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1月18日,中國科學技術協會 中華全國婦女聯合會 中國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全國委員會發布了關於開展第十七屆中國青年女科學家獎和2020年度未來女科學家計劃候選人提名工作的通知。
一、第十七屆中國青年女科學家獎
(一)獎勵名額
中國青年女科學家獎獎勵個人名額不超過20名,其中至少2名在西部地區工作;「團隊獎」名額不超過5個。
(二)評選條件
1. 中國青年女科學家獎
(1)堅決維護習近平總書記黨中央的核心、全黨的核心地位,堅決維護黨中央權威和集中統一領導,擁護黨的路線、方針和政策,遵紀守法,踐行「愛國、創新、求實、奉獻、協同、育人」的新時代科學家精神。
(2)在基礎科學、生命科學、計算機與信息領域(不含涉密領域)取得重大發現、重大成果的青年科技領軍人才,特別注重提名創新團隊中的領軍人才。
(3)不超過45周歲(1975年1月1日及以後出生)的中國籍女科技工作者。
2. 團隊獎
(1)團隊負責人須符合中國青年女科學家獎的評選條件,團隊結構穩定、合理,主要成員須有女性科技工作者。
(2)團隊承擔國家基礎科學、生命科學、計算機與信息領域(不含涉密領域)重大科研任務,取得創新性和系統性的重大成果。
(3)團隊有明確的研發目標和發展規劃,並具有持續創新能力和較好的發展前景。
(三)組織提名
1.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及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科協開展提名工作,在徵求婦聯意見後,可提名本地區的候選人5名、候選團隊2個。
2. 各有關中央和國家機關部門可提名候選人3名、候選團隊1個。
3. 中央軍委政治工作部可提名軍隊系統候選人10名、候選團隊4個。軍隊系統候選人或團隊由中央軍委政治工作部統一提名,不得由其他提名渠道提名。
4. 中國科協所屬各有關全國學會、協會、研究會可提名本學科領域的候選人3名、候選團隊1個。
5. 香港、澳門特別行政區有關機構可提名本地區候選人5名、候選團隊2個,提交前需徵求中聯辦意見。
6. 各有關高校科協和企業科協可提名本單位候選人2名、候選團隊1個。
(四)專家提名
1. 提名規則
中國科學院院士和中國工程院院士可作為提名專家。每位提名專家可提名本學科專業(一級學科)範圍內中國青年女科學家獎候選人1名,候選團隊1個;候選人、候選團隊須獲得3名或3名以上提名專家提名方為有效。提名專家不得提名軍隊系統候選人。
2. 責任與義務
(1)提名專家應承擔提名、異議答覆等責任,並對相關材料的真實性和準確性負責。
(2)提名專家籤署提名意見應嚴格遵守保密規定。
二、2020年度未來女科學家計劃
(一)評選範圍和條件
1. 熱愛祖國、遵紀守法、誠實守信、勤奮學習、刻苦鑽研,具有良好的學風和道德品質,表現出較強的科研能力和發展潛力。
2. 從事基礎科學、生命科學或計算機與信息領域研究工作,研究項目涉及動物(如實驗用脊椎動物)和化妝品研究的不在此列。
3. 不超過35周歲(1985年1月1日及以後出生)的中國籍女性在讀博士生或在站博士後(候選人學籍關係或工作關係應在國內,在讀博士生應為全日制)。
4. 具有擬利用本計劃資助開展的科研項目,且獲得資助後該項目研究的持續時間不少於12個月。
(二)資助人數
資助人數不超過5名。
(三)組織提名
1.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及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科協開展提名工作,在徵求婦聯意見後,可提名本地區的候選人3名。
2. 中央軍委政治工作部可提名軍隊系統候選人6名。軍隊系統候選人由中央軍委政治工作部統一提名,不得由其他提名渠道提名。
3. 中國科協所屬各有關全國學會、協會、研究會可提名本學科領域的候選人2名。
4. 香港、澳門特別行政區有關機構可提名本地區候選人3名,提交前需報經中聯辦審核。
5. 各有關高校科協和企業科協可提名本單位候選人1名。
(四)專家提名
