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人之光!95歲潮籍中國工程院院士彭士祿榮獲中國工程界最高獎項...

2021-01-08 騰訊網

2020年11月8日,第十三屆光華工程科技獎揭曉儀式在北京隆重舉行,95歲高齡的汕尾籍核動力專家彭士祿獲得光華工程科技唯一成就獎。

光華工程科技獎由中國工程院主管,目前已是第十三屆,被譽為「中國工程界最高獎項」,極大地激勵了我國工程師、科學家從事工程科技研究、發展、應用的積極性和創造性。而光華工程科技獎成就獎自1996年設立以來,僅有張光鬥、師昌緒、朱光亞、潘家錚、錢正英、鍾南山、徐匡迪七位科學大家獲此殊榮,此次彭士祿是第8位榮獲「光華工程科技成就獎」的科學家。

中國第一代核潛艇首任總設計師彭士祿

彭士祿

彭士祿,祖籍汕尾海豐,中國工程院院士,他是中國核動力領域的開拓者和奠基者之一,也是我國第一代核潛艇首任總設計師。

在核潛艇方面,他主持設計建造了我國第一座核潛艇陸上模式堆,突破多項關鍵技術,研製成功第一艘核潛艇,使我國成為世界上第五個擁有核潛艇的國家,並長期為我國核潛艇研製、升級改造和戰略發展出謀劃策。在核電站方面,力推我國第一座核電站——秦山一期核電站採用壓水堆路線,組織引進第一座百萬千瓦級核電站——大亞灣核電站,指揮自主設計、建造第一座大型商用核電站——秦山二期核電站,為我國核電技術躋身世界第一陣營打下堅實基礎。

彭士祿曾先後獲得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特等獎(第一完成人)、全國科學大會獎、"為國防科技事業作出突出貢獻"榮譽狀、何梁何利基金科學與技術進步獎、何梁何利基金科學與技術成就獎等。

「繁霜儘是心頭血,灑向千峰秋葉丹。」語出戚繼光《望闕臺》,這也許是對彭士祿院士一生「幹驚天動地事,做隱姓埋名人」最真實的寫照。

一片丹心圖報國

海豐縣,取義於「南海物豐」,位於廣東省東南沿海,不僅歷史悠久,更是一片紅色故土。

1925年,彭士祿出生於此,是我國早期農民運動領袖彭湃的次子。幸福的日子沒過多久,1928年9月,海豐縣一片血雨腥風,母親被捕後英勇就義;不到一年,父親又在上海慷慨赴死。

那一年,年僅4歲的彭士祿成了孤兒。為了躲避國民黨的「斬草除根」,彭士祿被先後送到20多戶百姓家裡寄養。

童年時期,他曾兩次被國民黨抓進監獄,受盡磨難。1940年,周恩來總理派人輾轉找到了15歲的彭士祿,一句「孩子啊,終於找到你了!」讓顛沛流離的彭士祿淚流滿面。

1940年底,彭士祿抵達革命聖地延安,1945年加入了中國共產黨。坎坷的童年經歷,磨鍊了他不怕艱險的性格。1951年,彭士祿以優異的成績通過考試,獲得留學蘇聯的名額,前往喀山化工學院化工機械系學習。

▲彭士祿在莫斯科留學時的照片

1956年,陳賡大將到蘇聯訪問期間問彭士祿,「中央已決定選派一批優秀留學生改行學原子能核動力專業,你願意嗎?」

「只要祖國需要,我當然願意。」彭士祿堅定地說。

吃百家飯長大的彭士祿,忘不了幾十位「母親」對他的撫養,也忘不了父母為革命犧牲性命,這些都讓彭士祿堅定了「願將此生長報國」的信念!

隱姓埋名 甘做核動力領域「墾荒牛」

上世紀50年代,面對一些國家的核威脅,毛主席發出「核潛艇,一萬年也要做出來」的號召。

然而,當時一窮二白的新中國想要造核潛艇,簡直比登天還難!缺乏圖紙資料,無權威專家,包括彭士祿在內的所有人,誰都沒見過真正的核潛艇到底長什麼樣!

