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屆光華工程科技獎揭曉 中國工程院醫藥衛生學部全體院士集體獲獎

2020-11-09 央廣網

央廣網北京11月9日消息(記者朱敏)據中央廣播電視總臺中國之聲《新聞縱橫》報導,8日,第十三屆光華工程科技獎揭曉儀式在北京隆重舉行。光華工程科技獎由中國工程院主管,被譽為「中國工程界最高獎項」,極大地激勵了我國工程師、科學家從事工程科技研究、發展、應用的積極性和創造性。

工程科技是推動人類進步的發動機,是產業革命、經濟發展、社會進步的有力槓桿。今年的光華工程科技獎有哪些亮點?

今年的重磅獎項之一——光華工程科技成就獎授予中國工程院核動力專家彭士祿。他主持設計建造了我國第一座核潛艇陸上模式堆、成功研製第一艘核潛艇、組織引進第一座百萬千瓦級核電站、指揮自主設計建造第一座大型商用核電站,為我國核潛艇實現從無到有的歷史性突破、第一座核電站技術路線確定作出了突出貢獻,是中國核動力領域的開拓者和奠基者之一。

光華工程科技獎自1996年設立至今,共有304位科學家及1個團體獲獎。而這唯一一個獲獎團體就是今年獲得特別貢獻獎的中國工程院醫藥衛生學部全體院士。翻開這個團體的名單:鍾南山、張伯禮、李蘭娟、王辰、陳薇……一個個燦若星辰的名字,皆是抗擊新冠肺炎疫情中的重要功臣。中國工程院院士、天津中醫藥大學校長張伯禮表示,此次工程院醫藥衛生學部院士很多都直接參與抗疫一線。

「不管是做流行病學調查、做防控,還是對於病人的救治以及藥物研發、疫苗研發等工作,大家全程參與了。特別是像鍾南山院士,以80多歲高齡戰鬥在一線;王辰院士提出了建方艙醫院;我提出的是中西醫結合救治;李蘭娟院士也一直奮鬥在一線,把人工肝等研究成果轉化到一線;陳薇一直在研究疫苗;程京院士在做快速診斷試劑等。大家都在各自的專業裡為這個事作出貢獻。包括李松教授、丁健教授、王軍志教授,他們都在做藥物的評價、研發等,大家都在緊張而有序地忙著自己的專業,為抗疫作貢獻。」張伯禮說。

對自己的貢獻一帶而過的張伯禮院士同樣是以72歲的高齡奮戰在抗疫一線,在武漢經歷了一場手術後又投入到抗疫工作中。他提出的中西醫結合救治方法,對治療新冠肺炎起到了關鍵作用。他說,這個獎是對全國醫務工作者的一個褒獎,讓他們「很高興,也有點小壓力」,壓力在於怎麼把工作做得更好。

張伯禮表示:「我們現在一是把以前沒進行完的工作繼續推進,二是預防今年秋冬可能出現的第二波疫情。因此在加快疫苗的研發,加快藥物的研發,同時也在積極做好宣傳防控工作,特別是多點散發這種小規模暴發可能出現的問題,以及無症狀感染者出現的問題,都是我們目前的關注點,也在積極地救治。因為有了以前的經驗,這次我們非常有信心把今年秋冬可能出現的第二波疫情防控好。」

疫情還沒有結束,工程院醫藥衛生學部院士們的抗疫工作沒有停止。張伯禮指出,接下來他們涉及的重點工作包括疫苗研製、藥物研發、無症狀感染者的研究等方面。他說:「我們希望儘快把疫苗研究出來,能在今冬明春廣泛接種,做好這套防線。同時也希望加快藥物研發進度,有了『武器、彈藥』就好戰鬥了。另外,對無症狀感染者出現的一些情況,基礎的研究以及流行病學的研究也在積極做。此外是運用中藥的防控,各方面工作也在進行。我們研究一些清感茶,通過調整,病人自己預防季節性流感,進而有利於調節病人的免疫功能,改善體質狀態,積極防控,打贏這場戰。」