1. 提名規則
中國科學院院士和中國工程院院士可作為提名專家。每位提名專家可提名本學科專業(一級學科)範圍內的未來女科學家計劃候選人1名,候選人須獲得3名或3名以上提名專家提名方為有效。提名專家不得提名軍隊系統候選人。
2. 責任與義務
(1)提名專家應承擔提名、異議答覆等責任,並對相關材料的真實性和準確性負責。
(2)提名專家籤署提名意見應嚴格遵守保密規定。
三、提名工作要求
(一)每位被提名人需明確參評中國青年女科學家獎個人獎、團隊獎或未來女科學家計劃中的一項。
(二)堅持「公開、公正、公平、擇優」原則,保證提名質量。
(三)中國青年女科學家獎提名人選要注重向長期在科研和生產一線以及西部地區艱苦行業工作的優秀青年女科技工作者傾斜,關注提名人選在科普、智庫、扶貧、民間科技外交等領域的科技服務情況,關注中國科協青年人才託舉工程入選者。提名表中所列成果貢獻應以在國內做出的為主,被提名人(團隊)應為該成果的主要貢獻人或主要完成人。
(四)提名候選團隊的研究方向應符合國家、行業重點發展需求,結構合理,具有良好的持續發展和服務能力。
(五)未來女科學家計劃提名人選既要注重目前已承擔的科研工作取得的成果及表現出的科研潛力,也要注重擬申請資助項目的創新性。
(六)提名單位和候選人、團隊要自覺恪守科學道德和學術規範。提名材料要簡明扼要、突出重點,客觀、準確、完整。對於材料不實或有其他學術不端行為者,經查實,均按程序取消評選資格或撤銷獲獎和資助資格。如候選人或團隊被投訴,提名單位及候選人或團隊所在單位應進行調查核實並提供書面調查材料和結論性意見。
(七)中國青年女科學家獎候選人或團隊負責人須按幹部管理權限徵求幹部管理、紀檢監察部門意見。中國青年女科學家獎候選人或團隊負責人為企業負責人的,還需按照《企業負責人徵求意見表》徵求有關部門意見。相關工作應由提名渠道統一組織,如專家提名的由候選人所在單位組織,不得由擬提名對象個人或團隊辦理。
(八)提名材料不得涉及國家秘密,並由候選人所在單位出具保密審查證明。違反保密規定的,取消被提名資格。
四、材料報送要求
(一)電子材料報送要求
請各提名單位註冊並登錄「網上科技工作者之家」(https://www.scimall.org.cn/),點擊「人才評獎」,使用分配的「提名單位用戶名、密碼」進入「中國科協專家服務平臺與遠程評審系統」,按照要求組織候選人用「候選人註冊密碼」註冊並登錄後,在線填報材料,其中包括提名表和有關附件材料。填報中注意選擇擬提名的類別。「提名單位用戶名、密碼,候選人註冊碼」另行發送。
提名專家開展提名工作前可與中國科協培訓和人才服務中心聯繫獲取系統用戶名、密碼。提名專家須在候選人提名表上簽署提名意見及籤字。
請於2020年12月13日前填報候選人電子材料。填報成功後,不能更改。
(二)書面材料報送要求
電子材料上傳成功後,使用中國科協專家服務平臺與遠程評審系統列印書面材料,電子版材料與書面材料須保持一致。
書面材料包括:
1. 提名工作材料
提名情況報告1份,僅組織提名報送。內容包括提名人選或團隊產生方式、專家評審情況以及確定提名的人選等,單位負責人籤字並加蓋提名單位公章。提名情況報告電子版通過中國科協專家服務平臺與遠程評審系統上傳。
2. 中國青年女科學家獎候選人材料
(1)《第十七屆中國青年女科學家獎候選人提名表》5份原件(請勿另附封面)。
(2)附件材料1套,包括代表性論文(不超過3篇)、主要科技成果目錄、技術鑑定、智慧財產權、技術應用、所獲獎項等相關證明材料。專著(不超過1本)可另附。
(3)《中國青年女科學家獎人選徵求意見表》一式3份,候選人所在單位為機關事業單位、國有企業的須提供此表。
(4)《企業負責人徵求意見表》一式3份,候選人為企業負責人的須提供此表。
(5)候選人所在單位出具的保密審查證明。
3. 候選團隊材料
(1)《中國青年女科學家獎團隊獎候選團隊提名表》5份原件(請勿另附封面)。
(2)附件材料1套,根據《候選團隊提名表》提交「主要成績和貢獻」欄涉及內容相關證明材料。
(3)《中國青年女科學家獎人選徵求意見表》一式3份;候選團隊負責人所在單位為機關事業單位、國有企業的須提供此表。
(4)《企業負責人徵求意見表》一式3份,候選團隊負責人為企業負責人的須提供此表。
(5)候選團隊依託單位出具的保密審查證明。
4. 未來女科學家計劃候選人材料