但是,核潛艇技術極為複雜,全艇設備、儀器儀表等多達2600多項,近5萬臺件,電纜總長近百千米,管道總長30餘千米。作為核潛艇心臟的動力裝置,反應堆的研製更是難上加難。

1962年2月,彭士祿開始主持潛艇核動力裝置的論證和主要設備的前期開發。在這種狀況下,彭士祿深知,需要大量吸收新的前沿知識。他帶領團隊惡補英語,經過兩年努力,基本上過了英語閱讀關,並且了解了國外核電站、核動力裝置的基本情況。

▲工作中的第一艘核潛艇建設者

為了核潛艇一次建造成功,必須先建一個環境條件一模一樣的陸上模式堆進行模擬實驗。1965年在黨中央的領導下,八千軍民從祖國四面八方匯聚到四川西南部的密林深處。

彼時,彭士祿告別妻子兒女,隱姓埋名,參與籌建中國第一座潛艇核動力裝置陸上模式堆試驗基地。

▲第一代核潛艇陸上模式堆廠房

只爭朝夕,不負韶華。1970年12月26日,中國第一艘魚雷攻擊型核潛艇下水。只用了6年時間,中國成為了繼美、蘇、英、法之後,第五個擁有核潛艇的國家。

1974年8月1日,我國第一艘核潛艇加入海軍戰鬥序列,中央軍委發布命令,命名其為「長徵一號」,舷號為「401」,被授予軍旗。

▲中國第一艘核潛艇「長徵一號」。

多年來,彭士祿被譽為我國核動力領域的開拓者和墾荒牛。他還推進了我國核動力民用發展,開創了我國核電站自主設計與建設,為我國核電持續發展做出重要貢獻:力推我國第一座核電站採用壓水堆路線;負責我國第一座百萬幹瓦級核電站——大亞灣核電站的引進、總體設計和前期工作;組織建造我國第一座商用大型核電站——秦山二期,其設計標準、計算程序、研製能力等成功經驗,對我國後續核能核動力的設計和研發做出了突出貢獻......

樸實無華真性情

彭士祿個性質樸無華,做科研非常嚴謹,但性格卻舉手投足真性情!

他有一個綽號是「彭大膽」「彭拍板」,身邊的同事經常這樣稱呼他。

我國建造核潛艇的過程幾乎從零開始,科研團隊中有學化工的、有學物理的、還有學儀表的,大多數人不懂核,搞核潛艇全靠4個字:自教自學。

研究人員常常為一些工程問題陷入激烈爭論。因為時間太緊張,爭論不休的問題總是由彭士祿來拍板、籤字。

於是,「彭大膽」「彭拍板」的外號漸漸被人叫響。那是因為,彭士祿心裡牢牢地掌握著實驗數據,這是他大膽作決定的重要依據。

▲彭士祿在工作

在彭士祿的朋友間,還流傳著「三個夫人」的趣事。

畢生摯愛的核動力事業,被彭士祿稱為「第一夫人」。

而「菸酒茶」則被彭士祿笑稱為「第二夫人」,夫人馬淑英被他稱為「第三夫人」。

▲彭士祿全家福

對於彭士祿付出一生心血的核動力事業,夫人表示理解,笑著作出讓步,但調侃地說,自己應該在「三個夫人」中排「第二」。彭士祿則幸福地對相濡以沫多年的夫人作出了妥協。

由於彭士祿在核動力領域做出了巨大貢獻,社會上對他作出了「中國核動力之父」的讚譽,但彭士祿寧謝紛華甘淡泊,「作為一個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公民,作為一個共產黨員,國家交給你的任務,對我來說,只有盡全力把它做好,沒有什麼'之父'之說。」

