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1月8日,第十三屆光華工程科技獎揭曉儀式在北京隆重舉行,95歲高齡的汕尾籍核動力專家彭士祿獲得光華工程科技唯一成就獎。
光華工程科技獎由中國工程院主管,目前已是第十三屆,被譽為「中國工程界最高獎項」,極大地激勵了我國工程師、科學家從事工程科技研究、發展、應用的積極性和創造性。而光華工程科技獎成就獎自1996年設立以來,僅有張光鬥、師昌緒、朱光亞、潘家錚、錢正英、鍾南山、徐匡迪七位科學大家獲此殊榮,此次彭士祿是第8位榮獲「光華工程科技成就獎」的科學家。
中國第一代核潛艇首任總設計師彭士祿
▲彭士祿
彭士祿,祖籍汕尾海豐,中國工程院院士,他是中國核動力領域的開拓者和奠基者之一,也是我國第一代核潛艇首任總設計師。
在核潛艇方面,他主持設計建造了我國第一座核潛艇陸上模式堆,突破多項關鍵技術,研製成功第一艘核潛艇,使我國成為世界上第五個擁有核潛艇的國家,並長期為我國核潛艇研製、升級改造和戰略發展出謀劃策。在核電站方面,力推我國第一座核電站——秦山一期核電站採用壓水堆路線,組織引進第一座百萬千瓦級核電站——大亞灣核電站,指揮自主設計、建造第一座大型商用核電站——秦山二期核電站,為我國核電技術躋身世界第一陣營打下堅實基礎。
彭士祿曾先後獲得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特等獎(第一完成人)、全國科學大會獎、"為國防科技事業作出突出貢獻"榮譽狀、何梁何利基金科學與技術進步獎、何梁何利基金科學與技術成就獎等。
「繁霜儘是心頭血,灑向千峰秋葉丹。」語出戚繼光《望闕臺》,這也許是對彭士祿院士一生「幹驚天動地事,做隱姓埋名人」最真實的寫照。
一片丹心圖報國
海豐縣,取義於「南海物豐」,位於廣東省東南沿海,不僅歷史悠久,更是一片紅色故土。
1925年,彭士祿出生於此,是我國早期農民運動領袖彭湃的次子。幸福的日子沒過多久,1928年9月,海豐縣一片血雨腥風,母親被捕後英勇就義;不到一年,父親又在上海慷慨赴死。
那一年,年僅4歲的彭士祿成了孤兒。為了躲避國民黨的「斬草除根」,彭士祿被先後送到20多戶百姓家裡寄養。
童年時期,他曾兩次被國民黨抓進監獄,受盡磨難。1940年,周恩來總理派人輾轉找到了15歲的彭士祿,一句「孩子啊,終於找到你了!」讓顛沛流離的彭士祿淚流滿面。
1940年底,彭士祿抵達革命聖地延安,1945年加入了中國共產黨。坎坷的童年經歷,磨鍊了他不怕艱險的性格。1951年,彭士祿以優異的成績通過考試,獲得留學蘇聯的名額,前往喀山化工學院化工機械系學習。
▲彭士祿在莫斯科留學時的照片
1956年,陳賡大將到蘇聯訪問期間問彭士祿,「中央已決定選派一批優秀留學生改行學原子能核動力專業,你願意嗎?」
「只要祖國需要,我當然願意。」彭士祿堅定地說。
吃百家飯長大的彭士祿,忘不了幾十位「母親」對他的撫養,也忘不了父母為革命犧牲性命,這些都讓彭士祿堅定了「願將此生長報國」的信念!
隱姓埋名 甘做核動力領域「墾荒牛」
上世紀50年代,面對一些國家的核威脅,毛主席發出「核潛艇,一萬年也要做出來」的號召。
然而,當時一窮二白的新中國想要造核潛艇,簡直比登天還難!缺乏圖紙資料,無權威專家,包括彭士祿在內的所有人,誰都沒見過真正的核潛艇到底長什麼樣!
但是,核潛艇技術極為複雜,全艇設備、儀器儀表等多達2600多項,近5萬臺件,電纜總長近百千米,管道總長30餘千米。作為核潛艇心臟的動力裝置,反應堆的研製更是難上加難。
1962年2月,彭士祿開始主持潛艇核動力裝置的論證和主要設備的前期開發。在這種狀況下,彭士祿深知,需要大量吸收新的前沿知識。他帶領團隊惡補英語,經過兩年努力,基本上過了英語閱讀關,並且了解了國外核電站、核動力裝置的基本情況。
▲工作中的第一艘核潛艇建設者
為了核潛艇一次建造成功,必須先建一個環境條件一模一樣的陸上模式堆進行模擬實驗。1965年在黨中央的領導下,八千軍民從祖國四面八方匯聚到四川西南部的密林深處。
彼時,彭士祿告別妻子兒女,隱姓埋名,參與籌建中國第一座潛艇核動力裝置陸上模式堆試驗基地。
▲第一代核潛艇陸上模式堆廠房
只爭朝夕,不負韶華。1970年12月26日,中國第一艘魚雷攻擊型核潛艇下水。只用了6年時間,中國成為了繼美、蘇、英、法之後,第五個擁有核潛艇的國家。
1974年8月1日,我國第一艘核潛艇加入海軍戰鬥序列,中央軍委發布命令,命名其為「長徵一號」,舷號為「401」,被授予軍旗。
▲中國第一艘核潛艇「長徵一號」。
多年來,彭士祿被譽為我國核動力領域的開拓者和墾荒牛。他還推進了我國核動力民用發展,開創了我國核電站自主設計與建設,為我國核電持續發展做出重要貢獻:力推我國第一座核電站採用壓水堆路線;負責我國第一座百萬幹瓦級核電站——大亞灣核電站的引進、總體設計和前期工作;組織建造我國第一座商用大型核電站——秦山二期,其設計標準、計算程序、研製能力等成功經驗,對我國後續核能核動力的設計和研發做出了突出貢獻......
樸實無華真性情
彭士祿個性質樸無華,做科研非常嚴謹,但性格卻舉手投足真性情!
他有一個綽號是「彭大膽」「彭拍板」,身邊的同事經常這樣稱呼他。
我國建造核潛艇的過程幾乎從零開始,科研團隊中有學化工的、有學物理的、還有學儀表的,大多數人不懂核,搞核潛艇全靠4個字:自教自學。
研究人員常常為一些工程問題陷入激烈爭論。因為時間太緊張,爭論不休的問題總是由彭士祿來拍板、籤字。
於是,「彭大膽」「彭拍板」的外號漸漸被人叫響。那是因為,彭士祿心裡牢牢地掌握著實驗數據,這是他大膽作決定的重要依據。
▲彭士祿在工作
在彭士祿的朋友間,還流傳著「三個夫人」的趣事。
畢生摯愛的核動力事業,被彭士祿稱為「第一夫人」。
而「菸酒茶」則被彭士祿笑稱為「第二夫人」,夫人馬淑英被他稱為「第三夫人」。
▲彭士祿全家福
對於彭士祿付出一生心血的核動力事業,夫人表示理解,笑著作出讓步,但調侃地說,自己應該在「三個夫人」中排「第二」。彭士祿則幸福地對相濡以沫多年的夫人作出了妥協。
由於彭士祿在核動力領域做出了巨大貢獻,社會上對他作出了「中國核動力之父」的讚譽,但彭士祿寧謝紛華甘淡泊,「作為一個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公民,作為一個共產黨員,國家交給你的任務,對我來說,只有盡全力把它做好,沒有什麼'之父'之說。」
來源:光明日報、京理工大學等
-The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