(1)《2020年度未來女科學家計劃候選人提名表》5份原件(請勿另附封面)。
(2)博士生請提供研究生院出具的在讀證明,需寫明專業及擬畢業時間;在站博士後請提供博士學位證書及工作協議。
(3)候選人所在單位(學校)出具的保密審查證明。
(三)材料報送截止時間
書面紙質材料報送截止時間為2020年12月15日前,以接收時間為準。
(四)材料接收單位
網上系統填報指導及材料接收工作由中國科協培訓和人才服務中心負責。
五、聯繫方式
(一)中國科協組織人事部
聯 系 人:範永健 宮 飛
聯繫電話:(010)68578091 68526144
(二)材料報送單位
中國科協培訓和人才服務中心
聯 系 人:趙 鵬 嶽文彬
聯繫電話:(010)62165291 68586625
通訊地址:北京市海澱區學院南路86號中國科協綜合業務樓西樓604室(100081)
電子郵箱:pjjlc@cast.org.cn
附件1-第十七屆中國青年女科學家獎候選人提名表.doc
附件2-第十七屆中國青年女科學家獎團隊獎候選團隊提名表.doc
附件3-2020年度未來女科學家計劃候選人提名表.doc
附件4-中國青年女科學家獎人選徵求意見表.doc
附件5-企業負責人徵求意見表.doc
獲獎者 | 工作單位 |
第一屆中國青年女科學家獎 | |
楊劼 | 內蒙古大學生命科學學院 |
林琳 | 廣東省中醫院 |
龍亞秋 | 中國科學院上海藥物研究所 |
侯亞梅 | 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 |
第二屆中國青年女科學家獎 | |
李濤 | 四川大學華西醫院精神醫學研究室 |
呂植 | 北京大學生命科學學院 |
劉芝華 | 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腫瘤研究所 |
陳化蘭 | 中國農業科學院哈爾濱獸醫研究所 |
曾嶸 | 中國科學院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生物化學與細胞生物學研究所 |
第三屆中國青年女科學家獎 | |
王小雲 | 山東大學數學與系統科學學院 |
付玉傑 | 東北林業大學森林植物生態學教育部重點實驗室 |
楊曉 | 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醫學科學院生物工程研究所研究室 |
卓嘎 | 西藏高原大氣環境研科學究所 |
謝毅 |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化學系 |
第四屆中國青年女科學家獎 | |
王雪梅 | 東南大學生物科學與醫學工程學院 |
張紀巖 | 軍事醫學科學院基礎醫學研究所 |
李國婧 | 內蒙古農業大學 |
胡薇 | 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寄生蟲病預防控制所 |
董愛武 | 復旦大學生命科學學院 |
第五屆中國青年女科學家獎 | |
韓喜球 | 國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 |
楊啟華 | 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 |
譚文 | 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腫瘤研究所 |
車文荃 | 南京理工大學電子工程與光電技術學院 |
盛美萍 | 西北工業大學航海學院 |
第六屆中國青年女科學家獎 | |
于吉紅 | 吉林大學化學學院 |
李小英 | 天津大學精密儀器與光電子工程學院 |
李寶會 | 南開大學物理科學學院 |
曾凡一 | 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遺傳研究所 |
蔣澄宇 | 北京協和醫學院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系 |
第七屆中國青年女科學家獎 | |
曹曉風 | 中國科學院遺傳與發育生物學研究所 |
王潔 | 北京大學臨床腫瘤學院 |
王紅豔 | 復旦大學生命科學學院 |