來源:光明日報、京理工大學等

-The End -

相關焦點

  • 中國工程界最高獎項!兩位大工人獲此殊榮
    我校校友彭士祿院士榮獲第十三屆光華工程科技獎成就獎,環境學院全燮教授榮獲光華工程科技獎。光華工程科技獎是由中國工程院設立的中國工程界最高獎項,旨在獎勵工程科技及工程管理領域取得突出成績和重要貢獻的中國優秀工程師、科學家。
  • 郝吉明院士榮獲中國工程界最高獎項——第十三屆光華工程科技獎
    光華工程科技獎近日,中國工程院院士、清華大學環境學院教授、美國工程院外籍院士、國際生態經濟協會(IEEPA)會長郝吉明院士通過在大氣汙染防治領域取得的傑出成果榮獲第十三屆光華工程科技獎。光華工程科技獎是中國工程院發起的中國工程界最高獎項,可以看作中國工程領域的「諾貝爾獎」,每2年頒發一次,它成立的宗旨是獎勵為工程科技及應用領域取得重要成就的團體和個人,迄今為止已有304人和1個團體獲得該獎,其中科技獎獎金為每人20萬,成就獎為100萬。
  • 汕尾籍中國核潛艇之父,95歲彭士祿又獲一項科技大獎
    語出戚繼光《望闕臺》,這也許是對彭士祿院士一生「幹驚天動地事,做隱姓埋名人」最真實的寫照。 今天,彭士祿又榮獲第十三屆光華工程科技獎成就獎,該獎項自1996年設立以來,僅有張光鬥、師昌緒、朱光亞、潘家錚、錢正英、鍾南山、徐匡迪七位科學大家獲此殊榮。 一片丹心圖報國 海豐縣,取義於「南海物豐」,位於廣東省東南沿海,不僅歷史悠久,更是一片紅色故土。
  • 16所高校19人獲得「中國工程界最高獎」
    中國工程院醫藥衛生學部全體院士獲得「光華工程科技特別貢獻獎」,中國工程院彭士祿院士獲得「光華工程科技成就獎」,首都醫科大學王寧利教授等39人獲得「光華工程科技獎」。光華工程科技獎被譽為「中國工程界最高獎項」,「光華工程科技成就獎」將獲得者可獲得100萬元人民幣獎勵,「光華工程科技獎」獲得者可獲得獲得20萬元人民幣獎勵。
  • 第十三屆光華工程科技獎揭曉 彭士祿榮獲光華工程科技成就獎
    我國著名核動力專家彭士祿榮獲光華工程科技成就獎。,被譽為「中國核潛艇之父」。本屆光華工程科技獎首設特別貢獻獎,為抗疫作出重大貢獻的中國工程院醫藥衛生學部全體院士獲得該獎項。另有39位專家因在各自領域取得突出成績而榮膺光華工程科技獎。
  • 第十三屆光華工程科技獎公布,彭士祿、張伯禮、王海峰等獲獎
    歷史上,為中國工程界做出過傑出貢獻的科學家們,如鍾南山、師昌緒、張光鬥、朱光亞等人,都曾獲得此獎。而這次的光華工程科技特別貢獻獎,則頒給了中國工程院醫藥衛生學部。中國工程院醫藥衛生學部,註定要在2020年的抗擊新冠疫情中發光發亮。
  • 研發自主智慧財產權晶片、打破國外封鎖,交大男神院士獲「中國工程界最高獎」
    共40位專家和1個團隊獲獎,西安交通大學蔣莊德院士獲此殊榮。光華工程科技獎由中國工程院主管,目前已舉辦第十三屆,被譽為「中國工程界最高獎項」。蔣莊德,中國工程院院士,西安交通大學機械工程學院教授獲國家技術發明二等獎2項、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1項,省部級科技獎勵11項;榮獲首屆全國創新爭先獎、何梁何利科學與技術進步獎等。
  • 2位浙大校友獲中國工程界最高獎項!
    入選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萬人計劃;獲全國發明人物特等獎、詹天佑大獎、茅以升科學技術獎、湖南光召科技獎、中央企業勞動模範等榮譽。2020年5月,獲得第二屆全國創新爭先獎。 湯子康湯子康,納米光電子材料專家,
  • 今天,祝福送給95歲生日的他
    冒著淅淅瀝瀝的冬雨,女兒彭潔今天去了趟醫院,陪老爸——我國核潛艇首任總設計師、有著「彭拍板」雅號的彭士祿,度過了難忘的95歲生日。▲攝於彭士祿94歲生日時。2020年11月8日,彭士祿又榮獲第十三屆光華工程科技獎成就獎。自1996年該獎項設立以來,僅有張光鬥、師昌緒、朱光亞、潘家錚、錢正英、鍾南山、徐匡迪七位科學大家獲此殊榮。
  • 中國首臺!陝西這位院士一舉打破國外技術封鎖,斬獲中國工程界最高獎!
    中國工程院院士、西安交通大學教授蔣莊德獲此殊榮!光華工程科技獎被譽為"中國工程界最高獎項",由第九屆全國政協副主席、中國工程院首任院長朱光亞和臺灣實業家尹衍樑、杜俊元、陳由豪4位捐贈人捐資設立,經國家科技獎勵辦公室批准,由中國工程院主管、光華工程科技獎勵基金會管理。
  • 第十三屆光華工程科技獎揭曉 中國工程院醫藥衛生學部全體院士集體...
