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農教授郭旺珍獲「中國青年女科學家獎」

2021-01-15 騰訊網

繪製陸地棉基因組精密地圖

南農教授郭旺珍獲「中國青年女科學家獎」

全球最大種植面積的棉花是陸地棉,什麼樣的陸地棉耐旱、什麼樣的陸地棉耐鹼?南京農業大學作物遺傳育種科學家郭旺珍教授繪製出了陸地棉的基因組精密地圖。在前天揭曉的第十二屆中國青年女科學家獎評選活動中,郭旺珍成為本屆當選的9位女科學家之一。

棉花特性和基因啥關係,繪製圖譜一一解密

「中國是世界上最大的棉花生產和消費國,而每年總消費量的30%—40%需要依賴進口。」郭旺珍介紹,這種看上去矛盾的關係,正體現了當下中國棉花產業發展所面臨的困境。

受制於棉花作物的生理特點,棉鈴無法同時成熟,導致棉花種植業的機械化程度也一直難以提升,在人工成本不斷增加的形勢下,從基因層面對棉花進行改良,培育出更耐旱、耐鹽鹼、單產更高而且纖維品質更佳的棉花,才能讓棉花產業實現質的飛越。

「我所做的工作,便是為棉花畫一張詳盡又明了的基因『聯絡圖』,找出棉花基因與重要性狀之間的關聯,為棉花的品種改良提供指導『秘笈』。」多年來,郭旺珍的研究便圍繞著棉花基因裡的這些秘密展開。

今年10月,郭旺珍和她的團隊成功繪製了全球最大種植面積棉種的基因組精密地圖。

郭旺珍介紹,作為重要經濟作物的棉花是異源四倍體,其中52條染色體,可以被歸入2個各包含13對染色體的基因組,形成兩個亞基因組協同作用的基因組模式。

什麼樣的基因和陸地棉的耐寒性特徵有關,什麼樣的基因和陸地棉的耐鹼性有關,基因地圖中一一進行了描述,世界各地的棉花育種工作者可以更容易地找到所需的基因,進行有針對性的品種改良,甚至讓棉花生長在原本並不宜農作的土地上。

研發新品種,讓棉織品躋身高級衣料

除了繪製陸地棉的基因圖譜,郭旺珍還致力於棉花新品種的研究。

「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大家都喜歡健康的棉織品。但是棉花的品質不同,生產出的棉織品質量也千差萬別。」郭旺珍介紹,纖維品質不高的棉花不能達到「高紡」的要求,織出來的衣料就容易皺,不挺括。

在過去的幾年裡,她培育了5個新品種,擁有11項國家發明專利。

每年七八月份,是郭旺珍最辛苦的時候,正值棉花成熟期,為了查看自己研究的棉花性狀是否可以滿足生產需求,郭旺珍總是頂著酷熱在實驗室和棉區之間來回跑。「最欣慰的就是看到自己的研究成果對棉農有幫助。」郭旺珍說。

得益於她和團隊的研究工作,中國的棉花產業正在發生改變。耐鹽鹼、單產更高、纖維品質更佳的優質棉,如今已有200~300萬畝的種植規模,這不僅提高了農民的種植收入,也讓棉織品有了躋身高級衣料的可能。「我們和香港一家非常有名的高檔純棉襯衫生產商進行了長期合作。」她說。

陰差陽錯學農業,成為著名專家的唯一女弟子

據介紹,在作物遺傳育種領域頗有建樹的郭旺珍,走上農業研究也是機緣巧合。高中三年,她一直是當地有名的「學霸」,數理化成績極佳。高考填報志願時她一心想攻讀工科專業,卻陰差陽錯進了農業院校。

「小時候放學回家,我一直幫助家裡從事簡單農事操作。」有了在家幫忙農活的經歷,她在學習植物分類等課程時得心應手。隨著學習的深入,她更加發現了植物的美,本科畢業時,她給自己找準了未來的方向——研究遺傳育種技術,從分子層面解讀植物性狀背後的秘密。

雖然工作地點由小時候的黃土地變成了實驗室,但對於郭旺珍來說,一直沒變的,是對土地、對農民、對農業的「與生俱來的使命感」。

「我很榮幸,師從著名棉花遺傳育種家潘家駒教授開展博士研究,我是他職業生涯中惟一的女弟子。」她說,「棉田勞作的旺季恰好是一年中最炎熱的季節,因此在傳統上被認為是男人的工作。即便如此,我仍然堅持下來。生命科學領域對基因工程的重視,讓實驗室工作比重加大,這意味著心更細的女性會有更大的發展平臺。」