楊丹 | 香港大學化學系 |
姬秋梅 | 西藏自治區農牧科學院畜牧獸醫研究所 |
劉冰冰 | 吉林大學超硬材料國家重點實驗室 |
胡建英 | 北京大學城市與環境學院 |
朱美芳 | 東華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 |
支麗紅 | 中國科學院數學與系統科學研究院 |
吳驪珠 | 中國科學院理化技術研究所 |
第八屆中國青年女科學家獎 | |
陳萍 | 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 |
柳紅 | 中國科學院上海藥物研究所 |
劉浪 | 新疆大學 |
彭茹雯 | 南京大學物理學院和固體微結構物理國家重點實驗室 |
趙豔 | 蘭州大學西部環境與氣候變化研究院 |
吳嘉煒 | 清華大學生命科學學院 |
陳薇 | 軍事醫學科學院微生物流行病研究所 |
趙書紅 | 華中農業大學動物科技動物醫學學院 |
崔東華 | 海軍裝備研究院研究室 |
胡敏 | 北京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 |
第九屆中國青年女科學家獎 | |
馬旭村 | 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表面物理國家重點實驗室 |
吳志英 | 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 |
顏寧 | 清華大學醫學院 |
勾曉華 | 蘭州大學西部環境與氣候變化研究院 |
盧磊 | 中國科學院金屬研究所 |
魏麗萍 | 北京大學生命科學學院 |
梁金玲 | 東南大學數學系 |
吳一弦 | 北京化工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 |
馬晶 | 南京大學化學化工學院 |
趙慧君 | 香港中文大學醫學院 |
第十屆中國青年女科學家獎 | |
杜世萱 | 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 |
徐靜娟 | 南京大學生命分析化學國家重點實驗室 |
孟智勇 | 北京大學物理學院大氣與海洋科學系 |
曾璇 | 復旦大學微電子研究院 |
雷群英 | 復旦大學上海醫學院 |
許鳳 | 北京林業大學材料科學與技術學院 |
謝欣 | 中國科學院上海藥物研究所 |
於黎 | 雲南大學生命科學學院 |
王慧 | 中國科學院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營養科學研究所 |
王曉晨 | 北京生命科學研究所 |
第十一屆中國青年女科學家獎 | |
陳春英 | 國家納米科學中心 |
於翔 | 中國科學院上海生命科學院 |
黃如 | 北京大學信息科學技術學院 |
賈衛華 | 中山大學腫瘤防治中心 |
廖紅 | 華南農業大學亞熱帶農業生物資源保護與利用國家重點實驗室 |
段慧玲 | 北京大學力學與工程科學系 |
李永平 | 華北電力大學資源與環境研究院 |
陳雪飛 | 中國科學院雲南天文臺 |
李英賢 | 中國航天員科研訓練中心 |
劉建妮 | 西北大學地質學系 |
第十二屆中國青年女科學家獎 | |
彭新華 |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物理學院 |
胡海嵐 | 浙江大學神經科學中心 |
王玲華 | 北京大學地球與空間科學學院 |
吳晨 | 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 |
李贊 | 西安電子科技大學 |
張麗華 | 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 |
郭旺珍 | 南京農業大學農學院 |
吳蓓麗 | 中國科學院上海藥物研究所 |
楊倩 | 第四軍醫大學西京腦科醫院神經外科 |
第十三屆中國青年女科學家獎 | |
王琳 | 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附屬協和醫院 |
王豔麗 | 中國科學院生物物理研究所 |
