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人員根據全球科學家在Google學術搜索引文資料庫中的數據,收集了目前被引用次數最多的研究人員(h-指數大於100)。名單按h-指數排名為首要標準,若出現h-指數相同,則以引用次數作為次要標準。此次的榜單對於評價科學家論文質量還是可以作為一個重要的依據。
h-指數(h-index)是一個混合量化指標,可用於評估研究人員的學術產出數量與學術產出水平,是2005年由美國加利福尼亞大學聖地牙哥分校的物理學家喬治·希爾施提出的。如果一位科學家的出版成果以它們被引生命周期的數字進行排序的話,那麼h-指數就是一個最大值,這個最大值是指每篇論文至少被引了h次的h篇文章。h代表「高引用次數」(high citations),一名科研人員的h-指數是指他至多有h篇論文分別被引用了至少h次。h-指數能夠比較準確地反映一個人的學術成就。一個人的h指數越高,則表明他的論文影響力越大。例如,某人的h-指數是20,這表示他已發表的論文中,每篇被引用了至少20次的論文總共有20篇。生物學家的h-指數都偏高,表明h指數就像其他指標一樣,不適合用於跨學科的比較。
此次上榜的科學家多達2610位,排名第一的是奧地利維也納大學的Sigmund Freud,h-指數高達280,而引用次數最多的是法蘭西學院的Michel Foucault,引用次數851671次。前十名科學家中,h-指數都在250以上,並且不出意料的集中在如癌症治療等的生物醫學和心理、社會學方面。材料領域排名最靠前的是排在第13位的來自洛桑聯邦理工學院的Michael Graetzel,h-指數239,被引用次數285344次,其被稱為染料敏化電池之父,近年在鈣鈦礦電池的研究也獲得了突破性的進展。
前100名科學家中,美國以大於半數的優勢將其他國家甩在了身後,其中前100中哈佛大學以11位上榜的科學家數量更是可以超越很多國家,成為h-指數最牛高校。華人科學家中共有4位進入前100,值得一提的是其中三位都是納米領域舉足輕重的人物,在國際上都有重要的影響力。他們分別是排名第35的喬治亞理工學院王中林,h-指數206,引用次數171900。王中林教授致力於氧化鋅納米結構的研究,其關於氧化鋅的發現成為十年來世界在材料領域引用最多的論文之一,單篇引用達3200次,被國際科學引文機構(ISI)2003年發表的世界納米科技進展總評中兩個重點報導之一。近年來,王中林組致力於藍色能源,發表了多篇舉世矚目的成果,目前為止王中林教授已經發表了十幾篇N/S文章,其創辦的國際著名期刊Nano Energy,也已經高達12.343。排名第38來自喬治亞理工學院的夏幼南教授,h-指數204,被引用次數166347。夏幼南教授是國際著名的納米材料科學家,在之前的全球頂尖一百名材料科學家名人榜中排名第四,全球頂尖一百化學家名人榜中排名第35位。包括同榜單的頂尖材料科學家排名第2 的殷亞東教授等多位知名學者都是他的學生,夏幼南教授目前還擔任頂級期刊Nano Letters的副主編。排名第98位來自史丹福大學的戴宏傑,h-指數175,被引次數167293。戴宏傑教授專注於新型納米材料和化學的研究,利用新型探針和新的成像機理的掃描探針顯微技術及其應用;新型一維納米材料與微米/納米半導體結構的集成;發展新的納米材料製備技術;納米尺度的固體物理研究等,許多研究成果都發表在了國際頂級期刊上。
在這2610位入選者中,除了上述提到的幾位,還有70多位華人科學家上榜,而中國科學家有24位h-指數大於100。其中材料化學領域有11人。
序號姓名單位全球排名h-指數總被引次數1趙東元復旦大學496141874192餘家國武漢理工大學503141698613江雷北京航空航天大學587137891354成會明中國科學院金屬所1059123753425唐本忠香港科技大學1140122628006譚蔚泓湖南大學1264120514127餘濟美香港中文大學1481116613068俞書宏中科學技術大學國1622114414739董紹俊中科院長春應化所16591135473610汪爾康中科院長春應化所21601065231911陳永勝南開大學259310046474
下面附TOP100完整榜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