相關焦點

  • 南京農業大學郭旺珍教授獲中國青年女科學家獎
    12月22日,由中華全國婦女聯合會、中國科學技術協會、中國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全國委員會共同主辦的第十二屆「中國青年女科學家獎」頒獎典禮在北京舉行。本屆「中國青年女科學家獎」共有9位獲獎者,南京農業大學郭旺珍教授獲此殊榮,是唯一憑藉農業研究突出成績獲獎的女科學家。
  • 9位女科學家獲2015年「中國青年女科學家獎」
    今年,中國女科學家的表現異常閃耀。既有屠呦呦科學家榮獲2015年諾貝爾生理學與醫學獎,也有更多默默無聞的女科學家在科技領域內取得越來越突出的成就。 12月22日,第十二屆「中國青年女科學家獎」頒獎典禮在京舉行,有9位青年女科學家獲獎,名單如下: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物理學院教授彭新華、浙江大學神經科學中心教授胡海嵐、北京大學地球與空間科學學院研究員王玲華、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研究員吳晨、西安電子科技大學教授李贊、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研究員張麗華、南京農業大學農學院教授郭旺珍、中國科學院上海藥物研究所研究員吳蓓麗、第四軍醫大學神經外科教授楊倩
  • 吳蓓麗校友獲「中國青年女科學家獎」
    吳蓓麗校友獲「中國青年女科學家獎」清華新聞網12月28日電 12月22日,第十二屆「中國青年女科學家獎」頒獎典禮在北京舉行,9位取得重要研究成果的青年女性獲此殊榮。清華大學校友、中國科學院上海藥物研究所研究員吳蓓麗名列其中。今年36歲的吳蓓麗祖籍蘇州吳江,在無錫長大。
  • 第六屆中國青年女科學家獎頒獎
  • 第十七屆中國青年女科學家獎名單公示,南京這兩個女科學家上榜
    3日,中國科學技術協會發布第十七屆中國青年女科學家獎、2020年度未來女科學家計劃擬獲獎名單公示,共產生20名第十七屆中國青年女科學家獎擬獲獎人選、5個第十七屆中國青年女科學家獎團隊獎擬獲獎團隊、5名2020年度未來女科學家計劃擬入選者。
  • 「中國青年女科學家獎」揭曉 醫學領域4人獲獎
    第十五屆「中國青年女科學家獎」在這裡正式揭曉。10位獲獎者分別是:中國醫學科學院蘇州系統醫學研究所研究員馬瑜婷、中國科學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研究員牛書麗、四川大學化學學院教授劉小華、北京大學分子醫學研究所研究員劉穎、西北工業大學教授楊慧、南開大學電子信息與光學工程學院研究員張曉丹、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附屬協和醫院口腔科教授陳莉莉、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瑞金醫院上海血液學研究所教授趙維蒞、中國科學院西安光學精密機械研究所研究員袁媛
  • 第十七屆中國青年女科學家獎和2020年度未來女科學家提名通知_資訊...
    一、第十七屆中國青年女科學家獎(一)獎勵名額中國青年女科學家獎獎勵個人名額不超過20(七)中國青年女科學家獎候選人或團隊負責人須按幹部管理權限徵求幹部管理、紀檢監察部門意見。中國青年女科學家獎候選人或團隊負責人為企業負責人的,還需按照《企業負責人徵求意見表》徵求有關部門意見。相關工作應由提名渠道統一組織,如專家提名的由候選人所在單位組織,不得由擬提名對象個人或團隊辦理。(八)提名材料不得涉及國家秘密,並由候選人所在單位出具保密審查證明。
  • 2019「中國青年女科學家獎」名單出爐,這十位女性真乃女中豪傑
    「中國青年女科學家獎」旨在表彰獎勵在科學領域取得重大科技成果的女性青年科學家,激勵她們繼續從事科學事業,在科學技術領域取得更加豐碩的研究成果,於2004年由中華全國婦女聯合會、中國科學技術協會、中國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全國委員會以及歐萊雅聯合設立。
  • 吉林大學中日聯誼醫院陳芳芳教授榮獲第十七屆中國青年女科學家獎
    2021年1月8日,第十七屆中國青年女科學家獲獎名單公示結束,我院陳芳芳教授榮獲第十七屆中國青年女科學家獎,是吉林大學醫學學科首位獲獎者。 中國青年女科學家獎的設置旨在表彰獎勵在科學領域取得重大科技成果的女性青年家,激勵她們繼續從事科學事業,在科學技術領域取得更加豐碩的研究成果。
  • 女科學家可能越來越少
