,經「第十七屆中國青年女科學家獎、2020年度未來女科學家計劃」評審委員會評審,共產生20名第十七屆中國青年女科學家獎擬獲獎人選、5個第十七屆中國青年女科學家獎團隊獎擬獲獎團隊、5名2020年度未來女科學家計劃擬入選者。
  • 青年女科學家獎和未來女科學家擬獲獎名單公示,蘭州大學張冬菊榜上...
    1 月 4 日,中國科協公布了第十七屆中國青年女科學家獎、2020 年度未來女科學家計劃擬獲獎名單並公示,蘭州大學教授張東菊入選中國青年女科學家獎擬獲獎人選。本次為表彰優秀女科學家的貢獻,經 " 第十七屆中國青年女科學家獎、2020 年度未來女科學家計劃 " 評審委員會評審,共產生 20 名第十七屆中國青年女科學家獎擬獲獎人選、5 個第十七屆中國青年女科學家獎團隊獎擬獲獎團隊、5 名 2020 年度未來女科學家計劃擬入選者。
  • 中科大美女博導餘彥摘得中國青年女科學家獎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化學與材料科學學院博士生導師、教授餘彥近日獲得中國青年女科學家獎項,在去年十月,她還曾獲得中國青年科學家獎,是國內電池材料研究領域的一顆新星。
  • 吉林大學中日聯誼醫院陳芳芳教授榮獲第十七屆中國青年女科學家獎
    2021年1月8日,第十七屆中國青年女科學家獲獎名單公示結束,我院陳芳芳教授榮獲第十七屆中國青年女科學家獎,是吉林大學醫學學科首位獲獎者。 中國青年女科學家獎的設置旨在表彰獎勵在科學領域取得重大科技成果的女性青年家,激勵她們繼續從事科學事業,在科學技術領域取得更加豐碩的研究成果。
  • 第十七屆中國青年女科學家獎、2020年度未來女科學家計劃擬獲獎名單公示
    點擊上方小程序查看化學加網VIP5企業近日,中國科協第十七屆中國青年女科學家獎
  • 5位青年女科學家獲得2020年「科學探索獎」
    11月14日2020年「科學探索獎」頒獎典禮在北京舉行5位青年女科學家獲獎一起來認識一下她們↓↓最年輕的獲獎者黃芊芊在現場這樣分享了自己科研路上的學思歷程為5位青年女科學家點讚2020年「科學探索獎」的50位獲獎人來自基礎科學和前沿技術等九大領域均是經過層層篩選的科學「實力派」平均年齡不到40歲35歲及以下獲獎人6位他們將在未來5年內獲得騰訊基金會總計300萬元人民幣獎金並且可以自由支配獎金的使用「科學探索獎」還將為青年科學家
  • 南京農業大學郭旺珍教授獲中國青年女科學家獎
    12月22日,由中華全國婦女聯合會、中國科學技術協會、中國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全國委員會共同主辦的第十二屆「中國青年女科學家獎」頒獎典禮在北京舉行。本屆「中國青年女科學家獎」共有9位獲獎者,南京農業大學郭旺珍教授獲此殊榮,是唯一憑藉農業研究突出成績獲獎的女科學家。
  • 中國青年女科學家獎和未來女科學家計劃開始提名
    有關事項通知如下:  一、第十七屆中國青年女科學家獎  (一)獎勵名額  中國青年女科學家獎獎勵個人名額不超過20名,其中至少2名在西部地區工作;「團隊獎」名額不超過5個。  (2)在基礎科學、生命科學、計算機與信息領域(不含涉密領域)取得重大發現、重大成果的青年科技領軍人才,特別注重提名創新團隊中的領軍人才。  (3)不超過45周歲(1975年1月1日及以後出生)的中國籍女科技工作者。  2.團隊獎  (1)團隊負責人須符合中國青年女科學家獎的評選條件,團隊結構穩定、合理,主要成員須有女性科技工作者。
  • 陝西2位女教授:雙雙破格晉升,如今還同時入選「女科學家」名單
    近日,為表彰優秀女科學家的貢獻,經"第十七屆中國青年女科學家獎、2020年度未來女科學家計劃"評審委員會評審,第十七屆中國青年女科學家獎、2020年度未來女科學家計劃擬獲獎名單公示,西安電子科技大學劉英教授入選第十七屆中國青年女科學家獎擬獲獎人選,盛敏教授的安全自組織無線通信網絡團隊入選第十七屆中國青年女科學家獎團隊獎擬獲獎團隊
  • 中國細胞生物學學會關於開展第十七屆中國青年女科學家獎和2020...
    2020年度未來女科學家計劃候選人提名工作,學會可以推薦本學科領域的第十七屆中國青年女科學家獎候選人3名、候選團隊1個以及2020年度未來女科學家計劃候選人2名。有關事項通知如下,相關表格請點擊文末左下角「閱讀原文」獲取:一、第十七屆中國青年女科學家獎(一)獎勵名額中國青年女科學家獎獎勵個人名額不超過20名,其中至少2名在西部地區工作;「團隊獎」名額不超過5個。
  • 第十七屆中國青年女科學家獎和2020年度未來女科學家提名通知_資訊...
    一、第十七屆中國青年女科學家獎(一)獎勵名額中國青年女科學家獎獎勵個人名額不超過20團隊獎(1)團隊負責人須符合中國青年女科學家獎的評選條件,團隊結構穩定、合理,主要成員須有女性科技工作者。(2)團隊承擔國家基礎科學、生命科學、計算機與信息領域(不含涉密領域)重大科研任務,取得創新性和系統性的重大成果。(3)團隊有明確的研發目標和發展規劃,並具有持續創新能力和較好的發展前景。(三)組織提名1.
  • 南農教授郭旺珍獲「中國青年女科學家獎」
    繪製陸地棉基因組精密地圖南農教授郭旺珍獲「中國青年女科學家獎」 全球最大種植面積的棉花是陸地棉,什麼樣的陸地棉耐旱、什麼樣的陸地棉耐鹼?在前天揭曉的第十二屆中國青年女科學家獎評選活動中,郭旺珍成為本屆當選的9位女科學家之一。棉花特性和基因啥關係,繪製圖譜一一解密 「中國是世界上最大的棉花生產和消費國,而每年總消費量的30%—40%需要依賴進口。」郭旺珍介紹,這種看上去矛盾的關係,正體現了當下中國棉花產業發展所面臨的困境。
  • 浙江:首屆中國青年女科學家論壇在舟山舉行
    10月8日到10日,首屆中國青年女科學家論壇在浙江大學海洋學院舟山校區舉行。來自高校、科院院所、企業的80多位青年女科學家出席論壇活動,其中40多位青年女科學家以現場報告、展板交流、會議溝通等形式發布各自領域的研究成果。她們與線上的100多位學者一起,參與並促進大氣科學、土壤科學、海洋科學、環境科學、水文地質學、地球化學、地理信息學等多學科領域的交流研討和協同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