除了以上兩個獎項外,機械工程專家蔣莊德、計量專家李天初、人工智慧專家王海峰等不同學科領域的39位專家獲得光華工程科技獎,這些專家以非凡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在各自領域取得了傲人成績,為我國工程科學技術事業的發展作出了巨大貢獻。其中,王海峰因其在人工智慧領域、尤其是自然語言處理領域的卓越貢獻,成為人工智慧產業界首位獲此殊榮的科技工作者。王海峰表示:「其實這也標誌著人工智慧越來越被認可。人工智慧現在已經上升成一個戰略性技術,作為引領這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一個戰略性技術,它必將成為推動社會進步和國家富強的重要驅動力量。」

王海峰從上世紀九十年代開始自然語言處理及機器翻譯的研究,此後,他的研究成功產業化應用,在網絡翻譯領域實現了超過200種語言互譯,給我們日常工作生活帶來了極大便利,促進了經濟發展、文化交流與國際合作。王海峰說,未來人工智慧還將更深入、更高效地應用到各行各業。

「現在已經有幾十個行業用到了人工智慧技術,接下來我們所有這些技術將持續地發揮作用。我們幫助工業質檢,保證這些零件質量可靠,沒有瑕疵;用我們的人工智慧技術可以幫助應急管理巡查,比如是不是有森林火警等;我們也跟國家電網合作,幫助他們做電網的自動巡檢,避免釀成火災,避免電網受到更大的損失;還有跟日常生活高度相關的醫療方面,我們做輔助診療系統,尤其是對於基層醫療非常有價值,相當於我們幫助基層的醫療機構以及醫生更好地為患者進行診斷、服務。」王海峰表示。

