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紡織品

2020-09-24 AiRobotNews01



EPFL研究人員開發了電子纖維,將其嵌入紡織品後,可以通過測量細微和複雜的織物變形來收集有關我們身體的大量信息。他們的技術依賴於傳輸線理論,並提供了許多應用程式,例如醫療保健和機器人技術。

EPFL工學院的光子材料和纖維器件實驗室(FIMAP)的Fabien Sorin教授和博士助理Andreas Leber開發了一種可用於檢測人體運動的技術。Leber說:&34; &34;

EPFL智能紡織品

拉伸,擠壓和扭曲

研究人員發明了一種傳感器,可以同時檢測不同種類的織物變形,例如拉伸,壓力和扭矩。Leber說:&34; &34;


EPFL智能紡織品

但是,通過結合反射法的概念,Sorin和Leber能夠製造出柔軟的纖維狀傳感器,從而為智能紡織品打開了新的大門。Leber解釋說:&34; &34; 這種檢測技術從未在結合了擴展的機械柔韌性和高電子性能的結構中使用,這是測量變形的關鍵。

EPFL智能紡織品

液態金屬和光纖加工

製作纖維是一項複雜的任務,涉及用不尋常的材料應用於光纖製造過程,例如用作導體的彈性體或液態金屬。Leber說:&34; 有了這些纖維,織物的整個表面就變成一個大傳感器。Sorin補充說:&34; 該團隊的研究涉及各種學科,包括電氣工程,機械工程和材料科學。下一步將是通過減少外圍電子設備的佔地面積來使該技術更具可移植性。