    9位女科技工作者在第十二屆「中國青年女科學家獎」典禮上。12月22日,第十二屆「中國青年女科學家獎」頒獎典禮在京舉行,9位青年女科學家獲得該獎項。@中科院之聲 在微博上發布這條新聞後,有網友評論質疑這些女科學家是靠「關係」拿獎的;也有人問,她們一天工作多長時間,有沒有時間陪伴孩子、家人?23日,《環球時報》微博發布了「她們說:我們的徵途是星辰大海!」一文,介紹了9名獲獎女科學家的簡歷,令對她們學術成就的質疑不攻自破。
  • 「80」後女博導擬獲提拔,曾獲中國青年女科學家獎
    盧豔麗是位「80後」,出生於1982年12月,博士生導師,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2018年獲得第十四屆「中國青年女科學家獎」。其本科就讀於四川農業大學農村區域發展專業,獲管理學學士學位。本科畢業後,盧豔麗突然「轉行」,「半路出家」跨考作物遺傳育種專業。
  • 20人擬獲第十七屆中國青年女科學家獎,付巧妹在列
    日前,中國科學技術協會官網發布了《第十七屆中國青年女科學家獎、2020年度未來女科學家計劃擬獲獎名單公示》。公示稱,經「第十七屆中國青年女科學家獎、2020年度未來女科學家計劃」評審委員會評審,共產生20名第十七屆中國青年女科學家獎擬獲獎人選、5個第十七屆中國青年女科學家獎團隊獎擬獲獎團隊、5名2020年度未來女科學家計劃擬入選者。
  • 中國青年女科學家獎和未來女科學家計劃開始提名
    有關事項通知如下:  一、第十七屆中國青年女科學家獎  (一)獎勵名額  中國青年女科學家獎獎勵個人名額不超過20名,其中至少2名在西部地區工作;「團隊獎」名額不超過5個。  三、提名工作要求  (一)每位被提名人需明確參評中國青年女科學家獎個人獎、團隊獎或未來女科學家計劃中的一項。  (二)堅持「公開、公正、公平、擇優」原則,保證提名質量。
  • 中國細胞生物學學會關於開展第十七屆中國青年女科學家獎和2020...
    2020年度未來女科學家計劃候選人提名工作,學會可以推薦本學科領域的第十七屆中國青年女科學家獎候選人3名、候選團隊1個以及2020年度未來女科學家計劃候選人2名。有關事項通知如下,相關表格請點擊文末左下角「閱讀原文」獲取:一、第十七屆中國青年女科學家獎(一)獎勵名額中國青年女科學家獎獎勵個人名額不超過20名,其中至少2名在西部地區工作;「團隊獎」名額不超過5個。
  • 中科大美女博導餘彥摘得中國青年女科學家獎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化學與材料科學學院博士生導師、教授餘彥近日獲得中國青年女科學家獎項,在去年十月,她還曾獲得中國青年科學家獎,是國內電池材料研究領域的一顆新星。
  • 陝西2位女教授:雙雙破格晉升,如今還同時入選「女科學家」名單
    近日,為表彰優秀女科學家的貢獻,經"第十七屆中國青年女科學家獎、2020年度未來女科學家計劃"評審委員會評審,第十七屆中國青年女科學家獎、2020年度未來女科學家計劃擬獲獎名單公示,西安電子科技大學劉英教授入選第十七屆中國青年女科學家獎擬獲獎人選,盛敏教授的安全自組織無線通信網絡團隊入選第十七屆中國青年女科學家獎團隊獎擬獲獎團隊
  • 中國青年女科學家獎、未來女科學家等擬獲獎名單公布
    近日,中國科學技術協會公示「第十六屆中國青年女科學家獎、2019年度未來女科學家計劃擬獲獎名單」。 第十六屆中國青年女科學家獎擬獲獎人選
  • 中科大教授謝毅獲國際化學化工傑出女性獎—新聞—科學網
    中科大教授謝毅獲國際化學化工傑出女性獎 系華
  • 關於開展第十七屆中國青年女科學家獎和2020年度未來女科學家計劃...
    有關事項通知如下:一、第十七屆中國青年女科學家獎(一)獎勵名額中國青年女科學家獎獎勵個人名額不超過20名,其中至少2名在西部地區工作;「團隊獎」名額不超過5個。三、提名工作要求(一)每位被提名人需明確參評中國青年女科學家獎個人獎、團隊獎或未來女科學家計劃中的一項。(二)堅持「公開、公正、公平、擇優」原則,保證提名質量。
  • 青年女科學家獎和未來女科學家擬獲獎名單公示,蘭州大學張冬菊榜上...
    1 月 4 日,中國科協公布了第十七屆中國青年女科學家獎、2020 年度未來女科學家計劃擬獲獎名單並公示,蘭州大學教授張東菊入選中國青年女科學家獎擬獲獎人選。本次為表彰優秀女科學家的貢獻,經 " 第十七屆中國青年女科學家獎、2020 年度未來女科學家計劃 " 評審委員會評審,共產生 20 名第十七屆中國青年女科學家獎擬獲獎人選、5 個第十七屆中國青年女科學家獎團隊獎擬獲獎團隊、5 名 2020 年度未來女科學家計劃擬入選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