相關焦點

  • 第十三屆光華工程科技獎揭曉 中國工程院醫藥衛生學部全體院士集體...
    央廣網北京11月9日消息(記者朱敏)據中央廣播電視總臺中國之聲《新聞縱橫》報導,8日,第十三屆光華工程科技獎揭曉儀式在北京隆重舉行。光華工程科技獎由中國工程院主管,被譽為「中國工程界最高獎項」,極大地激勵了我國工程師、科學家從事工程科技研究、發展、應用的積極性和創造性。
  • 中國工程院醫藥衛生學部全體院士集體獲獎
    中國工程院醫藥衛生學部全體院士集體獲獎】11月8日,第十三屆光華工程科技獎頒獎大會在京舉行,中國工程院醫藥衛生學部全體院士獲光華工程科技特別貢獻獎。作為醫藥衛生學部院士的傑出代表,鍾南山院士被授予"共和國勳章",張伯禮、陳薇院士被授予"人民英雄"國家榮譽稱號,李蘭娟、黃璐琦、喬傑等多位院士被授予"全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先進個人",多個院士牽頭的團隊與中國工程院應對疫情專項工作組被授予全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先進集體。國之英者,時之楷模。向他們致敬!(光明日報全媒體記者金振婭 盧璐)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
  • 重磅揭曉!譚旭光等上榜第十三屆光華工程科技獎獲獎名單
    11月8日,第十三屆光華工程科技獎揭曉儀式在北京隆重舉行。核動力專家彭士祿獲得光華工程科技成就獎,光華工程科技特別貢獻獎頒發給了為抗疫做出重大貢獻的中國工程院醫藥衛生學部全體院士,機械與運載工程管理專家譚旭光等不同學科領域39位專家因在各自領域取得突出成績而榮膺光華工程科技獎。
  • 第十三屆光華工程科技獎揭曉
    11月8日,第十三屆光華工程科技獎在京揭曉。核動力專家、中國工程院院士彭士祿獲得光華工程科技成就獎,新增設的光華工程科技特別貢獻獎頒發給了為抗疫做出重大貢獻的中國工程院醫藥衛生學部全體院士,另有39位專家因在各自領域取得突出成績而榮膺光華工程科技獎。
  • 譚旭光等榮膺第十三屆光華工程科技獎
    11月8日,第十三屆光華工程科技獎揭曉儀式在北京隆重舉行。工程科技是推動人類進步的發動機,是產業革命、經濟發展、社會進步的有力槓桿。光華工程科技獎由中國工程院主管,目前已是第十三屆,被譽為「中國工程界最高獎項」,極大地激勵了我國工程師、科學家從事工程科技研究、發展、應用的積極性和創造性。
  • 第十三屆光華工程科技獎名單揭曉
    8日,第十三屆光華工程科技獎名單揭曉儀式在北京舉行。今年,光華工程科技成就獎由核動力專家彭士祿獲得,光華工程科技特別貢獻獎頒發給了為抗疫做出重大貢獻的中國工程院醫藥衛生學部全體院士,另有39位專家因在各自領域取得突出成績而榮膺光華工程科技獎。
  • 第十三屆光華工程科技獎揭曉 彭士祿榮獲光華工程科技成就獎
    汕尾日報訊 (記者 施育玲) 第十三屆光華工程科技獎揭曉儀式11月8日在北京舉行。本屆光華工程科技獎首設特別貢獻獎,為抗疫作出重大貢獻的中國工程院醫藥衛生學部全體院士獲得該獎項。另有39位專家因在各自領域取得突出成績而榮膺光華工程科技獎。
  • 第十三屆光華工程科技獎揭曉 譚旭光為山東省唯一獲獎者
    11月8日,第十三屆光華工程科技獎揭曉儀式在北京隆重舉行。核動力專家彭士祿獲得光華工程科技成就獎,中國工程院醫藥衛生學部全體院士獲得光華工程科技特別貢獻獎,機械與運載工程管理專家譚旭光等39位專家獲得光華工程科技獎。光華工程科技獎被譽為「中國工程界最高獎項」,由中國工程院主管。
  • 譚旭光榮膺第十三屆光華工程科技獎
    11月8日,第十三屆光華工程科技獎揭曉儀式在北京隆重舉行。核動力專家彭士祿獲得光華工程科技成就獎,中國工程院醫藥衛生學部全體院士獲得光華工程科技特別貢獻獎,機械與運載工程管理專家譚旭光等39位專家獲得光華工程科技獎。光華工程科技獎由中國工程院主管,被譽為「中國工程界最高獎項」,極大地激勵了我國工程師、科學家從事工程科技研究、發展、應用的積極性和創造性。
  • 中北大學劉有智教授榮獲第十三屆光華工程科技獎
    11月8日,第十三屆光華工程科技獎在京揭曉。核動力專家、中國工程院院士彭士祿獲光華工程科技成就獎,新增設的光華工程科技特別貢獻獎頒給了為抗疫做出重大貢獻的中國工程院醫藥衛生學部全體院士,另有39位專家獲光華工程科技獎,其中,中北大學劉有智教授榮獲光華工程科技獎。