    央廣網北京11月9日消息(記者朱敏)據中央廣播電視總臺中國之聲《新聞縱橫》報導,8日,第十三屆光華工程科技獎揭曉儀式在北京隆重舉行。光華工程科技獎由中國工程院主管,被譽為「中國工程界最高獎項」,極大地激勵了我國工程師、科學家從事工程科技研究、發展、應用的積極性和創造性。
  • 第十三屆光華工程科技獎揭曉 中國工程院醫藥衛生學部全體院士集體獲獎
    央廣網北京11月9日消息(記者朱敏)據中央廣播電視總臺中國之聲《新聞縱橫》報導,8日,第十三屆光華工程科技獎揭曉儀式在北京隆重舉行。光華工程科技獎由中國工程院主管,被譽為「中國工程界最高獎項」,極大地激勵了我國工程師、科學家從事工程科技研究、發展、應用的積極性和創造性。
  • 深耕自然語言處理近30年 王海峰獲中國工程科技界最高獎
    該獎項被譽為「中國工程界最高獎項」,旨在對我國工程科技及管理領域做出傑出貢獻的科學家、工程師進行表彰。百度CTO王海峰因其在人工智慧領域、尤其是自然語言處理領域的卓越貢獻,成為AI產業界首位獲此殊榮的科技工作者。光華工程科技獎由中國工程院主管,每兩年頒發一次。自1996年至今,共有304位科學家及1個團體獲獎。
  • 這位綿竹籍院士斬獲中國「橋梁大獎」
    今天小編要說的這一位會讓很多綿竹人都為之驕傲!在北京舉行中國工程院院士秦順全榮獲中國橋梁工程界最高水平現任中鐵大橋局集團有限公司總工程師,中鐵大橋設計院有限公司董事長,教授級高級工程師,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全國勞動模範,第十屆、十一屆、十二屆全國人大代表,2009年12月2日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
  • 衡陽縣老鄉、中國工程院院士聶建國當選日本工程院外籍院士
    近日日本工程院第35次理事會通過中國工程院院士、清華大學土木系教授衡陽縣金蘭鎮人聶建國當選為日本工程院外籍院士是此次增選中唯一一位外籍院士成立於1987年的日本工程院(The Engineering在此之前,共有16位國際知名專家教授入選日本工程院外籍院士。聶建國,1958年出生於湖南省衡陽縣金蘭鎮,是衡陽縣第四中學74級傑出校友,1994年於清華大學土木系土木工程博士後流動站出站留校任教至今。歷任清華大學教研室副主任、主任、研究所所長,現任清華大學學術委員會主任、清華大學科學技術協會副主席、清華大學土木工程安全與耐久教育部重點實驗室主任、清華大學未來城鎮與基礎設施研究院院長。
  • 江蘇四位科技專家捧得「中國工程界最高獎項」
    被譽為「中國工程界最高獎項」的第十三屆光華工程科技獎8日在北京頒獎,40位科學家和1個團隊榮獲第十三屆光華工程科技獎,江蘇有四位科學家獲此殊榮。「光華工程科技獎」由中國工程院發起,每兩年頒發一次。今年,全國範圍內共產生了296名有效候選人,核動力專家、中國工程院院士彭士祿獲得光華工程科技成就獎,新增設的光華工程科技特別貢獻獎頒發給了為抗疫作出重大貢獻的中國工程院醫藥衛生學部,另有39位專家因在各自領域取得突出成績而榮膺光華工程科技獎。
  • 中國工程院公布2019院士名單,靖江籍專家邵新宇當選!
    中國工程院公布2019院士名單,靖江籍專家邵新宇當選!靖江籍機械工程專家、華中科技大學黨委書記邵新宇成功當選為中國工程院機械與運載工程學部院士。截至目前,靖江已先後有9人當選為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兩院」院士。
  • 中國工程院新增70名院士 最小年齡47歲(名單)
    中國工程院新增70名院士最小年齡47歲  記者從中國工程院獲悉,備受關注的院士增選名單上午出爐,新當選的70名院士中,男性67人,佔95.7%,女性3人,佔4.3%;最小年齡47歲,最大年齡73歲,平均年齡56.2歲,比2013年下降0.7歲;60歲(含)以下的56人,佔80%;61歲至70歲(含
  • 百度CTO王海峰獲光華工程科技獎 為中國工程科技界最高獎
    該獎項被譽為「中國工程界最高獎項」,旨在對我國工程科技及管理領域做出傑出貢獻的科學家、工程師進行表彰。百度 CTO 王海峰因其在人工智慧領域、尤其是自然語言處理領域的卓越貢獻,成為 AI 產業界首位獲此殊榮的科技工作者。
  • 今年中國工程界最高獎-光華工程科技獎揭曉,大學佔據半壁江山
    光華工程科技獎是在1996年,由兩院院士朱光亞先生,臺灣實業家陳由豪先生、杜俊元先生和尹衍樑先生共同捐資設立,並由中國工程院負責具體評獎,由國家科學技術獎勵辦公室批准實施的一個獎項,目前是中國工程界最高獎項。至今已舉辦十三屆,共有304名科學家和1個團體獲此殊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