相關焦點

  • 智能紡織品之智能變色紡織品
    智能紡織品之智能變色紡織品 發表時間:2019/8/6
  • 基於可拉伸光纖的智能穿戴紡織品
    近期,研發人員提出了一種智能紡織品的開發與應用。採用光聚合紡絲工藝製備了高彈性光纖,即LPS-POF,其彈性模量和彈性極限分別為15mpa和17%。差示掃描量熱法顯示LPS-POF在13-40°C的溫度範圍內具有熱穩定性。所開發的傳感器基於光功率變化,這是一種完全便攜和低成本的技術。
  • 【行業動態】石墨烯打造的新型智能紡織品,可隨環境調節熱輻射
    【行業動態】石墨烯打造的新型智能紡織品,可隨環境調節熱輻射 2020-06-26 05:2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形狀記憶紡織品
    形狀記憶聚合物纖維具有眾多優點,如手感較形狀記憶合金纖維柔軟、易成形且具有較好的形狀穩定性、機械性質可調節範圍較大、應變可達300% 甚至更大等,因此其在紡織品上具有較為廣闊的應用前景。未來,形狀記憶紡織品的主要發展方向為綠色環保材料的設計、高記憶性產品的研發以及產品的批量化生產。
  • 石墨烯纖維-石墨烯紡織品之路
    相關學者研究表明,石墨烯在超級電容器、透明導電膜、海水淡化、氣體傳感器、新型超導材料和催化劑載體等方面具有良好的應用前景。 近年來,石墨烯逐漸成為高性能紡織纖維製備領域的研究熱點,在紡織品功能整理方面同樣引起廣泛關注,但是,如何以石墨烯纖維為原料經工業化紡紗工藝紡制石墨烯紗線,並用石墨烯紗線直接織造石墨烯紡織品仍然是一項頗具挑戰性的難題。
  • 石墨烯在智能紡織品中如何應用?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為您答疑解惑
    石墨烯在智能紡織品中如何應用? 圖1 Konstantin Novoselov教授發表視頻演講 2010年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英國皇家科學院院士、英國國家石墨烯研究院首席科學家、英國曼徹斯特大學榮譽教授、新加坡國立大學教授Konstantin Novoselov發表了題為《石墨烯在智能紡織品中的應用
  • 智能紡織品:擁有機械堅固和柔韌的TE纖維,透氣親和、不易察覺!
    特別是由功能性纖維和微電子系統集成的智能紡織品,由於其透氣性,親和性和不易察覺性而受到了更多的關注。紡織電子產品因為其穿戴舒適性和可編程性有望給給未來可穿戴應用帶來革命性變化。大量具有研究前景的熱電可穿戴設備已經被廣泛的應用於綠色能源回收,並且和無處不在的傳感器相連。
  • 回收羊毛並提取3D列印的形狀記憶材料,製成智能紡織品
    回收羊毛並提取製成可3D列印的形狀記憶材料,可用於智能紡織品,醫療設備如果其他材料(尤其是紡織品)具有這種形狀記憶,該怎麼辦?想像一下一件T恤,上面放有散熱孔,當暴露在潮溼環境中時會打開,而在乾燥時會關閉,或者一種尺碼適合所有會伸縮以適應人體尺寸的衣服。 現在,哈佛大學 約翰·保爾森工程與應用科學學院(SEAS)的研究人員已經開發出一種生物相容性材料,該材料可以3D列印為任何形狀,並可以進行可逆形狀記憶的預編程。
  • 感溫變色材料:紡織品也能做成感溫變色的效果嗎?
    變色衣服 隨著紡織科技的發展,紡織品己經突破了原有的保溫和美化的範疇 目前開發的智能紡織品,其智能化功能的實現主要通過變色功能來體現,將某些智能物質微膠囊化,用染整工藝或塗層等方法加工到織物上,做成智能紡織品,那麼,紡織品怎麼做成感溫變色的效果呢?
  • 走進千奇百怪的「功能仿生紡織品」
    仿生紡織品:是指模擬自然界生物體的形態、結構、顏色等而開發的具有某種特殊性能或功能的紡織品。近年來,這類紡織品在軍事偽裝、醫學、安全防護等領域的應用不斷拓展。比如在醫學領域,仿棉中空纖維被製成了具有物質交換功能的微血管;根據天然複合材料如貝殼、軟骨組織等的高韌性,人們開發出了具有中空結構的自修復智能複合材料並用於仿生骨開發;在軍事偽裝領域,研究人員根據變色龍的變色原理研發出了光敏變色纖維。
  • 雷射列印技術可以在幾分鐘內生產防水可拉伸電子紡織品
    江蘇雷射聯盟導讀:澳大利亞墨爾本皇家理工大學的科學家們開發了一種經濟高效、可擴展的方法,用於快速製造嵌入 紡織品的 儲能裝置。下一代防水智能織物將在幾分鐘內進行雷射印刷和製作。這是研究人員在新型電子紡織技術背後所想像的未來。
  • 什麼是紡織品測試的服裝品檢清單?
    我們為何需要紡織品測試的服裝品檢清單? 除了概述紡織品供應商和製造商的質量標準和產品要求之外,品檢清單還提供了檢驗產品以確保其達到客戶期望的客觀標準。 內部或第三方質量控制檢驗員可以使用品檢清單,並為測試目的提供經批准的產品樣本。
  • 壓阻碳納米管嵌入式納米纖維傳感紗,用於可穿戴紡織品傳感器
    本文要點:在製備方法上,首次採用簡易靜電紡絲技術,設計並製備了一種具有良好拉伸性能和機械穩定性的可拉伸壓阻碳納米管納米纖維傳感紗,可方便地織成不同功能的可穿戴織物,應用於可穿戴電子產品和智能紡織品通過使用簡便的靜電紡絲技術將壓阻彈性納米纖維包裹在可拉伸的纖維狀芯電極上而獲得的智能納米纖維感測紗線。這種織物傳感器具有精細的層次結構,從一維宏觀紗線到亞微米彈性納米纖維和內部納米碳管滲流網絡。
  • 中原工學院:碳納米管嵌入式納米纖維傳感紗,可穿戴紡織品傳感器
    本文要點:在製備方法上,首次採用簡易靜電紡絲技術,設計並製備了一種具有良好拉伸性能和機械穩定性的可拉伸壓阻碳納米管納米纖維傳感紗,可方便地織成不同功能的可穿戴織物,應用於可穿戴電子產品和智能紡織品。成果簡介 開發多模式可穿戴紡織品傳感器來模擬複雜的人體皮膚特徵,是醫療保健、電子皮膚、人工智慧和生物醫學電子應用的核心。
  • 中原工學院:碳納米管嵌入式納米纖維傳感紗,可穿戴紡織品傳感器
    本文要點:在製備方法上,首次採用簡易靜電紡絲技術,設計並製備了一種具有良好拉伸性能和機械穩定性的可拉伸壓阻碳納米管納米纖維傳感紗,可方便地織成不同功能的可穿戴織物,應用於可穿戴電子產品和智能紡織品。 通過使用簡便的靜電紡絲技術將壓阻彈性納米纖維包裹在可拉伸的纖維狀芯電極上而獲得的智能納米纖維感測紗線。這種織物傳感器具有精細的層次結構,從一維宏觀紗線到亞微米彈性納米纖維和內部納米碳管滲流網絡。
  • 保健功能紡織品可否掀起第四次革命
    周邦勇說,「據了解,市面上凡帶有「功能」二字的紡織品價格比普通紡織品高出好幾倍。如一個具有遠紅外線、磁、負離子功能的智能枕頭,價格在498元,而一個質量較好的普通枕頭價格只需40元左右;一件防輻射孕婦背心價格也在300元以上,是一件普通孕婦背心的6-8倍;一套收脂減肥的塑身內衣價格更是高達近千元。
  • 英國曼徹斯特大學生產用於可穿戴紡織品的首款可伸縮石墨烯紗線
    多功能可穿戴電子紡織品因其對保健、運動服、健身和航空航天應用的巨大潛力而備受關注。由於石墨烯的高導電性和柔性,石墨烯被認為是用於這些類型的應用的潛在良好材料。石墨烯中的每一個原子都暴露在其環境中,使其能夠檢測其周圍的變化,使其成為傳感器的理想材料。最近幾年,通過創新和小型化和無線革命,智能可穿戴紡織品經歷了復興。
  • 陳根:具有形狀記憶的智能紡織品,將帶來什麼顛覆?
    受此啟發,研究人員把研究對象轉向了其他材料,比如,紡織品。一個關於紡織品形狀記憶的具有前景的設想是:一件t恤衫,在潮溼的環境下會打開,在乾燥的時候會關閉,可以伸縮到與人的尺寸相當,這也意味著,這將是一件適合所有人的衣服。
  • 幾種新型功能性紡織品的介紹
    ,功能性紡織品行業迅速發展成為一個重要的高新技術產業。負離子紡織品除在服裝領域的應用外,在裝飾用紡織品和醫療衛生用紡織品兩大領域也都有著廣闊的應用前景。 吸溼排汗紡織品    又稱吸溼速幹紡織品,通過紡織品(織物)對水的吸附能力、織物上水分蒸發速率、透溼量等指標來表徵織物的吸溼速幹、排汗性能。
  • 未來紡織三大研究方向:德國要大力發展產業用紡織品
    未來紡織三大研究方向:德國要大力發展產業用紡織品 2017-11-09 10:33:12 來源:慧聰網    「未來紡織」項目的三大研究方向