  • 重磅 | 譚旭光榮膺第十三屆光華工程科技獎
    11月8日,第十三屆光華工程科技獎揭曉儀式在北京隆重舉行。核動力專家彭士祿獲得光華工程科技成就獎,中國工程院醫藥衛生學部全體院士獲得光華工程科技特別貢獻獎,機械與運載工程管理專家譚旭光等39位專家獲得光華工程科技獎。
  • 40位科學家和1個團隊獲第十三屆光華工程科技獎
    光明日報北京11月8日電(記者金振婭、盧璐)第十三屆光華工程科技獎頒獎大會8日在京舉行。我國核動力專家彭士祿院士獲得第十三屆光華工程科技獎成就獎,中國工程院醫藥衛生學部全體院士獲得光華工程科技獎特別貢獻獎,蔣莊德等39位科學家獲得光華工程科技獎。
  • 第十三屆光華工程科技獎公布,彭士祿、張伯禮、王海峰等獲獎
    而這次的光華工程科技特別貢獻獎,則頒給了中國工程院醫藥衛生學部。中國工程院醫藥衛生學部,註定要在2020年的抗擊新冠疫情中發光發亮。作為醫藥衛生學部院士的傑出代表,鍾南山院士被授予「共和國勳章」,張伯禮、陳薇院士被授予「人民英雄」國家榮譽稱號,李蘭娟、黃璐琦、喬傑等多位院士被授予「全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先進個人」……
  • 百度王海峰獲得光華工程科技獎
    北京商報訊(記者 魏蔚)11月8日,第十三屆光華工程科技獎揭曉,百度CTO、人工智慧專家王海峰等39位專家獲得光華工程科技獎,中國工程院核動力專家彭士祿獲得光華工程科技成就獎,中國工程院醫藥衛生學部全體院士獲得光華工程科技特別貢獻獎。
  • 郝吉明院士榮獲中國工程界最高獎項——第十三屆光華工程科技獎
    光華工程科技獎近日,中國工程院院士、清華大學環境學院教授、美國工程院外籍院士、國際生態經濟協會(IEEPA)會長郝吉明院士通過在大氣汙染防治領域取得的傑出成果榮獲第十三屆光華工程科技獎。光華工程科技獎是中國工程院發起的中國工程界最高獎項,可以看作中國工程領域的「諾貝爾獎」,每2年頒發一次,它成立的宗旨是獎勵為工程科技及應用領域取得重要成就的團體和個人,迄今為止已有304人和1個團體獲得該獎,其中科技獎獎金為每人20萬,成就獎為100萬。
  • 百度CTO王海峰榮膺第十三屆光華工程科技獎
    11月8日,第十三屆光華工程科技獎揭曉儀式在北京舉行。該獎項被譽為「中國工程界最高獎項」,旨在對我國工程科技及管理領域做出傑出貢獻的科學家、工程師進行表彰。百度CTO王海峰因其在人工智慧領域、尤其是自然語言處理領域的卓越貢獻,成為AI產業界首位獲此殊榮的科技工作者。
  • 核動力專家彭士祿獲得光華工程科技成就獎
    【核動力專家彭士祿獲得光華工程科技成就獎】11月8日,第十三屆光華工程科技獎揭曉儀式在北京舉行。核動力專家彭士祿獲得光華工程科技成就獎,今年首次設立的光華工程科技特別貢獻獎頒發給了為抗疫作出重大貢獻的中國工程院醫藥衛生學部全體院士,另有39位專家因在各自領域取得突出成績而榮膺光華工程科技獎。
  • 澳大學者獲光華工程科技獎
    澳門大學應用物理及材料工程研究院院長湯子康講座教授獲中國工程院頒發被譽為中國工程界最高獎項的「第十三屆湯子康獲「第十三屆光華工程科技獎」「光華工程科技獎」由中國工程院於1996年設立,旨在獎勵工程科技及工程管理領域有傑出貢獻的中國優秀科學家。
  • 百度CTO王海峰獲光華工程科技獎 為中國工程科技界最高獎
    11 月 8 日,第十三屆光華工程科技獎揭曉儀式在北京舉行。該獎項被譽為「中國工程界最高獎項」,旨在對我國工程科技及管理領域做出傑出貢獻的科學家、工程師進行表彰。百度 CTO 王海峰因其在人工智慧領域、尤其是自然語言處理領域的卓越貢獻,成為 AI 產業界首位獲此殊榮的科技工作者。
  • 百度CTO王海峰獲第十三屆光華工程科技獎
    11月9日消息,第十三屆光華工程科技獎揭曉儀式於11月8日在北京舉行,百度CTO王海峰榮獲該獎項,成為AI產業界首位獲此殊榮的科技工作者。據悉,光華工程科技獎被譽為「中國工程界最高獎項」,旨在對我國工程科技及管理領域做出傑出貢獻的科學家、工程師進行表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