尹梅貞 | 北京化工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 |
田梅 | 浙江大學醫學院 |
杜蘭 | 西安電子科技大學雷達信號處理國家重點實驗室 |
陳玲玲 | 中國科學院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生物化學與細胞生物學研究所 |
範金燕 | 上海交通大學數學科學學院 |
羅義 | 南開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 |
周樹雲 | 清華大學物理系 |
高利 | 中國農業科學院植物保護研究所 |
第十四屆中國青年女科學家獎 | |
盧豔麗 | 四川農業大學玉米研究所 |
潘秀蓮 | 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 |
沈俊 | 中國科學院理化技術研究所 |
陶曉明 | 清華大學電子工程系 |
王沛芳 | 河海大學環境學院 |
吳曉群 | 武漢大學數學與統計學院 |
許琪 | 中國醫學科學院基礎醫學研究所 |
楊莉 | 北京大學第一醫院 |
張研 | 北京大學生命科學學院 |
朱豔 | 南京農業大學農學院 |
第十五屆中國青年女科學家獎 | |
馬瑜婷 | 中國醫學科學院蘇州系統醫學研究所 |
牛書麗 | 中國科學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 |
劉小華 | 四川大學化學學院 |
劉穎 | 北京大學分子醫學研究所 |
楊慧 | 西北工業大學 |
張曉丹 | 南開大學電子信息與光學工程學院 |
陳莉莉 | 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附屬協和醫院口腔科 |
趙維蒞 | 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瑞金醫院上海血液學研究所 |
袁媛 | 中國科學院西安光學精密機械研究所 |
魏詩卉 | 中國人民解放軍火箭軍研究院 |
第十六屆中國青年女科學家獎 | |
王延軼 | 中國科學院武漢病毒研究所 |
匡華 | 江南大學 |
朱華晨 | 香港大學 |
劉慧榮 | 上海中醫藥大學 |
李婧 | 中國科學院紫金山天文臺 |
吳曉宏 | 哈爾濱工業大學 |
何元智 | 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科學院系統工程研究院 |
暢建霞 | 西安理工大學 |
翟薇 | 西北工業大學 |
魏紅 | 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 |
入選者 | 工作單位 |
2016年未來女科學家計劃入選者 | |
萬蕊雪 | 清華大學 |
龍冉 |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 |
叢楠 | 中國科學院青藏高原研究所 |
周怡 | 中山大學 |
徐莉 | 南京農業大學 |
世界最具潛力女科學家獎候選人 | |
龍冉 |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 |
2017年未來女科學家計劃入選者 | |
張楠(蒙古族) | 哈爾濱工業大學(深圳) |
林麗利 | 北京大學 |
周熙文 | 香港科技大學 |
黃芊芊 | 北京大學 |
2018年未來女科學家計劃入選者 | |
王麗麗 | 吉林大學 |
白蕊 | 清華大學 |
楊琳琳 | 鄭州大學 |
姚菊枚 | 中國科學院新疆天文臺 |
梁倞 |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 |
2019年未來女科學家計劃入選者 | |
劉深深 | 中國人民解放軍 63821 部隊 |
許力凡 | 中國人民解放軍陸軍軍醫大學 |
楊雁冰 | 湖南大學 |
宗媛 | 中國科學院遺傳與發育生物學研究所 |
高永嬋 | 西安電子科技大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